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00596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2018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周英杰在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2(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3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

2、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2018衡水金卷高三全国大联考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

3、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4(2017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10)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5(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28)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

4、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 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C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6(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0)奕訢驳斥顽固派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借以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 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西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D有力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7(2

5、018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记述,“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由材料可知作者认识到()A中国贸易长期处于入超地位B列强经济侵略压制了民族工业发展C发展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路D筹划洋务可以改变对外交往的困境8(2018重庆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二33)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向日本派出近代中国第一个驻日外交使团,黄遵宪为参赞随团赴日。十年后创作完成日本国志,该书

6、刊行后更多地是受到日本人的关注,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这反映了()A国人真正意识到了落后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国人认同君主立宪制D洋务运动的破产9(2018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7)19世纪末有一位维新思想家在仁学自叙中说:“吾将哀号流涕,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冲决利禄之网罗,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冲决全球群学群教之网罗,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A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B用孔教名义宣扬维新变法C号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D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10(2017湖南邵阳三模29)“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

7、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A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 B反对完全照搬西学 C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D要求大力兴办学校11(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29)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 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民族资产

8、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暑假作业检测29)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称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 A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B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C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D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13(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8月联考11)近代有学者认为:“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肠起君主之笼火者,不问其为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一

9、律认为国家之判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珍灭其丑类而后再选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中华维新之运命姑有成功之望也。”这一言论意在()A利用进化论推动维新变法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C批判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D提倡平易通俗新鲜的新文学14(2017山东日照二模30)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C

10、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15(2017河南郑州二模29)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态度 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16(2017安徽芜湖三模30)五四的激进民主派开始超越对西方具体宪政制度的盲目崇拜,致力于以观念变革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宣扬民

11、主理想、民主价值等新理念,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这说明激进民主派() A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 B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C超越了西方的思想规范 D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17(2017浙江湖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9)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对该誓词理解正确的是() 说明当时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 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反映了孙中山实现国家富强

12、的愿望 表明外交上希望得到列强的认可和支持ABCD18(2017福建龙岩二模29)孙中山189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19(2017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14)1921年,孙中山在会见

1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时认为“马克思主义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中国的经典学说早在两千年前就都已经说过了”,而自己的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共产之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断乎不能”。此言论表明孙中山()A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 C不愿联俄联共D主张发展三民主义20(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18)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

14、命的领导作用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1(2018山西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22(2017江苏宿迁学业

15、水平模拟14)“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为此,毛泽东发表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23(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11)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提出:“我们无产阶级有我们自己阶级的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

16、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B体现了马列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C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 D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24(2017湖北黄冈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5)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

17、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A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 D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25(2017山西太原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9)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A“南北问题”即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 B邓小平是针对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

18、势提出的C抓住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矛盾 D使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确立二、材料阅读题26(2017河北邢台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因此“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铎之言”他们接过林則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采西学,设局厂,谋自强,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一以“师夷智”为新内涵的经世运动,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湖推向高湖,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的

19、流变 材料二 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 摘编自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师夷智”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用”有何新发展和局限。(8分)27、(2016安徽合肥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20、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右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五单元答案:1、C【解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符合清朝国情,故A项错误;对海国图志持反对态度的人不能代表整个封建顽固势力群体,故B项错误;清朝守旧官僚不能正确看待海国图志救国之法,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造成思想闭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打开

21、国门,锁国政策早已废除,故D项错误。2、B【解析】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A不属于近代救国意识,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也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故D项错误。3、C【解析】材料中仅仅说明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对当时采取的措施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们转变为维新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西方的议院,可知指的是对当时的西方政体的认识,不是哲理之学,故B项错误;根据材

22、料中“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等信息说明当时对中体西用提出了质疑,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少数人的观点,不能说洋务派的主张受到广泛批判,故D项错误。4、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国投资的态度,并没有确立外交路线,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 5、C【解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代表人物

23、是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不是洋务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崇洋媚外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洋务派实践了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主张,开展了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的分裂问题,故D项错误。6、A【解析】根据题目中“奕訢驳斥顽固派”,故A项正确;奕訢属于地主阶级,“中体西用”的思想属于洋务派的观点和主张,不属于对材料正确理解,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停留在器物阶段,故D项错误。7、C【解析】中国贸易长期处于入超地位与材料的内容“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

24、,则三万万”不符,故A项错误;列强经济侵略压制了民族工业发展与材料的内容主张发展工商业不符,故B项错误;“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表明作者主张对外通商,发展工商业,故C项正确;筹划洋务可以改变对外交往的困境与材料的内容主张发展工商业不符,故D项错误。8、B【解析】根据所学,这一时期国人的认识才开始从学习器物向学习政治转变的过程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

