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基坑质量通病word版本.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91881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质量通病word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深基坑质量通病word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深基坑质量通病word版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深基坑质量通病word版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深基坑质量通病word版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 深基坑施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其趋势是面大而深。基坑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深基坑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之一。 我国目前基坑工程的数量、规模、分布急剧增加,基坑开挖施工状况为基坑越挖越深、面积越来越大,地质错综复杂、工况条件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基坑的围护方法越来越多,基坑开挖施工时发生的事故较多,因此深度在7m以上基坑工程的开挖施工越来越受到建筑工程界的关注和重视。 由于基坑工程发展快,所以目前在基坑开挖中也存在施工管理不力、基坑工程设计质量较低等问题。 基坑开挖往往由于开挖施工中的施工质量不佳或发生施工事故,则会对地

2、下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带来较大麻烦或对工程建造后的后期,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较大的危害,同时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工期、环境保护等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制订出切实、有效、优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把在基坑开挖施工中估计将会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以使基坑开挖施工顺利地进行。下面将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和造成这些通病的原因、预防的技术措施、以及这些通病的治理方法等作简要叙述。2.1 基坑放坡开挖 在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深基坑往往也采用放坡开挖的施工方法,对有围护结构的基坑,由于面积大或纵向距离长,也需要分段、分块的放坡开挖方法。2.1.1 基坑边坡的局部发生塌方或滑坡一、 现象 在基坑

3、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局部边坡产生塌方、滑坡,影响工程施工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二、 原因分析(1)基坑开挖边坡的放坡不够,没有根据不同土质的特性设置边坡,致使土体边坡失稳而产生塌方;(2)在有地下水情况下,未采取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或采取了措施而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3)没有及时处理好地面水的侵入,使土体湿化、内聚力降低,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边坡失稳而引起塌方;(4)边坡顶部局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土体内剪应力超过边坡土体的抗剪应力,引起边坡土体局部失稳而塌方;(5)在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6)局部处土体在开挖时超挖亦会引起塌方和滑坡。三

4、、 预防措施(1) 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能,通过边坡稳定计算,设计出土体的边坡,在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边坡开挖放坡;(2)当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辅助技术时,要保证措施的质量,加强平时使用期的维护、保养,使降低后的水位始终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3)做好地面排水,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以致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4)地面弃土须堆载时,弃土堆的坡脚至挖方基坑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边坡的坡度和土的性质计算确定,并应明确堆土范围、堆载量和堆土高度;(5)土方的开挖应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边开挖边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于坑内泄水,禁止先挖坡脚;(6)在基坑深度不一致时,

5、宜做到先深后浅,尽量减少地基土的扰动;(7)在施工期间,加强对周边环境和边坡的监护、观测,以便发现异象及时采取可行的处理措施;(8)对边坡暴露时间较长的工程,可采用金属网片加水泥砂浆抹面的护坡加强措施;(9)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禁止其它施工和过大的振动作业。四、 治理方法 滑坡、塌方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查出原因,对症下药,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务必抓紧不放。(1)当由于坡顶堆载过载而导致滑坡、塌方,应行清除过量的堆载作坡顶卸荷处理,然后再作边坡的修复;(2)若是由于辅助技术措施不力、效果不佳或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补救的技术措施,确保其能达到施工所需的要求标准,然后再作边坡修

6、复; (3)边坡的修复先清除滑坡、塌方的土体,可在坡脚外作临时性的支护(如堆装土的草袋、坡脚桩、设支撑、砌护墙等)措施,再按实际情况放坡,也可放缓边坡,如图3.1.11所示。 3.1.2基坑边坡失稳引起大面积滑坡 一、 现象 边坡受到地表水侵入,受到较大震动以及坡脚土体软弱,边坡在自重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土体面边坡整体向下滑动,危害极大。 二、 原因分析 (1)基坑边坡设定的放坡不够,没有根据不同土质的物性设置边坡,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而失稳产生大滑坡; (2)没有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或采取了措施而未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3)当坑底至以下的一定范围土体软弱,没有采取加固处理,或通过加固处理没有

7、达到规定的标准; (4)地面水的排除措施不力,以使地面水浸入边坡水而引起滑坡; (5)在边坡滑坡范围内进行其它施工作业,扰动了边坡土体,而引起失稳滑坡; (6)边坡顶堆载,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引起滑坡。 三、 预防措施 (1)边坡的斜率必须通过稳定计算决定,而计算的依据必须是边坡土体的实际物理力学指标和特性; (2)按现场工状条件,拟定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确保该方法的实施质量,并加强使用期的保养、维护,使水位降至预定的要求; (3)基坑开挖施工,严格按设计边坡实施; (4)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不作其它施工作业,避免由于施工作业而扰动边坡的土体; (5)加强对边坡稳定的监护、观测,以便发现异象

