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题目:广东省就业市场供需问题研究摘 要随着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增大,如何有效收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利益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科技的进步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市场正以其简便快捷的优势迅速成为了当前各大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但就日前局势而言,我国网络市场就业信息还存在许多弊端。本文针对我国就业网络市场就业需求信息网络的开发现状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的完善问题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指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调整高等教育的体制和结构,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
2、规格;劳动力市场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健全就业市场保障机制,加强就业问题的研究;毕业生要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键字: 就业市场 问题 对策目 录1.绪论11.1研究目的和意义11.2研究的方法22.广东省就业市场概况22.1广东省就业市场供需现状22.1.1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22.1.2用工需求较为平稳22.1.3员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42.1.4粤东西北非农就业比重提升42.2广东省就业市场供需存在的问题52.2.1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52.2.2文科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52.2.3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62.2.4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
3、成败的重要因素63.对策73.1企业应广纳人才73.2毕业生应转变传统就业观念73.3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83.4高校应调整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9总结10把第二章拆成两章,变成2。广东省就业市场供需现状。3.广东省就业市场供需存在的问题。里面的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相应也要改 。第四章是对策建议。1.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人力资源中高层次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就业情况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问题,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
4、和文化的大发展,他们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但是从目前的就业情况和现实背景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在就业中相对处于劣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境是空前的,就业问题是突出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自 2009 年全国高校实施扩招后,全国大学生的人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形势(见图1),据统计,200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是 212.2 万人,2004 年增长到280 万人,2005 年增长到 335 万人,2006 年是 413 万人,2007 年增
5、长到 495 万人,到2008 年为 559 万人,2009 年变为 611 万人,2010 年为 631 万人,2011 年为 660 万人,2012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 680 万人,到2013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继续上升,达到了 699 万,2014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高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口益严峻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会诱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其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
6、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最后,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因此,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及大学生本身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有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大学生就业内容的图书和文章,对男女大学生、研究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模式、就业制度和方的比较,把握我国大学生就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缓解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指导性作用。2.广东省就业市场概况2.1广东省市场就业供需的现状今年
7、以来,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3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7.6万人,第1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2.39%。从各地开展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用工监测情况看,第1季度主要特点:2.1.1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用工缺口有所下降。全省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显示,第1季度市场用工需求253.23万人次,进场求职230.97万人次,求人倍率(需求数与求职数之比)1.10,处于今年以来的常态水平。第1季度末全省10000家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显示,企业缺工数占在岗总人数的7.2%,同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1。表1 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变化求人倍率总体群体珠三角技工普工2015年1
8、季度1.101.111.481.08同比0.000.010.020.002.1.2用工需求较为平稳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等用工需求较明显,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用工需求较平稳。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监测显示,第1季度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用工需求较明显,需求人数与在岗员工数的比值均在12%以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掘业等用工需求较平稳,需求人数与在岗员工数的比值均在6%以内(附表2)。营业人员、收银员、电子元件、器件制造工、缝纫制品再加工
9、人员等工种较为紧缺(附表3);检验、计量人员、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司机等工种已趋向饱和(附表4)2。表2 1季度市场各行业用工需求与在岗员工的比值序号行业用工需求与在岗员工之比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4%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37%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56%4采掘业5.9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96%6批发和零售业7.02%7金融业7.30%8建筑业8.25%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51%10其他8.79%11房地产业9.02%12农林牧渔业9.27%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32%1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89%1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0、11.12%1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1.57%1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2.21%18教育12.31%19住宿和餐饮业13.14%20制造业15.56%表3 1季度市场紧缺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序号职业类别1营业人员、收银员2电子元件、器件制造工3缝纫制品再加工人员4治安保卫人员5针织人员6电子设备装配调试工7工件表面处理加工工8电气电子设备装配工9机械设备维修工10木材加工制作工2.1.3员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监测企业用工稳定性增强,员工的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省10000家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显示,1季度末监测企业平均在岗人数410.35人,同比下降5.47%。1季度企业在岗人员流失
