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962955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根据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经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类,也包括流动性风险等其他次要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控制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得到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一般性结论,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控制一、 引言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至此中国4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完成上市,我国金融业必将翻开新的一页,大部分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完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架

2、构,风险控制能力都有所改善,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着力提高竞争力的时候,强调业务发展较多,注重风险控制的力度不够,银行的风险控制大多建立在不完善的制度规定、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和不完全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还远远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深入考量目前的风险控制体系,我国商业银行远未达到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匹配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的研究多专注于银行监管,而国内近年也开始注重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更多研究则是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二、 国内外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现状(一) 商业银行外部监管研究现状及分析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影响,美国

3、推动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银行监管再次得到空前重视。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则要追溯到1933年,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3年和1934年证券法,以及根据1933年银行法成立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等,一系列的监管法案的相继出台,其核心即是风险控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才基本形成了现代商业监管理论体系,其理论依据源于Posner(1974)和Stigler(1971)的监管经济理论与Kane(1981)的监管辩证理论为核心。但是随着经济周期性波动,金融危机也交替进行,关于银行监管总是监管与反监管中不断发展。Armen HovakimianEdward J Kane(200

4、0)对1985年至1994年期间的美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美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并没有产生效果,并且由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网更加激励了大型商业银行转移风险。姚益龙和毛小锋(2003)指出我国央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时,缺乏一定的弹性,通常都是由人民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对问题银行实施拯救,即便不进行拯救使这些银行破产,所有的损失也要全部由国家承担。这是因为我国银行的所有权大部分集中在国家手中,因而,银行资产的流失也应该由国家来负担。这种单一的损失弥补机制将不利于调动存款者对银行监督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银行对风险控制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美国存在存款保险制度,而中国由

5、于制度因素银行的资产流失大部分由国家来承担,两者的效果都是同一的,虽然上述分析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和央行的最后贷款人作用不利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产生不利因素,但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监管当局负有稳定经济责任,故笔者认为,不论是存款保险制度还是央行为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失买单,应该在稳定金融秩序和发挥银行对风险控制的主观性两者间找到平衡点。(二)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现状及分析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认为,操作风险正在上升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是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领域的一种风险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因此,长期以来操作

6、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呈现出频发状态,因此,操作风险控制将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奉献控制的重要领域。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有效地提高了操作风险的控制效率。张同健、成虎(2008)借助于结构方程中的全模型检验,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操作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行为的数据性调查和实证检验,揭示了以操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若干现实性问题,为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操作风险的控制效率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刘雪英(2007)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对比得出,我国商业银行首先应提高操作风

7、险管理意识,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并在此框架之下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形成有效的奉献控制系统,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董晓波、张同健(2007)从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战略结构模型的经验分析角度,对如何加强商业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效率提出了建议。任元芬(2011)通过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的分析,得出影响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是资产负债匹配程度、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为商业银行奉献控制提供了一定依据。(三)银行、政府、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三角关系”研究李洪

8、江(2001)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制度安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银行的关系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体制、企业制度和银行体制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政府、企业和银行作为活动主体追求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权衡风险与收益后的一种行为均衡。是这种制度安排最终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过度积累和风险的集中。如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就必须从这个三角关系入手,对国有企业、银行和政府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否则,单方面地改革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既便是在短期内达到了目的,如果没有度保证,从长期看都将最终走向失败。张珩(2004)认为,银行

9、经营的风险最主要还是来自于自身的内部失控,因“坚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过分倚重政府监管的保护和约束来保障银行生存和竞争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改善和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才是新形势下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随着风险控制研究的逐步深入,李洪江、张珩则在银行、政府、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三角关系”入手,为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协同性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为银行风险控制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曹廷求、郑录军、于建霞(2006)指出,政府作为银行股东,对银行风险控制作业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河南、山东两省29家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

10、果表明从宏观层面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政府作为银行股东的微观角色对中小银行的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曹廷求、郑录军、于建霞等在银行、政府、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三角关系”进行了有益研究,同时突破了政府监管者的角色,将政府作为股东进行了研究,并且方法上也不同于以往,而是进行了实证检验。三、 结论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控制水平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提升现代风险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将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潜力。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对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运行提出合理性的建议。首先,可以从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着手改进控制力功能;其次,可以从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着手改进控制传导功能第三,从内部控制和合规功能着手改进控制工作功能。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上,可以继续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构建、风险水平测度、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期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更高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