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42T1715-2021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9724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42T1715-2021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清正版)DB42T1715-2021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清正版)DB42T1715-2021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清正版)DB42T1715-2021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清正版)DB42T1715-2021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3.040 CCS P 82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7152021 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oint synchronous jacking of bridge 2021-07-20 发布 2021-10-01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设计.3 5.1 一般规定.3 5.2 反力体系设计.3 5.3 临时支撑体系设计.3 5.4 限位装置设计.4 5.5 同步顶升方

2、案设计.4 6 施工.4 6.1 一般规定.5 6.2 反力体系施工.5 6.3 临时支撑体系施工.5 6.4 限位装置施工.5 6.5 顶升施工.6 6.6 支座更换.7 6.7 梁体落位.8 6.8 安全施工.8 7 施工监测.8 7.1 一般规定.8 7.2 监测内容.8 8 质量验收.9 附录 A(资料性)局部承压验算方法.12 附录 B(资料性)墩顶抗劈裂验算.13 附录 C(规范性)断柱同步顶升体系设计方法.14 条 文 说 明.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

3、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管理。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湖北楚天联发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本文件参编单位: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中资路桥加固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楚天联发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衡水鑫归机械加工厂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振辉、胡欣、邵红勇、吴美红、洪德红、宋振浩、王先前、邓惠斌、马振忠、宋振旺、周威、罗露露、刘峰、熊志刚、鞠鹏飞、石恒、李全林、连井龙、沈小霞、候红泉、骆名建、余鹏、王鑫、邹生法。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联系电话:027-83460

4、670,邮箱:。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楚天联发路桥养护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27-83838889,邮箱:。引言 近年来,我省桥梁同步顶升工程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因桥梁同步顶升工程较为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等特点,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迫切需要相关的桥梁同步顶升技术标准予以规范。本规范是根据鄂质监标函2018243号文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8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在国家、行业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而成。本规范包括8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设计、施工、施工监测、质量验收、附录及条文说明。桥梁

5、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桥梁多点同步顶升系统的构成,规定了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的步骤、方法及施工监测和质量验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简支梁桥及连续梁桥的多点同步顶升改造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T 51256

6、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CJJ 2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515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S 205-1 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J22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3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

7、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顶升 jack-up 将桥梁从原位置升高或降低到新位置的工程,包括整体顶升、分段顶升、调坡顶升等。3.2 顶升改造 jack-up modification 改造桥梁结构时,需要采用顶升施工工艺的工程项目。3.3 桥梁多点同步顶升 multi-point synchronous jacking of bridge 采用多个多个千斤顶与梁体接触,将桥梁上部结构同步、稳定的升高或降低至设计位置,包括横向单排同步和整跨、单联或多联同步。3.4 顶升系统 jack-up structure 顶升系统是由反力体系、临时支撑体系、限位装置组成的顶升施工系统。3.

8、5 反力体系 reaction system for jacking engineering 由顶升系统上部托承结构和顶升下部支承结构组成的力传导结构体系,包含顶升底盘结构体系和顶升托盘结构体系。3.6 顶升底盘结构体系 basement structure system for jack-up 顶升施工过程中,用于承受桥梁顶升时的荷载,并将该荷载传递到桥梁下部构造及基础的结构体系。3.7 顶升托盘结构体系 pallet structure system for jack-up 顶升施工过程中,用于将顶升荷载传递到上部被顶升结构,并与其一同升高的结构体系。3.8 临时支撑体系 temporar

9、y supporting system 用于联系顶升托盘结构体系和顶升底盘结构体系的所有临时施工构件的总称,包括钢垫块、钢牛腿、钢管柱等。3.9 钢抱箍 hold hoop 顶升移位施工过程中,为对墩柱施加一定环向预压力,沿原墩柱外壁布置的钢构件。3.10 抱柱梁 steel girdling of column/pier 采用包围桥墩墩柱并与墩柱有效连接,将千斤顶的顶升力传递到上部或下部结构的梁式结构。3.11 限位装置 displacement-restriction device of jacking construction 限制桥梁在顶升过程中发生偏移的结构装置。3.12 控制系统

