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诸城市委.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13627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城市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诸城市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诸城市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诸城市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诸城市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共诸城市委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五化”发展的意见(2017年3月25日)适应新常态下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集聚后发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品牌化引领、园区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融合化发展”,创新开拓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五化”发展,现制定如下意见。一、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市第十四次党

2、代会的总体部署,以深入推进“三区一城”建设为统领,以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五化”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加快培育壮大“新六产”,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奋力开创全市农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二) 基本原则坚持观念先导。摒弃重工轻农、就农业抓农业、抓农业影响抓其他产业等旧观念和错误思想,树立农业是稳天下、富百姓的基础产业,农业短板制约工业服务业发展,大抓农业“新六

3、产”同样是抓工业服务业的新思想、新观念,以观念的转变推动“五化”深入实施。坚持党政主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综合运用组织协调、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手段,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群众自主。尊重群众意愿、首创精神,保障农民利益,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探索建立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模式,提升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坚持提质增效。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种养效益,大力发展高效作物、设施

4、农业和特色养殖,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创新融入“三农”工作各要素、各环节,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着力引进先进技术、优势品种和科学管理理念,打造农业创新链,健全社会服务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生态循环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促进农业资源和废弃物集约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现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和环境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企业与电商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围绕望得见山

5、、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休闲、观光、教育、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主要目标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瓜菜、鲜果、干果、绿茶、生猪、肉鸡、特种动物等七大种养产业,积极发展菌菇、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旅游观光等跨界融合产业。到2019年,全市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210万头、肉鸡8000万只、特种动物500万只,9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5亿元,来自农业领域的经营性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高水平建成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

6、出口基地。二、坚持品牌化引领,全面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四)制定品牌规划。以争创全国自贸协定出口实施示范市为契机,强化品牌就是质量、品质、信誉的意识,把创品牌、打品牌贯穿生产营销全过程。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设立品牌创建专项资金,实行品牌化创建认证收费市财政全额补助;立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现状,集中力量抓好“三品一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农产品名优品牌的认证和创建;在搞好“诸城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营销的同时,重点抓好“诸城味道”“诸城板栗”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参与农产品品牌发展,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

7、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掀起发展品牌农业的热潮。到2019年,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品牌达到180个以上,新增山东省知名企业品牌8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五)注重品牌创意。挖掘诸城历史人文资源,聚焦自然生态和资源禀赋,与产品性能有机结合,突出品牌创意策划。委托国内外有资质、有影响的农业品牌规划设计团队,深刻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图案、卡通和广告语三个组成部分为主体,设计推出“诸城味道”“诸城板栗”等整体品牌形象,对整体品牌形象进行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取得产权保护。推动社会各个层面积极参与,把产品生产融入品牌创意的全过程,形成注重品牌、注重创意的格局。(六)加大品牌推介。制作

8、农业品牌公益广告,借助省、国家级重点媒体和新媒体,突出宣传我市区域性农业品牌产品,把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打造成叫得响的知名品牌。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组织参加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指导企业瞄准新商机,推动我市品牌农产品外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逐渐扩大高消费人群占有率,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无缝链接,提升农业品牌的附加值。以车站、港口、机场、酒店为节点,组建专业营销队伍和运输专线,主动融入青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使诸城农业整体品牌形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七)强力对接青岛。市政府牵头搭

9、建对接交流平台,加强与青岛商务、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开辟对接青岛的农产品绿色通道。组织农业招商团,每季度赴青岛开展农业产业集中招商活动,围绕区位交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农业特色、旅游资源、生态优势、投资环境等进行宣传推介;广泛接触青岛客商,组织拜访考察青岛市知名企业,积极推介诸城农业,每年组织两次农业品牌推介现场会,邀请青岛方面来我市实地考察,推进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每年两次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参加青岛市“农超对接”洽谈活动,推动我市农场直接对接青岛商场,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青岛市民吃到物美价廉的诸城农产品。各镇街园区也要积极行动,主动对接青岛各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在瓜果菜茶等农产品

