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学设计)乘加、乘减——相关链接复习进程.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919174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乘加、乘减——相关链接复习进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乘加、乘减——相关链接复习进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乘加、乘减——相关链接 精品文档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课件、圆形磁铁 学具准备:圆形学具、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什么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二、你说我讲 1.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小组合作。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磁铁,分别是5、5、5、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 说清楚: ①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②算式怎么列? ③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①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②怎么不一样?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 5+5+5+2=17                   ② 5x3+2=17 ③5x4-3=17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师:看同学们做的方法,你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2.解释意义,分析模型 (1)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3×5+2就是求比3个5多2的数, 5×4-3就是求比4个5少3的数。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3)交流计算方法 师: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观察比较, 师: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师: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3.巩固应用,模型内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圆?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乘加或乘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交流: ①4×4+2=18 ②4×5-2=18 这两种方法分别让学生说说,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2.综合练习: 3.拓展练习:   3、拓展练习: (1)一共有多少人?     (2)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相关链接-乘加乘减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和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方法和算理。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从情境图的寻找信息,设计主要考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完整地表述,渗透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环节主要是自主是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 存在的问题是方法的提升有待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梳理还算到位,但是方法的优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运算顺序的时侯可以进一歩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先乘后加或减的运算顺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