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3_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3248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_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B23_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B23_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DB23_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DB23_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35.110CCS M 10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2023-07-05 发布2023-08-04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3/T 3488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25建设原则.36总体架构.37网络建设.48装备配置.7附录 A(资料性)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9参考文献.17DB23/T 3488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

2、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艳红、李成奎、徐宁、李志彦、肖运泽、邢晓刚、孙炳超、关新、贡鹏杰、王琦、张孔、蒋莉、刘洋、郭文星、赵世远、常译、孙雷、孙安宅、白龙、张海君。DB23/T 348820231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规定了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的建设原则、总体架构和装备配置。本文件适用于工矿商贸等企业突发各类安全生产事件(事故)及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和森林草原

3、火灾等自然灾害类事件(事故)时的公网正常情况以及极端三断情况下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及音视频、数据通信等通信保障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691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T 34991基于12.5kHz信道的时分多址(TDMA)专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GB/T 34992基于12.5kHz信道的时分多址(TDMA)专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呼叫控制层技术规范3术语和

4、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现场指挥部各级党委政府根据灾害事故需要,在灾害事故现场附近安全区域搭建的协调指挥重大灾害事故救援行动、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指挥场所。现场指挥部主要依托所在地区消防救援队伍进行搭建。应急指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处置灾害事故进行的组织、指导等活动。指挥中心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常设的,具备人员会商、融合通信、信息展示、指挥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条件,用于灾害事故后方救援研判、指挥调度和应急值守的固定应急指挥场所。基站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固定端基础设施。集群基站提供集群无线接入服务的固定端基础设施。DB23/T 348820232地面骨干节点基于大中型通信指挥车建设,融合集成

5、宽带自组网基站、窄带数字集群基站、卫星设备、数通设备、无人机、边缘云(车载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数字化战场信息化系统,汇聚组建的地面关键通信节点。可分为指挥部节点和常规节点。应急战术网采用应急战术骨干网和子网相结合的网络架构,实现分层部署、随遇接入、弹性扩展的应急战术通信网。应急战术骨干网通过有线、无线、卫星、自组网、散射等技术手段构建的主通信链路的应急战术网。极端三断公网损毁、气候条件差、无法建立卫星链路的情况称为极端三断。通信保障为满足应急指挥活动需求,在通信链路建立、通信枢纽搭建、数据信息回传、通信值守等通信联络方面组织实施的保障。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处置灾害事故的过程中

6、,通过保障人员、保障装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为应急救援现场情报获取、数据传输、指挥调度等业务提供高效可靠通信保障的能力。通信枢纽汇接通信线路,实现信息传输和交换,以及调度指令分发的中心,按设置方式分为固定通信枢纽和机动通信枢纽。静中通将卫星天线安装在固定地点的地球站,在静止状态下与卫星进行实时通信。动中通将卫星天线安装在移动中的地球站,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不间断地与卫星进行实时通信。基地台集群基站的组成部分,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设备,通常包括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LTE: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QPSK:正交相移键控

7、(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DB23/T 348820233W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PDT:专用数字集群(Professional Digital Trunking)DMR:数

8、字集群通信标准(Digital Mobile Radio)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VSAT:甚小天线地球站(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5建设原则应急通信网络构建因遵循以下原则:a)有线、专网为主,无线、公网为辅的原则;b)建立安全可靠、稳定持久的通信网络链路;c)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构建原则。应急通信网络保障因遵循以下原则:a)事故灾害现场正常网络通信;b)事故灾害现场、现场指挥部及各级应急指挥中心之间正常网络通信;c)现场指挥部及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进行辅助指挥决策。6总体架构应急通信网络基

9、础建设总体架构应至少包括采集层、通信网络、用户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及网络运维保障体系等。应急通信网总体架构图见图1。图 1应急通信网总体架构图注:1、采集层:主要由应急语音通信、应急视频通信、应急救援通信组成。2、通信网络:主要由有线网、窄带无线网、卫星网及宽带自组网组成。3、用户层:主要由部指挥中心、省指挥中心、市/县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及一线人员组成。4、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主要由网络边界安全接入、网络安全管理等组成。DB23/T 3488202345、网络运维保障体系:主要由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组成。7网络建设公网正常情况通信网络7.1.1网络构建要求公网正常情况构建通信网络应依