10、新鲜上市季节,每季度邀请青岛农产品市场、大型超市和市民代表来参观考察农产品基地,建立诸青对接常态化机制。不断拓宽对接领域,逐步将“农超对接”扩展到“农区(区域)对接”“农团对接”“农农对接”“农社对接”“网市对接”,融入青岛市菜篮子产品直采直供、订单销售、共同配送、网络招投标、电子商务等营销业态,打造“诸城味道”品牌。三、坚持园区化布局,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树立大农业观念,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统筹考虑种植习惯、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区域特点、产品效益和市场需求,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科学编制全市现代农业总体规划、镇街园区农业规划与功能区划。要立足打造高端精品园区,坚

11、持以农为主、因地制宜,高起点搞好规划设计,凸显园区建设的特色和风格,并与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电子商务、餐饮服务等相结合,做好农业融合发展文章,重点规划发展田园综合体或乡村农业综合体、生态循环型农业园区、“六不用”生态农场、文化创意型农业园区、农家乐型农业园区、休闲养生型农业园区等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新建农业园区全部实行“五统一”服务(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社会服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土地流转),确保园区建设的品质和档次。到2019年,全市建成500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00个以上。(九)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制定出台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三调两提”(种植业大田调大棚、山地调林

12、果、零散调规模,畜牧业提升标准质量、提升养殖效益),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着眼解决农业土地流转的瓶颈问题,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探索由过去一次性支付租赁费交易方式向财产性入股分红合作模式转变,形成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市、镇、社区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的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及集体资产产权改革成果,采用财政贴息的办法,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大棚所有权抵押贷款融资,发展高效果菜大棚。(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顺应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军现代农业和农民资金投

13、入乏力的双向需求,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农商资本投资农业,重点建设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农民结成利益综合体,实现资金、技术、管理、人力要素的优化整合,以此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向大规模发展。实行市级领导包靠重点农业园区制度,筛选部分工商资本投入多、规模大、标准高的设施农业园区进行重点包靠,及时解决土地、技术等方面问题。(十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合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上级支农资金,每年选择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农业园区,重点支持园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镇街园区要千方百计搞好农业园区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达到园区道路通畅、排灌方便、用电便捷、网络联接等基本要求。调

14、整农业补贴方向,着力引导仓储设施、温室大棚、节水灌溉、自动化收获、山地机械、无人机撒药等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设施化、机械化发展。四、坚持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十二)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所有高效经济作物及主要畜禽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并认真抓好落实。到2019年,全市新建农业种植园区全面达到标准化示范园区要求,提升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00处,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全覆盖。按照“坚持一个标准、统筹两个市场”的要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健全完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特别是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盯住国外认证标准,不断提升企业标准体系,力争通过ISO系列认证,努力争取HA

15、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体系认证)、日本JAS(日本有机农业认证)、英国BRC(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德国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等国际认证,获取国外市场通行证,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十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市、镇、社区、自然村四级农业监管体系,落实农产品安全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突出抓好农药使用管理,全面禁止销售使用违禁限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坚持化肥减量提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普及使用高效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推进高端农产品使用有机肥试点工作。加强兽(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监管,推进标准化

16、健康养殖。推进食用农产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推进农村社区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强化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不断扩大例行监测的品种和范围。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提升农业执法能力和效果。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制度和农产品生产安全指数发布制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各环节质量可追溯。(十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重点推广“植-沼-畜”、林菌共育、林药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生态养殖、生物堆肥发酵、沼气发酵、生物除臭等技术,实

17、施秸秆还田、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提倡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建设美好清洁田园。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制订农业园区节水节肥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加快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促进农业节本降耗。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治理力度,扩大种养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执行畜禽限养区、禁养区规定,稳妥推进散养户“退村进园”,三年内基本解决园区外养殖问题。五、坚持社会化服务,着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十五)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发展合作服务组织,引导农民合作社之间以及与其他服务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着力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型联合社(体)。推进供销合作社自我改造,利用社有资产、人才、网

18、络,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服务型农业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产品流通、农技服务、农资供应、检验检测等领域,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十六)拓展社会化服务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服务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重点发展四种模式:一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经营性服务。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自属基地、合同基地,在种苗供应、农资投入、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服务,实现企业与农民的互惠双赢。二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互助性服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联合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开展

