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说课稿 逯东辉一、教师先出示教学目标,1能记住人类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2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3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终点,并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教学目标二、试卷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次考试试卷,本次七年级历史考试,考试范围1-14课,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由于教学进度较慢,没有讲到考试的地方,造成一些试题,学生不会做,同时由于学生书写不规范,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造成学生普遍得分不高。七七班最高分35分,最低分4分,说明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强培优补差工作。三、考试数据分析平均分 19。18分
2、 18。73 17。44 18。2 15。94 16.89 及格人数 7人 4人 1人 5人 0人 1人 班级 七七 七八 七九 七十 七十一 七十二 平均分 18。82 15.33 17。9 16。21 16.06 17。7 及格人数 4人 0人 6人 7人 3人 3人 让学生知道这次考试的各班情况,找到差距,奋起直追,逐步缩小差距。四、评讲试卷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进行改正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错题、难题2。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进入农耕文化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应用铁制农具 B推广农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
3、制 解析:本题主要抓住关键时间“六七千年前”,人们当时进入农耕时代, 开始饲养家畜制作陶器,ABD都是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顾选C 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推广D合纵连横的开展 解析:主要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句话的意思,分地后,由农民耕种,积极性大大提高,分封制开始于西周,与题干不符,百家争鸣主要是思想方面,合纵连横是战争时期的政策,与题干不符,故选C 20,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语物产开始传入中原,这些物产有( ) 葡萄胡萝卜汗血马水稻 A B C D 解析:此题,用排除法,水稻最早种植于河姆渡居
4、民,是中国特有的,不是西域传到我国的,故排除,选A 选择题方法总结1.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直选法。 2。排除法,排除其中一个选择项,即可选对. 3。选择项对比法,对比四个不同的选择项,找出差异,找出与题意相关的选项。 21(1)原因:社会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或社会急剧变化);老子;天人合一。 (2)仁和礼;意思: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1分);启示: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以德伴随自己,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和和谐等;仁政。23。(1)物品:手工业品、农产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信念等。(1分) (2)长安 ,大秦(古罗马);人物:张骞(1分);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2分)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该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很多同学没有写对,说明很多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需要让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做到温故知新.五、训练巩固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又设置了6个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试卷讲评过程中,主要是给学生传授一些做题的方法和解题技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做到温故而知新,经过做题训练,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