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1003-202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6601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137 大小:5.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1003-202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DB11!+1003-202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DB11!+1003-202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DB11!+1003-202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DB11!+1003-202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10032022 京津冀统一备案号:J16494-202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2022-12-29 发布 2023-07-01 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DB11/10032022

2、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3 年 07 月 01 日 2022 北京 1 前前 言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实施,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京市监发202067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本规程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

3、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预制剪力墙结构;7.叠合剪力墙结构;8.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9.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10.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根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要求,将适用范围由北京地区扩大为京津冀地区,对相应内容进行了修订;2 新增了叠合剪力墙结构、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等章节。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第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第 5.1.3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

4、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 62 号,联系电话:88043399)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电话:55595000,邮箱:)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远洋地产有限公司 天津市绿色建筑促进发展中心 北京城乡建设

5、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 中科建(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隅住宅产业化(唐山)有限公司 远大住宅工业(天津)有限公司 正方利民(天镇)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天津百利环保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苗启松、马 涛、钱稼茹、李文峰、张锡治、张朝辉 徐建伟、万金国、陈 曦、苏宇坤、孟凡林、解琳琳 冯德成、张微敬、蒋义平、王大伟、閤东东、郭惠琴 韩龙勇、李兴旺、贾自立、杨思忠、车向东、李卓东 陈 志

6、、王继生、韦晓峰、刘树茂、李雅楠、章少华 田 东、陈 晗、李晨光、张裕照、张英保、马云飞 马 钊、任成传、彭 雄、李 健、李 文、赵启刚 张亚珊、顾镇鑫、陈启林、于华英、马培培、刘 熙 余方程、司徒彬、王重阳、赵 帆、王啸霆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任庆英、肖从真、陈彬磊、刘彦生、张守峰、田春雨 肖 明、左克伟、韩 宁、黄丽红、郝贵强 1 目目 次次 1 总总 则则.1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4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5 4 材料材料.9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结构设计基本规定.11 5.1 一般规定.11 5.2 作用及作用组合.16 5.3 结构分析.18

7、 5.4 预制构件设计与选用.19 5.5 连接设计.23 5.6 楼盖设计.27 6 预制剪力墙结构预制剪力墙结构.36 6.1 一般规定.36 6.2 预制墙板构造.37 6.3 连接设计.46 7 叠合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50 7.1 一般规定.50 7.2 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52 7.3 钢筋笼叠合剪力墙设计.59 7.4 纵肋叠合剪力墙设计.68 7.5 圆孔板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72 8 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77 8.1 一般规定.77 8.2 预制墙板设计.77 8.3 连接设计.78 9 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81 9

8、.1 一般规定.81 9.2 结构分析与设计.81 9.3 连接设计.84 10 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90 10.1 一般规定.90 10.1 地下室墙体设计.90 10.2 基础设计.93 附录附录 A 空心墙板构造、标准板型及其截面尺寸空心墙板构造、标准板型及其截面尺寸.95 本规程用词说明本规程用词说明.98 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99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00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2 2.2 symbols.4 3 Basic requirement

9、s.5 4 Materials.9 5 Basic requirements of structural design.11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1 5.2 Action and combination of actions.16 5.3 Structural analysis.18 5.4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19 5.5 Connection design.23 5.6 Diaphragm design.27 6 Shear wall structure wi

10、th precast concrete wall panels.3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36 6.2 Details of precast concrete wall panels.37 6.3 Connection design.46 7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precast composite concrete walls.50 7.1 General requirements.50 7.2 Design of precast hollow composite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52 7

11、.3 Design of precast reinforcement cage composite concrete sheal wall structure.59 7.4 Design of shear wall structure using composite shear wall with longitudinal rib.68 7.5 Design of shear wall structure using hollow-core composite shear wall.72 8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steel connected precast r

12、einforced concrete walls.77 8.1 General requirements.77 8.2 Design of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s.77 8.3 Connection design.78 9 Multi-Story precast concrete wall panel structure.81 9.1 General requirements.81 9.2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81 9.3 Connection design.84 10 Basement and

13、foundation.90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90 10.2 Basement wall design.90 10.3 Foundation design.93 Appendix A Standard details,specs and section of precast hollow wall panel.9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9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99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00 1 1 总总 则则 1.0.1 为规范京津冀地

14、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 8 度以下的标准设防类民用建筑,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1.0.3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术语 2.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预制剪力墙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及后浇混凝土连接而成的剪力墙结构。本规程中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类型包括:预制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15、、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其中,预制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2.1.2 预制剪力墙结构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precast concrete wall panels 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剪力墙结构。2.1.3 叠合剪力墙结构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superimposed concrete panels 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空心板叠合剪力墙、或钢筋笼叠合剪力墙、或纵肋叠合剪力墙、或圆孔板叠合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2.1.4 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sh