11、率(流失人数与在岗人数的比值)8.8%,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在岗普工和技工的月工资中位数分别达2512元和3039.7元,同比上升6.36%和8.23%(附表5、6)。表5 全省监测企业在岗普工薪酬待遇水平时间总体区域行业月均工资珠三角东西北制造业服务业2015年1季度2512.012766.162024.062553.382110.88环 比2.23%3.88%-0.96%2.20%2.95%同 比6.36%11.79%-6.03%3.66%6.20%注:本表采用的是平均数。单位:元/月。表6 全省监测企业在岗技工薪酬待遇水平时间总体月均工资区域行业珠三角东西北制造业服务业2015年1季
12、度3039.7433282495.073124.432621.05环 比2.34%3.26%0.82%1.71%2.88%同 比8.23%9.52%4.48%7.33%13.72%注:本表采用的是平均数。单位:元/月。2.1.4粤东西北非农就业比重提升 粤东西北非农就业比重提升,产业园区吸纳劳动力数量增加。粤东西北100个行政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监测显示,截至1季度末非农就业规模达11.3万人,占劳动力总量的57.8%,比重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附表7)。全省40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吸纳劳动力情况监测显示,3月末园区用工规模75.0万人,同比新增吸纳劳动力3.6万人,增幅5.0%。其中本省劳动力数
13、量59.0万人,比重78.7%,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附表8)。表7 粤东西北100个行政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情况时间劳动力人口外出就业人数本地非农就业人数本地农业生产人数2015年1季度195105844592833282314同比1.40%5.21%-0.09%-3.40%表8 全省40个省级产业园区吸纳劳动力监测情况调查月度劳动力总量本省劳动力数量外省劳动力数量2015年1季度750246590091160162同比5.02%5.41%3.76%2.2广东省市场就业供需的问题2.2.1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从不同类别的学校情况来看,部属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省属院校,而且从
14、就业的质量上看,前者比后者也要好。现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多单位的进人指标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甚至限制更大,仅仅限定在全国几所重点高校,并明确指定属于“211”或者“985”工程内的几所高校。相比之下,那些省属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连基本的面试资格都没有,严重影响了这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3。从不同层级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对比看,尽管近年来专科(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错,但是由于该类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是在公司、企业的基层岗位就业,而普通本科类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是在管理岗位,所以从就业单位和就业具体岗位的层次上来看,本科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要
15、强于专科(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从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本科类院校毕业生更能获得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2.2.2文科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再加上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就业渠道变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些文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了谋求一份较好的职业,甘愿放弃所学专业,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从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文科专业的毕业生4。从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来
16、明显提高,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较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比本科生还是相对 比较容易就业,而本科生又比专科(高职)生容易就业。多数单位在招聘时动辄提出必须本科以上学历,而不论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便使得低学历者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尤其是近两年,研究生的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这也会导致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5。2.2.3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现在女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女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收入低于男生,但即使是偏低的期望收入与用人单位拟付收入也有较大差距,显然,女生在跨越劳动力市场的第一道门槛时,就遭遇了不平等的待遇。在招聘过程中,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讲,不要女生
17、或者优先考虑男生,也逐步成为他们选人的标准。尽管大多数单位表示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却仍然优先考虑男生,在同样的就业机会面前,男生的成功机会要明显大于女生。2.2.4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靠家庭背景的“关系”就业成为近几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关系”之重要几乎是人所共知的,谁有了硬的关系,就业中的种种不利因素都可化解。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受社会风气熏染,为了达到求职择业的目的,盲目攀富求贵,这也说明他们早早具有了“社会化”心态。当然,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在就业中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保持一
18、个良好的心态,找关系、攀关系的做法并不可取。3.对策3.1企业应广纳人才企业应向毕业生打开大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通过解构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
19、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 智联招聘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6。3.2毕业生应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目前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对自己力所能及的就业岗位嗤之以鼻,但是对于技术含量要求高、学历要求高的行业却又入不了门,不自己主动谋求发展
20、,对此,大学生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意识,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了,不能对就业带有过高的期望,否则是无法适应这个新的时代的;必须认真观察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利用人才市场、网络资源等各种途径实现就业7。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再去计划怎么干。其次,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
21、,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 在寻找就业岗位上,大学生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提供多种渠道了解企业,规划好自己的职场道路。有时太多的选择,往往就是没有选择。实习是了解职场最有效途径。社交、校招活动、网络多渠道了解市场走向,主动了解企业、行业及岗位职责,通过实践培养职业素养,为自己规划好职场道路8。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行动当下,放眼未来。大学生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对过热行业的竞争产生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
22、道路10。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9。另外,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很小比例。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路子11。最后,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
23、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3.3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24、。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12。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13。 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招聘就业市场的监管和组织,强化政府在人才交流中的导向作用和指引作用,加大对就业市场的人力
25、和财力投入,进一步加强网络就业渠道的普及和实施,促使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及招聘会的有机结合,从而降低人才招聘和大学生就业的成本,使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把握更加及时、准确14。3.4高校应调整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在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高等院校应广开渠道,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要更加“接地气”,在专业口径、学科设置上、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制定出新的、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开设一些适合大学生的课程、符合当今时代发展对少数民族人才需求的课程,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践,
