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作业八年级历史(下)作业第1次 班级,姓名 1.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D.香港、澳门回归3.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上甘岭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都涉及到( )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4.我国存大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是在( )A.辛亥革命以后 B.新中国成立后 C.土地改革完成后D.三大改造完成后5.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2、( )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A.B.C.D. 6.下是李军同学准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发言提纲,其中哪一点内容与主题无关(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7. 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西藏人民能够“驱散乌云见太阳”的基本前提是( )A.西藏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完成C.抗美援朝胜利D.三大改造完成8.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其主要目的是( )A. 见路不平,
3、拔刀相助B.保家卫国,抗击侵略 C.报仇雪恨,以牙还牙 D.显示国力,提高地位9.重温历史,缅怀英雄人物。右图中的人物是( )A.抗日战争的英雄 B.人民解放战争英雄C.抗美援朝英雄 D.社会主义建设模范10.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主要是因为( )A. 目的达到,见好就收B.国际干预,苏联抗争 C.武器落后,补给不足D.中朝两国,英勇抗击11.建国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主要是依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八年级历史(下)作业第2次 班级,姓名 1.抗美援朝已经过去
4、半个多世纪,但老一辈讲过的话却时常在耳边响起。阅读材料材料一“它(指美国)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三1999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缮完成,电影英雄儿女编剧毛烽老人激动地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像电影里王成那样的英雄战士成千上万,时间会磨灭很多东西,但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最可爱的人。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造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啊!”(1)用史实说明美国“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
5、的腰上”。(2)据材料一,说说我国出兵抗美援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二,说说援美援朝的胜利有何意义?(4)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造是千秋万代的大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阶级项目地主、富农贫农、雇农和中农占农村人口不足1090占有土地70802030材料二19481953年,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的变化(户)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它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一一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材料三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8,1952年比1949年
6、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请回答:(1) 据材料一,说说土地在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据材料二,说说土地改革给中国的农村阶级结构带来了怎样的变化?(3) 据材料三,说说土地改革有何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作业第3次 班级,姓名 1.一五计划的成果中,有许多的“国家第一”。如建成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生产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建成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我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等。由此说明一五计划的重点任务是( )A.发展重工业B.发展轻工业C.发展交通运输业D.发展农业2.对下表意思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
7、产量的比较项 目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A.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B.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C.我国人民生活亟待改善D.对我国工业建设十分悲观3.建国后,我国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可以理解为(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B.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C.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D.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时期4.李军同学翻看旧资料时,发现了一些诸如:铁器社、木器社、竹器社、缝衣社等名词,根
8、据所学知识,这些名词是( B ) A.土地革命的产物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产物C.农业合作化的产物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产物5.在李军同学设计的年代尺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哪个点开始( )6.九(1)班同学准备举行一场有关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先进事迹故事会,如果要拟定故事会的主题,下列最为恰当的是( )A.科技战线的前沿人物B.建设社会主义的楷模C.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D.舍生忘死的人民公仆7.下面宣传画是哪一历史时期的生动写照(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8.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对社会
9、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苏联模式的影响急于求成 A.B.C.D.9.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10.据资料显示,在“三五”时期,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9.3,“四五”期间为7.3,到1976年下降为1.4(1976年比1975年增长1.4)。出现这一情况的内部原因是( )A.苏联停止对华援助B.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D.自然灾害的严重 八年级历史(下)作业第4次 班级,姓名 1.下面是两份旧报剪辑,读后回答问题。图
10、一图二(1)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出上面两份是哪一年的报纸?(2)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3) 图一的报道真实吗?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一种什么现象?(4) 图二所反映的政策的实施有何危害?(5) 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2.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材料二1967年8月5日,中南海举行了对刘少奇的第六次批斗。造反派对刘少奇拳打脚踢,批斗了两个多小时后才将他押回住处。
11、刘少奇对此抗议道:“我要捍卫国家主度的尊严,谁罢免了我的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造反派们对刘少奇的抗议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材料三李先念同志在1977年12月20日“全国计划会议”上说:文化大革命十年“国民收入损失五千亿,浪费和减收共计一万三千亿人民币。” (1) 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称为是“十年浩劫”,这“十年”指哪十年?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的性质。(2) 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方面的灾难?(3)你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怎样才能避免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类似的错误?八年级历史下作业一答案1、D 2、C 3、C
12、4、C 5、C 6、C 7、A 8、B 9、C 10、D 11、B八年级历史下作业二答案1、(1)1950年,美国借朝鲜内战之机,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继而炮轰我东北边境城市,威胁我国安全;同时,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抗击侵略、保家卫国(3)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和平的国内环境等(4)可以教育年轻一代,永远继承和发扬志愿军战士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2、(1)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受地主剥削,这种土地制制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贫农、雇农大
