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第一章 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音乐体裁、乐器、音乐知识等。教学重难点: 荷马史诗、毕律、三大悲剧家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历史背景 1、地理位置 2、音乐生活与音乐思想二、音乐体裁 1、诗歌:荷马史诗、抒情诗、颂歌 (1)荷马史诗:采用扬抑抑格六音步诗行写作,节奏感强烈,适于民间的游吟诗人在里尔琴的伴奏下边走边吟唱。代表作:伊利亚特、奥德赛。 (2)抒情诗:由抒情诗人自编自唱,由乐器伴奏的诗歌,分笛歌(阿夫洛斯管伴奏)和琴歌(里尔琴伴奏)两种。 (3)颂歌:在重大仪式上,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运用华美的
2、合唱形式来演唱。有太阳神颂歌和酒神颂歌。太阳神颂歌:风格庄严,用基萨拉琴伴奏,用以祭献太阳神阿波罗的合唱。酒神颂歌:风格狂放,用阿夫洛斯管伴奏,用以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演唱的诗歌。 赏:酒歌:塞基洛斯墓志铭 赞美诗: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 2、戏剧-被后人称为是西方文明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戏剧时代。 悲剧:由酒神颂歌发展而来,是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合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式。代表人:埃斯库罗斯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喜剧:源于酒神祭奠上的狂欢歌舞,多为政治题材。代表人: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鸟。三、乐器弦乐器:里尔琴、基萨拉琴管乐器:竖笛奥罗斯、复笛阿夫洛斯管四、音
3、乐知识 “毕律”:也叫“五度相生律”,毕达哥拉斯提出。我国周代管仲提出的“三分损益法”亦是“五度相生律”,但比欧洲最早的五声音阶理论“毕律”早140多年。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二课 第二章 中世纪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体裁、音乐知识。教学重难点: 教会音乐、世俗音乐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 历史及文化背景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
4、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欧洲人的生活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可以说人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被基督教会的宗教仪式所包容,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人的一生都在宗教的制约之下。各种习俗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几乎所有习俗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许多节日都与宗教有关,如冬至日是纪念圣女露西亚、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万圣节是为纪念所有死去的圣徒、情人节是纪念圣瓦伦丁神父等等。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教会和宗教相关,即使是演剧也都演圣
5、经中的故事。 总之,整个中世纪西欧文化,包括文艺复兴初期在内,都是以基督教为题材、以基督教思想为背景的二、 音乐体裁 1、教会音乐 (1)圣咏:是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 赏:短祷文 (2)格里高利圣咏:无伴奏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旋律:一般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音域经常控制在比较狭窄范围内。 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演唱和应答演唱。 赏:圣诞节弥撒曲中的慈悲经 哈利路亚:我们看见了他的星座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根据歌词与歌声的结合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音节式
6、一字对一音;纽姆式一字对一个多音;花唱式一字对若干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 2、世俗音乐 骑士歌曲:自己填词、创作的单声部抒情歌曲。赏:亚当得拉阿莱罗班与马里翁插曲 巴勒斯坦之歌 埃斯坦比耶问:“骑士歌曲”与“格里高利圣咏”有什么不同?三、 音乐知识 1、教会调式 2、纽姆谱 3、唱名法的起源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三课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体裁。教学重难点: 弥撒曲、经文歌、众赞歌、无伴奏合唱、杜飞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
7、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历史及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通向巴洛克时代的过渡时期,是欧洲文化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得名“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简单复活,而是标志着代表新兴市民阶层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和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会思想。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教会宣扬、人生有罪、离世绝俗、禁欲苦行和悲观厌世的思想。它肯定人是生活的主人,应当享有友谊和爱情,应当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享受大自然和艺术美。因此人文主义者的视线是面向人间而不是天
