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929004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9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某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XX高速公路支线XX隧道工程 XX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目录1工程概况11。1项目基本情况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1。2。1工程地质11.2。2水文条件41.2.3隧道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61.3技术标准91。4气象、水文条件111.5主要工程量112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32.1编制依据132.2编制原则143施工影响质量安全的风险源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153。1施工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153。1.1崩坡堆积体失稳153。1。2洞口浅埋小净距段失稳及塌方163。1.3隧道爆炸163。1。4突水突泥173.1。5页岩气173。1。6机械伤害173.1。7高处坠落173。1。8中毒与粉尘

2、危害183。1。9触电伤害183.2相关预防措施183。2.1崩坡堆积体失稳预防措施183。2。2浅埋小净距段失稳及塌方预防措施193。2.3隧道爆炸预防措施193。2.4突水突泥预防措施213。2。5页岩气预防措施233。2.6机械伤害预防措施233。2。7高处坠落预防措施243。2。8中毒与粉尘预防措施243。2.9触电预防措施254施工布置264。1施工组织机构264.1。1施工组织机构的组成264。1。2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274。2施工任务划分284.3施工准备294.3.1技术准备294。3.2工程准备304。4主要机械设备314。5施工平面布置324.6施工进度计划

3、324。7材料计划325施工方案335。1总体施工方案335。2技术参数355.3 施工测量375.4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395。4。1洞口及明洞施工395。4。2洞身开挖555。4.3初期支护635。4。4二次衬砌665.4.5人行、车行横洞施工875.4。6特殊和不良地质段施工885.4。7XX隧道进口反坡排水方案945.5特殊季节施工975.5。1冬季施工975。5.2雨季施工975。5。3夏季高温气候施工985。6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995.6。1超前地质预报995。6.2监控量测1035。7隧道检测标准和方法1086安全保障措施及文明施工1116。1安全生产目标1116。2组织保障1

4、116。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146.3。1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1146。3.2安全检查制度1156。3。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166。3。4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1176。3。5防火安全规定1186。3。6安全用电管理规定1196。3。7爆破物质、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1216。3.8安全隐患排查制度1226.3。9农民工管理制度1236.3。10安全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1246。4安全保证措施1266.4。1综合保证措施1266.4.2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1266.4。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1266。4.4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1266.4.5防洪、防火安全防护措施1276。4。6易燃

5、、易爆危险品安全防护措施1276.5安全施工与安全措施1276。5.1施工现场安全措施1276。5。2隧道工程安全施工措施1286.5.3高空作业安全施工措施1346。6应急救援预案及处治措施1356。6.1应急组织机构1356.6。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1356.6.3应急领导小组地点、组员联络表和报警电话1376。6.4应急物资准备1376.6.5各分项预案1386。7文明施工1436。7.1文明施工目标1436.7。2现场整体组织规划1446.7.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446.7。4交通维护措施1466。7。5季节性施工措施1477质量、环境保障措施1477.1质量保证体系1487。2质量

6、管理制度1487。2。1施工图复核及技术交底制度1487.2.2材料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查签认验收制度1527.2。3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查签认验收制度1547.2。4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1547.2.5首件工程实施与验收制度1557.2。6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597。3质量保证措施1607.3。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保证措施1607.3。2保证施工工艺质量措施1607。4环境保护措施1658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678.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1678.2工作场所防护措施1678。3粉尘防治1688。4医疗保障措施1688.5职业病及传染病预防措施169 XX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XX隧道施工组织

7、设计1工程概况1。1项目基本情况XX隧道位于XXXX区XX街道三门子村。进口位于XXXX区XX街道三门子村3社XX,距XX镇约5。00km,距麦三公路约500m,距省道S319线约2.20Km;出口位于XXXX区XX街道三门子村7社龙洞湾,距XX镇约2.00km,有机耕道相通,隧址区交通较为便利.XX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ZK6+017ZK10+292,长4275m,右洞起讫里程为K6+005K10+272,长4267m,为特长隧道,设计车速为80km/h。进口设计为端墙式洞门(无明洞),出口设计为端墙式洞门(有明洞).隧道分布情况见表1-1。表11 隧道一览表序号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隧道长度(m)备

