1、1、 供给和需求的定义答: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供给和需求函数的影响因素答:影响供给的因素有: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影响需求的因素有:1、商品本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偏好。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4、其他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 5、人们对未来的预期。3、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含义答: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则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
2、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则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4、供求均衡的含义和图形 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苦含情决定的。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称为均衡交易量或均衡数量。6、边际效用的概念答:边际效用:消费最后(最近)一件商品时获得的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已消费的商品数量逐渐增多,新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效用越来越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分析:理性决策(1、数学解释;2、生理、心理学解释;3、商品用途的轻重缓急)。7、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和消费者均衡答:基数效用
3、:假定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衡量。序数效用:效用大小可以表示为序数而无法表示为基数.序数效用论的假设:1、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一种组合都能明确说出其偏好顺序;2、消费者的偏好有传递性;3、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多的商品组合。消费者均衡:研究消费者如何使有限的收入取得最大的效用或者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8、短期生产函数图形及生产三阶段图形生产三阶段:第一阶段:0到L2。第二阶段:L2到L3。第三阶段:大于L3。1、AQ递增;2、AQ递减,但MQ0,TQ,直至C点,TQmax B点:AQ最大;3、TQ 作图说明TP、AP与MP之间的关系.(1)AP=TP/L,MP=dTP/dL。(2)TP增长最快时,MP
4、达到最大值。(3)MP交AP于AP的最大值。(4)当MP=0时,TP达到最大值。10、生产者均衡答:生产者均衡是指厂商谋求利润最大化,或产出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但是受制于其他条件或其他利益主体,主要提供要素的厂商、市场价格等方面的约束,各种要素交织在一起,使生产者达到最优状态,称为生产者均衡。11、规模报酬答: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1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答: 第一,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任何个体所占比重极小,其行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第二,市场中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相同的;第三,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第四,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
5、者拥有充分的信息.1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利润达到极大,即MRMCP14、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一、厂商的长期均衡:1、在长期,厂商有足够时间调整生产规模,包括进入与退出行业.2、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时,厂商将退出该行业。反之,当行业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有利可图时,别的厂商会进入该行业。二、行业长期均衡:1、如果行业存在超额利润,则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造成总供给上升,使市场价格下降。2、当市场价格下降,会有一些厂商退出该行业,使市场价格回升。3、最后市场价格稳定在行业长期均衡点.4、在行业长期均衡点: PSMCSACLMCLAC。(1)SMCSAC,同一规模下,SAC
6、最小,产量最优;(2)LMCLAC,同一产量下,LAC最小,规模最优;(3)PSACLAC,价格最低,消费者剩余最大;利润TRTCPQACQQ(PAC),厂商在长期要维持生产,必然有利润0,即PAC.(4)PMRSMCLMC,利润极大(无超额利润).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对于不同的市场价格,厂商在长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有三种:(1)成本递增行业向右上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2)成本递减行业向右下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3)成本不变行业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1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1、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2、企业可以自行定价。3、企业可以实行差别定价.完全垄断产
7、生的原因:第一,规模经济的需要,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的自然垄断。第二,企业控制了稀缺资源或生产原料.第三,企业拥有专卖权,如政府的特许权或专利权。16、GDP与GNP的概念试述国民生产总值概念的内涵.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个定义包含五个方面的意思:1)、GNP包含时间因素;2)、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3)、GNP是指生产的价值,而非出售的价值;4)、GNP是指一个经济体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行.5)、GN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
8、生产总值两个概念的区别.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即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如果A国的GNP大于GDP,说明A国国民在国外的收入大于外国国民在A国的收入。反之亦然 。名义GNP与实际GNP有什么区别,它们的比值又表示什么?答:名义GN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实际GN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某个时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可以反映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物价指数。17、支出法国民经
9、济核算的恒等式分别以公式表示用支出法与收入法核算GNP的方法。答:用支出法核算GNP的公式可写成:GNP=C+I+G+(X-M),用收入法核算GNP的公式可写成:GN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18、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答:(1)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E=Y(2) 两部门经济中的AE=C+I,Y=C+S。因此AE=Y,即C+I=C+S,I=S。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如果IS,则意味着计划总需求大于实际产量,厂商的非合意存货减少,为了增加合意存货,厂商必然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给,直至I=S;如果IS,则意味着
10、计划总需求小于实际产量,厂商的非合意存货增加,出现非合意存货大于零,为了减少非合意存货,厂商必然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品供给,直至I=S。19、乘数的概念答:乘数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每单位外生变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20、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缺口答: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水平时的国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既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社会已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
11、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面临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均衡。 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充分就业条件下,社会实际投资低于社会储蓄的空缺,亦即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的差额。它表现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低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价值。21、货币政策的三个常用工具答:1: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2:公开市场业务(最常用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3: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所有金
12、融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一元的准备金可以支撑更多的存款。22、凯恩斯的财政政策思想答: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其中L1来自交易
13、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凯恩斯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来自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
14、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23、ISLM曲线的画法和含义答:ISLM模型反映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关系。主要通过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相对变动来表征。模型中,IS曲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相等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LM曲线表明的是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分析研究IS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2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ISL
15、M图形解释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1)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和LM曲线形状的关系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