8、国,是面向现实而不是虚幻。二、音乐体裁 1、弥撒曲: 弥撒曲是天主教弥撒祭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弥撒祭曲活动分为“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部分。普通弥撒所演唱的词与曲均固定不变,特别弥撒则根据教会所日历或婚丧等仪式而有不同。普通弥撒中演唱的弥撒依次为: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在特别弥撒中演唱的弥撒曲主要包含进台经、升阶经、阿莱路亚、奉献经、圣餐经。 2、众赞歌德国路德教会的赞美诗。众赞歌的歌词不再用拉丁文,而改用本民族的当代语言;歌词亦由毫无韵味的经文和祷词,而改为有韵律的诗歌。在音乐方面,也把繁琐的复调体一变而为纯朴的和声体,使歌词和旋律都清晰可闻。
9、 3、经文歌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12、13世纪之交,用1段每个音节唱几个音的素歌旋律作为固定歌调的无伴奏复调合唱歌曲,称“克劳苏拉”。其中固定歌调唱拉丁文歌词,其他声部则象现在的练声曲那样不唱歌词。13世纪初,克劳苏拉中不唱歌词的上方声部常填入歌词,称为“莫泰图斯”,这个字源出于法文的“mot”,意为歌词,后称整个复调合唱歌曲为“经文歌”。 4、无伴奏合唱 意大利罗马乐派的创始人作曲家帕来斯特里纳开创了庄严明净的无伴奏合唱风格。无伴奏合唱该名称源自于罗马天主教堂。在那里演唱赞美诗时从来不用乐器伴奏。欧洲16世纪的很多合唱也无伴奏,但也有用管风琴或其他乐器伴奏,
10、只是这些乐器所演奏的曲调与合唱的各声部所唱的曲调完全一样。19世纪以来无伴奏合唱获得了广泛应用。很多无伴奏合唱曲的内容都是表现非宗教的日常生活。三、音乐流派 1、勃艮第乐派(15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勃艮第乐派主要有三大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翰邓斯泰布尔,法国的纪尧姆迪费,法国的吉尔班舒瓦。纪尧姆迪费(杜飞) 生平:是勃艮第乐派最重要的音乐大师。他大约在1400年左右出生在佛莱芒和瓦洛尼亚的边界地区。14091414年间,他是贡布雷教堂唱诗班的歌童。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意大利度过的,先后在比萨和里米尼的马拉泰斯塔宫廷、罗马教皇唱诗班、佛罗伦萨和博罗尼亚等地的唱诗班服务。1445年他回到贡布雷,他的音乐
11、才华逐渐为当地的贵族所赏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就曾经是他音乐上的学生。1474年,迪费在贡布雷去世。 音乐:迪费的主要作品是弥撒曲、经文歌、等各种当时主要的宗教音乐体裁的作品,圣母赞歌、法语尚松(以回旋歌为主)以及拉丁文歌曲。此外还有不少世俗歌曲。他可能是最早使用世俗歌曲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充满了热情的和声和感情丰富的旋律,预示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2、吉尔班舒瓦生平:勃艮第乐派另一位音乐大师吉尔班舒瓦(Gilles Binchois,约14001460)则主要以法语尚松的创作知名于世。班舒瓦生于蒙斯一个富有的家庭。1423年,他离开蒙斯去到里尔居住,此后他曾在巴黎为被囚
12、禁的萨福克伯爵服务。1427年,他参加了勃艮第宫廷合唱团。1453年从第戎的勃艮第宫廷退休,去往斯瓦格尼斯的圣文森教堂做了主管。1460年在那里去世。 创作:班舒瓦的尚松创作在同时代的作曲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旋律。他的尚松旋律非常迷人,充满了忧伤的情调,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很简洁,没有复杂的节奏;和声方面则时常浮现三和弦的轮廓。他对于尚松歌词的选择十分讲究,许多歌词都是别人创作的,这一点也打破了以往世俗音乐创作多是由作曲家自己写歌词的惯例。 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四课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13、: 让学生了解15世纪下半叶的音乐流派、及代表人。教学重难点: 音乐流派、音乐家、新教音乐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 一、音乐流派 1、佛兰德乐派(15世纪下半叶) 简介:又称“尼德兰第二、第三乐派”,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时间持续较久的乐派,涌现了较为众多的作曲家。佛兰德乐派可说是勃艮第乐派的延续,这一乐派的音乐家主要出自尼德兰的佛莱芒地区(法国北部、荷兰与比利时南部)。 代表人物:约翰奥克冈: 佛莱芒乐派第一代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对若斯坎、奥布雷赫特等都有较大影响。约翰奥克冈也译作沃克亥姆。据说曾师从班舒瓦,深受勃艮第乐派影响。在弥撒创作中表现出精湛的技巧。他精通
14、各种卡农手法 。他的创作特点是运用重叠的长乐句而很少予以收束,各声部独立而不用模仿,从而形成一种连绵不断的流动风格。 著有Mi-mi弥撒曲。 若斯坎:写有大量经文歌和弥撒曲,以及以法国尚松为主的世俗歌曲。他强调模仿对位技术,同时充实和声音响,且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他的初期作品在技巧上与奥克冈相似,据说,若斯坎曾师从奥克冈。他为后世留下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首尚松,其中歌词选择范围广泛,更具有创造和表现自由的经文歌成为他主要探索的题材。 奥兰多迪拉索:作有大量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音乐风格灵活生动、精致而又多样化,精心处理音乐与歌词的内容和语调关系。他为复调音乐到主调音乐的过渡开辟了
15、道路,他的作品几乎全是声乐,共有2000多首。其中有弥撒曲、经文歌、圣母歌和世俗音乐作品,如意大利的牧歌、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等。著有我这穷人、无伴奏合唱回声。 2、威尼斯乐派 因发轫于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而得名。威尼斯乐派是个总称,它有以下三种含义: (1)音乐流派。威尼斯乐派首创双重合唱曲;创作并演唱八声部、十二声部或更多声部的大合唱曲,是该乐派的特征。演唱时,各声部合唱者分站在不同方位、不同高度的唱坛上,众声部都越过广阔的空间,相互结合或唱答,效果辉煌。代表作曲家有威赖尔特等。 (2)指十六、十七世纪欧洲器乐乐派。该器乐乐派以庄严、灿烂,对比鲜明为特点。威尼斯城内的马库斯教堂为其活动中