8、注1XX隧道左洞 ZK6+017ZK10+2924275特长隧道右洞 K6+005K10+2724267特长隧道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2.1工程地质地质构造路线区大地构造属亚一级的扬子准地台,川鄂台坳,路线走廊区属新构造运动抬升区,属新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区,路线区区域地质相对稳定。线路主要经过梓里场背斜、土地垭向斜,这两个褶皱控制着线路的主要地层。XX隧道穿越土地垭向斜,隧道与向斜近于正交.土地垭向斜:位于瓦屋咀、土地垭口中、石龙门一带,长14Km,核部宽广,由一系列的次级褶皱组成,轴向不明显,近似南北向。向斜平缓开阔,西翼倾角稍陡,825,东翼稍缓,518。向斜为雷口坡组组成。须家

9、河组仅在两翼及轴部山顶残留.隧址区岩体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岩体中构造裂缝发育,经在隧址区岩体露头上进行裂隙量测,隧址区岩层产状及裂隙情况如下: 隧道进口岩层产状11421,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组裂隙,其产状为32054,裂面平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12。3m,间距为0。401。1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组裂隙,产状为566,裂面平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32。6m,间距为0。501。3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隧道洞身岩层产状2086,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组裂隙,其产状为30155,裂面平

10、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22。5m,间距为0.501。6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组裂隙,产状为6170,裂面平直,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52。2m,间距为0。501。5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进口控制结构面。隧道出口岩层产状3225,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组裂隙,其产状为5263,裂面微起伏,微张,粘土充填,延伸1.32。5m,间距为0。401.1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为隧道出口控制结构面. 组裂隙,产状为16574,裂面起伏,微张,局部粘土充填,延伸大于1。22。5m,间距为0。501。60m,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

11、构面,为隧道出口控制结构面。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地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l+dl)块石土,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砂岩,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页岩、泥质灰岩、灰岩.现将各层岩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一段(T2l1)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薄层含泥质灰岩;下部灰色薄层含泥质(白云质)灰岩及含钙质页岩;底1450米灰色厚层灰岩,隧道段最厚52m.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二段(T2l2)紫红色粉砂质(钙质)页岩,下部夹灰绿色含粉砂质页岩及少许薄层含泥质灰岩,隧道段最厚113m。三叠系中

12、统雷口坡组三段(T2l3)灰色薄中厚层(含)泥质灰岩,夹含钙质页岩。隧道段最厚235m.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下亚组(T3xj1)上部629m(含钙质)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煤及厚层状钙质长石岩屑;中部为灰色块状长石岩屑石英、岩屑(亚)长石砂岩夹页岩、煤、菱铁矿;下部027m为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煤、菱铁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上亚组(T3xj2)灰色块状岩屑砂岩;(长石)亚岩屑砂岩、砾岩,夹硅质岩透镜体、粉砂质页岩、水云母页岩、煤.本层勘察无钻孔揭露本层。须家河地层主要分布于路线穿越的向斜核部的山顶地段,路线不穿越该地层.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岩屑石英砂岩;页岩、粉砂质泥岩。本层勘察无钻孔

13、揭露本层.珍珠冲组地层主要分布于路线穿越的向斜核部的山顶地段,路线不穿越该地层.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l+dl)块石土:灰黄色,主要由砂岩块碎石及粘土组成。地表分布块径较大的块石,块石直径2005000mm,土石比约7:3;均匀性差,松散稍密,局部具架空现象,稍湿。主要分布于隧道的进、出口。1.2。2水文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及富水性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碎石土中所含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零星,多在雨季存在,迳流短,排泄快,是影响表层覆盖土层稳定的主要因素,水量变化大且较贫乏。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存在于沟谷等地势低洼的地段。富水性弱。基岩孔隙裂隙水a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页岩、砂岩风

14、化裂隙中,为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处,其富水性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地表未见泉点出露,其地下水位一般与地表水联系密切,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向沟谷等地势低洼处排泄,富水性弱。b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存在于隧址区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裂隙中,砂岩为隧址区主要岩性.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中,页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相对含水层,砂岩中裂隙发育,地下水的富存状况与地形地貌和构造关系密切。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部分地表水的切层补给,富水性强.c碳酸盐岩溶裂隙水:主于存在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的泥质灰岩夹灰岩、泥灰岩中,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部分地表水的切层补给,富水