25、”表明,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华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关注日本的发展经历,并不等于认同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洋务破产与日本国志的关注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9、C【解析】仁学自叙是谭嗣同的著作,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是严复,故A项错误;据材料“冲决伦常之网罗”说明谭嗣同是反对孔教的,故B项错误;据材料“吾将哀号流涕,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冲决利禄之网罗,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冲决全球群学群教之网罗,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可以得出谭嗣同号

26、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故C项正确;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主张,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10、C【解析】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材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材料没有体现循序渐进变法改革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梁启超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梁启超要求大力兴办学校,故D项错误。1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有很多组织,但无法证明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权贵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可知变革图强在全国有一

27、定影响力,故C项正确;材料“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没有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属性,故D项错误。12、A【解析】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材料中“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相符,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化,与材料中反对“国渣”一致,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表现在反帝爱国,与材料中“保存国粹”不符,故C项错误;“全盘西化”,与材料中“整理国故”“保存国粹”不符,故D项错误。13、C【解析】由材料“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可知该学者言论发表于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A项应为维新变法时期,故A项错误;B项为辛亥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C项符合材料中时间,也符合

28、材料信息“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故C项正确;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符合材料中时间,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14、B【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科学的态度,不是全面学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西方的科学的认识“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说明当时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反思,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以科学方法对待西方科学,不是批判的态度,故D项错误。15、D【解析】材料只是说到“实业”英语里有勤的含义,没有说到中国实业的涵义,故A项错误;材料从英文翻译的角度谈到了中国人对

29、其态度,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是否有阻力,故B项错误;“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可见对西方文化没有全盘肯定,故C项错误;“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可见国人固有的天朝上国的心态,对外来文化的蔑视,故D项正确。16、D【解析】新文化运动确实是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但这仅是破旧,还有着另一方面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全盘照搬,这才是激进民主派的全部观点,故A项错误;这种全盘照搬西方、摒弃传统的思想显然不是一条正确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故B项错误;全然照抄照搬西方不可能实现对西方的思想超越,故C项错误;只停留在片面学习西方而不懂的从近代中国的实际出发去探索适合本国国

30、情的救国道路,这正是资产阶级局限性的一种体现,故D项正确。17、C【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元旦”,结合所学,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故错误;根据材料“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故正确;根据材料“图谋民生幸福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表达了孙中山对国家富强的迫切希望,故正确;根据材料“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表明了中华民国希望获得列强的认同,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8、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创立民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内容,推翻清政府不是其主旨,故A项错误;从材料“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可知孙

31、中山建立的政治体制与美国不同, 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孙中山是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也融入中国传统优良政治,故不是更加崇尚古代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从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可知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和固有的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D项正确。19、B【解析】据材料“马克思主义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中国的经典学说早在两千年前就都已经说过了”,而自己的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共产之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断乎不能”可知孙中山并不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材料只说孙中山的改造中国的思想,并不

32、能说明他不愿联俄联共,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表明孙中山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并不能说明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20、C【解析】材料强调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没有涉及革命领导权,故A项错误;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故B项错误;材料“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因此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还未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项错误。21、B【解析】“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卜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

33、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揭示了近代社会的不衡性,但这不是其“意”,故A项错误;正因为有材料里所说的各种“不平衡性”,所有才可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故B项正确;材料仅对革命道路的探讨,没有涉及将来是否成功,故C项错误;材料里对各种不平衡的叙述没有涉及到斗争应该采取的形式,故D项错误。22、B【解析】根据“抗战以来。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 可知,该文献是要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是道路的问题,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1925年对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背景的分析,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

34、论在抗战时期为中国指明了方向,解释了革命道路和问题,故B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成立前,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的背景下,为新中国成立指明方向的文献,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一五计划时期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故D项错误。23、B【解析】/根据题意得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是在指导思想、领导阶层等方面,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无产阶级做出了调整,符合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无产阶级要在民主主义革命后无产阶级与农民阶层的联合对抗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24、D【解析】1978年5月

35、,光明日报发表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B项错误;有利于打破“左”的错误,故C项错误;邓小平的讲话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故D项正确。25、C【解析】“南北问题”即世界的经济发展问题,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问题,不仅仅是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和平与发展问题在80年代邓小平已明确阐述,故B项错误;和平是世界政治问题,发展是世界经济问题,它概括当时世界最本质的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

36、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强调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作为中国制定政策的依据,没有强调去打破这种形势,确立新的秩序的说明,故D项错误。26、【答案】(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西方工业文明传人的影响;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6分) 影响:给传统经学注入新的内容;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增强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推动了中圉社会由传统 向近代化的转变。(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发展: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4分) 局限: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4分)27、【答案】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

37、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