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市城市总体计划(-)内容概要(征求意见稿)一、计划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重视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结果,实现全方面发展。2、坚持统筹城镇。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足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集聚作用,实现城镇一体协调发展。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和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连续发展。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效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调整、提升老城区功效,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空间格局。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
2、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和东北亚等更宽广区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二、城市性质中国东部沿海关键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三、城市职能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关键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关键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四、城市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可连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友好现代化国际城市。经济发展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法,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
3、辐射力强、城市功效完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关键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关键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城市之一。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以富民友好为根本,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紧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关键,加紧文化事业发展,主动推进文化产业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紧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方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主动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停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
4、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结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紧现代小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基础卫生服务水平。加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主动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机关全员社会基础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停完善城镇职员基础医疗保险政策。加紧社会福利和救助
5、事业发展。构筑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不停提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生态环境目标以胶州湾保护为关键,主动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省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城市。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全方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城区关键河道综合治理和关键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方面优化人居环境。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域,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域保护,突出胶州湾滨海湿地保护
6、,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保护。五、城镇协调发展指导思想统筹城镇区域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郊区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构筑城镇一体公共服务体系,遵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标准,加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协调发展策略1、创建友好城镇小区做好城镇发展计划统筹协调,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制订政策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创建友好城镇小区,发挥公共配套设施整体效能。2、集中布局村镇企业引导企业靠近城镇部署并向园区集中,发挥产业聚集效益,增强产品和原料共享和工艺协作;降低三废排放,集中处理污染物
7、,保护城镇环境。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订乡村文教卫体及其它社会福利设施配套标准,建立完善城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乡村文化教育水平,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人口整体素质。4、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村水资源加强管理,增强农民饮水安全性;提倡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久有效机制,不停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逐步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镇社会统筹管理和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六、空间发展战略计划确定“依靠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空间发展战略。依靠主
8、城主城,即青岛市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效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关键依靠,主动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现代化城市框架。计划以强化主城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效、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关键,全方面增强主城综合实力,提升主城辐射和带动能力。以提升城市功效、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可连续发展为目标,全方面引导旧城旧村更新改造,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旧城旧村更新改造之间联络,主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寻求空间,为旧城旧村更新改造寻求专题,重塑城市新形象