19、合作互助活动。三是以农资企业为支撑的链条延伸性服务。依托富农安邦、田园丰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大力推广“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模式。四是以供销社为龙头的托管式服务。依托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扩大大田托管服务范围。支持各类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委托等方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打井作业、农资统销统供等服务,不断提高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机械化水平。到2019年,采用大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的种植地块达到一半以上,接受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00个以上。(十七)提升科技服务功能。以国家级农林科技孵化器为平台,吸引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种业公司进

20、行深度科技合作,探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习实验基地,引进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积极开展招院引所、招才引智,聘请一批知名的院士、博士,指导我市农业发展。建立市镇两级农业人才库,通过内挖外招,利用3年时间,培养200名以上专业人才。探索建立市镇两级优秀农业人才聘用补助制度,确保人才放心来、适应快、留得住。推进省级农技推广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利用手机客户端以及电话、电视、网络等工具,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活动。实行农技人员包社区、包农户工程,组织农口部门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推广先进技术,发挥服务主渠道作用。根据需求导向,聘请特色农业技术员指导农业生产,发挥农村土专家、致富带

21、头人的作用,创办专业合作社、举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加大培训力度,对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精准培训、按需培训,提高生产经营综合素质。(十八)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完善“政银保”政策,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部门开展支农政策和业务创新,推广“诚富通”“新农居”“新居乐”等融资产品,着力解决农民融资难题。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担保公司+银行”等贷款模式,有效解决担保难的问题。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鼓励设立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允许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开展金融服务。加强与新三板

22、、齐鲁股交中心、蓝海股交中心等机构的对接沟通,打造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诸城板块”。以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为契机,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保险等业务,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范围。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信用联合体,提升信用等级和共同抵御风险能力,拓宽信贷资金获得渠道。六、坚持融合化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化升级(十九)做强做优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主动拓展产业链,培育“新六产”,向产业链延伸要空间,向价值链提升要效益。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更大的平台向高层次发展。积极

23、鼓励域内企业走出去,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和百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到2019年,基本形成覆盖产地冷藏(预冷)、冷冻运输、销区冷储、低温配送、冷鲜销售等环节,全程一体化、低损耗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发展情况,适时催生培育新的精深加工企业,增加新生业态或产品的附加值。(二十)提升壮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定期考评、管理和退出机制,着力处理一批无带动作用、名存实亡的“僵尸合作社”“僵尸家庭农场”。实施农民合作社扩面提质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省市示范社三级联创,鼓励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完善家庭农场培育

24、机制,认定并重点扶持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十一)拓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产业链横向拓展,以农业为基础,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会展、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多种融合发展模式。一是种养循环型。以农业优势资源为基础,围绕关联产业发展,将种植业、养殖业连接在一起,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生物产业链,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发展的生产方式,拓展农业增值空间。二是链条延伸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以生产、加工、销售为关键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构建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产业体系,提升

25、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功能拓展型。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强化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新型业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农业、创意农业,建设休闲农庄、农业庄园、特色农场,提升农业价值,拓展增效增收空间。四是技术渗透型。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引入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五是多元复合型。发挥资源、资金、技术等比较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涉农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一产“接二连三”、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打造融合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物流储藏、商务会展、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综合体。各镇街园区要

26、坚持高起点定位、高品质建设,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政策扶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发展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每个镇街园区要发展3-5个,三年全市发展60个以上,在面上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二十二)加快建设融合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三个平台:一是“互联网+农业”平台。积极推动我市农业融入国家、省市大数据平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进行物联网改造。每年选择20家以上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园区,试验探索农业大数据进田和物联网管理。二是科技孵化平台。充分发挥科农林科技孵化器的作用,打造矮化密植苹果、大樱桃、马铃薯、茶叶、草莓等科研示范推广基地,实现温室工厂

27、化育苗。三是农产品交易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建设果菜茶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的影响力,打造区域集散基地。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七、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农业振兴强大合力(二十三)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负责领导、协调、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各级各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农业、发改、财政、科技、国土、水利、金融、林业、市场监管、旅游、供电等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28、、难点和关键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推进方案。各镇街园区要结合农村新型示范社区超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活力。(二十四)完善扶持政策。市、镇两级财政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建立支持农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统筹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制定实施农业“五化”发展和“三调两提”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三农”的精准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性作用,围绕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撬动更多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农村领域。探索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门贴息