16、心,因教堂内部广阔,两架管风琴音响宏大,可作呼应式的表演。该乐派对欧洲器乐的形成和主调音乐的早期发展,有较大影响。代表作曲家有维拉尔特及其弟子安加勒里埃里和乔结加勒里埃里等。 (3)指十七世纪欧洲歌剧乐派。与1637年威尼斯城首建公开歌剧院,并成为当时欧洲歌剧中心有关。歌剧多为古典题材,音乐富有戏剧性。代表作曲家有蒙特威尔第与卡伐里等。主要歌剧有奥菲欧、尤利西斯的归来、波配阿的加冕等。 3、罗马乐派 由于帕莱斯特利那及其音乐风格得影响,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以罗马为中心形成了罗马乐派。是欧洲中世纪清唱式合唱音乐时代的一个乐派。发轫于意大利的罗马城而得名。代表作曲家有帕勒斯特里那。主要作品有经文
17、歌、唱答歌等。17世纪初期,罗马乐派得音乐家们在帕莱斯特利那风格的基础上汲取了威尼斯乐派得风格,但是仍致力于创作严格得宗教音乐,而拒绝巴罗克时期的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因而成为新时代得保守风格的代表。二、音乐知识新教音乐:为了使基督教教义得以更好的传播,路德亲自用德文撰写歌词,参与并组织其它作曲家选取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教会歌调以及世俗曲调,经过改编、整理,创造出新的圣咏模式会众赞美诗,也称众赞歌。三、作品赏析 1、若斯坎的经文歌海,玛利亚宁静的圣女 2、帕莱斯特里纳马赛卢斯教皇弥撒曲中的慈悲经 3、众赞歌上帝是我坚固的堡垒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
18、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五课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教学重难点:歌剧、清唱剧、康塔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 历史背景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巴洛克”也译为“巴罗克”,这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源于葡萄牙语,原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
19、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巴洛克音乐是指公元16001750年的欧洲音乐。1600年标志着欧洲歌剧的诞生。1750年标志着约塞巴赫的去世。巴赫、亨德尔被认为是巴洛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二、音乐体裁1、声乐歌剧-是音乐、美术、文学和舞蹈相结合表达的综合艺术形式,以文学形式的戏剧剧本为基础;配合以说白、布景、舞蹈、等综合艺术。清唱剧-是巴罗克时期的一种混合歌乐的形式,是将宗教或史诗为题材的歌词谱以曲调,由许多乐章组成。在演唱方式上与歌剧相似,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并由乐队伴奏。康塔塔-康塔塔(Cantata)是17
20、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另一种声乐体裁。以抒情性或戏剧性诗歌为基础,比清唱剧端且通俗,由宣叙调、咏叹调和重唱等段落组成,有乐队伴奏,内容为宗教性的和世俗性的两类。后来德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宗教内容的康塔塔,并把众赞歌合唱加入其中。2、 器乐管弦乐协奏曲-又称为交响协奏曲,形式是多乐章的管弦乐作品,强调第一弦乐声部和低声部,避免复杂的复调对位,是早期古典主义交响曲的前身。大协奏曲-是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的重奏组与乐队相对应演奏。独奏协奏曲-是一件乐器与乐队相对应演奏。托卡塔-起源于意大利北部,是一种键盘乐器或拨弦乐器进行独奏的乐曲,有即兴演奏成分。具有较强的炫技性,速度较快。赋格-是复调音乐的固定创作形
21、式,可以是独立的乐曲,也可以是前奏曲中的一个段落。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六课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教学重难点: 巴赫、亨德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作曲家 1、巴赫 背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他的哥哥(约翰 克里斯多夫 巴赫)也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他师从当时德国的音乐大师帕赫贝尔,并教巴赫学习音乐(算起来,帕赫贝尔是巴赫的师祖)。
22、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下十三个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十人长大成人,其中有不少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他的次子卡尔菲力普巴赫长期居住于汉堡,被称为“汉堡巴赫”或“柏林巴赫”;第十一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长期居住于伦敦,被称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很有地位,对海顿、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品(1) 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
23、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艺术成就 (1) 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2) 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
24、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3) 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4) 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宗教大合唱中的器乐演奏等。 2、 亨德尔背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1759)出生于德国哈勒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
25、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 主要作品: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欣赏: 清唱剧