16、ear wall structure with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panels 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板,拼缝位置设置钢板预埋件,型钢和钢板预埋件在拼缝位置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剪力墙结构。2.1.5 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 multi-story precast concrete panel structure 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预制墙板的多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2.1.6 空心板叠合剪力墙 superimposed concrete hollow shear walls 空心墙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的剪力墙,简称空心板叠

17、合墙。2.1.7 钢筋笼叠合剪力墙 superimposed reinforcement cage concrete shear wall 钢筋笼双面墙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的剪力墙,简称钢筋笼叠合墙。2.1.8 纵肋叠合剪力墙 superimposed concrete longitudinal rib shear wall 纵肋空心墙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接连接的剪力墙。3 2.1.9 圆孔板叠合剪力墙 superimposed concrete hollow-core shear wall 圆孔板现场安装就位后空腔内浇注混凝土、钢筋采用搭

18、接连接的剪力墙。2.1.10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剪力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insulation shear wall panel 中间为保温层、内外侧为混凝土层,通过拉结件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件;简称预制夹心剪力墙板。4 2.2 符号符号 2.2.1 材料性能 c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t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vf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N 轴向力设计值;V 剪力设计值;Vjd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u 持久设计状况下剪力墙水平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jdE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uE

19、 地震设计状况下剪力墙底部、梁端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mua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2.2.3 几何参数 L 结构平面长度;B 结构平面宽度;ll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la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d 叠合墙钢筋搭接长度。5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0.1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应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加强设计与项目策划、建筑规划、部品部件的生产与组装、现场施工与安装、监督管理、工程咨询等建造实施主体间的工作协调;2 应为建筑产品全寿命期的使用、维护、更换、改造等需求预留便利及可实施条件;3 结构设计应与建筑、机电、装修、经济专业及其它

20、专项设计进行协同,加强设计标准化和设计集成等方式和手段的运用。3.0.2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 建筑模数及模数与尺寸协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 50002 的规定;2 建筑基本单元和功能模块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系列化的原则;3 对建筑系统和建筑部品宜进行集成设计,宜使用通用部品部件和标准接口,宜选用建筑集成部品;4 住宅建筑外纵墙门窗洞口开洞宜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协调;外纵墙为壁式框架时,宜采用现浇。3.0.3 装配式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形式应满足建筑对空间使用、建筑形态、平面功能布置与组合、立面形式需求,且应满足建筑整体系统

21、集成、建筑功能单元与模块组合的要求;2 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适用性、合理性、易建性及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3 结构设计应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宜优先选用标准尺寸和配筋构造的构配件、标准化的构件连接做法与构造措施、结构构件与建筑部品的标准化接口及满足标准化生产和施工的其它设计内容。4 采取的结构装配方案和技术措施应合理、完整、有效。3.0.4 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筑应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宜选择规则性良好的建筑形体,结构布置宜连续、均匀,结构抗侧力体系应形成连梁和 6 墙肢协同受力的工作机制;采用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时,应按本规程的各项规定采取措施。3.0.5 装配式剪力

22、墙结构的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构件宜采用符合模数及模数协调要求的设计尺寸,预制构件、现浇构件应满足生产和施工中采用标准尺寸组合模具和模板的要求;2 预制构件宜与建筑围护、机电管线和室内装修等系统中的部品部件进行集成设计,宜采用结构与建筑功能及性能集成的建筑部品部件;3 功能复合型预制构件的非结构材料性能及构造措施应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4 预制构件尚应满足制作、存储、运输及施工吊装等要求,且应便于施工安装和质量控制。3.0.6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并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与正常使用、建筑装修做法及设备管线设置等

23、的要求,避免产生不利的影响;2 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及接缝做法应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质量可控,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的要求;3 宜通过结构整体的设计优化、结构系统与其它建筑系统的设计集成等,实现预制构件连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化。3.0.7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除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外,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的编制需求和安装施工专项方案编制的要求;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加及完善设计内容,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预制构件制作、存放和安装施工的设计说明;2 预制构件模板图和配筋图;当选用标准尺寸构件时,应提供标准设计图集的