10、赖有线网络、无线基站、无人机通信、现场指挥通信车、单兵图传及370M集群等通信手段构建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公网正常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见图2。图 2公网正常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7.1.2应急语音通信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语音信息。a)依托 370M 集群通信技术,实现语音调度组网。应在应急战术互联骨干枢纽节点(国家现场指挥部)和地面骨干节点(省市现场指挥部)架设 370M 超短波基站,并应将 370M 超短波基站接入应急战术骨干网,实现现场关键救援节点间的语音通信覆盖及互联互通。b)各级指挥人员和通信调度人员到达任务区后,统一采用 370M 数字制式超短波电台终端(对讲机)实现语音通信协

11、同。c)在浮空通信中继搭载的超短波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机载超短波基站可作为地面超短波基站的辅助,提升语音通信组网能力。d)救援队伍在无 370M 超短波基站覆盖的情况下(如集结和行进途中),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公网或卫星通信终端进行语音通信联系。7.1.3应急视频通信DB23/T 348820235救援现场队伍应采用单兵图传、布控球、视频会议终端等设备采集至少1路图像视频,通过运营商网络(4G VPDN/5G专网/VPN)接入指挥信息网,与现场指挥部及后方指挥中心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网。7.1.4应急数据通信救援现场队伍应通过单兵手环、车载物联终端、环境/气象感知等设备采集救援人员、救援车辆(

12、装备)、救援战场环境和灾情等要素,通过物联网关、公网、北斗卫星等手段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网,实现对现场救援态势的实时感知和上传。公网损毁情况通信网络7.2.1网络构建要求公网损毁情况构建通信网络应依赖卫星、浮空通信中继、自组网、现场指挥通信车、单兵图传及370M集群等通信手段构建应急通信网络架构。网损毁情况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见图3。图 3公网损毁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7.2.2应急语音通信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语音信息。a)依托 370M 集群通信技术,实现语音调度组网。应在应急战术互联骨干枢纽节点(国家现场指挥部)和地面骨干节点(省市现场指挥部)架设 370M 超短波基站,并应将

13、 370M 超短波基站接入应急战术骨干网,实现现场关键救援节点间的语音通信覆盖及互联互通。同时应在地面骨干节点配置卫星固定终端,保障基本的语音通信调度能力。b)各级指挥人员和通信调度人员到达任务区后,统一采用 370M 数字制式超短波电台终端(对讲机)实现语音通信协同。c)应在浮空通信中继搭载的超短波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机载超短波基站可作为地面超短波基站的辅助,提升语音通信组网能力。DB23/T 348820236d)救援队伍在无 370M 超短波基站覆盖的情况下(如集结和行进途中),根据情况灵活使用卫星通信终端或自组网音频传输设备进行语音通信联系。7.2.3应急视频通信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

14、以下方式获取视频信息。a)救援现场队伍应采用单兵图传、布控球、视频会议终端等设备采集至少 1 路图像视频,通过自组网/LTE 专网与现场指挥部建立音视频通信链路。b)现场指挥部通过卫星车载/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卫星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网。7.2.4应急数据通信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数据信息。a)救援现场队伍通过单兵手环、车载物联终端、环境/气象感知等设备采集救援人员、救援车辆(装备)、救援战场环境和灾情等要素,通过物联网关、自组网、北斗卫星等与现场指挥部建立数据通信链路。b)现场指挥部通过卫星车载/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卫星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网,实现对现场救

15、援态势的实时感知和上传。极端三断情况通信网络7.3.1网络构建要求极端三断情况下构建通信网络架构应依赖浮空通信中继、自组网、大气层微波散射、现场指挥通信车、单兵图传及370M集群等通信手段构建应急通信网络架构。极端三断情况下通信网络架构图见图4。图 4极端三断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图DB23/T 3488202377.3.2应急语音通信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语音信息。a)依托 370M 集群通信技术,实现语音调度组网。应在应急战术互联骨干枢纽节点(国家现场指挥部)和地面骨干节点(省市现场指挥部)架设 370M 超短波基站,并应将 370M 超短波基站接入应急战术骨干网,实现现场关键救援节

16、点间的语音通信覆盖及互联互通。b)各级指挥人员和通信调度人员到达任务区后,统一采用 370M 数字制式超短波电台终端(对讲机)实现语音通信协同。c)在浮空通信中继搭载的超短波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机载超短波基站可作为地面超短波基站的辅助,提升语音通信组网能力。d)救援队伍在无 370M 超短波基站覆盖的情况下(如集结和行进途中),使用自组网音频传输设备进行语音通信联系。7.3.3应急视频通信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视频信息。a)救援现场队伍采用单兵图传、布控球、视频会议终端等设备采集至少 1 路图像视频,通过自组网/LTE 专网与现场指挥部建立音视频通信链路。b)现场指挥部通过散射通信