9、。拥湾发展全方面落实“环湾保护”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关键,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关键,依靠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洋河四条关键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主动加强陆域河流治理和保护,科学计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生态岸线和港口岸线,合理有序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和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域生态安全。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关键强化胶州湾沿岸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域、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域、红石崖地域、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域、海西湾地域等中心组团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切实增强胶州湾沿岸地域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依靠环胶州湾地域,主动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域
10、,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域为关键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临近海阳、莱阳、高密、诸城为外圈层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主动促进各圈层合理分工和有机协作。组团布局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域,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域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依靠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集聚化、紧凑型发展,主动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方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关键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和外围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计划建设滨海沿线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有序发展
11、,主动发展关键镇。轴向辐射以中心城区为关键,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依靠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关键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和半岛城市群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依靠蓝烟铁路、青威高速、烟青一级公路,形成中心城区即墨莱西烟威发展轴。关键发展即墨市、莱西市,并和半岛城市群烟台、威海市相协调。依靠同三高速、204国道,形成中心城区胶南日照发展轴。关键发展胶南市,并和半岛城市群日照市相协调。七、计划区范围城市计划区由中心城区及滨海公路沿线胶南市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
12、城7镇,和胶州市营海等沿胶州湾地域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八、 空间分区管制划分生态资源管制区、生态保护利用区、基础农田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重大基础设施管制区和城镇建设区6类管制区。生态资源管制区生态资源管制区是组成市域整体生态结构关键空间要素,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最关键组成部分。可分为山地资源区(包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及湿地域、胶州湾及其两翼生态区3类,按相关法规进行严格保护。该区关键保障市域整体生态安全,区内严禁一切造成生态功效退化开发活动和其它人为活动;恢复已破坏生态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保护区名目制度。生态保护利用区该区指市域
13、范围内生态资源管制区向城镇建设区过渡区域,可分为低山绿地域、自然水系区、生态敏感区3类。以保护生态安全为前提,在合理引导下可进行适度开发,但必需维持其生态功效,修复已破坏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基础农田保护区该区指市域范围内经国土部门划定,需严格保护基础农田。严格保护基础农田免受城市建设及其它生产活动侵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该区指市域范围内能集中表现青岛历史文化特色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现代优异建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优异建筑,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划定保护范围实施保护和管理。根据文物保护法要求管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大基础设施管制区包含重大交通枢纽地域、重大交
14、通走廊和重大市政设施管制区。重大交通枢纽地域包含机场、港口、火车站。必需处理好关键交通功效、辅助交通运输和物流功效和其它发展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重大交通走廊包含铁路线及站场、关键国省道、滨海公路等。重大市政设施管制区包含电厂、500KV变电站及高压受电网、天然气码头、门站及高压环网。城镇建设区指按城镇计划划定建设区域。城镇建设区内计划建设活动必需严格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要求进行。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关键,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关键,依靠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洋河四条关键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主动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现代化城市框架。青岛
15、,包含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主体功效为青岛市行政、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紧现代服务业建设。缩小南北差距,结合青岛北站改造,逐步改造北部传统工业,加紧实施传统工业搬迁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完善北部配套设施,提升北部整体环境。黄岛,指黄岛区,主体功效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贸易集散中心、旅游度假地,现代制造业基地,西海岸地域中心城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紧发展海港物流,合理控制石化产业发展规模,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计划形成六个功效区,即唐岛湾中心区、国际物流贸易枢纽港区、修造船基地、风凰岛旅游度假区、临港产业区、重石化基地。红岛,指城阳区,主体功效为国家关键区域
16、性航空港、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区、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出口加工基地。计划形成东部城阳中心区、空港经济区和西部棘洪滩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城区、出口加工区和南部红岛片区。其中,东部地域关键结合空港,关键发展航空服务、货运代理、商务会展等现代综合服务业,西部地域关键打造为青岛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区集聚区,红岛片区预留为未来行政和文化中心、旅游度假中心、会展中心,经过引进世界级项目标开发,使其成为整个红岛组团标志性地域。崂山,指崂山区,主体功效为青岛市旅游度假基地,科教研发中心,商务会展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区及孵化基地。严格保护崂山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为青岛市旅游度假产业关键基地。十、绿地