24、名称、编号、版本号及具体选用构件编号等,应提供构件明细表或索引图;3 预制构件连接计算和连接构造大样图;4 预制构件安装大样图;5 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应对建筑、机电、精装修等专业在预制构件上的预留洞口、预埋管线、预埋件和连接件进行综合;7 6 预制构件制作、安装施工的工艺流程及质量验收要求;7 连接节点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要求。3.0.8 预制构件制作详图设计应根据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设计深度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工程量统计的需求和安装施工的要求,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预制构件制作和使用说明,包括对材料、制作工艺、模具、质量检验、运输要求、堆放存储和安装施工要求等的规定;2 预制构件的

25、平面和竖向布置图,包括预制构件生产编号、布置位置和数量等内容;3 预制构件模板图、配筋图和预埋件布置图的深化及调整;4 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内外叶之间的连接件布置图和计算书、保温板排板图等,带饰面砖或饰面板构件的排砖图或排板图;5 预制构件材料和配件明细表;6 预制构件在制作、运输、存储、吊装和安装定位、连接施工等阶段的复核计算和预设连接件、预埋件、临时固定支撑等的设计。3.0.9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应考虑预制构件现场实施的有关情况,在设计文件提出安全施工、质量控制、工艺保证等方面的施工专项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塔吊和升降机与主体结构附着固定、吊重及吊装方式控制、吊具类型及吊点设置等

26、内容,应在设计文件中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2 施工采用的爬升架、防护架(网)、卸料平台等设备设施,需要与主体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及防护时,对涉及预制构件的预留预埋、支撑与固定、安装与拆卸及修补等内容,应在设计文件中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3 应包括对施工现场设置预制构件临时支撑的要求。3.0.10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预制构件现场连接节点的质量检验要求,预制剪力墙构件的现场连接质量应进行施工阶段监测、验收阶段检测两阶段控制;预制构件现场连接节点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墙板的套筒灌浆连接宜满足灌浆饱满度可检测、灌浆质量可修补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施工前进行灌浆工艺

27、评定,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位进行现场灌 8 浆试验;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提供单位应提交所有应用接头规格的有效型式检验报告,并提供接头制作、安装及现场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2)灌浆过程中应对灌浆饱满度进行监测;3)灌浆完成后应对灌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检测要求及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和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 485 等的相关规定;2 预制墙板的焊接和螺栓连接质量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 的相关规定;预制剪力墙构件采用焊接连接时尚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3 叠合剪力墙内后浇

28、混凝土应进行工艺评定,以保证后浇混凝土密实;后浇混凝土密实性可采用敲击法、超声法等进行检测,必要时可采用钻芯取样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检测要求及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和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 485 等的相关规定。9 4 材料材料 4.0.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有关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2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29、于 C40;3 预制构件间的现浇连接节点及叠合墙后浇混凝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4.0.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普通钢筋的选用及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钢材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的规定。4.0.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的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 的规定。4.0.4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 的规定。4.0.5 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30、 50010的规定。4.0.6 预制构件连接件的钢材,以及焊接材料或螺栓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的规定。4.0.7 钢筋端部锚固板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 的规定。4.0.8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 HPB300 钢筋或 Q235B 圆钢制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及吊杆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4.0.9 预制夹心剪力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拉结件可采用不锈钢、纤维增强塑料等材料;2 拉结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主体结构;10 3 拉结件应满足预

31、制夹心剪力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11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 5.1.1 的要求,对下列情况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进行调整:表 5.1.1 房屋最大适用高度(m)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7 度 8 度(0.2g)8 度(0.3g)预制剪力墙结构 120 100 70 50 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100 90 叠合剪力墙结构 100 90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楼屋面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部分及装饰用坡屋顶)。1 建筑地上各楼层由预制墙板或叠合墙板组成的剪力墙截面面积小于该层剪力墙

32、截面面积的 20%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设计,剪力墙的预制构件及连接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2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按表 5.1.1 中数值降低 5m;同时存在多种情况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降低 10m;1)结构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2)超过 50%的楼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2;3)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注:1 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48间的剪力墙;2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 30%的剪力墙

33、结构。3 装配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不超过地上 2 层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按表 5.1.1 中数值降低 10m 采用;框支层为 3 层及以上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宜按表5.1.1 中数值降低 20m 采用;当仅为局部剪力墙进行转换时,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可按表 5.1.1 中数值采用。12 5.1.2 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5.1.2 的规定,建筑宽度可按本规程第 5.1.5 条采用;当建筑高宽比超出表 5.1.2 中规定时,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表 5.1.2 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抗震设防烈度 6 度、7 度(0.10g)7 度(0.15g)、8

34、度 最大高宽比 6.0 5.0 5.1.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5.1.3 确定。确定。表表 5.1.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 6 度度 7 度度 8 度度 装配式剪力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墙结构 高度高度(m)70 70 24 2570 70 24 2570