26、弥赛亚中的哈里路亚二、 音乐知识1、主调音乐: 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的进行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下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他的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特点是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欣赏者比较容易能够融入其中。 和声是主调音乐最重要的创作基础。 2、 十二平均律: 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3、咏叹调:西洋歌剧、神剧或康塔塔等戏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咏叹调的运用始于17世纪初
27、,与朗诵式的宣叙调相对,结构较自由。18世纪时,其结构变得程式化,一般为ABA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特别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中。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单独作为音乐会曲目。一些歌唱性较强的器乐作品也称咏叹调,如巴赫的布兰登堡变奏曲主题等。 4、 宣叙调: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中类似朗诵的曲调叫“宣叙调”。它原本是与咏叹调并用的一种乐曲。它常在咏叹调之前,具有引子的作用。十八世纪,说话式的宣叙调出现,其特点是词句在同一音上作快速吐字。因这种宣叙调缺乏抒情性,故亦称之为干燥的宣叙调”。5、无标题音乐:无标题音乐是指无明确主题及内容的音乐。 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
28、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七课 第五章 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掌握音乐体裁。教学重难点: 正歌剧、喜歌剧、交响曲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 历史背景 政治方面,17世纪的英国革命后,对于理性主义的信任和期盼,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依据。这一运动的领导者认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启蒙的时代,并将过去看成无知迷信的黑暗时代,人类终将从黑暗宗教与特权主义走向光明。“进步、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人们追求的最终信念。1789年法国大革命将欧洲的资产阶级推向了
29、政治舞台,文化艺术的天平从封建主旧的制度下倾向到资产阶级与中产阶级的手中。音乐艺术不再是王公贵族的特权,艺术家们纷纷脱离了旧的赞助制度,出版业与演出行业逐渐发展并发达起来。从海顿到莫扎特到贝多芬,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是如何完成了从服务于贵族阶级到自我个性张扬的整个过程。技术方面,在科学技术领域和工业革命所带来重要的发明,也促进了西方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市民阶级的增加,造成音乐生活更加世俗化、大众化。德国文学戏剧界所发起的“狂飙突进运动”更加强调人的感官知觉,追求自然与本能,注重情感的表达。这一切都是在巴洛克音乐基础上的又一次人类情感的释放。音乐艺术则以最快的速度对此做出了反应。音乐方面,音乐旋
30、律优美动人,以大小调为创作基础,音乐主题更具对比性,乐句结构对称而方整,段落感明确,有清晰的终止式,与民间音乐与舞蹈联系紧密。巴洛克时期的通奏低音的即兴方式不被严格的记谱所代替,奏鸣曲式得到充分的发展。二、音乐体裁1、声乐体裁:(1)正歌剧:18世纪,格鲁克对意大利的歌剧进行了改革,要求音乐服从诗歌、剧情的发展,将歌剧的表现手段融会起来,删除了多余的装饰,由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代替过去的清宣叙调,融合了合唱在正歌剧中的作用。代表作:格鲁克奥菲欧、伊菲吉妮在陶里德(2)喜歌剧:也叫通俗喜歌剧,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在正歌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作:意大利,佩尔戈莱西,女仆作夫人;法国,第一部作品,卢梭
31、,乡村卜者。风格:诙谐、幽默、更加世俗化。意 义: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丰富的民间素材。推动了古典主义正歌剧的改革,对其它音乐体裁形式的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2、器乐体裁:自巴洛克时期开始,器乐形式的音乐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尤为突出的是器乐性质的协奏曲,它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体裁中脱颖而出,不仅在巴洛克时期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体裁出现在历史舞台中,而且对之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1)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来源于巴洛克音乐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通常是快慢快的三段式结构模式),后脱离歌剧,作为独立的是管弦乐曲出现在舞台上。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