16、越小。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2) 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形状的关系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
17、的斜率。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当IS水平,LM垂直时,即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25、通货膨胀的分类答:按物价上涨速度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飞奔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分:需求拉升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预期分:已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
18、膨胀。 按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起多大作用分:开放性的通货膨胀和抑制性的通货膨胀。1、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厂商、政府)都充满理智,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2、需求的概念: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3、供求均衡图: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称为均衡交易或均衡数量。4、需求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
19、动的百分比。5、供给弹性: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7、边际效用为什么会递减?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开始的时候不断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少。但是,即使在总效用增加的时候,其增量也在逐渐减少,故边际效用趋于下降,并在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后成为负数,也即对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痛苦的感觉。8、替代效应:利率提高,表示今年消费相比明年消费来说,代
20、价或者说成本越大.因此,消费者就会减少目前消费,增加未来消费,即用明年消费来替代今年的消费,这就是利率提高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提高了利率,消费者实际财富增加,因此消费也会增加,这是利率提高的收入效应.替代品: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一般而言,某种商品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将会因为互补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9、规模报酬: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
21、于投入的变化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的变化比例小于投入变化比例. 规模报酬不变: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等于投入变化比例。10、柯布-道格拉斯函数:12、机会成本:将某种资源投入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因此而放弃的该资源投入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最大净收益.(1)资源的稀缺性;(2)资源的多种用途;(3)主观性;(4)用于选择期。1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第一,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任何个体所占比重极小,其行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第二,市场中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相同的;第三,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第四,市场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拥有充分的信息。14、行业长期均衡的优点: 1、如果行业存在
22、超额利润,则会吸引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造成总供给上升,使市场价格下降。2、当市场价格下降,会有一些厂商退出该行业,使市场价格回升。3、最后市场价格稳定在行业长期均衡点.15、蛛网模型的三个假设:1、产品不耐贮藏;2、当期供给是上期价格的函数;3、当期需求是当期价格的函数。1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与条件: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或销售某种商品。第二,该厂商所售商品没有非常类似的替代品。第三,任何一个新厂商不能进入该市场竞争。17、流量和存量:流量和存量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存量是指一个时点上的量 流量是指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量。18、洛伦茨曲线: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19、基尼系数:
23、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到1之间.基尼系数A/(A+B).基尼系数0,绝对平均;基尼系数1,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介于0 和1 之间。20、累进税、比例税和累退税。按纳税者承受税金负担的程度,税收有以下三种:累进税,即对高收入者征税的比例大于对低收入者征税的比例;比例税,即对高收入者征税的比例等于对低收入者征税的比例;累退税:即对高收入者征税的比例小于对低收入者征税的比例; 21、二部门经济循环基本假设:(1)一个经济体只有厂商与家庭两个部门,没有政府与对外贸易;(2)家庭将其全部收入用于消费,没有储蓄;(3)厂商将全部收入用于生产,没有投资。两部门经济
24、循环图: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支出角度:GNPCI,企业产品的去向;收入角度:GNPCS,家庭收入的去向。四部门经济储蓄投资恒等式:支出角度:GNPCIG(XM); 收入角度:GNPCST。22、几个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23: 萨伊法则的含义: 1、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生产会自行创造销售。其涵义是任何产
25、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以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了对其他产品的需求。2、如果假定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上述命题的涵义是:任何数量的储蓄都会全部用于投资.3、萨伊法则的推论: 不可能发生所有商品都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2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新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边际消费倾向MPCC/Y; 平均消费倾向APCC/Y.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MPSdS/dY。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APSS/Y.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25、国民
26、收入的两个缺口:1、通货紧缩缺口:总支出不足以保证实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必然产生衰退现象.2、通货膨胀缺口:总支出超过了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导致通货膨胀.26、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不与工商企业和私人发生业务关系. (1)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保管者。(2)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3)中央银行是银行票 据结算中心.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代理发行国债;(3)向政府提供信用支持,a。购买公债,b。提供透支; (4)管理黄金和外汇;(5)制定、执行货币金融政策。27、中央银行影
27、响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1、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效果最为猛烈,降低准备率,为扩张性货币政策。2、改变利率:利率提高,为紧缩性货币政策。3、买卖政府债券:买进政府债券,增大货币投放。28、影响货币需求的三大因素 1、价格指数:实际货币需求量价格指数名义货币需求量2、收入水平: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3、利息率:货币需求量与利息率成反比29、人们需要货币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与投机有关的货币持有量)。利率高到一定程度,投机性货币需求为零,低到极限,投机性需求为无穷大,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30、IS曲线的由来1、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平衡时,IS,I
28、edr,e为自发性投资,SYCY(a+bY)a(1b)Y,r 上升I下降 S下降 Y下降 .得到IS曲线表达式: .2、三部门经济的IS曲线均衡条件:IS(TG) ;投资函数:Iedr;储蓄函数:SYCT ;税收函数:TT0tY;政府购买:GG0;消费函数:Cab(YT),由以上条件可得三部门经济的IS曲线:31、凯恩斯大厦图 : 32、凯恩斯的补偿财政思想1、当经济繁荣时,为避免通货膨胀,必须多收税,少支出,以控制过高的有效需求;2、当经济衰退时,必须少收税,多支出,以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从整个经济周期的过程看,每年的财政预算不必保持平衡,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可以弥补衰退时期的财政赤字
29、.33、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思想:(1)政府应增加支出,以弥补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为此,可实行赤字预算;(2)政府应鼓励高消费,甚至是奢侈浪费性的消费.为此,可通过税收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全 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刺激生产,提高就业率;(3)财政赤字不能靠征税弥补,只能增发公债。34、挤出效应图挤出效应: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厂商)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图示是ISLM模型.当IS曲线为ISo时,ISo与LM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Y0,均衡利率为ro。当政府支出增加,即自发总
30、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ISl时,ISl与LM相交于E1,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1,利率为r1 在政府支出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由于货币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LM曲线没有变化),而货币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引起利率上升。这种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的投资和消费,即在政府增加的支出中,有一部分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少,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工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所以,影响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