29、贷款和支农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着力解决涉农贷款难问题。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实效性。(二十五)搞好典型示范。强化典型引导、示范发展,筛选培育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示范带动强、多层面的农业发展典型,在政策、项目上予以倾斜,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着重推广以金盛元公司为代表的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以中康公司、元康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建设自属基地发展出口,以泰田基地等为代表的生态循环园区,以佳博天益公司等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以永辉农场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园区,以梅香园等为代表的高端果品基地,以永丰盛基地等为代表的联办合作社等典型。注重发挥老典型作用的同时,筛选有特点、有发展潜力的新典型

30、,整合资源要素,重点予以支持。(二十六)严格督导考核。市委、市政府将现代农业“五化”发展作为对镇街园区科学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分值比重,建立责任落实和督导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工作要求,进一步分解落实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到岗位、到人头,制定路线图,排出时间表,确保任务落细落实。市里将建立经常性督查落实机制,定期对各镇街园区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督查,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每季度开展一次现代农业园区观摩点评活动,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激励共同发展进步。附件:1.诸城市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2.诸城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附件1诸城市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1、扶持政策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变传统粮食作物比重过大现状,深入实施以大田调大棚、山地调林果、零散调规模“三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特制订如下扶持政策。一、调整对象及主要目标1.调整对象:主要包括瓜菜、果茶、花卉、中草药及油用牡丹、核桃、大榛子等木本油料高效经济作物,不包括土豆、花生、苗木、黄烟等传统经济作物。2.主要目标:在现有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每年新增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0万亩以上,利用3年时间,使全市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50万亩以上。二、投资主体及经营模式1.投资主体:按照点上园区突破、面上贴息推动

32、的思路,全民动员,多元化投入,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千军万马搞调整。重点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加大投入,扩张规模,提升档次。特别是组织发动现有工业企业及110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四级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军农业,争取每家领办1处不少于200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2.经营模式:既可以由投资企业租赁土地建设自属基地自主经营;也可企业工商资本为投资主体,与社区或自然村部分农民采取“投资方+管理方+农户”的润农模式;还可以由企业投资建设,然后租赁给农民使用,待农民收入积累完成后整体转让等。三、补助对象及标准市财政采取对规模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奖补、投资主体贷款全额贴息两种方

33、法进行鼓励发展。1.规模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奖补对达到下列规模的园区,由所在镇街(园区)根据财力、扶持重点等确定扶持对象,对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配套建设。建设前市农业或林业部门对规划进行审批登记,建成后市农业或林业部门和市财政部门负责审核预算,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部门按不超过市定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50%给所属镇街(园区)奖补,不足部分由镇街(园区)与投资方协商负担。工商资本下乡搞的农业园区享受此政策,奖补额最多不超过100万元。占地100亩以上,新建跨度10米以上、棚高4.5米以上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和跨度8米以上、棚高3.5米以上的钢架蔬菜大棚和食用菌大棚,大棚建设容积率达到0.6以上。占

34、地50亩以上的果树大棚,其中樱桃类大棚高8米以上,矮化樱桃大棚高4.5米以上,大桃类大棚高5米以上,葡萄类大棚高3米以上,大棚建设容积率达到0.6以上。占地500亩以上,栽植露天M9T337矮化苹果、矮化大樱桃、核桃、大榛子等市定重点品种的优质果树新建园区。占地100亩以上,栽植茂绿、鸠坑早、龙井43、龙井等市定重点品种的新建茶园。2.投资主体贷款全额贴息贴息范围对符合镇街(园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从诸城有关商业银行贷款,达到第1条规模化园区建设标准或达不到标准由农户分散建设1个以上温室大棚(跨度8米以上、棚高3.5米以上,单个大棚占地1.5亩以上)、50亩以上果茶园区的,按不超过投资额的70