8、,及时采取可行的措施; (6)边坡稳定影响范围内不堆载堆弃土,如由于施工条件限制,一定要堆载时,必须通过计算,定出堆载范围、数量; (7)遇坡脚处于软弱土层时,可采取地基加固技术,改良其土质,以保坡脚稳定。 四、 治理方法 滑坡原因分析后,按原因提出措施加紧实施。 (1)由于边坡附近堆载过大,应先清除过量的堆载,作坡顶卸荷处理,然后再作边坡的修复; (2)若因由于辅助的技术施工不力,成效不佳或没有达到要求,首先应采取补救的技术措施,确保其能达到施工所需,然后进行边坡修复; (3)边坡的修复应先清除滑坡的土体,再根据实际情况放坡。 3.1.3边坡超挖 一、 现象边坡的表面不平,有较大凹洼,造成积

9、水,并使局部边坡的坡度加大,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 二、原因分析 (1)用机械开挖时,没有严格控制挖掘的操作,局部就引起超挖; (2)挖土顺序、排列不周、混乱,挖土时无参考的基准。 三、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开挖施工顺序,采用超前边坡样模,便于开挖坡面控制; (2)当采用机械开挖,必须留30cm作为人工修正坡度。 四、治理方法 当超挖范围较大,可视现场条件,外放坡顶边线修正坡度。如现场无条件向上放坡,则可采用超挖下边修平砌挡土墙,开排水小明沟。 3.1.4坑底基础土泡水 一、 现象 基坑开挖中或开挖后,坑内地基土被水浸泡。 二、 原因分析 在开挖中没有注重坑内的排水管理,直接在水中挖土,或开挖

10、后没有及时排除渗入的地下水和流入的地面水,而使地基土浸泡在水中,大大减弱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增大了结构建成后的沉降量。 三、 预防措施 (1)基坑开挖施工前,周围应先挖置排水明沟或挡水堤,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这些设施与基坑坡顶应保持一定距离; (2)开挖施工要做到逐层开挖、逐层放坡,在开挖施工中应加设超前的排水沟和集水井,并及时排除集水井内的积水; (3)在潜水层内开挖基坑时,可根据水位高度、潜水层厚度和涌水量, 在潜水层标高最低处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4)当采用分级放坡施工开挖时,在每台阶踏步面的上坡脚处设排水沟作断流排水,如图3.1.21所示; (5)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层透水性能好的土层

11、中,可根据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土的性质,设计井点降水的辅助技术,以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质,有利开挖施工。 四、 治理方法 (1)对已浸泡的基坑地基土,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坑内积水; (2)已被浸泡扰动过的地基土,可根据具体浸泡程度,采取挖除浸泡土或抛填碎石等措施。 3.1.5坑底地基土扰动 一、 现象 基坑底的地基土成软塑状态,形成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承载力降低、变形量增大、地基在较长期间不能得到稳定。 二、 原因分析 (1)开挖施工中没能控制好开挖标高,出现超挖,于是采用回填原状土,而这些土的含水量过大,在夯实时会出现上述现象; (2)在接近基面标高的挖土施工时,没有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进

12、行作业,因而在基面上增加了人员和设备往返次数,扰动了基面的土体; (3)当采用了降低地下水位的辅助措施,但措施效果没有达到施工所需要求的标准,基坑地基土疏干程度不够。 三、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挖土标高,当用机械挖土,应抛高2030cm然后人工修挖到标高,当遇超挖时以砂 、石回填,不准回填原状土; (2)合理安排施工,严格按顺序挖土,尽量减少作业的往返次数; (3)降水措施的设计要根据工程深度、土质状况,定出标准,保证降水后地下水位在基坑底面以下0.5m。 四、 治理方法 (1)用石灰粉、粉煤灰等吸水材料均匀地掺入土中,吸收土中水份、降低土的含水量; (2)挖除扰动土,回填砂、石或3:7的

13、灰土; (3)条件许可,将扰动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再夯压密实。 3.1.6基坑底出现流砂 一、 现象 当基坑开挖超过地下水位时,而坑内采用集水井排水,坑底发现冒砂,而且边挖边冒,无法进行开挖施工。 二、原因分析 流砂一般出现在粉砂层或粘土颗粒含量小于10、粉粒含量大于75的土层,地下水动水压力较大,基坑内外水位高差大,这样动水在流动时将粉砂颗粒一起带动冲流冒出,形成流砂。流砂挖取越多,流入也越多,将使基坑外附近的地基下陷和沉塌。 三、预防措施 (1)施工前必须了解工程所处地层的土质情况,并分析、计算是否有可能产生流砂现象; (2)当确认能产生流砂现象时,应预先采用井点降水,将地下水