15、性强。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非可溶岩类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非可溶岩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石拱坝水库水补给.该类岩体以砂岩为主,地表多基岩出露,裂隙发育,地貌上形成山脉,雨水经地表渗入后沿裂隙在条带状山脉中顺层运移,于横向深切沟谷内出露地表,出露形式一般呈淋雨状、滴水状,该类地下水补给面积相对较大,距离较短,流量较小。由于隧道穿越土地垭向斜,隧址区岩层向向斜核部倾斜,地表水大部分向向斜核部迳流,部分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处呈线状或脉状涌出,最大流量一般小于2L/s,具有局部特点。可溶岩类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可溶岩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局部的地表水补给。该类岩体以泥质灰岩夹

16、灰岩、泥灰岩为主,雨水经地表渗入后沿岩溶裂隙在条带状山脉中顺层运移,该类地下水补给面积相对较小,距离较长,流量较大。由于隧道穿越土地垭向斜,隧址区岩层向向斜核部倾斜,地表水大部分向向斜核部迳流,并向最低侵基准面排泄。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隧址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岩溶裂隙水为主,富水性强,地下水丰富,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地下水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隧址区可溶岩地下水动态变化幅度大,对降雨反应十分明显,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碎屑岩地下水动态变化幅度较小。地下水水质类型及腐蚀性水质分析试验报告结果表明,隧址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水.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

17、K环境水对砼腐蚀评价标准判定: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为微腐蚀性。1。2。3隧道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及围岩分级、分布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勘察资料综合分析:隧道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的活动断裂构造,无影响隧道稳定的滑坡、泥石流等大的不良地质现象,洞身岩土体整体稳定,地层分布连续,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适宜隧道建设。隧道洞身段围岩以、级为主,具体围岩分级与分布见表12。表1-2 XX隧道围岩级别划分表起讫桩号长度(m)岩性围岩分级指标围岩级别KvRc(Mpa)K1K2K3BQZK6+017ZK6+121104块石土泥灰岩0.62110.20。2023

18、8K6+005K6+08681ZK6+121ZK6+336215泥灰岩0。62110。20。20238K6+086K6+333247ZK6+336ZK6+810474页岩 夹泥灰岩0.635。970。20。40205K6+333K6+820487ZK6+810ZK7+270460泥灰岩夹页岩0.62110。20。20238K6+820K7+276456ZK6+270ZK7+725455页岩 夹泥灰岩0。635。970。20。40205K6+276K7+691415ZK7+725ZK8+409684页岩夹泥灰岩0。635。970。40。60165K7+691K8+312624ZK8+409ZK8

19、+980571页岩 夹泥灰岩0.635.970。20.40205K8+312K8+965653ZK8+980ZK9+400420泥灰岩夹页岩0.6314.60。20。20251K8+965K9+390425ZK9+400ZK10+150750页岩 夹泥灰岩0。635。970。20.40205K9+390K10+153763ZK10+150ZK10+24797泥质灰岩夹页岩、灰岩0.6117.020。20。20254K10+153K10+23077ZK10+247ZK10+29245块石土泥质灰岩夹页岩0。3317。020。20。20184K10+230K10+27242洞口稳定性评价隧道进口(

20、梓里端)隧道进口位于常年性冲沟右侧,地面高程为388。15394.35m,相对高差为6。2m;地形总体向西倾斜,地形坡度一般为2842。进口分布XX崩坡堆积体,崩坡积体厚度在4。1m80。9m,平均厚度36m;崩坡积岩土界面坡度在中部较平缓,倾角810,在后部达4254,洞口处达2936。隧道从该崩积体南侧边缘通过,隧道走向107,隧道的边、仰坡开挖,将对崩坡积的局部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该崩坡积的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小.隧道进口处崩坡堆积体厚度79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第1段地层,主要为泥灰岩夹页岩、灰岩,岩层产状11421。根据在洞口位置所取的土样,块石土天然重度21.20kN/

