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95941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领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

2、”、“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识记:1、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

3、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识记与领会:1、如何正确认识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2)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2、教育有什

4、么样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关系;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主要指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第二节 现代教育识记: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越来越多地与生产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教育为生产

5、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2)民主性.教育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努力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3)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4)创新性.2、理解: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实施“科教兴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推进素质教育第三节 小学教育识记: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6、.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民性。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面向所有适龄儿童.(2)义务性。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从各自的方面创设条件,尽到责任.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均视为违法。(3)全面性。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前面性.理解:1、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1986年颁布、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2、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1、 心理学:是研究心

7、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识记: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

8、基础.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领会: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识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

9、注意和有意注意。3、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领会:1、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和

10、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识记: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3、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度。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5、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有一特殊现象:注意的动摇或注意的起伏。应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1、(联系教育教学实际)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是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引起的,它既可以成为顺利进行教学的积极因素,又可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分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和排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教学的积极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为了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因素的出现,(1)学校应该在远离公路、铁路和闹市的地方。(2)教室要与音乐教室、操场有一定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安静。(

12、3)教室内的布置要适当.(4)教师的穿着打扮要大众化。(5)教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6)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1)新颖、系统、严密的教学,容易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内容贫乏、零乱,脱离实际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容易涣散。(2)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太深,太易太浅的内容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3)教师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信息和新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4)既不要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重复,又不能超出学生接受水平,

13、一味的赶进度,这些做法都无法使学生的注意保持在所学的内容上.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1)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2)讲授重点的地方要加强语气,适当重复,一边讲一边写黑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3)把讲述、提问、演示与学生看书、回答、做练习、做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4)启发式教学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5)正确而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具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6)教师讲话要生动、形象、有趣,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听清、听懂,声音的高低快慢要适度,要有抑扬顿

14、挫的变化。(7)板书要整齐,字迹要工整。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习那些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就得靠有意注意来引起和维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间接兴趣.(1)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2)对于那些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和教材,或者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更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向往和追求,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教学常规。

15、(1)建立正常的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的分散。(2)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严格遵守纪律和作息制度,养成自觉组织和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的习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3、严密组织课堂教学。这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1)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必须严密紧骤,使教学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2)教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安排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投入紧张的学习活动,减少注意分散的机会,从而保证有意注意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的状态。(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

16、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首创性,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干扰,容易分散注意,半途而废.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分散。因而必须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一堂课中,(1)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原来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必须通过组织教学明确目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2)接着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内容发生兴趣,形成无意注意;(3)讲到重点、难点和关键时,又提醒学生加强有意注意;(4)在一段紧张努力学习之后,再适当的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入无意注意;(5)下课前,学生注意容易涣散,在布置作业时

17、又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一堂课就能做到注意的松紧交替,有张有弛,不易疲劳,始终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二、课堂上学生分心的控制措施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消除分心。(1)超前控制.预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分心情况和分心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打预防针”,减少或消除分心的产生.(2)信号控制。教师发现学生分心情况,可采取举目凝视,变化表情动作,变化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讲课等暗示信号,向分心的学生示意,及时制止。这样做可

18、以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3)邻近控制。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走近分心的学生并站在他的身旁,或轻拍其背或加重语气以提醒。(4)提问控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不注意的学生起来回答,以达到控制分心的目的。(5)表扬(批评)控制。表扬专心听课的学生,使不注意听讲或违犯纪律的学生警觉,从而自我改正错误,自动转入注意听课状态.当然,采取恰当的批评,指出违犯纪律和不注意听课的错误,控制分心,也是必要的。(6)偶发事件的处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外界的干扰,学生的纠纷。教师应先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然后提问“刚才讲到哪里了?”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所讲的课题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