10、control system of jacking construction 控制顶升及回落的力、位移、速度及其同步性的软硬件设备系统。3.13 同步精度 synchronization precision 同一顶升行程中,各顶升控制点之间顶升位移偏差的最大允许值。4 基本规定 4.1 应根据桥梁的施工竣工图纸、桥梁缺陷养护档案、维修施工设计图纸、检测评价报告等资料对拟顶升桥梁进行现状调查和评估。4.2 根据桥梁结构顶升设计内容,改变桥梁主体结构受力条件时,应对结构安全进行验算。4.3 桥梁顶升施工过程应实时监测。4.4 顶升施工应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各项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应与顶升工程

11、同时设计和实施。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顶升设计包括顶升系统设计和顶升方案设计。5.1.2 顶升系统设计不宜改变原有结构受力体系,不宜损伤原桥受力结构;如需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或对结构有所损伤时,应对相应结构进行验算和加固设计。同时应对临时支撑体系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5.1.3 顶升方案设计,应考虑结构特点、工程条件、改造目的、技术要求及检测评价指标。5.1.4 顶升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各顶升点的不均匀位移和相邻墩台顶升位移差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并对应给出各项控制指标。5.2 反力体系设计 5.2.1 反力体系包括顶升底盘结构和顶升托盘结构,顶升底盘结构主要有盖梁、桥墩、桥台

12、、钢抱箍、牛腿和抱柱梁等,顶升托盘结构主要有分配梁、盖梁等。5.2.2 根据拟顶升桥梁结构、顶升施工条件及设计要求,选择顶升底盘结构体系和顶升托盘结构体系。5.2.3 已有桥梁基础的承载力、尺寸不满足顶升底盘结构要求时,可采用扩大基础面积、增加桩基础或者增设支撑梁等方法进行加固改造设计,并按最不利施工工况进行验算。5.2.4 反力体系设计应考虑顶升过程中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和传递的特性,反力体系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局部承压应满足要求,局部承压验算参考附录 A 进行,墩顶抗劈裂验算参考附录 B 进行。5.2.5 采用混凝土抱柱梁作为顶升反力体系时,应按 GB 50010 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设

13、计时可采用公式(1)计算:V =0.2+0.850 (1)式中:体型系数,一般取 1.12.0;V 剪力荷载设计值(kN);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承载力(kN);取抱柱梁、既有柱或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中的较低值(kPa);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面积(m2);结合面配置的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不采用植筋工艺时,该项取为 0;结合面上同一水平截面植筋总截面面积(m2);植筋的竖向间距(m);0 抱柱梁高度(m),宜大于 0.5 m。5.3 临时支撑体系设计 5.3.1 临时支撑体系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采用混凝土结构的应符合 GB 50010 规范要求,采用钢结构的应符合 GB 50

14、017 规范要求。5.3.2 临时支撑体系宜采用便于安装与拆除的钢管支撑墩和混凝土支撑墩。5.3.3 临时支撑构件之间应连接可靠。钢管支撑墩之间应设置水平撑与斜撑,水平撑、斜撑与钢管支撑墩间应采用法兰盘连接或焊接,连接法兰盘的表面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 0.5 mm,连接螺栓等级应不小于 8.8 级,连接螺栓直径应不小于 16 mm。5.3.4 临时支撑体系专用的钢垫块宜标准化,每节支撑高度宜与千斤顶行程相适应,以提高顶升效率。5.4 限位装置设计 5.4.1 整联或多联顶升时应设置梁体限位装置,包括横桥向限位与纵桥向限位。5.4.2 横桥向限位结构可分为钢牛腿、格构支架、悬臂桁架、斜撑支架、混凝

15、土挡块等。纵桥向限位结构可分为钢牛腿、悬臂桁架、桥面顶撑、挡块、斜撑支架、拉索限位结构等。5.4.3 限位装置荷载设计值可根据横桥向失稳破坏的临界值确定,应根据千斤顶与梁体的摩阻、最大转角、梁体重量及可能位移进行取值。当采用简化计算时,可按原桥上部结构倾斜角度 5的作用力进行设计和验算。5.4.4 当桥梁纵坡大于 1%时,应对限位装置进行抗下滑力验算。5.5 同步顶升方案设计 5.5.1 千斤顶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a)顶升系统应采用自动液压千斤顶,在多联多跨桥梁的多点同步顶升系统中,千斤顶应配有保压自锁功能,满足结构构件在空中安全停留及微调的要求;b)顶升设备使用前,应进行相应的标定;c)全