21、m3,饱和重度21。4 kN/m3,抗剪强度天然抗剪度c=25。0kpa,=14.6;饱和抗剪强度c=16。9kpa,=12.38。设计采用回填5水泥土+地表预注浆加固+抗滑桩支挡+超前大管棚支护的方式进行处治。具体的处治对策如下:a遵循“早进晚出的”设计理念,洞口桩号尽可能的前移,以减少对崩坡堆积体的扰动。左线地面高程低于隧道顶标高,无法进洞,设计采用回填5的水泥土的方式,既可以确保隧道进洞,又起到反压回填的作用。b对洞口地表崩塌堆积体进行预注浆加固,提高土体的粘聚力。c在洞门墙背后设置抗滑桩,抗滑桩采用3。5m2。5m的方桩,桩间距5m,共设置11根。隧道左右两侧相邻的抗滑桩桩顶设置锁口梁

22、,以防止土体从隧道中间剪出。d设计采用直立式端墙洞门,端墙厚度加厚至2m,以抵挡背后的土压力。e放缓边坡坡率,采用1:1。25放坡,拱形骨架衬砌护坡防护。f洞口衬砌进行了加强,采用崩坡堆积体衬砌(A型衬砌),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g隧道进口施工顺序为:截水沟及洞口排水系统回填5水泥土地表预注浆加固洞口及仰坡外的抗滑桩及锁口梁超前大管棚洞口开挖。洞口开挖时应严格按照上述施工顺序施工,严禁冒然开挖洞口.隧道出口(XX端)隧道出口位于自然斜坡的下部,地形标高一般为305。51340.50m,相对高差约为34.99m。地形总体东南倾斜,坡向125.地面呈上陡下缓状,上部自然斜坡地面坡度一般为44,局部近

23、于直立;下部受房屋建设、村级公路建设的影响,呈台阶状。现状整体稳定。隧道出口段斜坡地表覆盖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块石土呈上薄下厚状,自然斜坡段块石土厚度1。002。00m,下部坡脚堆积厚度较大,块石土厚度6.58.7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段的泥质灰岩.岩层产状为3225,主要发育2组裂隙,产状为7385,16474。隧道出口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较厚,为了防止隧道洞口开挖造成崩坡积块石土垮塌,设计采用沿岩土分界面清方,接长明洞的方式处治。洞口边坡放坡采用1:1。25放坡、拱形骨架衬砌护坡防护.出口顶部存在一村村通公路,同为林区消防通道,其他工程设计中已对该路进行了改移,隧道明洞施工完毕后

24、,需回填至改路的设计标高,并施工路面.为了防止改路上的车辆冲出道路,进入高速公路,酿成车祸,在改路的外侧采用实体护栏防护,护栏设计详见交通工程设计图.隧道洞身工程地质评价围岩稳定性评价:本隧道围岩可分为、级,各段围岩稳定性评价如下: a级围岩洞身稳定性:级围岩分部于隧道全线。穿越地层为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泥灰岩夹灰岩、页岩夹泥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及灰岩。其中块石土本身无自稳能力,泥灰岩,页岩为软岩,泥质灰岩为较软岩,均为易风化岩层,不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隧道穿越土地垭向斜,岩层倾角大部分小于8,多发育2组陡倾裂隙,在裂隙切割下,隧道顶部易发生塌落,不利于围岩的稳定。根据水文地

25、质调查成果,隧址区岩溶发育程度弱,岩溶水主要赋存于溶隙、裂隙中,受向斜储水构造影响,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储存了大量地下水,因此其地下水水位高,水压大。隧洞施工中突水主要以喷射式线状、小股状出水。根据声波测井结果,隧道洞口位置岩体为破碎较完整,隧道洞身段围岩为较完整,有利于围岩稳定。综合评价,XX隧道围岩中,块石土无自稳能力。泥灰岩、页岩、泥质灰岩夹页岩跨度5m或更小时,可稳定数日。b级围岩稳定性:主要分布在隧道洞身段、出口段.其主要的岩性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泥质灰岩夹灰岩、页岩,据声波测井成果,岩体完整性为较完整,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岩层倾角5,岩体内均裂隙发育,在岩层层面、裂隙切割下,隧道顶部易