26、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到的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最为准确无误、最牢固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各个高校的教学水平15。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查小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
27、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16。高校对就业不理想专业“动刀”、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据一些高校招生负责人分析,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仍然追逐热门专业,另外,就是专业进一步细化。高校新增专业要有超前意识,别跟热门专业“凑热闹”一段时间,任何一所高校都不愿意让一小部分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专业影响到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口碑,因此,高校针对市场需要,主动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是必然行为。总结 在写作本文过程中,我比较全面地思考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深感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很难说自己己经把这个问题完全弄清楚了,但还是得出了一些个人的启示,现总结如下:首先,
28、就业难问题确实是一个严峻而紧迫的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但是起的这也是一个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是和中国现今的其他各种问题紧密联系在一,因此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必惊慌失措。其次,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既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因此任何企图从单方面来解决问题的想法都是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的。最后,尽管本文提出了多方面的对策,但他们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推演出来的这些对策能否有效,最终还要在实践当中进行检验。当然本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粗浅的,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
29、还旨在于抛砖引玉,增强社会对就业市场需求的重视,促进我国就业系统的完善。参 考 文 献1 吴春阳. 建设高水平行业大学视域下的就业市场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 河南教育(高教). 2014(06) 2 王晓平. 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四项规划J. 教育与职业. 2012(23)3 侯捷. 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2(03) 4 蒙绍权,李桂芬. 大学生就业市场失调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J. 高教论坛. 2011(05)5 何小洲,周治娟.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基于营销学产品层次模型的视角J. 华东经济管理. 2011(05) 6 余秀萍. 就业市场歧视女大
30、学生的表现、原因及改善建议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7 何树莲,梁少群. 基于就业市场需求审视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 教育与职业. 2010(36) 8 王晓丽. 女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原因和正视路径探析J. 经营管理者. 2010(08) 9 乔雪峰,操太圣. 表现指标化: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潜规则探析J. 复旦教育论坛. 2010(02)10 于鹏,周振宝,李晶才. 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J. 黑龙江史志. 2010(08) 11 杨晓慧.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 2009(11)12 王剑俊. 完善大学毕
31、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措施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5) 13 艾修俊. 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08(36) 14 杨晓慧.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实践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 2008(05) 15 常万里.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模式初探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08)AbstractAlong with the rising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demand, how to effectively collect graduate employment demand information, and carries on
32、the sorting interests has become a major focus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market is its convenient quickly became the most main current co
33、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s employment channels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but in terms of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employ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market in China also has many disadvantages. For the employment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employment market demand information
34、network were discussed, and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graduate employment needs the perfe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points out the basic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s increasing economic radia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vigorously develo
35、p the local economy, providing more jobs; Timely adjust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ucture,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nd talent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The labor market to increase employment promotion work, perfect employment market security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emplo
36、yment problem of research; Graduates will continue to emancipate the mind, changing employment idea,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words: The job marke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致 谢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导师不仅传授我做研究学问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还给了我无尽的关怀、教诲和指导,使我得以迅速成长。本论文从选题、调研、研究到最后定稿,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广纳并蓄的研究方法、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都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借此机会,谨向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老师,感谢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所有的朋友和同学们,多年来大家在一起学习和工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谢谢他们陪我渡过这段令人难忘的日子。最后,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在我学习期间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无私的厚爱和殷切的期望,是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再次感谢所有曾经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