32、奏鸣曲型)套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2)四重奏: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体裁,海顿将源于巴洛克时期的组曲形式转化为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弦乐四重奏的构成是:第一小提琴一把,第二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海顿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3)协奏曲:在协奏曲的创作中,莫扎特的贡献最大。他不仅为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圆号、大管等乐器创作协奏曲,还完善了钢琴协奏曲创作的三乐章的古典模式。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33、第二乐章为抒情的曲调,第三乐章为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贝多芬创作的五部钢了琴协奏曲无论在风格上和技法上都超过了海顿和莫扎特,体现了贝多芬在形式上的创新和革新。(4)序曲: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形式。18世纪后半叶的古典序曲,大多采用了奏鸣曲式的戏剧性结构,只有一个乐章。19世纪浪漫作曲家把序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专为音乐会演奏的标题性管弦乐曲,世称音乐会序曲。 (5)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一种流行于法国宫廷的三拍子舞曲,速度缓慢,风格典雅。小步舞曲也可是独立的器乐曲,结构为三部曲式。(6)古典奏鸣曲:古典奏鸣曲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
34、比的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 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的长笛奏鸣曲等)。其中各乐章的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如下:第1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3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 4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7)曲式结构a、奏鸣曲式:是从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曲式结构。多用于奏鸣曲、交响曲或协奏曲等多乐章音乐的第一乐章。b、回旋奏鸣曲式:是奏鸣曲式的一种变体结构,是由奏鸣曲式与回旋曲式相结合的一种曲式,是近似于奏鸣曲式的回旋曲。c、变奏曲式:广泛运用在
35、古典时期,以变奏曲式写成的变奏曲可以是独立的作品,也可以是一部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中的一个乐章。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八课 第五章 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古典时期音乐家的背景、作品、创作特点。教学重难点: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作曲家:1、约瑟夫海顿(年月日年月日)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海顿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
36、定为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背景:海顿出生于奥匈边境卢瑙的一个铁匠家庭,生活贫困。海顿的音乐才华从孩提时代就显现出来,岁时被选入童声合唱团。海顿主要靠自学作曲,岁时完成了第一首交响曲。年和年海顿两度去伦敦旅行,写下了部伦敦交响乐,这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海顿名扬欧洲,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作品: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涉及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作品。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8部清唱剧, 84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20部歌剧(5部散失)、轻歌
37、剧、12首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代表性作品:交响曲: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狩猎军队伦敦牛顿等。清唱剧创世纪、四季音乐特点: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常利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的表现。他在乐曲的发展中也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
38、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创作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富有乐观主义精神。 内心充满愉快、幽默的性格。与民间音乐保持广泛密切的联系。)2、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被称为音乐神童。背景: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利奥波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从小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的奇迹曾轰动整个欧洲。1773年,17岁的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
39、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作品:交响曲63首,嬉游曲16首,小夜曲13首,进行曲15首,小步舞曲105首,舞曲172首,钢琴协奏曲27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弦乐四重奏23首,管乐弦乐重奏曲4首,钢琴重奏曲9首,小提琴奏鸣曲43首,钢琴奏鸣曲23首,歌剧15部。另外还作有清唱剧4部,康塔塔4首,宗教合唱曲50首,重唱歌曲18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55首,歌曲32首等。代表性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