26、发生塌落,不利于围岩的稳定。泥质灰岩夹灰岩均为可溶岩,从地面调查及水文地质分析,隧道岩溶较,雨季时岩溶水较多,尤其应注意泥质灰岩夹灰岩与页岩隔水层交界的位置,多为岩溶集中发育的段落。岩溶的发育,不利于围岩的稳定.综合评价,XX隧道级围岩跨度5m,一般无自稳能力,数日数月内可发生松动变形、小塌方,进而发展为中大塌方。埋深小时,以拱部松动破坏为主,埋深大时,有明显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1。3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隧道主洞建筑限界见表13和图1-1;隧道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隧道车、人行横洞建筑限界见表14.表1-3 主洞建筑限界设计速度项 目净

27、宽(m)净高(m)行车道(m)侧向宽度(m)检修道(m)V=80km/h主洞10。255。003。7520。5/0。750.752图11 主洞建筑限界表1-4 紧急停车带及横洞建筑限界名 称净宽(m)净高(m)加宽带(m)紧急停车带13。005。03.5(含侧向宽度0。75m)车行横洞6。55.0/人行横洞2。02。5/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2% (直线段) 隧道内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3。设计荷载:公路I级.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6。1。4气象、水文条件XX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

28、均风速1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夏季降雨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再次之,春季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1072。3mm,历年平均最多降雨量1363。4mm,其中56月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雨量可达160mm以上,一次最大降雨量113 。1mm(1954年7月21日)。多年平均雾日数37。8天,历年最多雾日94天,历年最少雾日17天.全无霜期,年平均日照1248。1小时。隧道区内地表水体均为乌江水系.隧址区主要单地表水体为进口左侧的水塘,分布里程K5+960K6+005,隧道从水塘的右侧约8

29、m处通过,该水塘水坝高程378。4m,隧道进口设计高程382.876m,水塘对隧道无影响。隧道进口处三门子溪沟支沟属季节性溪沟,流经隧道洞口段溪沟汇水面积约1。2平方公里,调查期间流量11。5 L/s,最大流量可达1.5m3/s,最高洪水位约358,隧道进口设计高程382.876m,水面距洞口标高约24.8m,对隧道无影响。1.5主要工程量XX隧道主要工程量见表15表15 XX隧道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项目材料单位总量备注1挖方各级围岩m8726512超前锚杆T76L自进式锚杆m45863超前小导管外径42mm壁厚3。5mm无缝钢管m4263744超前大管棚外径108mm壁厚6mm无缝钢管m46

30、64外径50mm壁厚4.5mm无缝钢管m126HRB400级钢筋T46.4135初期支护C20喷射砼m46537C20药卷锚杆m497363R25N自进式锚杆m1400216.5钢筋网T53。367120b工字钢T128。911T5.74222连接钢筋18工字钢T2083。055T206。27722连接钢筋格栅拱架T3359.210T465。67222连接钢筋C20锁脚锚杆m1386436二次衬砌C25砼m132871HRB400级钢筋T1160.159HRB300级钢筋T201。346仰拱填充C15片石砼m406672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2.1编制依据XXXX高速公路支线XX隧道工程两阶段施工

31、图设计文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60200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6104-201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安监总管二2014104号;锚杆喷射混

32、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XX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XX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试行)的通知X交委路(2011)110号;XX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XX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试行)的通知X交委路(2012)30号;XXXX高速公路支线XX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工地现场勘察、调查所采集、咨询获取的资料;我单位现有的管理、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2.2编制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33、,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XX隧道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上场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

34、,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不挪用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合理布局的原则:从节省临时占地、搞好环保、保证交通畅通、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房屋布局.合理利用当地民宅,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恢复绿化.3施工影响质量安全的风险源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3。1施工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危险源指的是导致危险事故的根源。对危险源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在XX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危险源主要包括崩坡堆积体失稳、洞口浅埋小净距段失稳及塌方、隧道爆破、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与粉尘危害、触电伤害、车辆事故等,如