17、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散射通信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网。7.3.4应急数据通信指挥部及救援队伍应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数据信息。a)救援现场队伍通过单兵手环、车载物联终端、环境/气象感知设备采集救援人员、救援车辆(装备)、救援战场环境和灾情等要素,通过物联网关、自组网等手段与现场指挥部建立数据通信链路。b)现场指挥部通过散射通信便携站与后方指挥中心的散射通信地面站建立通信链路接入指挥信息网,实现对现场救援态势的实时感知和上传。8装备配置装备类型应急救援通信装备类型应包括但不限于:a)信息采集类装备;b)信息传输类装备;c)现场指挥类装备;d)配套保障类装备。配置要求应急救援通信装备配置应满足

18、以下要求:a)具备便携化、模块化、标准化,应满足运输装载、机动背负等要求;b)满足系统兼容、互联互通、操作简单,应便于实战环境下快速部署;c)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及业务需求,按照指挥中心、现场指挥部、救援现场通信保障组等级别灵活配置;DB23/T 348820238d)本标准性能参数为最低要求,各市(地)、县区根据实际,选择满足本地区保障需要的装备参数。配置方案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见附表A。ADB23/T 348820239BA附录A(资料性)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见表A.1。表 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19、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1现场音视频采公网单兵图传用于灾害事故现场公网覆盖环境下,通过单兵背负移动,在灾害事故现场完成音视频信息采集工作,并依托公网实现信息回传支持4G/5G全网通网络、Wi-Fi等网络制式,至少支持以太网口接口,HDMI或SDI接口。其余指标应符合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中第五章、第六章相关技术要求。1212高清摄像机用于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信息采集,与单兵图传卫星便携站等设备配套使用光学变焦30X,具备防抖功能,1路HDMI视频输出,分辨率1080P,帧速60fps,单电池续航4h,存储容量256 G,

20、支持视频实时输出,配备多电池,备用存储卡,车载充电器、三脚架、防护等级IP67的携行箱或背包。2213音视频布控球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无人值守情况下固定点位的音视频信息采集,并通过公网4G/5G/有线网/WI-FI/卫星便携站等信息传输手段实现信息回传指标应符合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中第五章、第六章相关技术要求。1324智能头盔为各级指挥部提供救援现场关键视角直播具备同步实时传输红外和光学音视频、视频存储及调阅、定位及轨迹查看等功能;具备黑暗、浓烟等恶劣环境下近眼显示功能;红外成像分辨率384288;待机时间24h,直播模式续航时间4h。选配选配选配5现场感知信息采集便携气象站用

21、于采集气象信息支持救援现场大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信息采集;支持LoRa WAN协议;最大风速测量40m/s;空气温度测量范围:/2970;相对湿度测量范围:0100%;气压测量范围:3001100hPa/mb。按需按需按需DB23/T 3488202310表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续)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6现场感知信息采集车载感知用于采集救援车辆物联信息数据传输:支持4G,支持LoRa传输,在无网络覆盖区域,可与LoRa基站进行数据通信;LoRa通信:支持LoRa WAN协议,频段470510MHz;位置信息采集:

22、具备北斗定位功能;数据采集:支持CAN2.0,支持国内外主流车辆控制协议;工作温度:/3075;防护等级:IP65;尺寸:不超过 140mm135mm45mm;符合GB 17691要求且具有CMA、CNAS资质的车载终端电磁兼容性、安全性检测报告。按需按需按需7融合物联网关用于现场多源异构传感器的接入管理,以及物联数据的本地预处理支持TCP/IP、UDP、MQTT、CoaP、LwM2M、HTTP、Modbus等物联传输协议;支持 LoRa WAN 协议;支持Mesh自组网数据传输,频率可调;最大带宽10Mps,支持2.4G&5.8G Wi-Fi和RJ45以太网接口;支持3G/4G/5G、北斗三

