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合一经典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01698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合一经典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合一经典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合一经典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合一经典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合一经典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育学绪论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教育学科群中的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 教育学萌芽阶段 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首推论语和学记。(大约写于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二)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

2、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教育学发展的深化阶段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指在学习与研究中,必须实事求是,按照教育的本来面目加以理解,不主观臆断,以准确地把握教育的事实、本质和规律。系统性原则:指必须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来学习和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 、实验法 、 行动研究法第一章 教育概述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内涵:(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

3、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第一,从活动的本质来看,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是出于本能的需要,因此是一种本能的活动.第二,从活动的内容看,由于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动物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像同类传授,也不能将个体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富。第三,从“教育”结果上看,动物的“教育结果不过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广义)凡是向他人传递经验,影响他人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狭义)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传递知识、技能,培

4、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者: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的人.受教育者: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人。教育措施:指在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法。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题 (二)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 (三)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育的产生(起源):(一)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利托尔诺在代表作是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二)心理起源说 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来的。(三)劳动起源说 常常

5、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念。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 原始形态教育 (1)教育目的的单一性 (2)没有专门的教育制度 (3)教育内容的贫乏性 (4)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 (5)教育方法的单一性。(二)古代教育 (1)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 (2)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 (5)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三)现代教育 (1)教育目的多样化 (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 (3)教育内容的科学化 (4)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 (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作为专职教育

6、是从古代开始的.(奴隶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镇压奴隶的新一代奴隶主和统治者。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服务的士大夫。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二)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三)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四)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力和机会(五)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教育促进政治发展的理由(教育的政治功能):(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二)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

7、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二)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三)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四)经济对教育人员的制约作用(五)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二)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制定(三)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四)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五)文化影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的文化功能:(一)教育具有

8、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二)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合的功能(三)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人口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二)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三)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四)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五)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教育的人口功能:(一)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自然环境制约教育目的 (二)自然环境制约教育机构 (三)自然环境制约教育内容 (四)自然环境制约教育人员 (五)自然环境制约教育途径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一)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9、(二)开展环境行动,优化生态环境教育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心里发展对生理发展具有能动作用。)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有规律的变化。心理发展:是指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意向(需要、兴趣

10、、情感、意志等)、性格、能力等个性心里特征的形成。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一)顺序性 (二)阶段性 (三)不均衡性 (四)差异性 (五)互补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对人的发展作用:(一)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二)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为什么说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一)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二)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四) 正确认识

1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怎样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素质只是人发展的可能性,并不是现成的思想、才能、知识,它不能决定人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 (二)人的遗传素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三)人的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遗传素质: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与生具有的生理解剖特点。环境:个体之外的一切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所决定。(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二)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所决定 (三)由时代发展的特点所决定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一)教育的自身状况(1)教育的物质条件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12、(2)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 (3)教师素质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水平(二)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 (2)家庭的人际氛围 (3)父母的文化水平 (三)社会发展状况 (1)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 (2)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 (3)政治制度开明程度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取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人在接受教育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个国家要求教育培养人的数量和质量的规定.从教育的外部结构来看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 (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意义(价值):(一)教育目的对教育

13、具有导向作用 (二)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调控作用 (三)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评价作用怎样确立教育目的:(一)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 (三)确立教育目的还需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个体本位论:强调教育要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应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为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服务,主张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现阶段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其基本点如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三)旧式分工

14、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四)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习惯.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奠定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15、第五章 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学校教育制度意义:为教育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制度保障.学制的类型:(一)双轨学制 (二)单轨学制 (三)分支型学制双轨学制: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单轨学制:是指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续阶梯学制.分支型学制:是指介于单轨制和双轨制之间的一种学制.怎样建立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一)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鉴

16、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一)学前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 (二)初等教育(学制期限六年)(三)中等教育(初高中各三年) (四)高等教育 (五)继续教育或终生教育制度第六章 中学教师和中学学生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 培根把教师称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在学校中承担教书育人的人。关于教师职业的理解可从以下入手:(一)教师是一种职业人员 (二)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人员

17、。中学教师可界定为: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中等教育中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中学教师职业的价值: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乌申斯基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好学生,或把学生教好.基本任务:教好功课.中学教师应具有以下素养:(一)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师的业务素养中学教师应具备那些职业道德素养:(一)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核心)(二)对待学生的态度 (三)对待自己的态度 (四)对待同事的态度 (五)对待家长的态度 (六)。对待领导的态度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

18、育活动中应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教师应具备那些业务素养:(一)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广博的文化知识 (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四)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教师的业务素养: 指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状况,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部分。教师具备的能力素养有那些:(一)组织管理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我调控能力 (四)教育科研能力中学生:(一)中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 (二)中学生是未成熟的人 (三)中学生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中学生的权利:(一)生存权 (二)受教育权 (三)发展的权利 (四)受尊重权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19、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的特点:(一)教育关系 (二)心里关系 (三)道德关系第七章 中学课程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学校用来教学生的一切及其进度安排)。三种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知识或文化社会儿童。中学课程文本形式的基本表现:(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材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

20、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结构的指导性文件.课程类型: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具有某一相同属性或共同特证的课程所形成的汇集或种类。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一)实际性 (二)开放性 (三)创造性 (四)自主性设置选修课的主要依据:(一)社会需求 (二)地区差异 (三)个性差异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题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第八章 中学素质教育素质:(狭义)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广义)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理解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提高民族素质是

21、素质教育的宗旨 (二)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递德育知识,培养德育素养的教育。德育内容:(一)思想教育 (二)政治教育 (三)道德教育中学德育应遵循的规律和要求(德育过程是什么的过程):(一)从品德心理结构来看,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即思想道德、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二)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角度看,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