35、果这些方面不能加以控制,就非常容易发生危险或者事故。3.1。1崩坡堆积体失稳XX隧道崩坡堆积体有两处:分别为XX崩坡堆积体和陆家嘴崩坡堆积体。XX崩坡堆积体分布里程ZK5+987ZK6+947、K5+990K6+808,该崩坡积体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北侧边界仍在崩坡积中,以地表冲沟为界,南侧边界处岩层出露,西侧边界为XX三门子一线的冲沟,在冲沟附近岩层出露,东侧边界为陡崖下方,面积约0。4km2。隧道从该崩积体南侧边缘通过,在洞口附近、南侧岩层出露,依据隧道穿越段崩坡积地形,在垂直于地形等高线方向为崩坡积可能的滑动方向,经量测约286度。隧道的边、仰坡开挖,将对崩坡积的局部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

36、响,对该崩坡积的整体稳定性影响有限。陆家嘴崩坡堆积体在隧道洞身段,存在陆家嘴崩坡堆积体B、C区,B区位于左线隧道ZK8+380ZK8+800左侧,与隧道无交叉,C区ZK8+800ZK10+000左侧,交隧道左线于ZK8+897ZK9+645,交隧道右线于K8+897K9+546。平面位置关系上,隧道位于陆家嘴崩坡堆积体B、C区尾端,下部底板岩性为块石土、泥质灰岩夹灰岩及页岩,均为软岩。隧道与C区相交段,左线顶板厚度(仅考虑岩体)105。2144.6m,平均厚度123。4m,右线110.1143.5m,平均厚度127。8m。依据爆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实用手册的有关规定,经计算,左右线隧道与崩坡

37、积体C区的距离,均小于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故隧道爆破施工对陆家嘴崩坡堆积体C区的稳定性会有影响,对B区的稳定性影响较小.3。1。2洞口浅埋小净距段失稳及塌方XX隧道进出口均属浅埋段(洞口浅埋段分布见表12),其中出口设计为浅埋小净距,隧道进口处崩坡堆积体厚度79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第1段地层,主要为泥灰岩夹页岩、灰岩,岩层产状11421。隧道出口段斜坡地表覆盖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块石土呈上薄下厚状,自然斜坡段块石土厚度1。002。00m,下部坡脚堆积厚度较大,块石土厚度6。58.7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段的泥质灰岩.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土压力和地层出现临空面后应力调整,在软弱

38、围岩产生裂缝或破坏,或者由于围岩内已有的层理和节理等松驰、剥离发生塌方或失稳的危险.XX隧道穿越土地垭向斜,岩层产状平缓,洞身及出口段岩层倾角约68,近乎水平.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拱顶变形过大、拱顶掉块严重的现象,影响隧道施工安全。支护不利、开挖位置计算错误、强降雨、洪水等情况都可能会造成塌方。隧道发生塌方时,对隧道内工作的人员与设备都有非常大的危害,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3。1。3隧道爆炸隧道施工过程中较频繁的作业就是爆破,而爆破的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容易发生伤人事故。生产、运输、保存炸药的过程以及炮位验收、装药、堵孔、起爆、检查等爆破作业过程中,一旦出现一点问题就可能会导致爆炸事故

39、,造成人员伤亡。出现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盲炮的处理方式不恰当,当爆炸包出现部分或者全部没有爆炸的情况时,之后由于误碰、振动等情况都可能会引起盲炮爆炸;第二是在爆炸之后提前进入到现象,一旦发生雷管延迟爆炸的情况,就会导致爆炸伤人情况的出现;第三是对炸药的性能不了解,将一些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放置在炸药旁,或者对炸药的保存不当;第四是在实施爆破时没有严格的警戒,距离爆破地点的安全距离不够等。3。1。4突水突泥根据调查及水文资料XX隧道有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段落.在这几处采取地质超前预报及超前探水工作.洞内突水对隧道施工的危害很大,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根据涌水量

