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惠子的历物十事知识分享.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967507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子的历物十事知识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惠子的历物十事知识分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惠子的历物十事知识分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惠子的历物十事知识分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惠子的历物十事知识分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惠子的历物十事 惠施,战国时代宋国人,曾经做过魏惠王的相,与公孙龙并称为名家学派的代表。其生平行事散见于庄子国策吕氏春秋等书中。庄子天下篇保存了惠子的十个命题,是现存探索惠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庄子天下篇,有所谓的“历物”十事,即十个主要的论点。 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给无限大、无限小下了准确的定义。 “大一”与“小一”的概念是惠施从宇宙构成论的角度立论,简言之,宇宙的全体谓之“大一”,构成万物乃至整个宇窗的谓之“小一”。惠施认为,宇宙的全体

2、是无限大的“大一”,而构成宇宙中的万物乃至整个宇宙的,则是无限小的“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这是前一命题在几何平面上的运用。“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无厚”即“无内”、“无形”,是指“小一”。所谓“无厚不可积也”,是说“无厚”、“无内”、“无形”的东西相加,仍然等于“无厚”、“无内”、“无形”,此为避辑上的“不可积”;所谓“其大千里”,是说“无厚”、“无内”、“无形”的“小一”事实上积成了“其大千里”,然而又不止千里,宇宙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大一”)都是“小一”积成的(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苟其可积,何但千里乎”)。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经典释文引李颐云:“以地比天,则地卑于

3、天,若宇宙之高,则天地皆卑;天地皆卑,则山与泽平矣。”其说至确。这个命题是以至大无外的“大一”作为前提的,在无限的“大一”即宇宙面前,天(假定有一个有限的空间)和地一样低,山与泽一样平。用无限大除任何数都等于零,在无限的宇宙下面,一般的差距自然就看不见了。这个命题带有诡辩的性质。在无限的空间,可以“略掉”天地山泽之间的差距;但在有限的范围内,天毕竟比地高,山并不与泽平,这种差距还是不能抹杀的。后期墨家认为同样高度叫做“平”,墨子经上说:“平,同高也。”而惠施反驳说:“天与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与泽平。”因为测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样。站在远处看,天和地几乎是接近的;站在

4、山顶上的湖泊边沿看,山和泽是平的。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宇宙是无所谓中心的,每个人看到自己的上空最高,而四周都低,不过是一种错觉。宇宙没有中心,所以任何时候都可以说太阳当中,也可以说太阳已经斜了。世间万物无时不处在变化之中。所谓“物”的“生死”并非单指生物的生和死,而一切“物”的生存与灭亡,即物的转化。任何物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向灭亡转化的过程,所以说“物方生方死。”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同”就是事物的共性,统一性:“异”就是事物的个性,特殊性。“大同”和“小同”是属与种的关系,同属事物有其共性,同种事物也有其共性,两者不一样

5、,惠子谓之“小同异”即小的同和异。世间万物有其统一的共性,这就是“毕同”,又有其各不相同的个性,那就是“毕异”,惠子谓之“大同异”即大的同和异。按照惠子的观点,世间万物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特殊的个性,是“毕异”的。一树的叶子似乎每片都一样,其实没有两片是完全相同的。世界万物又有其统一的共性,所以又是“毕同”的。我们用“物方生方死”来理解“毕同”,则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一方面在“生”,另一方面又在“死”。用“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与“天地一体也”来理解“毕同”,则是说世间的一切,都存在一个统一的空间,且都由某种统一的物质所形成。六、南方无穷而有穷这个命题应联系“至大无外”的空间来理解

6、。地分南北,是就我们所处的位置相对而言,在有限范围内,南方是“有穷”的。而在无限的空间内,无所谓南北,因而又是“无穷”的。七、今日适越而昔来参照李颐对“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的解释来理解。在无限的宇宙空间里,有限范围的距离等于在一个点上:从任何地方到达越的距离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今日适越”也可以说“昔来”。荀子不苟篇:“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齐秦袭”正是“今日适越而昔来”的意思。袭,合也。在无限的宇宙空间,有限范围的距离等于在一个点上,所以齐和秦是叠合的。同样的道理,燕和越也是叠合的,故“今日适越”也是“昔来”。八、连环可解此论点为最难解之问题,章太炎

7、引国策解连环法,认为解连环是用铁锤敲碎(章太炎诸子略说),这种解释毫无深义,所以胡适也认为“关于连环可能是最没意义的”(胡适中国名学史),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这种解连环的只是一种“辩解”(杨俊光惠施评传)。最合理的说法来自郭沫若:“庄子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连环如各得环中以运,则彼此不相拘束,是不解而自解了。”(郭沫若十批判书)但后来郭沫若写的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中,又否认这种提法。连环各是独立的,在空间上是可分的,而不是相连的,举例说明,人有连体儿,这就存在“解”的问题,如若是两个人手挽手,则不存在“解”的问题,为何?我为我,彼为彼,自身是独立,哪有什么要“解”。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

8、也按照有限范围的概念,天下是在中央的,无疑在燕之南越之北。无限的宇宙是没有中央的,也就随处可以称为中央。司马彪云:“燕之云越有数,而南北之远无穷,由无穷观有数,则燕越之间未始有分也。天下无分,故所在为中;循环无端,故所在为始也。”其说近是。前解“今日适越而昔来”,与司马解释此题道理正同。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体:它共存于一个“至大无外”的“大一”,它共属于一种“至小无内”的“小一”。惠子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统一性,又注意到世间万物的特殊性,他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万物的规律。在先秦思想家中,以“物”为研究对象的,惠子是突出的一个;因而他具有“泛爱万物”的感情。惠施的历物十事,不是

9、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有系统的,而且也是有目的。先举宇宙原理:“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是基本空间观念,引出“无厚”的概念,既然无厚,自然“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进而包含对贵贱天定理论的抨击。继空间阐述后,进而举时间原理“日方中方睨”,由时间的流动不居引出事物的变迁不定,所以有“同异”之说。至此前五点为基本原理部分,以下为四个例证,“南方无穷有穷”证空间原理;“今日适越昔来”证时间原理;“连环可解”证“同异”原理;“天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突兀其平等、去尊的核心理念。最后以“泛爱万物,天地一体”总结其为学的精髓所在,义理所归。本文试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常把惠施命题称为诡辩,

10、其实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不能简单地以诡辩加以否定;二是许多学者常用庄子思想来解释惠子,其实惠庄有着根本的不同,不能以庄解惠。 惠子的命题形式恢宏诡谲,思路恣纵开阔,广及太空之外,细入毫末之微,把人们的思想引向极其广阔的认识领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星天上倏忽飞驰的彗星,它的光芒将长远地给人启发。然而惠子终究未能形成一个具有足够规模的学派。他的著作已经失传,我们无法究其原委。大概惠子哲学中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主体,未能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还很低,他的“万物说”免不了掺有怪诞的成分,也未能摆脱诡辩的形式,这都妨碍了他的学说的发扬。保存惠子命题的天下篇的作者对惠子采取否定态度,后世注家又反过来把惠子思想纳入庄学的轨道,如此惠子思想就变得神秘而不可理解了。我们必须把惠子思想从历史加给它的深尘积垢中发掘出来,使之重新放出它原有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