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州职院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护理专业已有53年的办学历史,是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前身是随州卫校护理专业。2002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级护理”专业,2004年改为“护理”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康复护理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现有楚天技能名师2名,“基础护理技术、“社区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护理实训中心为院级示范实训基地,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护理专业)于2011年9月被教育部、
2、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护理专业建设,并于2013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2013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专业,本专业在校生2126人,近三年护理专业招生人数位居所有专业之首.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高达92.3%,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2%,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质量给予较高的评价,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5.本专业学生在学院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在第一、二届技能大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我院护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
3、教师(含兼职教师)85名,其中专任教师40人,兼职教师45人,高级职称40人,研究生学历24人,“双师素质”教师69人,整体上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队伍。近年来,主、参编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教材40余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06年以来主持或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9项,其中,省十一五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护理职业教育临床护理课程整合的研究获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6年与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艾滋病病毒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随州市曾都医院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获20
4、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我院老师也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各种荣誉。廖文玲老师在学院第一届“教学做一体化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冯丽老师荣获一等奖;徐黎老师荣获优秀奖;解红老师在学院第二届“教学做一体化竞赛中荣获特等奖;池佳欣老师荣获三等奖;戴波老师获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说课”竞赛三等奖;冯丽和解红老师在学院“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戴波、解红、冯丽老师分获学院“说专业”竞赛二、三等奖;2014年12月,李岩、董璐璐老师在学院“精品课堂教学比赛“中均获二等奖。目前,护理专业实训场所建筑总面积已达7580,其中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筑面积为3980,附属医院建筑面积为3600。建立了网络化
5、的校外实习基地,与武汉协和医院、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等36家二甲以上医院建立长期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随州市中心医院等16家医疗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与河南洛阳正骨医院等5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产学一体,为教学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 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学的发展,秉承“人文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校院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优化“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内涵,建设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示范课程;打
6、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护理专业建设成为在国内有影响,在省内起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二)具体目标1、成立校院合作理事会,建立“院中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学校、随州市卫生局、随州市护理学会、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在内的校院合作理事会;按照“依托行业,校院合作,医院-学校”共建专业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院中校”建设,加强学院与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以随州市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结合对随州市护理人才需求的调研情况,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培养规格,优化“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7、 1 ”人才培养模式。校院合作,共同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力争到2014年,订单培养比例达5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2、优化“三维度,四过渡”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三级精品课程示范平台。(1)按照“双线并行、三位一体”的原则,构建“三维度,四过渡”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深度结合的“职业人”,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创业。(2)实现“三证融通”,按照护士执业证书“应知、应是、应会”要求,精心遴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将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
8、进行强化培训,使毕业生三证率达90以上,以方便学生就业.(3)建设三级精品课程示范平台,三年内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特色校本教材(含实训指导教材)16本。形成院级精品课程带动、省级精品课程引领、国家级精品课程示范的护理专业课程建设良性发展机制。3、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凝聚力强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校院共建具有“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的管理团队、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教学、科研、服务能力兼备的技术团队(见图1)。三年内,着力打造一支省级教学团队,确保“双师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专兼教师比达到1:1。26,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
9、,青年骨干教师8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学 校医院技 术团 队双师教学团队管 理团 队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人兼职教师校院合作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师资团队提高教师技术服务与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图1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示意图4、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用好校外实习基地,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建设集教学、培训、经营、职业技能鉴定和研发五大功能为一体高水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完善护理实训中心体系建设,学校将在三年内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具有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并不断拓展护理实训中心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医院学校一体化、能力培养综合化、基地建设真实化、资
10、源利用社会化”护理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每年面向社会培训护理专业人员6000人次以上.(1)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软件管理.在现有的46个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再增加15个高水平的校外护理实训基地及3家产学合作单位,建立长效机制和管理监控体系,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为学生实习就业拓宽渠道。(2)加强校内急救实训室、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等建设,完善护士形体训练室建设,成立护士礼仪训练队,按照医院行业对护士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3)力争三年内达到省级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标准。5、争取随州市卫生局的政策支持,利用校内资源,继续拓展社会服