16、部千斤顶最大的顶升能力需大于 2 倍的最大顶升重量。千斤顶数量按公式(2)估算:n=k (2)式中:n 千斤顶数量;k 安全系数,取 2.0;顶升时桥梁总荷载标准值,单位为 kN;N 单个千斤顶额定承载力,单位为 kN。5.5.2 千斤顶的布置应满足桥梁结构安全的要求。5.5.3 为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千斤顶与上部结构接触面应设置垫块。5.5.4 控制系统位移同步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a)桥梁多点同步顶升工程控制系统应采用由液压系统(含检测传感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的 PLC 控制液压同步系统;b)控制系统同步精度应高于设计允许值,为便于控制桥梁的顶升位移及顶升过程的同步性,千斤顶的同步差应

17、满足表 1 要求:表1 千斤顶同步差要求 序号 千斤顶位置 桥型 要求 简支梁 连续梁 1 顶升点在不同桥墩(相邻墩)跨径 20 m 20 m 20 m 20 m 同步差 5 mm 10 mm 5 mm 10 mm 2 顶升点在同一桥墩 顶升点间距 2 m 2 m 2 m 2 m 同步差 1 mm 2 mm 0.5 mm 1 mm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应根据顶升设计及 GB/T 51256、JTG/T J23 的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实施方案。6.1.2 顶升前,应对影响顶升施工的构造物进行处治。6.1.3 顶升施工中的各道工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18、进行控制。各道工序完成后应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满足相应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6.1.4 顶升前应由具有相应认证资质的计量机构对千斤顶、百分表等各类试验与检测仪器、顶升设备进行标定或检查。6.1.5 顶升设备应有备用。6.2 反力体系施工 6.2.1 托盘结构体系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直接采用梁体结构作为托盘体系时,应满足千斤顶安装空间的要求;梁体结构应形成水平支撑面确保施加作用力时体系稳固;b)采用分配梁作为托盘体系时,钢分配梁应水平安装,钢分配梁与被顶升梁体之间应有可靠找平支垫;c)采用盖梁作为托盘体系时,应对破损、病害部位进行修补和加固处理,将其底面找平并增设钢垫板;d)

19、采用抱柱梁结构作为托盘体系的,抱柱梁施工时,应对结合面的原结构凿毛处理;采用植筋连接时,应查明主筋位置,不得损伤主筋;e)对梁体实施变坡顶升时,应在伸缩缝处安装横纵向限位装置。6.2.2 底盘结构体系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桥台或者盖梁作为底盘体系时,应凿除布置千斤顶位置表面的浮浆,表面打磨平整,并对结构缺陷进行修补;当桥台或者盖梁的承载力不足,应采取加固措施;当桥台或者盖梁面积不够时,应采取扩大措施;b)采用抱箍作为底盘体系时,应在抱箍与墩柱之间设置橡胶垫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加压后不应有滑移现象;抱箍在安装完成后,应按照 2 倍安全系数进行钢抱箍承载力试验,并应进行缺陷性检查,有缺陷应进

20、行处理,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试顶升作业;c)采用牛腿结构作为底盘体系时,植筋工艺应符合 GB 50367 的规定;d)底盘体系采用的螺栓连接,构造应符合 JTG/T 3650、JGJ 107 等规范的相关规定。6.3 临时支撑体系施工 6.3.1 临时支撑体系中心线应准确定位。支撑体系上端安装千斤顶,下端应与顶升底盘结构体可靠连接。6.3.2 临时支撑采用螺栓连接时,应保证位置准确;若采用植入螺栓,还应避让支撑结构中的主筋。6.3.3 采用钢支撑时,钢支撑之间应连接可靠。不同直径的钢支撑之间应采用相应的转换接头进行连接。6.3.4 在顶升施工停止时,临时支撑应采用垫块及楔形块保持与顶升反力结构体

21、系间处于稳定的受力状态,千斤顶与托盘结构体系间保持保压状态。6.3.5 临时结构拆除后,应进行修复和补强处理。6.4 限位装置施工 6.4.1 限位结构与被限位结构的间隙应顺直,间隙宽度应满足被限位结构的验收要求。6.4.2 限位装置与被限位结构表面分别设镜面不锈钢板与聚乙烯四氟板。6.4.3 限位装置拆除不应对桥梁结构造成安全性的损伤,对因安装限位结构而在原桥结构上形成的孔洞应进行修补。6.5 顶升施工 6.5.1 顶升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顶升前,应对整个顶升系统进行检查;b)千斤顶安装应垂直牢固,可采用正置或倒置两种方式;c)影响顶升的设施应全部处治;d)泵站与油缸之间的