35、 剪力墙剪力墙 四四 三三 四四 三三 二二 三三 二二 装配式部分装配式部分框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 高度高度(m)70 70 24 2570 70 24 2570 现浇框支框架现浇框支框架 二二 二二 二二 二二 一一 一一 一一 底部加强部位剪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力墙 三三 二二 三三 二二 一一 二二 一一 一般部位剪力墙一般部位剪力墙 四四 三三 四四 三三 二二 三三 二二 注:接近或等注:接近或等于于高度分高度分界时界时,应,应允许允许结合房屋的规结合房屋的规则则性性及场地、地基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条件确定抗震等级。5.1.4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

36、表 5.1.4 的数值。表 5.1.4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预制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60(55)叠合剪力墙结构 55(50)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 65(60)注:剪力墙中现浇混凝土量大于剪力墙混凝土总量 50%时,伸缩缝最大间距宜取()内数值。5.1.5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建筑平面和形体特征等合理划分结构单元,结构单元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完整,结构单元平面内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宜均匀,质心与刚心的平面位置宜接近,结构单元平面布置尚宜符合下列规定:1 平面长度 L 不宜过长,平面宽度 B(图 5.1.5ah)不应过小,且 L/B 宜满足 13 表 5.1

37、.5 的要求;2 平面局部突出部分(图 5.1.5ad)的长度 l 不宜过大、宽度 b 不宜过小,l/b、l/Bmax宜满足表 5.1.5 的要求;3 平面不宜设置连续的凸凹,平面局部凹进部位的建筑宽度净尺寸 c 不宜小于1.5m,凹进部位的建筑深度净尺寸 d 与宽度 c 之比不宜大于 2(图 5.1.5j);4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形状,不宜采用细腰形平面。图 5.1.5 结构单元平面示意 表 5.1.5 结构单元平面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抗震设防烈度 L/B l/Bmax l/b 6 度、7 度(0.1g)5.0 0.35 2.0 7 度(0.15g)、8 度 4.0 0.3

38、0 1.5 5.1.6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宜连续、均匀、完整,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的有关 14 规定,宜充分利用建筑围护墙及功能空间不易改变的建筑分隔墙、楼梯间及电梯井道周边墙体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横墙及内外墙间应有直接、可靠和足够数量的连接;2 高层建筑应合理布置内横墙和内纵墙,内横墙间距不宜大于 15m;3 剪力墙应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墙肢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墙肢尺寸自下而上可均匀渐变;4 剪力墙在底部加强部位不应采用错洞墙,结构全高均不应采用叠合错洞墙。5.1.7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宜设置

39、地下室;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时,宜采用现浇;当有多层地下室、抗震计算中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在地下一层顶板、且首层结构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时,主楼地下室结构可采用装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室墙体采用叠合墙板或预制墙板时,墙板间宜采用整体式接缝;采用结构自防水措施的地下室外墙尚应满足建筑防水及抗渗要求;2 地下一层与首层结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 2,地下室其它楼层结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一层;3 仅地下室布置的结构墙体,应综合地基基础与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条件及标准化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叠合墙板或预制墙板及连接做法;4 当地下室的混凝土墙需要转换时,宜满足下列要求:1)框支结构宜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地下室结

40、构宜现浇;2)仅有局部混凝土墙转换时,可设置在地下一层,框支柱、框支梁及周边楼板应现浇,以下各层相关部位的构件宜现浇。5 人防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当符合本规程第 10 章的规定时,也可采用叠合墙;6 地下室楼板可采用叠合板或现浇板;当采用叠合板时,预制底板宜采用整体式接缝,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地下一层顶板及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200mm,且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 150mm;2)地下室其它楼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50mm,且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 80mm。15 5.1.8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 二级且建筑高度大于 60m、三级且建筑高度

41、大于 70m 的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宜采用现浇剪力墙;2 二级和三级且墙肢轴压比不大于 0.3、四级的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采用预制墙板和预制型钢混凝土墙板;预制墙板部件及连接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3 叠合剪力墙结构符合本规程第 7 章的有关规定时,可用于结构底部加强部位。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简称。5.1.9 装配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与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技术配合使用,结构转换层不宜超过 2 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转换层及以下楼层的框支框架和周边楼板应采用现浇混凝

42、土结构;2 结构转换层及以下楼层的剪力墙:一级剪力墙应现浇;高层建筑的二级剪力墙宜现浇,三级剪力墙可采用预制构件;多层建筑的二级和三级剪力墙可采用预制构件;3 结构转换层相邻上一层的剪力墙:二级剪力墙及建筑高度大于 70m 的三级剪力墙宜现浇,其他剪力墙可采用预制构件;4 剪力墙预制构件及连接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5.1.10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同时具备第 13 款的情况时,应补充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同时具备第 1、3 款或第 2、3 款的情况时,宜补充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宜符合本规程第 5.3.1 条的规定。1 建筑高宽比超出本规程表 5.1.2