11、务项目。坚持立足随州、依托鄂西圈、面向湖北、走向全国的服务定位,走“职业培训、技术服务、辐射能力并举”之路,依托“随州市医疗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争取医疗卫生、护理各类培训项目,更好发挥集教学、培训、经营、职业技能鉴定和研发为一体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见图2),每年培训6000人次。图2 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三、专业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完善“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医院双主体、双环境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前三个学期在校内培养,包括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第四学期在医院,由经验丰富的
12、临床医护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临床见习和岗前培训;第五学期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一学期;第六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方向选择并强化培训和毕业设计。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已成功申报2009年湖北省教育规划科研课题,目前已结题。在“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我院经过实践探索,创造性提出“四阶段六融合三证书”教学模式.根据“四阶段六融合三证书”教学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即第一学期校内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期、第三学期校内与医院交叉临床课程学习;第四学期在医院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临床见习和岗前培训(由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五个学期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由有经验的临床护理专
13、家承担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真实化;第六个学期是临床实习、方向选择并强化培训、毕业设计、资格证考试等。(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我院经过实践探索,创造性提出“四阶段六融合三证书”教学模式:“四阶段”即“校内理实一体化阶段、医院教学阶段、医院实习阶段、校内方向强化阶段”;“六融合即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融合,临床实习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标准与执业资格证书融合,人文素养与医院文化融合;“三证书”即学历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利于强化临床教学,提
14、高学生实践技能,更快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院校合作方面,成立随州市护理专业院校合作理事会、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院校合作理事会包括随州市卫生局、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随州市中心医院、随州市曾都医院等。学校和医院共同参与制订学生实习的质量标准。聘请医院领导、技术骨干等参与课程改革,建立健全由学院、医院、学生、社会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3980平方米,资产总值760万元。建立了模拟仿真的护理职业情境,实训教学场所的环境布置和物品配置全部以医院实际工作环境为标
15、准,由行业专家指导参与协同完成。能够满足所有基础护理技术的仿真模拟训练和90%以上的专科常用护理技术的仿真模拟训练,专业实验室可同时容纳500名以上的学生,专业基础课、专业实验课的开出率达100%。同时,学院非常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鄂州市中医院等36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教学医院和临床实习基地,并与随州市中心医院等16家医疗机构进行产学合作,与河南洛阳正骨医院等5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漳州世新集团共建康复护理实训室。每年可接纳实习生近千人。(三)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
16、学质量若干意见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岗位及护理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制定以岗位需求和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不相适应、相对于行业的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行改革,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将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为课程内容,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整合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和课时的比例。高职护理专
17、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医学研究型人才,关键是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实践课程数量,提高实践课程课时,使护理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整合后的课程,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学习态度及职业情感的教育作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综合化的功能,解决护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现状,体现出课程结构的职业性、应用性,并紧密结合护理学的发展要求和职业需要,最终达到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为指导”,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法、病例讨论法、PBL
18、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宗旨,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灵活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等先进工具进行教学,强调用真实临床情景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构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机制,以培养学生临床护理胜任力.(五)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我院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做了一系列改进,包括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发挥传统优势,摒弃不足,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创特色”的教学改革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考核从课程开
19、始到课程结束实行全过程考核,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 、社会实践的反馈、作业完成情况 、 实验与科研项目中表现出来的调研能力以及平时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课程的考试方式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来确定,采用笔试、口试、答辩、论文、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等形式或者多种形式联合。考核评价可采用分次累积的方法,各方面内容按照比例综合评价,避免单一指标。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元化,考核过程中各项的比例应比较平均,考试成绩比例不应占大比重,以督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努力学习,而不是靠期末考试最后两三天的死记硬背来获取好成绩.2、评价过程公平化为了确保考试的公正与公平,实行同一个教
20、研组教师共同流水评卷以保证试卷评定的公平性。这种制度对维护较高的教学水平,保持良好的考风和学风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考虑在考核过程中适当添加学生之间互评成绩的比例,以尽可能减少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价主观任意性。3、考核评价信息公开化学生考核评价信息及时上网公布,以便师生查阅。学生的成长与改变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考试结束后,可与学生共同讨论 ,指出学生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给予一定的辅导.也可以让教师在与学生讨论过程中,了解到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以便改进。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我们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一定改革。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学校应积极地采
21、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改革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总之,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仅是一种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六)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通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由院系领导组织教学督导工作,检查教学相关资料,加强课堂听课及时给予评价指导;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网上评教。(七)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按护理行业人才准入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成共享型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建成并上传的课