22、油管连接正确、可靠;油缸液面达到规定高度;e)液压系统运行正常,油路无堵塞或泄漏;f)各路电源,其接线、容量和安全性符合规定;g)控制装置接线、安装正确无误;h)控制系统运行正常,液压系统对控制指令反应灵敏;i)各种阀表的工作状况正常;j)千分表、传感器安装牢固、正确,没有遗漏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k)检查限位装置安装牢固。6.5.2 施工体系设计参考附录 C,墩柱截断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梁顶升设计高程变化较小时,可通过处理盖梁或支座垫石调整桥梁高程;主梁顶升设计高程变化较大或无法通过处理盖梁及支座垫石增高时,可采用截断墩柱顶升后调整高程的方法。b)墩柱截断施工应进行专项设计;c)对

23、顶升系统逐级加载,截断前加载应达到墩柱设计承载力的 90%;d)顶升系统在整个截断过程中,系统处于保压状态;e)在保压平衡状态下,桥梁墩柱截断宜采用无震动或震动较小设备,以减少切割对桥梁结构和顶升设施的影响,墩柱切割宜采用水冷却,减少粉尘、噪音、泥浆污染。采用高压水射流法清除墩柱混凝土,以避免对原结构钢筋造成损伤;f)截断施工前,相关监控设备应安装完毕;施工过程中应密切监控桥墩、临时支撑体系的受力及变形。6.5.3 试顶升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顶升前,应解除全部顶升结构与其它结构的连接,结构顶升空间内严禁有障碍物,所有限位装置应安装到位;b)顶升设备和安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正常后,方可进行试

24、顶升,同时检查计算机控制器单点顶升量;c)试顶升期间,应实施顶升力和顶升位移“双控”,试顶升高度不宜大于 5 mm。计算机自动锁定液控阀,保持油缸压力不变,并持荷观察不应少于 10 min,检查油路安装是否正确、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数据传送是否稳定、施力系统、临时支撑体系是否安全可靠;d)系统在使用前应进行不少于 1 小时的保压试验;e)达到试顶升高度后,检查每个支座与梁体间空隙,记录不脱空支座的位置并分析原因,以便正式顶升时对顶升力及千斤顶位置加以调整;f)施工单位应做好试顶升相关记录,并提供桥梁试顶升期间所有的监测资料,为正式顶升提供依据。6.5.4 正式顶升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正式顶

25、升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试顶升全部资料,并再次检查所有顶升设备,应分级、分次持续顶升上部结构至预定高程;b)各千斤顶应按设置的行程同步顶升,各次各点的同步位移和位移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c)同一横断面上的梁应同步顶升,顶升过程中以梁体上升 2 mm 作为一个行程,并持载 60 s120 s,检查每个千斤顶受力情况,并做好记录。若各顶升点上升高度存在偏差,应立即停止并查明原因,调整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顶升工作,依次循环直至达到预定高程;d)顶升的最大速度应控制在 3 mm/min 内;e)调坡顶升时,应保证千斤顶在允许偏斜角范围内工作;f)根据使用的顶升设备、实际支撑条件、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确定顶升高度的

26、最大值。6.5.5 墩(柱)高程调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墩(柱)高程调整,宜采用高压水射流法清除截断面上下各 30 cm 左右的混凝土,断面凿毛处理并涂抹界面处理剂,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的有效连接;b)墩(柱)接高程调整施工应确保质量,必要时应加固、补强;c)墩(柱)高程调整到位后,断面处主筋应焊接牢固、混凝土灌注密实、强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d)墩(柱)接高部分应采用不低于原墩(柱)规格和数量的主筋;e)支座位置移动后,墩(柱)的抗偏压承载力应大于结构荷载效应,否则应增加墩(柱)截面;6.6 支座更换 6.6.1 当同步顶升施工完成后,桥梁有支座更换的需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梁体顶升到位,

27、取出原支座并进行编号,便于后期分析病害原因;b)新支座安装前,应仔细检查支座垫石和梁体底面是否有混凝土破损、脱落情况。病害修复后,方可进行支座更换;c)支座的规格、型号、质量及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d)支座上下各部件的纵轴线应对正。当安装温度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通过计算设置支座顺桥向预偏量;e)新支座安装时,支座位置按十字中心线对中,纵横向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f)特殊类型支座的安装和质量控制应满足 JTG/T 3650 的规定。6.6.2 板式橡胶支座的拆除和安装按以下步骤进行:a)取出原支座并清除支座周围的垃圾杂物;b)检查支座垫石、梁体底面是否有缺陷。必要时