14、位降低,减少坑外内的水位差,消除动水压力。 四、治理方法 在施工时由于没有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技术措施或虽采用却效果不佳时,可采用下列技术和方法。 (1)采用水下挖土,即坑内不排水,使坑内水位与坑外水位相应平衡,消除水压差,阻止流砂; (2)打板桩,将桩打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减小动水压力; (3)基坑外钻孔抽水,孔深超过基坑底标高,改变地下水渗流方向和降低地下水位,阻止流砂的发生; (4)当发生局部或轻微少量流砂时,可向坑内抛大石块,增加压重。 3.1.7基坑底土体超挖一、 现象挖土超过坑底标高,当采用机械开挖到标高,坑底面有坑洼,高低显著不平。二、 原因分析 (1)机械挖土操作不谨,深一斗、浅

15、一斗,不但坑底形成坑洼,而且超标高; (2)测量错误,以使开挖超标高; (3)开挖施工,没有控制,开挖顺序不合理,产生超挖。三、 预防措施 (1)控制标高放出后,必须作复测、复核,避免测量误差; (2)采用机械挖土时,挖土到位标高应抬高30cm,而由人工修复,挖到控制标高; (3)当快到控制标高时,在坑底布设网格形的挖土标高控制桩。四、 治理方法先挖除浮土然再用砂、石回填夯实标高,不得回填原土。3.1.8基坑底土体隆起一、现象由于土体的弹性和坑外土体向坑内方向挤压,坑底土体产生回弹,隆起变形。导致构造物造后产生过量的土体压缩的沉降变形。二、原因分析基坑开挖等于基坑内地基卸荷,土体中压力减少,产

16、生土体的弹性效应,另外由于坑外土体压力大于坑内引成坑内方向挤压的作用,使坑内土体产生回弹隆起变形,其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基坑面积大小、围护结构插入土体的深度、坑内有无积水、基坑暴露时间、开挖顺序、开挖深度以及开挖机械等有关。而对小而浅的基坑一般回弹变形量小,可忽略不计,但对大而深的基坑其产生的回弹隆起量大,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回弹隆起再压缩变形量。三、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开挖施工,较大面积基坑施工可采取分段开挖、分段筑垫层进行结构施工,以减少坑基暴露时间。 (2)做好坑内排水工作,防止坑内积水。 (3)可采取坑内地基土加固的技术通过计算加固地基土一定深度内的土体。四、治理方法

17、 (1)坑外卸载,挖去一定范围内土体; (2)坑内加载或坑内周沿插入板桩达到防止坑外土向内挤压; (3)坑内按实际情况作坑底地基土加固,然后挖至标高。3.1.9基坑底部突涌 一、现象 (1)基底顶裂、在坑底出现不规则的树枝状裂缝,承压水从缝隙中涌出; (2)基底冲破,基底土体结构破坏,下部含水层土中的砂土大量涌出,呈悬浮流动状态。二、原因分析由于基坑开挖减小了承压含水层上部不透水层的覆土厚度,致使承压水顶裂或冲致基坑地基土,而产生突涌。三、预防措施(1)可采用降低地下水位,降低承压水压力;(2)采用隔水帷幕切断坑内承压水层。 四、治理方法 (1)突涌严重时可先向坑内灌水压重,减少坑内外的水头差

18、稳定管涌现象,再作进一步处理; (2)采用快凝压力注浆或灌筑快凝混凝土堵往涌口。3.2 围护深基坑开挖3.2.1围护板桩水平位移一、 现象围护板桩向基坑内侧移动,使地面与板桩间产生缝隙。板桩受土压力作用,板桩中间出现向坑内的弯曲变形,从而造成基坑附近的地面产生明显的沉降变形。二、原因分析 (1)基坑开挖施工超挖,没能及时安装支撑,使板桩上部悬臂部分,或中间部分产生向基坑内侧弯曲变形; (2)支撑质量差,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引起板桩位移; (3)坑边地面附加荷载过大,超过围护板桩设计标准。因而产生板桩水平移位; (4)板桩插入土体深度不够,或打桩质量不符合标准。三、预防措施 (1)提高打桩质量,要

19、求其达到垂直、平整、平面直线性等规定标准; (2)严格控制开挖施工顺序,支撑位置挖出后,围囹及支撑必须在12小时内安装完毕,钢筋混凝土浇支撑完成时间亦不宜超过24小时,有特殊要求的另行明确; (3)围囹及支撑的安装,要确保完全符合设计规定和规范的要求; (4)减少基坑边顶的振动和外加荷栽。四、治理方法按引起板桩水平移位不同原因,可采取卸去坑边附近荷载,减少对坑边的扰动,加强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及其整体的稳定性。3.2.2地下墙水平位移一、 现象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向基坑内侧水平移动或倾斜移动,使地面与地下墙之间产生缝隙,造成基坑附近的地面产生明显的沉降的变形。二、 原因分析

