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新.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99763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泰天龙(天津)钨钼科技有限公司目 录1、目的12、适用范围13、定义1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15、安全技术作业安全技术要求3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47、有限空间作业外包管理制度5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制度59、应急救援管理制度610 、事故报告制度61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61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7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

2、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岗位适用。 3、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4.1企业负责人总经理,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安全部、车间(部门)、班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4.2职责4。2。1总经理职责:总经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组织制定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4.2.2安全部职责:安全部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的制度,制度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4.2。3车间负责人职责:车

4、间负责人是安生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人,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4.2。4班组职责:在安排有限空间作业前,认真阅读操作方案、如对操作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反映、不得有误。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进人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井告知作业

5、人员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隋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撒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4。2。5现场场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4。2.6监护人员职责接受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

6、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同作业人员拟订联系信号,并在进出口处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发现异常,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终止作业;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记录进出受限空间的人员姓名、进出时间、以及运进受限空间的所有设备和工具;现场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许可证,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4。2。7作业人员安全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7、;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符台要求后,进入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5、安全技术作业安全技术要求5。1检测5.1.1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5.1.2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5.1。3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5.1.4检测人员

8、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5。1。5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5。2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5.3通风5。3.1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5。3。2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

9、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5.3。3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3 5。3。4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5。4照明相应部门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

10、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5.5劳动防护用品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5。6应急救援装备:作业时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6。1 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并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及时更新。6。2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安全部应实施作业审批.未经审批,任何人不

11、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6.3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负责人批准.6.4 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6。5 有限空间作业前,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6。6 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6。7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

12、和工器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6。8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4 6。9 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7、有限空间作业外包管理制度7。1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

13、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存在多个承包方时,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7.2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7。3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制度8。1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8。2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

14、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8.3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9、应急救援管理制度9.1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9。2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10 、事故报告制度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向所在镇政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详见公司安全管理制度.1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15、有利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检修、处理临时设备故障时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单位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11.1该审批表至少一式两份,一份交安全管理部存档,一份由施工人员保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审批表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时间至少一年.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11.2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1.2。1作业地点名称: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对象。11。2.2作业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等作业种类。

16、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11.2。3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必须本人签名。11.3监护人员:11。3.1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和沟通。作业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并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11。3。2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时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11。4作业负责人:作业负责人应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

17、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1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2.1作业前12.1。1作业前要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的职责。清点人数和工器具.12。1。2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安排现场负责人监督、落实作业人员作业前的各项安全准备工作。12。1。3各作业部门应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12。1.4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

18、9。5%,不得高于23。5,硫化氢浓度不得大于6。6ppm,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24ppm,氨气浓度不得大于39.5ppm.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12。1。5作业负责人对有限空间气体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地点、时间、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签字后存档。检测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12.1。6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12。2作业中12.2。1作业前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

19、设备设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12.2。2有限空间内盛装过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经检测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厂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12。2。3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转,必须停止作业,作业人员撤离现场。12。2。4作业过程中应当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连续检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再次进入时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12。2。5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照明电压应使用不高于36V的安全电压,狭小或金属容器内、潮湿场所应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电压;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装有防触电的电气保护装置。12.2.6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通畅,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12。2.7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受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12。2。8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12。3作业结束后,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清点人数及工具,撤离作业人员.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