43、 中的规定;2 结构底部加强部位采用预制剪力墙构件;3 预制剪力墙构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存在小偏心受拉墙肢,且墙肢的平均拉应力大于 ftk。5.1.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墙肢。当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存在小偏心受拉剪力墙时,墙肢的平均拉应力不应大于 ftk,现浇剪力墙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等的要 16 求,预制墙板、叠合墙板及连接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构件配筋设计,并应与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配筋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取大值;2 应根据剪力墙配筋设计结果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验算墙肢底面

44、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和竖向连接钢筋的截面面积;3 预制墙板、叠合墙板及连接的配筋构造应满足本规程的有关要求。5.1.1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楼层处预制墙板部件的顶面宜设置连续的水平现浇带,水平现浇带的高度不应小于楼板厚度。在屋面及立面收进的楼层、楼梯间和电梯井道墙体采用预制墙板部件的楼层宜设置封闭的现浇圈梁,现浇圈梁的高度宜取楼板厚度及 200mm 的较大值。独立设置的水平现浇带和现浇圈梁的配筋宜满足表 5.1.12的要求,当水平现浇带或现浇圈梁与连梁合并设置时,尚应满足连梁的配筋及构造要求。表 5.1.12 水平现浇带和现浇圈梁配筋要求 抗震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水平现浇带 底部加强部位最

45、小纵筋(根数,直径)2根,12mm 2根,14mm 其它部位最小纵筋(根数,直径)2根,10mm 2根,12mm 现浇圈梁 最小纵筋(根数,直径)4根,10mm 4根,12mm 箍筋最小直径(mm)6 8 箍筋最大间距(mm)200 150 5.1.1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特点进行结构选型与组合。当采用预制墙板与预制叠合墙板的组合时,建筑最大适用高度宜按叠合剪力墙结构采用;预制、叠合及现浇剪力墙在材料选用、结构性能、质量标准、偏差控制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宜相同或相近,工程做法及构造措施等宜相互协调。5.1.14 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综合考虑正常使用和施工阶段的要求及特点,

46、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5.2 作用及作用组合作用及作用组合 5.2.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17 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等确定。5.2.2 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过程中的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的动力系数可取 1.2。5.2.3 预制构件

47、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 1.5 倍。动力系数不宜小于 1.2;脱模吸附力应按生产的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 1.5kN/m2。5.2.4 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在进行持久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的验算时,外叶墙板的自重及温度、地震、风荷载等作用效应,应作为荷载通过拉结件传递给内叶墙板;拉结件验算中作用标准值的取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 外叶墙板自重标准值应取混凝土与全部外饰面材料的自重标准值之和;2 外叶墙板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宜采用建筑围护墙的局部风荷载,并宜分别考虑风吸和风压作用,体型系数可按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

48、载规范GB 50009、金属与石材幕墙技术规范 JGJ 133 等的有关规定采用,但分别不宜小于-2.0 和 1.0;3 温度作用可包括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内外表面温差及外叶墙板内外侧温差作用;外叶墙板内外侧温差作用标准值可取 5,预制夹心剪力墙板内外表面温差作用标准值应根据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实际状况计算,且不宜小于 25;4 地震作用应分别计算外叶墙板面内、垂直于外叶墙板表面的水平地震作用及竖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应考虑动力放大,动力放大系数可取 5.0;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取不低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 65%。5.2.5 叠合板预制底板应进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施工阶段验算,施工活荷载

49、应按施工允许状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 1.5 kN/m2;2 地下一层顶板的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不宜小于 5kN/m2。18 5.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 5.3.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等规定的结构分析方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分析方法;2 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静力方法;内力计算中宜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刚度折减系

50、数不宜小于 0.55;3 结构进行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时,可采用静力分析方法,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宜满足下列要求:1)对剪力墙和连梁的刚度应折减,刚度折减系数可分别取 0.85 和 0.4;2)荷载分项系数可取 1.0;3)混凝土和钢材可取材料强度标准值。4 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时,可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变形分析。5.3.2 结构分析在确定计算假定、计算模型建立与简化处理、计算参数时,应与结构布置、构件类型及连接方式、连接节点的实际受力状况相符合,计算结果应经过分析、比较和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可靠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5.3.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对叠合楼盖和现浇楼盖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