23、代短报文。按需按需按需8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救援人员个人生命体征监测配置蓝牙和LoRa模块;具备接入骨干节点能力,可将人员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回传至现场指挥部。按需按需按需9无人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用于灾情侦察、测绘、建模符合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中第五章、第六章相关技术要求;配备喊话、红外、RTK等模块,具备HDMI传输接口;空载续航时间30min,空机质量2kg;最大承受风速10m/s;工作环境温度:/1040(具备电池自加热保温功能)。22110中型多旋翼无人机用于灾情侦察、人员搜索、通信保障、测绘、建模符合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中第五章、第六章

24、相关技术要求;配备挂载抛投、人员搜索、系留(选配)、多倍数变焦、喊话、通信中继、激光、红外等载荷,具备HDMI传输接口;空载续航时间55min,载重2.5kg;最大承受风速15m/s;工作环境温度:/2050。1选配选配11复合翼无人机 用于灾情侦察、通信保障、测绘、建模符合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装备采集和传输技术规范中第五章、第六章相关技术要求;配有侦察、测绘、通信等载荷,具备HDMI传输接口;最大速度不低于170公里/小时;空载续航时间10h;最高起飞海拔5000m;有效载荷50kg;测控距离15km;最大承受风速15m/s;可选用油动、油电混合或电动无人机,需同时满足续航时间要求和载荷的用电

25、需求。1选配选配DB23/T 3488202311表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续)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12 无人机专业大型长航时无人机用于极端条件或大范围灾害救援现场不间断通信保障及空中侦察,通过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搭载光电侦查吊舱、合成孔径雷达、CCD航测相机、公网移动通信基站、卫星通信天线、专网宽带自组网设备、370M集群基站等设备,实现灾害区域大范围态势感知、信息实时回传、现场通信保障、地形地貌成像等功能续航时间28h,升限7500m,最大飞行速度250km/h,最大巡航速度150km/h,任务半径3000km,任务载荷重

26、量300kg,具备3000米以上机场起降能力。无需配备无需配备无需配备13单兵通信装备手持电台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或现场指挥部音频指挥,并通过便携式通信箱、自组网基站、卫星便携站等信息传输设备与后方指挥部进行通信14W发射功率可调,频率范围350-400Mhz,兼容PDT/DMR/模拟制式,NVOC声码器,具备显示屏,防护等级IP67,工作环境温度至少满足-30+55,支持手动写频改频。按需配置耳麦(肩咪、头骨震动、喉骨震动等配件)、备用电池,六联充电器,防水等级IP67的携行箱或背包;其余指标应符合应急管理部专用数字集群(PDT)系统总体技术规范中相关技术要求。按需按需按需14多模融合终端用于灾

27、害事故现场PDT/LTE专网环境下的音视频信息采集及窄带集群通信PDT频率范围350-400Mhz,声码器采用NVOC,兼容PDT/DMR/LTE/模拟制式;前后高清摄像头、具备高亮度液晶屏,安卓操作系统,支持全网通及专网通信,防护等级IP67,工作环境温度至少满足-20+55,待机时间60h,通话时间10h;终端窄带集群指标应符合应急管理部专用数字集群(PDT)系统总体技术规范。按需按需按需15卫星电话保障箱用于领导遂行和先期工作组通信保障,通过配置不同种类卫星通信终端,避免单一卫星终端受环境限制无法通信,提高通信可靠性配备两种不同体制的卫星电话,按需配置蓝牙耳机、有线耳机、移动电源、车载天

28、线、车充等配件集成到配备的防水等级IP67的携行箱或背包中。21选配16卫星电话用于救援队伍在无公网条件下的通信保障,通过卫星系统,以语音、短信等形式报送灾害事故现场信息。天通制式须使用国家应急通信号段,待机时间120h,通话时间6h,防护等级IP65;按需配置蓝牙耳机、耳机、移动电源、车载天线、车充、防水携行箱或背包。552DB23/T 3488202312表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续)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17北斗通信装备北斗车载终端用于采集救援车辆物联信息(具备北斗回传功能数据传输:支持4G,支持LoRa传输,在无网络

29、覆盖区域,可与LoRa基站进行数据通信;LoRa通信:支持LoRaWAN协议;位置信息采集:具备北斗定位功能,可通过北斗系统传输车辆物联信息;数据采集:支持国内外主流车辆控制协议;工作温度:/3075;防护等级:IP65;符合GB17691标准且具有CMA、CNAS资质的车载终端电磁兼容性、安全性检测报告。按需按需按需18北斗指挥机用于北斗终端用户数据的监收、广播、组播、及信道锁定等管理,与北斗通信系统配套使用北斗三号指挥机、定位精度10m;重量不高于6kg;最多可管理500个下级用户。设备应具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颁发的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年检证书。21选配19蓝牙式北斗有源腕表用于