28、进行修复,在支座垫石上和梁体底面标记支座中心线;c)核对新支座规格型号,标记支座中心线并与垫石中心线相吻合;d)按设计要求安放橡胶支座,四氟滑板支座应涂抹硅脂至饱满,四氟滑板与梁底的不锈钢板应位置对应;e)确保更换后的支座无脱空、变形、开裂等情况;f)支座安装完成后,宜安装防尘罩。6.6.3 盆式橡胶支座的拆除和安装按以下步骤进行:a)取出原支座并清除支座周围的垃圾杂物;b)检查支座垫石、梁体底面是否有缺陷。必要时进行修复,在支座垫石上和梁体底面标记支座中心线;c)支座安装前,按照设计要求调整支座预偏量并固定;d)支座安装采用整体安装,不得随意拆卸;e)支座中心线与主梁中心线应重合或平行,单向

29、活动支座安装时,顶板导向块和导向滑条应保持平行,交叉角不得大于 5;f)检查支座型号及安装方向与设计要求一致;g)支座安装完成后,需拆除支座的临时连接件,并安装支座防尘罩;h)确保更换后的支座无脱空、变形、开裂等情况。6.6.4 阻尼支座、隔震支座的拆除和安装参考盆式橡胶支座施工。6.7 梁体落位 6.7.1 顶升改造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分次分级进行落梁复位。6.7.2 千斤顶应按同步分级回落,同一桥墩相邻顶升点的位移同步精度应符合表 1 要求。6.7.3 观测和控制梁体分级回落高度,同一桥墩相邻顶升点的总回落量与设计顶升高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6.7.4 梁体回落按先拆后降的原则逐节拆除临时

30、支撑。在回落的过程中避免碰撞支座。6.7.5 梁体就位应准确,并与支座贴合严密,如有支座出现偏压、悬空的应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6.7.6 梁体复位后应不少于 24 h 监测,检查支座和垫石没有异常情况后,确认压紧密贴,方可拆除顶升设备。6.8 安全施工 6.8.1 安全施工应满足 JTG H30、JTS 205-1 的要求。6.8.2 顶升施工宜在良好天气情况下进行。6.8.3 应按规范设置施工安全标志、交通安全标志,并采取其它安全措施。6.8.4 按照规定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每个参加顶升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操作人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6.8.5 顶升前,应检查限位装置,保

31、证其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8.6 顶升控制系统和千斤顶应有足够的可靠性,千斤顶应不超过设计荷载的 80%工作。6.8.7 施工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顶升施工时,安全阀前严禁站人。桥跨上不应有临时设施和机械。7 施工监测 7.1 一般规定 7.1.1 桥梁顶升施工应进行施工监测,并制定顶升施工监测实施方案。7.1.2 顶升过程中的各项控制指标不应超过设计允许值。7.1.3 施工监测所用设备应经过检定合格或校准确认其精度符合监测要求,方可使用。7.1.4 采用实时监测的方式采集各类参数,数据超过预警值或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工,排查原因。7.1.5 顶升施工过程中,应提交阶段性监测成果

32、,顶升完成后提供监测报告。所有监测记录必须注明人员、设备、监控依据、工序、日期、时间、环境和其它因素。7.2 监测内容 7.2.1 顶升监测内容应包括桥梁线型和结构受力状况。7.2.2 墩台监测主要包括沉降和墩顶的空间位移监控。顶升施工过程中,应对墩台沉降进行观测,单墩测点布置不宜少于 4 个;且应对墩顶的空间绝对位移进行监测。7.2.3 顶升施工临时支撑结构体系监测应以应力、倾斜及沉降为主。7.2.4 顶升前应对结构的裂缝长度、宽度及走向进行全面检测;顶升过程中应对结构性裂缝的长度和宽度进行实时监测;顶升施工完成后应对梁体再次进行全面检查。7.2.5 梁体监测测点应按以下要求布置:a)梁体截

33、面应力测点应布置在梁体关键断面,顶升测点数量应满足梁体顶升安全的要求;b)桥面高程的监测控制断面应设在支点、1/4 跨、跨中、3/4 跨,每个断面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测点数量,一般不宜少于 3 个;c)每个墩台宜布置 2 个水平位移测点及 2 个竖向位移测点测试墩台与梁底间相对位移。8 质量验收 8.1 桥梁顶升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应要求外,尚应符合设计要求及 JTG F80/1、GB 50204、CJJ 2、JTG 5150、JTG H11 等相关规范的要求。8.2 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应符合下列原则:a)桥梁顶升过程质量验收的划分、组合和程序应执行现行的相关工程质量

