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一章一 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背景:1。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失灵 2.1917年俄国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经过了最初几年艰苦奋斗之后,该国的秩序和经济建设迅好转,影响扩大。 3.要求以财政手段干预经济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二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原理 1。萨耶定律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2.市场
2、具有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 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 5。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6.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不要加以干预 费雪交易方程式: (利率越低,货币流通速度越小)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三一个小结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稳定函数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与利率有关的变量 新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常数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1四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理论上:反对萨耶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上:复活了宏观总量分析方法,抛弃了新古典派的二分法 政策上: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水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更偏重财政) 财政:支出:政府投资非竞争性领域 收入:税收、发行证券第二章 一.新古典综合派 1。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2。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汉森、劳伦斯克莱因 3.特征:既在宏观方面接受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在微观方面接受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4.结合: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主张的“收入效应”和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替代效应”结合 把凯恩斯强调的短期分析和古典学派强调的长期分析结合 把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机制和传统市场的自行调节机制结合 把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和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结合二 混合经济 1.含义: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
4、场经济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干预经济生活三 菲利普斯曲线 1。含义: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曲线 2。政府干预经济:通货膨胀率高,社会繁荣,财政和货币政策收缩 通货膨胀率低,社会萧条,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 3。菲利普斯曲线四 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 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停滞膨胀” 2.以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来解释 3.以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五 相机抉择 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该采取哪种政策措施理论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六 如何
5、解决滞涨现象(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结合 2.视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3.采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七 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第三章一 新剑桥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产生:1950年以后 2.代表人物: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 3.理论渊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 斯拉法的理论 4。特点:主张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扩展为长期、动态分析 反对新古典综合拍回复传统的均衡分析法 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
6、重要性 批判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强调货币因素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混乱与不稳定的因素 更注重经济分析中的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二 方法论和理论前提的特点 1。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 2。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三 价值论、分配轮 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涉及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四 斯拉法理论体系的特点 产量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不是决定于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价格却不决定于生产技术,而是决定于雇主与工会之间的谈判所
7、议定的工资和利润之间的消长五 经济增长理论( )Y为国民收入,W为工资总额(劳动者收入),P为利润总额(财产收入),S为储蓄总额,Sw为工资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劳动者的储蓄倾向),Sp为利润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财产所有者的储蓄倾向),I为投资总量六 新剑桥学派对停滞膨胀的解释卡尔多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 1。初级部门: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基本供应品,如食品、燃料 2.第二级部门:加工业部门:它提供投资品或消费品 3.第三级部门:提供辅助服务部门(如运输或销售、或各种专门技术)、欣赏性服务部门 卡尔多认为停滞(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
8、代表人物斯蒂格利一 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继承(一致点):1。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过剩劳动供给 2。经济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3。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中是重要的 发展(差别):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二 黏性理论 名义价格粘性论、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工资粘性、实际工资粘性 三。名义价格粘性论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商品价格之所以会有粘性,是因为有些因素阻碍了价格的调整和变动,这些因素来源于经济人的近乎理性的行为、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 模型:1