35、%给予贷款全额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贴息期限最长2年。其中:贷款额在10万以内的,贴息先按市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有关政策执行,贴息不足部分由市财政承担。贷款程序实行“镇街(园区)初审、市级审核、银行受理”的办法。对10万元以下的贷款项目,由项目所在镇街(园区)负责项目审核把关,监督实施;10万元以上至200万元的贷款项目,在镇街(园区)初审的基础上,市农业或林业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进行审核把关,并配合镇街(园区)进行监督实施,项目主体建成后开始贴息,确保贷款的实效性。贷款申报。贷款主体按要求提供有关证件材料,填写贷款财政全额贴息申请表,以镇街(园区)为单位定期组织审核上报。镇街

36、(园区)初审。各镇街(园区)对所辖区域范围内的贷款主体申请进行审核,并出具初审证明。联合审核。市农业或林业部门与财政部门对镇街(园区)上报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核,通过后出具审核证明,必要时可到现场审核。银行受理。对符合财政贴息政策的贷款主体,由相关商业银行按照贷款办理流程开展贷前调查。对符合放贷条件的,办理担保、抵押等手续,发放贷款。贴息拨付。贷款银行出具贴息证明后,由市农业或林业部门与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联合向市政府请示,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市政府批复将贴息资金拨付至贷款主体。四、政策期限及资金分配1.政策期限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2.资金安排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以奖代补资金由市财政

37、据实拨付。市财政安排贴息资金按实际发生拨付。五、工作推进措施一是落实市级领导包靠制度。市级领导每人联系包靠一处200亩以上的新建设施农业园区,协调解决工商资本下乡中遇到的土地流转、人才缺乏等问题,推进示范项目尽快见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落实部门帮靠制度。每个农口部门要牵头落实2处100亩以上的新建设施农业园区,并整合农口农技人才资源,采取帮靠园区等方式,加快推进。三是落实镇街(园区)责任。镇街、园区在完成市里下达的结构调整任务的前提下,重点抓好示范园建设,每个镇街新建不少于3处500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10处100亩以上的符合补助对象标准及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每个园区新建不少于5处3

38、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六、本政策由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负责解释。附件2诸城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组长: 桑福岭 市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组 长:刘峰梅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副组长:孙吉海 市委副书记 杨连富 市政府副市长韩培武 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成 员:徐卫华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郭沛盛 市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市网络办主任于文亮 市委农工办主任 郑德惠 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局长周华伟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冷 强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李熙良 市教育局局长王增军 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赵 凤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管延贵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跃志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焕新 市水利水产局局

39、长李臣波 市农业局局长李学勇 市商务局局长刘金明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王桂华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保举 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任(局长)訾青武 市林业局局长胡希俊 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局长王淑贵 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孙加军 市旅游局局长孙培玲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王振全 市农村经济管理局局长王福泉 市招商局局长袁 丁 市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刘华坡 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茂盛 市常山生态林场党委书记,市南湖生态发展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韩明光 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 磊 密州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海森 密州街道办事处主任冯士

40、磊 龙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开荣 龙都街道办事处主任秦嗣炜 舜王街道党工委书记李 刚 舜王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学斌 枳沟镇党委书记耿 凯 枳沟镇镇长 管延升 贾悦镇党委书记 武志平 贾悦镇镇长张晓升 石桥子镇党委书记 隋天宁 石桥子镇镇长邱世峰 相州镇党委书记王 刚 相州镇镇长李 向 昌城镇党委书记孙希海 昌城镇镇长张 伟 百尺河镇党委书记王先信 百尺河镇镇长王雪玲 辛兴镇党委书记马 良 辛兴镇镇长林 飞 林家村镇党委书记代 辉 林家村镇镇长方有海 桃林镇党委书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洪阳 桃林镇镇长范昕昕 皇华镇党委书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 雷 皇华镇镇长王海军 工商银行诸城支行行长孙建伟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支行行长张茂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张 鑫 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支行行长李军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支行行长姜 锐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潍坊诸城支行副行长陈 波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潍坊诸城支行行长 王学伟 诸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永平 邮政储蓄银行诸城支行行长王方和 潍坊银行诸城支行行长韩金军 国网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总经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杨连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于文亮同志、李臣波同志、胡希俊同志、訾青武同志、张保举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