34、检验评定标准;b)主要工序(工种)划分分项工程;c)按顶升的主要部位或施工特点划分分部工程;d)按工程的结构形式、使用功能、施工和交(竣)工验收的独立性将顶升工程划分为单位工程;e)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及名称见表 2。表2 顶升工程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 单 位 工 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顶升作业(每联为一单元)基坑开挖,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的机械连接,水泥混凝土构件,整体同步顶升控制 盖梁垫高或混凝土墩(柱)接长 盖梁垫高、墩柱断开与连接,钢筋挤压套筒机械连接,模板,连接墩(柱)混凝土浇筑(按每墩台)桥面和附属工程 桥面铺装,桥梁总体,栏杆、灯柱、人行道板、支座安装

35、桥梁接长 按照JTGF 80/1和CJJ 2的单元划分 8.3 工程验收应提交下列资料:a)原材料、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书、检测报告、现场见证检测和抽样检验记录;b)水泥土、砂浆、混凝土等试块的强度检测报告,钢筋、型钢、钢管连接接头的外观检查记录和试验报告;c)分部工程外观验收记录;d)分部工程实体抽样验收记录报告;e)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验收记录报告;f)施工阶段性检测报告;g)工程重大问题处理记录。8.4 工程交竣工验收,除应提供分项、分部验收资料外,还应提供下列资料:a)工程竣工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文件;b)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c)交竣工验收报告;d)施工监测报告;e)执行国家或

36、地方工程建设有关标准的情况报告。8.5 桥梁各检验批、分项和分部检测的主控项目的质量检测基本要求应包括:a)对于实施顶升移位改造的主梁、墩柱及盖梁等混凝土结构,应检测其裂缝宽度是否超过设计允许值;b)在顶升移位改造过程中,变形及应力监控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c)除顶升更换支座工程外,宜开展相应的荷载试验。试验孔跨的选取除应符合相关规定外,还应选择可能在顶升移位过程中造成以外损伤的跨孔及断面。8.6 评定项目 8.6.1 连接墩(柱)混凝土结构的评定项目可参照表 3。表3 连接墩(柱)混凝土结构评定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 在合格标准内 按 JT

37、G F80/1 规定的“水泥混凝土 抗压强度评定”检查 2 断面尺寸 20 用尺量:每墩(柱)测量 2 处 3 连接处错台 5 用尺量:每墩(柱)测量 2 处 4 平整度 8 2m 直尺:每墩(柱)测量 2 处 5 钢筋保护层厚度+10,-7 电磁感应法:每墩(柱)测 10 点 6 平面位置 H2 m 20 用全站仪测量:每墩(柱)纵、横向各测量 2处 2 m5000 kN 2 注:表中为关键项目。8.6.4 顶升后桥梁总体评定项目参照表 6。表6 顶升后桥梁总体评定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和频率 1 桥面中线偏位(mm)20 全站仪:每 50 m 测 1 点,且不小于

38、 5 点 2 桥面横坡(%)0.15 水准仪:长度不大于 200m 时测 5 个断面,每增加 100m增加 1 个断面 3 伸缩缝与桥面高差(mm)5 尺量:伸缩装置两侧各测 5 点 4 墩柱垂直度或斜度(mm)0.3%H,且不大于 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 2 点 5 墩柱或盖梁顶面高程(mm)10 水准仪:测量 3 处 A A 附录A (资料性)局部承压验算方法 顶升千斤顶底座与桥墩顶面接触面验算参照JTG 3362局部承压构件计算方法进行验算。局部受压面尺寸应满足公式(A.1)、公式(A.2)、公式(A.3):0 1.3(A.1)01.3 (A.2)=(A.3)式中:0 桥梁结构的重要

39、性系数,按公路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取 1.1、1.0、0.9;为单个顶升千斤顶的最大顶升力,按设计总顶升力和千斤顶数量分配;为桥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 及以下时,=1;为混凝土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为桥墩接触面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桥墩按千斤顶底座面积计算;为桥墩接触面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与 AL 计算方法相同,当受压面设有钢垫板时,局部受压面积应计入在垫板中按 45刚性再扩大的面积。为局部承压的计算底面积,若局部承压面积不满足公式验算要求,则需加垫厚钢板,扩大承压面积。B B 附录B (资料性)墩顶抗劈裂验算 墩顶抗劈裂验算参照