17、系统计划加强环境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和珠山风景区为背景,以沿河道及高压走廊防护绿带为分隔,以城市公共绿地为关键,以道路绿化带为骨架,以海岸线绿化风景走廊为纽带,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城市绿化系统。十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中心城区保护计划由整体特色自然环境保护、历史城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现代优异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要素保护组成。外围五市保护计划由名村、名镇、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现代优异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要素保护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保护以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为代表地域特色文化活动行为。十二、风景旅游计划以沿海海滨带为主体,向海域、近海岛屿和陆域纵深延伸,
18、以滨海城市风貌区、旅游景区、度假区为关键,形成“一线、两翼、二十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一线指滨海沿线。由海岸带串联胶州湾两翼关键旅游区和度假区,包含环胶州湾地域及田横、鳌山、瑯琊等关键旅游组团。充足利用胶州湾,依靠小港、大港、前湾港、大造船、红岛等拥湾资源,发展帆船、游艇、邮轮等多元水上和滨海体验式旅游项目。切实保护景区资源,有序推进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加强宣传,完善配套设施,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提升管理水平,打造道教名山品牌特色。充足挖掘历史名城文化内涵, 逐步转变单一居住功效,增加旅游、展览、商业、休闲等设施,突出近现代城市建筑特色,增强老城区活力。两翼东翼滨海地域自青岛主城至即墨市丁
19、字湾,包含青岛主城、崂山风景区、鳌山、田横等,以风景名胜、山海景观、温泉度假、海岛风光为专题,分为8个旅游区。西翼滨海地域:自黄岛至琅琊西,以现代化港口城区、海滨度假、名胜古迹、山海风光为专题,划分为7个旅游区。二十区由市域范围风景名胜区、海滨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和海岛旅游区等组成20个特色旅游区,是青岛区域旅游计划关键。8个旅游度假区为田横岛、温泉、仰口、石老人、红岛、凤凰岛、灵山岛、琅琊台旅游度假区。12个风景旅游区为丰城和金口旅游区、鳌山城市海滨旅游区、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城市海滨旅游区、小珠山风景区、灵山湾及胶南城区、大珠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名胜区、艾山地质文化旅
20、游区、三里河文化旅游区、大泽山风景区、产芝湖生态旅游区。其中凤凰岛旅游度假区、鳌山温泉国际旅游发展区、仰口旅游度假区为3个国际旅游度假发展区。十三、交通设施计划计划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和半岛城市群关键城市之间两小时、和省内关键城市之间三小时通行目标。1港口计划。计划形成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关键,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估计港口吞吐量将达成3.8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成22002300万标准箱。远期发展目标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2铁路计划。市域内铁路线网由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
21、路和计划青太(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组成。扩建青岛站,在沧口设青岛北站,预留城阳站用地条件。计划建设青太客运专线和青岛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中心站设在胶州。预留黄岛石臼所、晋煤外运泰安董家口铁路及田横蓝村铁路和站场建设条件。3机场计划。依据计划,未来青岛机场将建设成为集国际航运、空港物流、飞机保养和维修、现代服务为一体区域性枢纽机场。估计到吞吐量将达成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成26万吨;吞吐量将达成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成80-100万吨。加紧新机场选址建设可行性研究,抓紧协调民航空域制约问题,立即完成机场总体计划修编工作,以适应青岛民航快速发展需要。4对外
22、交通和城市道路网计划。计划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公路为补充,功效完善、层次分明市域公路网络体系。至,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总长1000公里(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网密度9.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 15000公里(含乡镇公路),公路网密度118公里/百平方公里。计划中心城区道路骨架网络由青岛城区“四横三纵”、黄岛城区“四横两纵”、红岛城区“三横三纵”、跨海联络湾口隧道和青黄大桥、环湾联络“四环”和对外联络多条放射线共同组成。计划道路网总长度4460公里,路网密度8.9km/km2,计划道路网总容量为1218万标准车公里/小时,适应交通发展需求。5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以轨
23、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和海上公交为补充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远景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 8 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度约227公里。近期加紧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完善和报批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地铁线。计划远期初步形成连通东西两岸、辐射红岛、覆盖城市关键区域、和对外交通枢纽有机衔接轨道交通主骨架。在地面常规公交计划方面,按快线、普线两级系统完善地面公交线网结构。依据轨道交通线网发展和交通枢纽建设情况,立即调整线网布局。建设青岛城区南北向快速公交走廊,合理分布东西向公交线路,扩大公交专用道规模,利用快速道路系统设置公交快线。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计划1水资源计划。青岛市现实状况城市
24、水源供水能力为109万立方米/日。估计城市需水量将达成89.0万立方米/日,达成150万立方米/日。计划经过挖潜现有水源、开发建设当地水源、主动实施海水淡化、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等方法处理本市水源缺口。同时,大力提升工业用水反复利用率,主动实施污水再生回用、海水直接利用和雨洪利用。2电力计划。计划至中心城区用电量将达成227.2亿千瓦时,用电负荷431.7万千瓦;用电量464亿千瓦时,用电负荷893万千瓦。计划至经过扩建青岛电厂、黄岛电厂,扩建崂山、建设琅琊、胶州、平度、即墨500KV站等受电设施处理全市用电需求。3燃气计划。估计,青岛市天然气需气量将达成8.8亿立方米。近期气源采取中石化中原油田
25、天然气、胜利油田天然气、鄂尔多斯天然气、渤海天然气;远期气源以中石化、中石油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主,多气源、多方位确保供气。4供热计划。计划提出以节省和高效利用能源为前提,形成以热电联产为主体,大型区域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为辅助,洁净能源、再生能源为补充城市供热体系。在中心城区共计划27处热源。中心城区热化率达成85%。5排水计划。依据地形和流域共计划建设11大污水处理系统,近期扩建海泊河、李村河、城阳、镰湾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团岛、麦岛污水处理厂,新建娄山河、红石崖、河套污水处理厂,增加处理能力34万立方米/日。远期新建李村河第二污水处理厂、河套污水处理厂,扩建娄山河、城阳、红石崖、镰湾河、尼布湾、姜哥庄、王哥庄污水处理厂,再增加处理能力为91万立方米/日。为了胶州湾生态安全,重化工项目产生污水应进行单独处理,并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污水达成排放标准后,连同镰湾河、唐岛湾系统处理后污水湾外深海排放。十五、城市防灾计划根据“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正确预报,快速反应,方法有效”标准,在完善单一灾种防抗系统基础上,加紧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