30、灾害救援机动过程中的通信指挥,通过人员携带,实现人员位置和生命状态监测,具备、通过蓝牙连接智能终端进行短报文收发、导航定位等功能蓝牙北斗有源腕表,支持北斗三代短报文收发,可以安装北斗号卡,定位刷新间隔时间60s,定位精度10m;支持通过蓝牙连接方式控制,或自主上报SOS,待机时间3天。设备应具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颁发的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年检证书。按需按需按需20手持式北斗有源终端用于灾害救援机动过程中的通信指挥,具备导航定位、北斗卫星短报文收发等功能具有北斗三代,可实现定位获取、位置上报以及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待机3天;连续工作8h(屏亮度调到最低,连续工作)。设备应具有中国卫星导航

31、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颁发的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年检证书。按需按需按需21卫星通信装备超轻卫星便携站用于单兵携行构建救援现场与后方通信链路采用Ku频段一体化设计,手动对星或半自动对星,支持网管和业务双通道,等效天线口径0.5m,功放16W,内置调制解调器、无线路由、电源管理设备等;满负荷续航时间4h,工作温度:/3055,整套设备全重(含天线、电池、功放等所有部件)8kg;设备整体采用背负结构,便于携带;符合应急管理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规范第2部分VSAT卫星应急通信系统 第八章相关技术要求。21按需22轻型卫星便携站用于构建救援现场与后方通信链路采用Ku频段一体化设计,手动对星,支持网管和业务双通道,

32、等效天线口径0.75m,功放8W,内置调制解调器、按需内置视频会商终端(清晰度720P)、无线路由、电源管理设备等;满负荷续航时间4h,防护等级IP67,工作温度:/3055,整套设备全重(含天线、电池、功放等所有部件)16kg;设备整体采用背负结构,便于携带;符合应急管理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规范第2部分VSAT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第八章相关技术要求。21按需DB23/T 3488202313表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续)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23卫星通信装备高通量卫星便携站用于构建救援现场与后方通信链路采用Ka频段模块化设计,辅助

33、半自动对星,等效天线口径0.5m,功放4W,内置调制解调器、主控板、无线路由、定位等模块,具备波束自动切换功能;满负荷续航时间4h,防护等级IP67,工作温度:/2555,整套设备全重(含天线、电池、功放等所有部件)8kg;设备整体采用背负结构,便于携带;可接入应急管理部指挥信息网。21按需24卫星数据终端 用于保障队伍的数据、低速率视频通信上下行文件传输平均速率384kbps;待机时间96h,通话时间9h,数据传输工作时间5.5h;防护等级IP65,质量2kg,须使用国家应急通信号段。按需按需按需25指挥车辆通信骨干节点车用于快速突进灾害现场进行通信保障或作为国家现场指挥部通信枢纽节点越野车

34、或皮卡四驱全地形底盘,通过涉水性良好;集成高通量卫星动中通、大功率宽带自组网、370兆集群基站、发电机、UPS、高清视频会商终端或音视频编码器、车载摄像头、无线通信系统、音视频矩阵、图像监控、录像等通信传输及音视频设备,并包含网口、光纤、电话、音视频、给配电、无线网络等多种数据接口;设备机柜底部安装有橡胶减震器,后部安装有弹簧减震器,可有效降低车辆行进过程中对设备的冲击,保证车载设备的安全可靠;集成高性能车载计算机,具备边缘计算能力。1选配选配26通信指挥车用于现场指挥部调度指挥,通过卫星天线与后方建立通信链路,并可在现场指挥部周边实现通信覆盖车辆应满足10人以上会议能力,并按需配置静中通(等

35、效口径1.2m)/动中通(等效口径0.8m)天线,发电机、UPS,高清视频会商终端及音视频编解码器1080P,车载摄像头,车载导播台,无线通信系统,音视频矩阵,数字车载台等通信传输及音视频设备,并包含网口、光纤、电话、音视频、给配电、无线网络等多种数据接口,统一涂装。1选配选配27现场指挥链路MESH自组网基站+终端实现任务组与救援现场指挥所及队伍间远距离宽带无线组网传输MESH自组网基站:单跳无线传输速率80Mbps,级联6跳之后最末带宽8M;发射功率10W,支持双发双收;具备双频自组网能力;支持组网节点数31节点,最大跳数9跳后带宽2Mbps。MESH自组网终端:频点可自动与MESH自组网