40、 JTG 3362 抗劈裂构件计算方法进行验算。墩顶抗劈裂可采用拉压杆模型,按下列公式(B.1)、公式(B.2)规定计算顶部横向受拉部位的抗拉承载力计算:0,(B.2),=0.45(2)(B.3)式中:,墩顶的横向拉杆内力设计值;墩顶的竖向设计值,按基本组合取用;双支座的中心距;墩顶横向变宽度区段的高度,当 hb 时取 h=b,b 为墩帽顶部横向宽度;距离墩顶高度的 h 的位置处,墩帽或墩身的横向宽度;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拉杆中的普通钢筋面积,按盖梁顶部 2h/9 高度范围内的钢筋计算。C C 附录C (资料性)断柱同步顶升体系设计方法 C.1 一般规定 C.1.1 断柱同步顶升适用于顶升

41、高度较大,而无法采用增高盖梁或墩顶支座垫石的情况。C.1.2 常用的断柱同步顶升体系组合有:上、下抱柱梁(或钢抱箍)体系,承台-上抱柱梁(或上钢抱箍)体系,下抱柱梁(或钢抱箍)-盖梁(或钢托架)体系。C.2 设计要点 C.2.1 独柱墩断柱顶升及盖梁断柱顶升如图C.1和图C.2所示。图C.1 独柱墩断柱顶升体系 图C.2 盖梁断柱顶升体系 C.2.2 若采用混凝土抱柱梁,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墩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且不应低于C40。其抗剪性能及承载能力设计可按公式(1)计算。C.2.3 若采用钢抱箍,钢抱箍体系包括:上钢抱箍(盖梁或钢托架),下钢抱箍(承台)。其竖向及承载能力设计可采

42、用公式(C.1)计算。P=2 T (C.2)式中:钢抱箍与混凝土表面的摩擦系数,一般取0.3,可用摩擦角法测得;T 高强螺栓的预紧力;C.3 技术要求 C.3.1 施工前应设置桥梁标高控制线。C.3.2 在墩(梁)原址施工顶升底盘结构时,必须考虑开挖、托换、桩基施工等因素对原桥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进行相应处理。C.3.3 基底应坚实、平整,不平整时可用环氧砂浆进行找平,布顶基面平整度环向的任何角度的坡度差不允许超过0.5%。C.3.4 混凝土抱柱梁体系施工时,原结构与托盘结构体系相连的界面应表面凿毛、清理干净,并涂界面处理剂。C.3.5 托盘梁主筋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连接构造应符合JTG/T

43、3650、JGJ 107等规范的相关规定。C.3.6 对施工时在原桥结构上开凿的孔洞,在桥梁顶升就位后应及时进行修复加固处理;临时预埋件应清除。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oint synchronous jacking of bridge 条条 文文 说说 明明 1 总则 根据目前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技术水平及施工的可行性,本文件的适用范围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梁桥,梁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等。当顶升点与支座位置距离较小时,结构受力状态变化不大,采用多点同步顶升的方法,能保证桥梁整体均匀、缓慢的升

44、高。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列出了与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技术相关的专业术语,以达到概念解释与表达统一的目的。4 基本规定 4.1 对既有桥梁进行顶升,检测评价前需要收集桥梁原始勘察报告、设计图、竣工图、养护维修记录以及已有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并现场调查使用情况与环境条件等。原桥的竣工图等资料不全时,需对原桥的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等进行测量,并形成工程现状图。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本文件的顶升施工仅局限于顶升施工过程中在原有墩柱位置不变情况下的位置调整,其难度小于建筑物的整体平移施工,其相应的受力体系均可借助千斤顶同步顶升系统来实现。托盘结构体系设计和底盘结构体系设计应结合顶升施工

45、中的相关设计,其目的是为避免相互影响,并考虑施工空间。5.1.2 顶升系统方案设计,应根据墩、梁、桥台的构造特点、顶升高度以及周围环境综合考虑。主梁顶升高度较小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盖梁或桥墩作为底盘结构,并通过处理盖梁或支座垫石调整桥梁净空;盖梁或墩顶作业空间不满足的情况下,可采用钢牛腿或钢抱箍扩大桥墩支承面后作为顶升底盘结构。主梁顶升高度较大,无法通过处理盖梁或支座垫石增高的情况下,可采用截断墩柱顶升后接高的方法。5.1.3 桥梁顶升设计除了对顶升前后的桥梁的承载力及稳定性进行验算外,还需验算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保证桥梁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对缺失设计及竣工资料的大桥或技