13、大减少,原有富农和地主被削灭,中农增加。(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八年级历史下作业三答案1、A 2、B 3、B 4、B 5、C 6、B 7、C 8、D 9、A 10、C八年级历史下作业四答案1、(1)1958年(2)图一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情况;图二报道的是党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3)不真实,反映出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的现象。(4)在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5)遵循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可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等。2、(1)19661976年;是一场政治动乱;(
14、2)民主法制建设遭受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 八年级历史(下)第5次作业 班级 姓名 1. 胡绳在编写“中共党史”时,强调某次会议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他说:“它可以同1935年的遵义会议类比并论, 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两个伟大转折。”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其中“第三次革命是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这次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15、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B.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 )A.厦门B.上海C.广州D.深圳5.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工作重点是( )A.乡镇企业改革B.国有企业改革C.外商企业改革D.合资企业改革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取得的成绩包括( )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16、则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B.C.D.7. “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B.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C.中共一大 中共十四大 D.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8.李军同学在网上看到一首小诗:“滩险行舟势不同,风狂浪急见英雄。中流砥柱千钧力,济海扬帆一邓公。”这首诗最 有可能是诗人为纪念下列哪次会议而作(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9. 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当时普遍的情形是:“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
17、晃。”(1) 据材料一,说说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农村推行了怎样的生产管理模式?并结合材料,说说这种管理 模式出现了怎样的问题?(2)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对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二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三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指出当时厂里的一些问题时说:“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 针对
18、材料二和材料三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4) 实践证明,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你认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下)第6次作业 班级 姓名 1.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这次会议上,党决定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 )A.发展农业方面B.发展重工业方面C.经济建设方面D.思想工作方面3.“过春节、贴春联”是我国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春联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
19、的时代特征。“红日高照,开放的号角 唤醒神州大地;东风浩荡,改革的旗帜映红锦绣中华。”这一春联应该出现在( )A.建国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4、1979年6月初,凤阳县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大包干, 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承包责任制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适合农村,根本原因是( )A.它是农民自己发明的B.它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C.它实行“包干到户”D.它受到中央的重视6.
20、1985年,一位工人兴奋地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好了,大家的收入 就多了。”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D.对外开放7.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沿海开放城市的确立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内地的开放8.下列与“国有企业改革”精神相符的有( )自负盈亏 政企分开 厂长负责 统购统销 A. B.C.D.9.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词典中,有两个地名占据着显著的位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花鼓词
21、材料二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中国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已经不仅代表地点,她代表一种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这个城市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当一切不再特别,她依然把每个春天的故事写得特别精彩。2004年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颁奖词(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凤阳”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凤阳”因何出名?(2) 材料二所述是中国的哪座城市?这座城市发展迅速的最重要的原 因是什么?材料三(如右图)(3)1985年,美国的时代周刊再一次以一位中国领导人为封面人物(如右图)。该封面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中国的屏
22、风将三幅图片组合在一起,中间一幅为人物肖像,左边一幅描绘的是人们高举马克思画像游行的情景,右边一幅描绘的是人们骑着自行车忙着上班的情形。请问:这位中国领导人是谁?这一封面设计表达了什么含义? 八年级历史(下)第7次作业 班级 姓名 1.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 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 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
23、.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几次变革,而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变革是( )A.人民公社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合作化4.“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 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材料中的“党和国家的政策”主要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国有企业改革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设立经济特区5.1984年初,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 策的窗口。”这里所指的“窗口”包括(
24、)香港澳门深圳上海厦门汕头珠海A.B.C.D.6.李芳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收集了许多著名的言论,如“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等,发表这些言论的人物是( )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周恩来7.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D.借鉴苏联的经验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推行顺序正确的是(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A B. C. D.9.红
25、星中学九年级(3)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和文件是什么? (2)在探究中,同学们得出了一个结论: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健全法制,我国先后通过了一大批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请例举你知道几部法律名称。(至少4部)(4)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制建设,1999年,全国人大把( )正式写入宪法,作为治国方略的基 本国策。你认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何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第8次作业 班级 姓名 地处
26、广东,毗邻香港;1980年8月26日是它的生日;被称为对外开放的龙头和“试验场”;30年,由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大城市。1.根据右边提示,我们可推知这座城市是( )A.上海 B.厦门 C.深圳 D.珠海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后中,一些外商纷纷到中 国来投资,从根本上来说,这样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先进经验D.促进国家之间友谊3.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C