40、的大小,提前封堵和疏排,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涌入洞内,造成危害。涌水在较厚断层泥或溶洞充填物中往往导致突泥,造成坍方,而且使隧道周围岩体产生空隙以至大体积的空洞,危害更大。3.1.5页岩气根据详勘报告,XX隧道页岩地层无天然气。但在隧道勘察设计期间,隧道周边有相关单位在进行勘探,勘探是否存在页岩气。根据相关资料,页岩气的埋深一般在1000m左右,XX隧道最大埋深约为430m,隧道本身穿越的地层,一般不会存在页岩气.但一旦隧道下方地层存在页岩气,可能顺着岩层的裂隙渗入隧道内(根据经验来看页岩气沿裂隙渗漏至隧道可能性较小,但不能排除),导致隧道内存在页岩气。3。

41、1.6机械伤害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机械设备的传动部分或者转动的部分裸露一部分或者全部,当人体不小心与这些运作的裸露部件接触时就会受到伤害。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由于精神不集中、长时间疲劳工作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而导致了自身的操作出现失误,这种情况情况下就很可能会造成机械伤害.此外,工程中使用的提升机械由于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备而导致各种高处坠落事故,导致了工人的伤亡.3.1。7高处坠落在隧道施工现场往往会涉及到高架施工,高架中空洞较多,很容易发生人员坠落事件。再加上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安全设备方面的原因等,高处坠落导致伤亡的事故很多。脚手架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拆卸方面的失误也会导致脚手杆高处坠

42、落伤人,甚至发生脚手架局部或者整体坍塌的事件.3。1。8中毒与粉尘危害在隧道爆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还有可能会出现毒气,其中包含大量的CO与NO,当有害气体浓度过大的时候很可能会造成人员中毒事件。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在空气中会长时间漂浮着很多粉尘,这些细小的微粒会随着人的呼吸而进入到人体内,其中一部分粉尘会排除体外,但粉尘直径小于5毫米之后就会沉积在肺部.隧道施工中凿岩、爆破、装运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不仅会导致生产环境的恶化,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剪短,更重要的是这些粉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发各种尘肺病。3。1。9触电伤害触电事故包括雷电事故、静电事故与触电伤害等。在隧道

43、施工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触电事故的地方就是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地点。隧道中空间较为狭小,而且空气相对潮湿,电器设备的绝缘有时会由于各种原因而遭到损坏,因此隧道中触电事故非常容易发生。当人体接触到电流的时候就会操作触电伤害,此外漏电电流的长时间存在还可能会导致雷管引爆,电气设备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还会引发火灾,短路故障容易因此粉尘爆炸。3。2相关预防措施3。2。1崩坡堆积体失稳预防措施XX隧道梓里端进口前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施作抗滑桩(洞门墙背后设置抗滑桩,抗滑桩采用3.5m2.5m的方桩,桩间距5m,共设置两排22根,每排11根.隧道左右两侧相邻的抗滑桩桩顶设置锁口梁,以防止土体从隧道中间剪出)、地

44、表注浆(洞口地表崩塌堆积体进行预注浆加固,提高土体的粘聚力)、回填5%水泥土的方式进行反压(进口左线地面高程低于隧道顶标高,无法进洞,设计采用回填5%的水泥土的方式,既可以确保隧道进洞,又起到反压回填的作用)。隧道在穿越XX崩塌堆积体(ZK6+017ZK6+947、K6+005K6+808)、陆家嘴崩坡堆积体B、C区(ZK8+380ZK9+820、K8+400K9+800)时,应严格按照 “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进行施工,控制爆破震动速度,确保隧道施工对表滑坡体无影响。施工这些段落时,派人观察地表变形、开裂情况,要求观测频率1次/天,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预警。施工XX崩塌堆积体(ZK6+017ZK6+947、K6+005K6+808)、陆家嘴滑坡区C区(ZK8+897ZK9+645、K8+897K9+546)时,需要在地表布置地表沉降变形观察点和爆破震动速度监测点,观察地表变形、开裂情况及地表爆破震动速度(不大于0。45cm/s)。3.2。2浅埋小净距段失稳及塌方预防措施隧道施工严格遵循超前地质预报先行,围岩破碎段“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进行施工。加强围岩量测工作。通过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按照时间-位移曲线规律,及时调整和加强初期支护,同时重视混凝土衬砌及时施作.开挖尽量采用机械开挖(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