22、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 (三)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看,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 (四)从教育作用的角度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美育的内容:(一)自然美 (二)社会美 (三)艺术美 (科学美)第九章 中学教学(一)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是以智育为中心内容和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作为学习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理解教学的概念需要明确:(一)教学是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教

23、育活动 (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学的价值:(一)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二)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中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一)使学生系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其他教学任务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三)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四)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一)教师 (二)学生 (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规律

24、:是指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学过程的规律:(论述)(一)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 (二)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辩证统一规律(三)教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 (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与学的辩证规律:指在教学中,教与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之间即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辩证统一。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具体地表现为:(一)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二)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相结合的辩证统一)学生怎样获得直接知识:(一)可以通过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习

25、性活动间接知识: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直接知识:即个体从直接经验中得出来的知识,一般属于感性认识。教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性表现为:(一)掌握知识是发展学生智能和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 (二)学生的发展水平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教学中必须正确地处理两者关系,把握两者联系,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把教学和发展统一起来,既要使学生高质量的掌握知识,又促使学生获得最理想的发展。)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客观必然,是因为:(一)教学的教育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决定的(二)由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三)教学的教育性也受师生关系的影响教

26、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可分为:(一)引起动机 (二)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教学效果测评。教学原则:是指为了有效的进行教学,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对教学规律认识以及教学实践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原则:指活动者在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中学教学原则的依据:(一)教育目的 (二)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三)实践依据中学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创造性的学以致用原则 (四)因材施教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积极主动地教,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发展性原

27、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身心各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发展。创造性的学以致用原则: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用于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施以不同的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做到:(一)建立起明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教师关系 (二)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三)让学习者在“做”中进行教学为了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应做到:(一)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重视师生的反思活动为

28、了使学生做到创造性的学以用,教师应做到:(一)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做到:(一)实行班额小型化或分组教学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解决教师在时间和人员上的不足第十章 中学教育(二)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整体策划的过程。(就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规划,并形成操作方案)。教学设计的依据:(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一)现代学习理

29、论和教学理论 (二)系统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一)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三)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方式.中学教学设计的程序:(一)目标分析 (二)内容研究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一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型。第十一章 中学教育(三)教学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30、.教学技术的功能(价值):(一)掌握教学技术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技能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导入的基本要求:(一)导入要有针对性 (二)导入要有趣味性 (三)导入要有启发性 (四)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讲解技术:是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阐释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讲解的要求:(一)明确教学目标 (二)明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概念的内涵 (三)明确教学方法提问技术是:指教师通过抠门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高级认知提问应注意:(一)分析提问 (二)综合提问 (三)评价提问 评价提问要求学生的表现:(一)要求学生给出对有

31、争议问题的看法 (二)要求学生判定思维价值 (三)要求学生判定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长处 (四)要求学生判断艺术品及文学作品等优缺点和价值结束课堂时要经过几个阶段:(一)简单回忆 (二)提示要点 (三)巩固应用 (四)拓展延伸教学组织技术的类型:(一)管理性组织 (二)诱导性组织以上内容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备考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2桑代克(美国)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3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

32、只是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4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5师德的核心是师爱第二章1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2良好的观察具有以下品质: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敏锐性;系统性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一)观察的目的性增强 (二)观察更具持久性 (三)观察的精确性提高 (四)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4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

33、程。5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一)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三)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 (四)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五)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7思维的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8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 (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三)对问题请教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四)思维品质的矛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9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4、,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10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一)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二)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三)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第三章1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 (二)情感两极性明显 (三)情感不断深刻 (四)情感逐渐稳定 (1)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 (2)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的性质 (3)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 (五)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向理性化2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一)性生理发育的提前 (二)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主要原因) (三)性教育的忽视 (四)学生的个人原因3中学生的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

35、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自我显示4中学生早恋的教育 (一)早恋弊多于利 (二)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 (三)加强性教育第四章1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二)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四)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五)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3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自觉性方面有所提高 (2)在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 (3)在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 (4)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

36、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加强4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取营养;(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第五章1个性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的特点: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和共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完整性、积极性3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4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极端性或偏执性 1自我意识高涨 2反抗心理 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37、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烦恼突然增多、孤独、压抑(二)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自我意识相当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5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6自我意识的结构:(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7自我意识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意识性2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本质属性)3自我意识的能动性4自我意识

38、的同一性5自我意识的独特性8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成人感2自我评价能力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2)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不平衡性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闭锁性6社会性9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10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11价值观特点:1稳定性和发展性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12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第三,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第四,人

39、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13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14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他的新颖性和独创性15创造力的构成(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16创造力的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17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

40、方法(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四)“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18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三)创设合适的环境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2鼓励学生的参与欲3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想象2利用文章途径,引导想象3在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景(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八)开展“第二渠道”教学(九)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十)考试模式综合化(十一

41、)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20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有了预计性(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2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力方式的统一体.22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核心地位23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

42、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4)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24高中生平等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3)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25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2)消极的倾向体验(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4)不良行为习惯(5)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6)道德意志薄弱(7)心理发展特点。26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2)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3)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4)运用集

43、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5)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6)合理运用惩罚。第六章1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力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3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兴趣、成就动机、归因、交往动机。4归因即指从行为的结果来推究原因的方式 。5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正确引用竞赛、考试与评比(五)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六)注意

44、个别差异。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个体因素.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 太多、学习定势。(2)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特征;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有效指导.7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8为迁移而教:(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三)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9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三)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四)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五)教师的教学方法。10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一)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二)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45、(三)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11中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一)及时复习(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三)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向结合(四)复习方式多样化。12中学生知识的应用形式有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13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二)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三)课题的性质。16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17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管理3学习努力管理4他人支持的利用18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19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