27、.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4.“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5.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C.改革开放 D.发展才是硬道理6.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 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
28、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材料三(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的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3分)(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分)(3) 材料三提到“(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你认为原因 是什么?八年级历史下作业五答案1.D 2.C 3. D 4.A 5.B 6.C 7.D 8.D9.(1)
29、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劳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2)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等;(4)如:思想的解放;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锐意进取的精神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八年级历史下作业六答案1. C 2.C 3.D 4.A 5.B 6.C 7.A 8.B9.(1)凤阳的小岗村最早实行“大包干”,取得成功,继而推动了中国农村的改革。(2)深圳;党中央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把它辟为经济特区。(3)邓小平;邓小平改革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八
30、年级历史下作业七答案1.B 2.D 3.C 4.A 5.D 6.C 7.A 8.D9. (1)共同纲领(2)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4)有利于中国现在的民主政治改革进程;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维护改革开放的成果八年级历史下作业八答案1.C 2.A 3.B 4.D 5.B 6.D7.(1)历史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要求平反冤假错案;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
31、,我们都坚决拥护”等,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3分)(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3)因为在中央的指导下,我国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2分) 八年级历史(下)第9次作业 班级 姓名 1.体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行政机构是( )A.特别行政区 B.直辖市 C.省 D.自治区 2.1997年7月1日0时,五星红旗和紫
32、荆花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标志着( ) A.香港社会制度的改变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香港经济特区成立D.民族区域自治在香港的实行 3.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市场经济B.家庭联产责任制C.“一国两制”方针D.经济特区 4.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5 .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
33、,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 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政策适合新疆地区推行的是( ) A.一国两制B.互不干涉C.区域自治D.民族同化 7.下列政策与措施直接推动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有(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A.B.C.D. 8.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 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山西B.甘肃
34、C.西藏D.辽宁 9.“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10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 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 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1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 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 1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35、)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13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 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 ) 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14、 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 观点表明( )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15、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36、( )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16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 A民间交往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八年级历史(下)第10次作业 班级 姓名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有(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构成A.B.C.D. 2.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对外开放政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一个外国记者在谈
37、到20 世纪5O 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 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会议的航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C.团结反帝方针D.求同存异方针 4.右图中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中国恢复了 在_的合法席位( ) A.联合国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5.右图被称作“历史性的握手”,它直接导致了(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C.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6.下面照片纪录的
38、历史瞬间发生在( )A.万隆会议上B.26届联大上C.APEC会议上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 7.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被赞誉的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爱迪生 D.达尔文 8、 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我国发展高新 技术的计划是( ) 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 C.“2000年科学技术综合纲要”D.“863计划” 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下列兵种组建的先后顺序是( ) 陆军 海军 空军 第二炮兵A.B.C.D. 10.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主
39、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海军陆战队B.空降兵部队C.武警部队D.第二炮兵 1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1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 了一致?(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处理( ) A.中央与香港的关系
40、B.中央与少数民族的关系C.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D.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历史(下)第11次作业 班级 姓名 1.参加万隆会议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的时候的朋友!”导致这一变化重要的原因是: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原则B.独立自主的原则C.团结反帝的思想D.和平共处的思想2.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毛泽东所述史实发生在( ) A.1954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3.20世纪70年代初,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出现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这里的“小球”指 乒乓球,而“大球”指的是( )A.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C.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