22、程有基础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社区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等六门课程。(八)改革社会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及专业建设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社区急救常识教育、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及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等技术服务。继续协助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城市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使管理率达到90%以上。为社会转岗人员、再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护理人员提供进修提升的条件,提高学院科研服务能力,形成资源共享,启到示范作用。四、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近三年、具体、用表格)护理专业的教学经费和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3、:由学院下拨给医护学院的教学管理业务费、教学实习费、专业建设费、课程建设费、教学改革研究费等.学校拨付的日常教学经费和专业建设经费能基本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护理专业近三年建设经费投入和实际使用一览表建设项目分类万元实际投入/万元实际支出/万元比例 中央补助资金 地方财政 行业企业 学校自筹 中央补助资金 地方财政 行业企业 学校自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222202205。80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45。5334.58334.5812。0实训实习条件改善2071001225。569.51001225.569。554.6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25134813
24、486.60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44304103041011.62实训实习耗材补贴1414143。69其他项目(中外合作建设)21.585.5885。5085。67合 计3792003025.5123。52003025。5123。5五、本专业的特色(一)“院校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人才培养模式“院校融通,循环渐进:指学校和医院深度融合,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分析,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等,实现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学习三年不断线;“3 1 1 1”:“3”指前三个学期的校内培养,包括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第一个“1指第四学期在医院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25、、临床见习和岗前培训(由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二个“1指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一学期,由临床有经验的医护专家承担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真实化;第三个“1”指临床实习、方向选择并职前培训和毕业设计。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院、医院及相关行业为教学平台,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二)构建了“三维度、四过渡”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和护士执业资格准入相对接,同时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寓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
26、技能与素质的教学过程于真教、真学、真做之中,构建了“三维度、四过渡”的课程体系,即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进的三维坐标系,通过课程体系中的三次衔接,使学生实现由“中学生大学生医学生护生护士”的四次过渡。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项目任务驱动,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任务中提高职业能力,真正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六、本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近年来,本专业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与本地区医疗卫生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与行业工作过程的联系不够紧密,“工学结合”
27、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2以周边医疗单位为依托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3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整体实力需进一步提高,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需进一步改善;4生产性实训条件需进一步完善七、下一步建设思路1、继续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突出职业实践能力培养 (1)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护理课程体系改革采取的方法是:1)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压缩职业基础课程学时,以强化实践技能操作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2)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模块,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发展的需求.3)培养学生
28、综合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岗位资格考证制度。 通过重组课程体系,开发2-3门院级职业精品课程,努力开发以核心课程为主的网络课程,形成全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共享资源库。 (2)校院互聘,互利合作,实现学院、医院、学生的三方共赢。与实训基地医院达成协议,人力资源共享,互兼互聘。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承担授课任务,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我们每学期也都会有计划的派出专业教师深入临床一线顶岗实践,并参与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又稳固了校院合作关系。同时,我院也在积极与各实习医院达
29、成协议,学生在院学习职业技能课期间到医院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完成,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充分结合。通过校院互聘,互利合作,实现了学院、医院、学生的三方共赢。 (3)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高职院校的功能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的后备员工, 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地区卫生行业培养、培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吃苦耐劳、面向卫生行业一线、服务区域社会的专业文化育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本专业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职业道德的建设。 2、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护理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力求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护理师资队伍,使我院护理教学、
30、培训、技术服务等多个层面处于领先带头的地位。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以任务为导向”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护理师资的设置和培训,在22个临床教学基地培养约80名兼职临床带教老师,使在职教师与临床护理发展充分接轨,并且大规模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与职业能力,形成一支“双师型”护理教师梯队。 (2)建立临床师资队伍与培训:广泛筛选临床现有护理带教,通过选聘制度,选取合格师资人才,开展院内进修学习、教学方法培训、教学管理培训,进修考核合格后,录用为学校固定兼职教师,形成“两栖型”师资人才. (3)加强在职教师培训:重点强化在职教师技能操作培训,每年度安排12个月临床科室见习,学习最新护理理论、知识和进展.鼓励青年
31、教师和骨干教师攻读高层次学位。增设多项护理课题基金,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培养研究能力,并重点向实践技能操作方向发展。定期聘请国内、外护理专家进行各类护理专题讲座。鼓励开设专业选修课。开设学术专题研修班和报告会,促进各院校护理专题交流探讨。 (4)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完善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给每一位青年教师“定导师、定目标、定任务”,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与培训业务档案;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操作、科研、学生管理基本功的训练,支持并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职业实践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和业务水平,在规定的期限内必须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是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中护理专业团队建设坚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由一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志存高远、师德高尚、专业技能过硬、勇于创新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