36、基站保持同步;配置全向天线情况下,视距场景与MESH自组网基站间传输距离4km,且无线传输速率4Mbps;发射功率1W,支持双发双收;MESH终端数量4个。11选配DB23/T 3488202314表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续)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28现场指挥链路LTE专网基站+终端实现任务组与前线指挥所星状组网宽带传输LTE专网基站:覆盖范围:野外空旷地覆盖半径3km,覆盖边缘速率2Mbps,城市建筑群中覆盖半径1km,信号屏蔽场所覆盖半径500m;开机一键式使用,无需配置和更改参数;防护等级IP67;单电池工作时间4h

37、;重量适合单人背负,总发射功率10W;符合B-TrunC宽带集群标准;配备备用电池,配备拉杆防水携行箱或背包;LTE终端:前后高清摄像头、具备高亮度液晶屏,安卓操作系统,支持全网通及专网通信;防护等级IP67;工作环境温度至少满足/2055;待机时间60h,通话时间10h。11选配29CPE终端用于灾害现场单兵、布控球、生命体征、空呼等设备通过WIFI、蓝牙等方式进行数据汇聚,实现信息采集终端覆盖距离延伸的效果。工作频宽可根据需求按照5/10/20MHz进行调整;支持以太网接入、2.4G WIFI无线接入或蓝牙无线接入;功率2W;重量3kg;防护等级IP66。按需按需按需30LoRa网关用于回

38、传物联装备信息。支持车载终端、单兵装备和环境信息等传感器接入;LoRa通信:支持LoRa WAN协议,频段470510MHz,传输距离3 公里(无遮挡);工作电压:DC12V;定位方式:具备北斗定位功能;工作温度:/3075;防护等级:IP65;尺寸不超过400mm300mm200mm;质量3Kg(不含电源)。11选配31370M数字集群移动站用于灾害现场370M集群信号的覆盖。使用PDT数字集群体制,工作频段:RX:372-376MHz,TX:382-386MHz;载波数2,每载波发射功率5W;支持通过卫星链路或公网4G/5G链路实现远程组网,支持现场便携应用;符合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总体

39、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要求。11选配32370M自组网基站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或现场指挥部手持电台同频中继,延伸对讲机信号覆盖范围,完成基站间无中心、无线序、自动组网。无线中继多跳数量4跳,发射功率20W,功率可调,内置电池连续工作8h,防护等级IP67,工作环境-30+55,每套包含3台基站及电池配件,每套重量15kg,配备拉杆防水携行箱或背包;支持符合GB/T 34991、GB/T34992标准的终端接入。11选配33多链路聚合设备用于现场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4G/5G公网、专网、卫星网、宽带自组网、Wi-Fi等网络融合功能。网络融合服务器,具有4G/5G公网、专网、卫星网、宽带自组网、Wi-Fi等

40、多种网络接入和融合能力,可支持大于200个用户同时使用。终端接入设备可同时支 持公网、专网、卫星网、宽带自组网、Wi-Fi的接入,并可实现无缝自动切换,防护等级IP66,单电池可连续工作4h。11选配DB23/T 3488202315表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续)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34现场融合通信现场融合通信指挥箱为灾害现场提供融合通信服务。具备内置存储单元不小于1T,具备不少于两块高清显示屏,配置USB、VGA、4*网络、电源等标准接口;内含融合通信协议栈模块,通过软件协议对接现场PDT集群和MESH等便携基站、北斗和

41、多模融合通信终端、无人机和智能头盔等音视频设备。11选配35现场通信综合接入网关为灾害现场提供各类通信终端接入。不大于19英寸的1U机架式设备;具备传真、高速网络交换能力;配置PSTN、音频、集群、视频、USB、网络、电源接口模块;能够接入现场公网电话、现场集群、广播系统、传真等设备,并通过调度电脑完成直观即时的可视指挥。11选配36指挥平台协同指挥作战终端为一线救援人员提供可视化应急救援和通信能力。屏幕尺寸不小于8.4英寸,运行内存不小于8GB,内存容量不小于128GB,搭载鸿蒙操作系统,三防外壳,集成现场指挥应用软件和融合通信能力,能够对接指挥中心应用。按需按需按需37数字战场现场指挥一体