40、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特点:莫扎特的音乐充满欢乐和光辉,充满高尚的美德,犹如壮丽的日出前的颂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听不出任何哀愁和伤感的情绪,带给人的感受,总是轻松愉快、活泼明朗、优美典雅和绚丽多彩.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以反以往的神话或宗教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态度、明朗的
41、笔触,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别注重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注重运用管弦乐队和各种重唱来加强戏剧气氛。3、 贝多芬(1770.12.161827.03.26)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被称为乐圣。背景: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酗酒的父亲希望他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强迫小贝多芬长时间练习钢琴。 作品:贝多芬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代表性作品:交响曲: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
42、、C大调第5交响曲命运 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5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8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管弦乐序曲:爱格蒙特弦乐四重奏:C大调第9弦乐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第三号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二、总结古典主义时期的特点:强调深刻的哲理性,理性主义。语言精炼、朴素、音乐追求和谐、对称的美感。器乐占有一个重要位置,无标题性成为重要特征。三、赏析 海顿,交响曲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更能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九课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
43、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背景及音乐体裁。教学重难点: 音乐体裁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 历史及文化背景西方音乐史上用“浪漫主义”这个词来概括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的音乐发展史。“浪漫主义”的兴盛与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像人们指出了一条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促使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高涨起来。然而,无论是拿破仑执政及其发动的清略战争,还是封建王朝的复辟,都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无情的现实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讲理。在这种信仰危机面前,人们自然会在感情上宣泄对现实
44、的不满。拥有了“自由”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力图强烈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开始向与理性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转移,即以崇尚感情代替崇尚理性。他们开始夸张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哭能哭的昏天黑地,笑能笑的人仰马翻,以过分的、无拘无束的感情宣泄代替了古典主义的理智与节制。这种感性、感情的倾泻更多是作曲家自己的体验,追求自由和崇尚个人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他们注重抒发个人的感情和内心世界自我崇拜、自我肯定、自我宣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在强调“人和他的本性。浪漫主义时期的各国艺术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注重民族性。当时有许多倍受别国欺凌的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民族战争频繁,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促进了人
45、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作曲家们普遍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注重音乐的民族性,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并大量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音调、节奏等,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音乐语汇。19世纪的作曲家很多都出身于有教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的界限,将音乐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如戏剧、文学、美术、诗歌相结合,寻求音乐以外的意义,使标题音乐得到长足的发展。19世纪的社会音乐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海顿时代的贵族保护人已被新生的资产者来取代,音乐出版商、音乐会或剧场的经理人不仅主宰着作曲家的命运,同时也成为主宰音乐生活的大人物,这时的作曲家需要考虑如何增加自己作品的听众和买主,这与实际的经济利益相关。作曲家和演奏家为了给听众某种刺激和震动,极力发挥炫技表演,甚至相互争夺那个,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