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先进性是我们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第一要素。为保持先进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党员应是农民中的先进分子,支部委
2、员应是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二是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农民谋利,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此,基层党组织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特别注意做好那些一家一户或几家几户办不到、办不好的事情;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秉公办事,为公利民,不搞狭隘的家族主义;应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好党支部,选好村支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农村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形式,是农村的政治核心,必须搞好党支部建
3、设,使其成为结构合理、团结一心、配合默契的领导班子,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选好党支部书记至关重要。在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上,要注重政治素质,把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公认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注重能力,把能够驾驭全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要拓宽选用范围,采取适当形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全党是一个有机整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细胞。下级服从上级,全党
4、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纪律。农村党支部必须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全党这个有机体之中。顾全大局,就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服从大局,就是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农村党支部必须深刻认识自身工作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决不能在工作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决策能力。能否做到科学决策,是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在农村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做到
5、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结合。坚持党内民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集中党内的智慧。发扬人民民主,要广泛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考虑和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集中广大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对于集体资产、村级财务、村民管理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让一般党员和群众了解实情,积极参与。要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执政行为和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立足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宏观谋划能力。国家有国家的发展战略,村也有村的发展战略。对于一个村来说,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特别重要,因为发展战略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它既关系
6、当前,又关系未来,影响深远。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能否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的实际考验。一个村的发展战略,应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途径。既要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要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制定近期发展规划,还要制定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战略,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要讲究特色。特色就是实际,特色就是实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坚持产业兴村,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除了看其政治工作能力外,还要看其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
7、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从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要走产业兴村的路子。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要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农村的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具备统筹发展的能力
8、。除了要解决好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农资供应、技术、信息、资金等问题外,还要对农村存在的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要积极整合农村社会事业资源,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帮扶救助和保障机制。同时,要注重建立社会稳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以农村民兵队伍为依托的社会治安服务体系和机制,形成较强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加强作风建设,要求
9、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重视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实际困难,不能只耍“嘴皮子”,要当实干家;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善于用说服、引导和服务农民的方法,推动农村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牢记自己是农民中的一员,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基才会牢固,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党的先进性寓于时代性之中。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要求,赋予党的先进性以不同的时代内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
10、须着眼于时代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在时代发展前列。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切社会形态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生产力变革和发展的产物。因此,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由这一发展规律决定,任何进步的社会形态所内含的先进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都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历史过程。作为近代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作为推动和引领社会进步的核心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先进性同样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紧密结合党的政治纲领和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
11、过程,贯穿于党生存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质,就在于它能够对纷纭复杂的世界格局和社会现象进行规律性的探索和本质性的揭示,从而把握时代主题,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之所以内在地具有时代性,归根到底是由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时代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是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党的根本任务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2、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锋,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建设先进文化和高度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群众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不断迈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与当今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文化变革的发展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前进方向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指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方向。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先进性
13、赋予新的内涵。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生产力,同时又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文明的竞争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关注这一重大课题,把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竞争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起来,把全方位对外开放与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有机统一起来。市场取向改革的要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
14、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完善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和发展层面上,党的先进性面临着新的检验与考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离不开对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的科学回答与解决。社会结构多样化变革趋势的要求。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
15、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社会结构出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多样化的发展现实和发展趋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的对象与环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如何应对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如何使党成为推进多样化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引领力量,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正视社会结构多样化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机遇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16、群众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这一低一高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民向土地寻求发展的热情在减退,从非农产业谋取财富的愿望在增加,这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乡镇政权组织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大,落实责任的行政权力日益缩小,这一大一小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改革创新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村整体发展步伐推进较快,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缓慢,这一快一慢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统筹各方、协调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各种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逐渐凸显,这一进一凸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科学判断形势、应对
17、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等等。面对种种新挑战,乡镇政权组织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在强化意识、健全功能、提高素质、改进方式、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强化执政意识。乡镇政权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更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此,广大乡镇干部必须切实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健全执政功能。一是理顺体制,增强协调功能。重点是理顺三个关系:首先,理顺党政关系。寓党委集体领导于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之中,统筹本地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工
18、作,努力减少领导层次,提高决策和工作效率。其次,理顺乡镇与村的关系。乡镇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上,应充分尊重建制村的村民自治权。第三,理顺乡镇与站所的关系。按照权责统一原则,赋予乡镇统筹管理辖区内所设机构的权力。通过分类管理的办法,使乡镇过度分散的资源得以重新优化组合,使被肢解的功能得以逐步恢复健全。二是壮大财力,夯实物质基础。一方面,精兵简政,整合行政资源,如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扩乡并村”等,以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在做好消赤减债工作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乡镇经济,特别是抓好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经济实力的增强,提
19、升乡镇政权组织的办事能力,最终强化乡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执政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是完善选人机制,拓宽选人渠道。突破乡镇干部选拔录用的体制障碍,面向全社会选拔人才。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实行公平招聘,尤其要注重从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村干部以及有较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企业管理者中选拔人才。二是采取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轮岗交流等措施,帮助现有乡镇干部提高素质。三是着力改变责任和利益严重不对等的状况,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当前,在同级别的干部中,乡镇干部任务最具体、工作最艰苦,但待遇却不高。应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收入水平,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予实实在
20、在的奖励。改进执政方式。乡镇政权组织执政的主要方式是服务,因而改进执政方式主要在于优化服务。一是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的范围从区域内延伸到区域外,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三产业,特别是通过成立流动组织等方式,加强对区域间、产业间流动人员的服务力度。二是创新服务手段。在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说服教育、市场服务、综合协调等手段开展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法律和民主两种手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政,防止和纠正行政过程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防止和纠正行政过程中错位和越位、失责和失当的现象,规范和监督行政行为,教育乡镇干部养成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习惯。坚持民主决策、民主办事,按照“大家的事
21、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原则,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使乡镇政权组织的行为和意愿变成群众自己的行为和意愿,从而营造“千斤重担众人挑”的良好局面。完善执政机制。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绩效目标责任制,实行奖优罚劣,对绩效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激励;对没有绩效的要追究责任,对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身体不适的要及时调整。二是创新工作机制。目前,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改干部包村、领导包片为按产业发展组建产业服务队,形成突出一项产业、建立一支队伍、成立一个支部、确定一名领导、制定一套管理办法的新格局,力促各服务队逐渐形成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定期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党员大会制度,认真实行党员议事和人民代表议事制度;坚持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包括财务管理、计生指标以及干部目标管理责任等都要定期向群众公布;推行定期由群众民主评议党员、评议干部制度。同时,完善乡镇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