42、机提供信息处理、现场三维态势数据采集处理、感知数据汇聚处理、可视化展示等服务。内存不低于128G;显卡CUDA核心不低于10400个,显存位宽不低于300位;存储单元不小于4T;支持4G SIM卡、WIFI、WLAN网口等多种模式;具备高亮度显示屏,屏幕数量不小于2块,视频质量1080P;配置Type-C、USB、VGA、HDMI、电源等标准接口;提供图形处理、物联接入、音视频通信功能。21选配38自组网通信设备车载型宽带自组网基站特种应用场合与单兵、布控球、无人机节点、便携指挥箱和周边基地台等互联互通快速搭建自组通信网络。发射功率:最大发射功率 40dBm;接收灵敏度:-102dBm20MH

43、z;载波带宽:5MHz/10MHz/20MHz;组网设备数:在网最大支持 32 节点组网;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单跳时延:单跳最低试验 10ms20MHz;数据速率:峰值速率90Mbps;通道数:2 通道。按需按需按需39背负型宽带自组网基站特种应用场合与单兵、布控球、无人机节点、便携指挥箱和周边基地台等互联互通快速搭建自组通信网络。发射功率:最大发射功率 33dBm;接收灵敏度:-102dBm20MHz;载波带宽:5MHz/10MHz/20MHz;组网设备数:在网最大支持 32 节点组网;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单跳时延:单跳最低试验 10ms20M

44、Hz;数据速率:峰值速率90Mbps。按需按需按需40手持型宽带自组网基站特种应用场合与单兵、布控球、无人机节点、便携指挥箱和周边基地台等互联互通快速搭建自组通信网络。发射功率:最大发射功率 23dBm;接收灵敏度:-102dBm20MHz;载波带宽:5MHz/10MHz/20MHz;组网设备数:在网最大支持 32 节点组网;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单跳时延:单跳最低试验 10ms20MHz;数据速率:峰值速率90Mbps;通道数:2 通道。按需按需按需DB23/T 3488202316表A.1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装备目录及配置要求表(续)序号 门类名称功能用途参数指

45、标基本配备数量省级市(地)级区县级41供电及辅助照明便携式应急灯 用于灾害事故现场通信保障工作照明。具备防水防尘、便携结构、电池供电时间4h。12142应急电源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或现场指挥部各类应急指挥与应急通信装备供电。总电量1000Wh;输出功率1000W;输出电压:5/12/220V;电源箱质量10kg,防护等级IP67,工作温度:/2050。11143小型油动发电机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或现场指挥部各类应急指挥与应急通信装备供电。总电量4000Wh;输出电压:5/12/220V;总质量45kg;油箱容量8L;启动方式:手拉/电启;额定功率3kW。11144运输助力小推车用于各类设备器材搬运,实

46、现助力爬楼等辅助功能。具备符合箱体规格的固定位,固定绑带,电动或油动助力功能,可以助力爬楼。12145通信保障车用于通信设备、个人装备及给养物资运输工作,实现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及相关装备快速投送。越野性强,动力好、全地形底盘,乘员5人,车身装载力强,全封闭结构,有吻合设备包装尺寸的固定安装位置。12146其他便携式图形工作站用于灾害事故现场采集的图像数据处理,实现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三维建模、正射拼接计算等功能。具备高性能处理器,专业显卡,大容量内存,大容量固态硬盘,内置电池可工作2h以上。配套车载充电器。22247配套设备用于辅助开展灾害事故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配置的有关设备。a)便携桌椅:轻质

47、材料可折叠结构,便于携带。面积2 m2。更具需要配置折叠座椅;b)工具箱:内含多种常用工具,高强度设计,质量优秀。至少配备多种螺丝刀、万用表、网线钳、水晶头、网线寻线器,集成与防水工具箱中。配置适应救援现场的简单维修要求;c)配件:立足于应急指挥现场环境,根据需要包含视频线、音频线、电线等各类线缆以及配套的音视频接头、转换器、室外网线、野战光纤、防水接头、易损耗材等各种常用接头解决现场的简单维护工作。111DB23/T 3488202317参考文献1 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2 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建设任务书(应急科信办20193号)3 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0年建设任务书(应急科信办201914号)4 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1年建设任务书(应急科信办20211号)5 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2年建设任务书(应急科信办20223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智能化/通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