9、.菜单成本论(成本的价格调整论):在市场不完全性存在时,经济中有一定垄断力的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他们能够选择价格,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了厂商调整价格菜单成本:是指调整价格时所花费的成本,它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调整管理方式的成本等 2.长期合同论:在产品市场上双方为了避免频繁讨价还价所花费的成本,通常会签订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长期价格合同,来保证价格与供求的稳定 3.交错调整价格论 以理性预期为前提,建立价格调整模型,阐述名义价格粘性和经济波动四 实际价格粘性论 1。厂商信誉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的选择效应和激励
10、效应会引诱厂商实行优质高价的定价策略 2。需求不对称论: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对降价和提价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需求的不对称化。另外消费者和厂商的反应也是不对称的,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理性的厂商将会把价格提高到“斯威齐模型”的弯折点,而不是采取降价策略 3。投入产出表理论 4。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 五。名义工资粘性 1.交错调整工资论:是指劳资双方通过雇用合同调整工资时,由于合同签订的时间不同,工资调整就会交错进行,形成一个交错的序列 2. 长期劳动合同论:单期合同和理性预期、长期交错合同和货币政策 六。实际工资粘性 1。隐含合同论:是指持风险中性态度的厂商与持风险厌恶态度的工人之间存在的
11、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阐述工资与非自愿失业的关系、 2。局内人-局外人模型:(1)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局内人是指目前已经在职的雇员,或者暂时被解雇但与在职雇员同属于某一利益集团的人;“局外人”是指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失业工人或短期在职的临时工,局外人不受企业或行业工会的保护 (2) 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新建企业中不存在局内人 3. 效率工资论 效率工资:是一种消除工人偷懒或调动工人积极性,高于均衡工资水平的实际工资,工资对效率的弹性等于1 当工资超过工人的最低预期工资时,总需求减少冲击将引致劳动需求减少,就业减少,实际就业将少于最优就业N*,厂商在不受特殊政策或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劳动市
12、场的均衡将具有非自愿失业的特征。七 信贷配给 1。定义: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借款人得不到或不能全部得到他想要的借款 2.原因:银行风险厌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后两者是由于信息不对称) 3。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大于“逆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随利率提高而递增;当利率“逆向选择效应大于“正向选择效应”,银行收益随利率增加而递减;当“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相抵消时的利率是银行最优利率,这时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 4。银行的理性行事方式是: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最优利率贷款,同时以配给方式部分满足市场对贷款的需求 八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1。价格政策: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具有弹性,以修复
13、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2. 就业政策:从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出发,提出政府的就业政策应该更多的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3。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最优货币政策是,货币量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第六章瑞典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维克赛尔一积累过程论(理论渊源) 是指从银行的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率的关系来说明物价的上升或下降的累积过程和经济周期的理论 是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失衡导致二瑞典学派的政策主张 1.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基础仍然是所有制 2.现代经济的正常运行机制只有两种,一种是市场机制,另
14、一种是中央计划机制 3.福利国家政策是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实质上只是“混合经济”的一个变种)第七章一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对凯恩斯葛敏的反革命) 1。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2。背景:美国经济中的通胀 3.观点:(1)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内在的稳定性 (2)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也许会导致不同的通货膨胀 (3)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在短期内会暂时改变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但在长期中这种实际效应等于零 (4)反对积极地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4。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只影响名义利率,在短期中影响名义和实际利率 5。思想渊源: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15、费雪方程式:P=MV/T或MV=PT,现金交易数量说 6。理论基础: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论二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无法衡量,只能用人们的收入来代表; 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货币需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受到持久性收入变动的支配三 货币分析的理论模型 单一共同模型(新古典货币理论)、凯恩斯货币理论、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四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生活作用的传导机制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供应量增加将通过人们用手上增多的货币来购买数量既定的产品,最后导致物价水平和名义收入同比例上升 2。凯恩斯主义:通过利息率的变化使赢利能力和投资量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3。
16、现代货币主义:货币数量对实际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较广泛范围内资产选择所引起的各种金融资产、实物资产、债务和耐久性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变化而引起的 五.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是失业率围绕其波动的平均水平 国民收入自然增长率:六 通货膨胀率和菲利普斯曲线 1.短期内存在菲利普斯曲线(负斜率) 2。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直线,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无关 3.停滞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是正斜率 七。现代货币主义经济政策 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一致 2。收入指数化方案:将工资、政府债券收益和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如消费物价指数)紧密联系起来, 要彻底根治