46、术复杂桥梁,应考虑采用荷载试验确定其实际承载力,作为顶升移位设计的依据。桥梁顶升技术设计是一项专项设计,其设计应考虑梁体、基础和地基三方面在顶升过程中和顶升后的使用要求,新旧构件的变形应协调一致,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桥梁工程等相应现行国家规范外,还满足相应行业特殊规定。顶升设计应对全桥进行整体及特殊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应满足桥梁顶升移位后整体结构的使用要求。计入桥墩新增的附加变形后,不应超过原桥墩的最终沉降量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如 JTG/T J22、TB 10002 等的要求。5.1.4 监控标准分为警戒值和控制值两类。警戒值是指允许达到,但达到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47、行控制和调整,避免参数进一步增大;控制值是指不允许达到的极限值。5.2 反力体系设计 5.2.2 顶升底盘结构是根据现有不同行业的设置方式分类的,按承台、墩柱、抱柱梁、钢牛腿、盖梁几种类型灵活设置。辅助结构中要求设置纵横向联系梁的要求是为了增加结构顶升的稳定性提出;钢抱箍是为了克服原有局部受力改变导致的受力不均提出的。具体根据顶升桥梁的体量和规模来决定。桥梁顶升常用的托盘结构有上部梁体结构、盖梁、抱柱梁、钢牛腿、分配梁等。此类结构在工程中应用较 广,可根据实际条件设置,其结构设计应满足不同行业标准。常用的顶升体系的组合有:盖梁-上部梁体结构体系、承台-盖梁(钢托架)体系、上、下抱柱梁(钢抱箍)

48、体系、承台-上抱柱梁(上钢抱箍)顶升、下抱柱梁(钢抱箍)-盖梁(钢托架)体系。5.2.5 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值按 JTG D60 或按实际荷载取值,但不考虑地震作用;顶升反力体系的设计荷载按施工时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考虑,并应符合 JTG D60 和 JTG 3362 的相关规定。5.3 临时支撑体系设计 5.3.3 体系在顶升桥梁过程中起到“临时墩柱”的功能,将桥梁上部荷载托换至支撑上。支承体系必须确保稳定,防止顶升过程中因失稳造成安全事故;支承体系应能够满足千斤顶顶升及临时支座布置的需要,横桥向及纵桥向均以桥墩中心线对称布置。临时支承体系宜采用标准化临时支撑,其包括临时支撑墩及支承垫

49、块,由于混凝土支撑墩施工周期较长、且不便于安装拆卸,因此,临时支撑墩原则上采用钢管支撑。标准化临时支撑体系示意图见图 1,标准垫块示意图见图 2。类垫块 千斤顶 I 类垫块 类垫块 连接螺栓 类垫块 类垫块 图 1 标准化临时支撑系统示意图 类垫块 类垫块 图 2 标准垫块示意图 横 剖 面 图 类垫块横剖图 类垫块横剖面图 俯视图 类垫块俯图 类垫块俯图 类垫块 类垫块 横剖面 图 类垫块横剖图 类垫块横剖图 俯视图 类垫块俯图 类垫块俯图 5.4 限位装置设计 5.4.2 顶升过程中,桥梁处于一种漂浮不定的状态,在一定外荷载干扰下整个上部结构有可能瞬间坍塌。确保顶升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

50、免主梁横向、纵向位移的逐步累积,须分别设计纵、横向限位体系。顶升限位装置形式上可以大体分为两类:抵抗式顶升限位装置和牵拉式顶升限位装置。抵抗式限位装置一般布置在顶升梁体的外侧,牵拉式限位装置一般布置在相邻联伸缩缝两侧主梁顶板。横向限位装置按其布置位置不同,可分为格构支架、悬臂桁架、斜撑支架、混凝土挡块等。限位结构的荷载作用值一般可按原桥上部结构重量的 20%确定。限位结构可按其布置位置进行选择:大多数梁式桥和桁架桥,宜选用格构支架作为限位结构;无水平推力的拱桥(桁架拱桥、系杆拱桥及梁拱组合桥),宜选用悬臂桁架作为限位结构;多跨多幅梁式桥,宜选用斜撑支架作为限位结构。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