17、通货膨胀,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3。实行浮动汇率制 八.短期内货币非中性,货币数量影响名义国民收入和实际国民收入;长期中,货币中性,货币只影响名义国民收入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第八章 .一 供给学派的理论特点 1.复活萨耶定律 2,由需求分析转向供给分析 3。理论贡献少,政策贡献多 4。强调市场配置,减少政府干预二 激进的供给学派政策主张 1。大幅度地和持续的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增强储蓄和投资的引诱力 2。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和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从而恢复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 3。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特别是要改变国家
18、干预方向和内容,主张更多的通过减税实行供给管理,更多的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动调节经济 4。缩小政府开支,大规模减缩福利开支,提高私人投资能力三 拉弗曲线 1。拉弗曲线是“激进的供给学派解释减税的理论依据 2。定义:是税收和税率的关系曲线 3.四点内容:税收税率方向不总是同方向 存在税收禁区 政府想要同样的税收,有两个税率可供选择 存在一个最大化税收的税率(并不是50%,不一定是50%) 四。楔子模型五1.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曾经是美国里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在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向国会提交的“经济复兴计划”中就有所体现 2.供给学派的经济学说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直接否定第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
19、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一 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 理论:1。理性预期 2.货币短期内也是中性的 3.政策无效性命题 4。经济周期二 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进行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之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及其变化(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作出的一定的估计和判断,以免造成经济损失或者错过盈利机会 三。理性预期:经济当事人利用可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的预期,这种预期的主观概率分布与客观概率是一致的 四.适应性预期(反馈、纠错机制):利用该变量之前所有信息,并运用反馈机制所形成的预期 五。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的区别 1.利用材料不同: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根本不同在于它
20、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2。结果不同:适应性预期是一个数字,理性预期是一个概率分布六 理性预期的特点 1.理性预期总是尽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在全部可以被利用的信息,而不是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经济变化 2.理性预期理论并不排除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排斥不确定因素的随机变化会干扰人们的预期形成,使人们的预期值偏离其预测变量的实际值 七.政策无效性命题(货币在短期内也是中性的) 1。货币政策无效:可预期的货币政策部分不会对实际价格产生影响,出乎意料部分只会加剧经济波动和不稳定 2.财政政策无效: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无论政府使用债券还是税收来筹资,其效果
21、是等价的),债券=税收 八.1。货币经济周期理论:70年代 理性预期学派 原则:理性预期假说、短暂替代假说 2。实际经济周期:80年代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产生根源:实际因素,尤其是技术冲击导致的九。对于凯恩斯主义的“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三种批评性看法: 1。他们认为,日益增多的经验和理论证据表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抵消产量、就业或其他经济总量方面不会取得成就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经济学家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应该明确告诫人们经济政策的结果 3。对于许多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即使知道了它们的结果,也仍然无法判断这种结果是否符合公众意思 第十
22、二章 一.代表人物:科斯、威廉姆森、张五常 二。解决外部性:征税、企业合并、规定产权 三。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或费用为零的状态下,不管产权起初是如何界定的,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若交易成本不为零,则产权会影响交易) 四.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成本或费用,合法权利的原先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都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五.交易费用(成本):是与生产成本相对的概念,是进行市场交易活动产生的成本,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 六.企业性质:市场交易内部化 企业产生:节约交易成本 企业边界:考虑边际交易费用,和边际管理费用,当二者相等时边界确定,即达到企业最佳规
23、模 七.一个小结 1。交易是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和最一般的形式,在逻辑上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 2。企业和市场是两种最为典型的规制结构 3.交易成本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原因和动力 八。影响交易费用人的因素: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 九.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 1。资产专用性:为了某一特定交易而做出的持久投资一旦形成,就很难转移到其他用途上去 2。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越强,不确定性越大,交易各方就越需要建立保障机制 3。交易频率:频率越高,组织制度的费用也就越能得到补偿 十。交易费用特别大:企业形式 交易费用特别小:市场形式 十一。经济组织中的委托代理问题1. 原
24、因: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中将会发生“逆向选择”、“道德伤害”和机制的设计问题2. 后果:逆向选择、道德伤害 十二。逆向选择1. 定义:由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一般情况下是卖方信息比买方信息更多更准确),市场上会发生质量好的商品被挤出(或退出)市场而质量差的商品被留在市场的情况 2。典例:保险市场和旧货市场 3.解决方法:(1)设计和制定某种制度、机制或契约,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愿意公开其私人信息,或者愿意提供真实信息,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也叫“发送信号”法 (2)设法由掌握信息较多的交易方来制定价格 (3)通过国家或权威部门的计划来代替市场十三. 道德伤害 1.定义:是指经
25、济活动的当事人借助于交易缔约后的信息不对称,为自己谋取私利而伤害交易另一方的利益的情况 2。解决方法:实行利润分成、收取租金、建立或设置某种激励制度或机制十四 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方法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经济人理性原则、把政治活动作为经济交换过程看待 十五。民主制度下的公共选择:一致同意、多数同意 1。一致同意优点:不会导致对任何一个当事人的损害、任何当事人都不能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别人 缺点:决策成本太大、决策时间太长、无法排除个别参与者利用是否决权进行敲诈活动 2。多数同意特点:(1)所通过的方案往往只能改善多数人的福利,可能会损害反对该方案的少数人的福利 (2)无形中助长了当事人忽视投票权的行为 (3)可能出现投票悖论 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