20、 (1)基坑开挖有超挖,没能及时加支撑,单侧较大土压力的作用,使地下墙发生移位; (2)支撑质量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引起地下墙移位; (3)坑边的地面附加荷载超过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值,因而产生地下墙移位; (4)地下墙插入土体深度不够,产生下部地下墙位移。三、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开挖顺序,掌握每次挖土深度,在规定的时间安装好支撑; (2)控制地下墙的施工质量,要求做到垂直、平整、平面直线性好; (3)按地质条件计算墙体的入土深度或采用基坑内地基土加固处理; (4)支撑安装必须保证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四、 治理方法根据位移情况,增加支撑顶力如所在允许标准下,增加的顶力还无法稳定位,则可采取增加

21、支撑的方法。3.2.3水泥土围护整体位移(重力式)水泥土作围护一般适用于基坑深度5m以内,但当施工现场工状条件许可,深基坑上部采用放坡开挖,下部5m采用水泥作重力或围护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一、 现象在基坑开挖施工中或开挖后,由于受到土体的侧向压力重力式围护整体产生位移,附近地面产生沉降变形。二、原因分析(1)地面影响范围内的附加负载超过围护结构设计的参数值;(2)重力式围护入土深度不够,被动土压力抗不住围护移位;(3)重力式围护施工测量放样错误围护宽度不够;(4)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三、预防措施 (1)准确按土层各项指标计算出入土的深度和重力围护的宽度; (2)控制堆载的范围; (3)合

22、理采取坑内地基土的加固处理,提高被动土压力; (4)合理控制挖土顺序。 四、治理方法 (1)如由于地面堆载过量,立即作卸载处理; (2)由于坑内地基土加固,未达到预先要求的技术指标,可根据整体位移的情况和趋势,先在坑内边压重后再作地基土处理补强,或直接补强; (3)当由于插入土体深度不够而引起整体移位,应立即停止施工,按情况可采取提高被动土压力,或在外侧加设一批较深的加固桩方法; (4)坑内可采用加设内撑措施,防止位移的发展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3.2.4支撑安装不及时一、 现象基坑开挖到支撑位置,由于支撑的各项准备工作没能跟上,无法及时安装支撑,导致围结构发生不利于基坑开挖施工的各种变形、位移

23、。二、原因分析 (1)围护结构支撑预埋件位不正确,需有较长时间作补纠措施,如加设接触面钢板; (2)围护结构施工质量差,支撑面不平整,需作修平处理,导致不能及时安装支撑; (3)支撑准备跟不上,出现等支撑现象; (4)没有及时组织施工力量,进行支撑安装。三、预防措施 (1)提高围护结构施工质量,保证预埋件位置正确,支撑接触面平整; (2)按现场支撑储备安排挖土施工; (3)合理安排、协调施工,一旦支撑位置挖出,及时组织安装支撑。四、治理方法按产生的原因,加紧迅速组织施工队伍,排除困难因素,尽量缩短间隙时间,及时安装支撑。3.2.5支撑与围囹或结构面不垂直(平面)一、 现象支撑安装后与两端接触的

24、围囹面不垂直,当支撑受力后可能产生支撑滑脱的现象。二、原因分析 (1)由于围护结构施工质量使两侧围护不平行; (2)支撑安装位置不正确使其轴线与围囹面不垂直; (3)围护结构的预埋件与围护结构面不平; (4)围囹水平轴线与结构轴线不平行; (5)支撑端头板与支撑轴线不垂直。三、预防措施(1)围护施工要保证质量,确保其面与结构轴线平行;(2)预埋件绑扎不但位置要正确,保证预埋件面与钢筋笼平面平行,还必须牢固,保证混凝土浇灌施工不移动;(3)钢筋笼安放要做到面与结构轴线平行;(4)安装围囹要确保其水平轴线与结构轴线平行;(5)支撑定位确保与结构轴线垂直,再作固定;(6)支撑两端头节加工后,必须使端

25、头板的面与轴线垂直。四、治理方法 (1)发现支撑不垂直,支撑面必须拆除重新安装,使其垂直再固定; (2)如由于支撑面不平行结构轴线可采用楔形垫纠正。3.2.6支撑不水平一、现象安装后的支撑两端头的标高不一致,支撑受力后会产生支撑滑脱。二、原因分析 (1)围护结构的两侧预埋件标高不一致; (2)围囹安装后其两侧的位置不在同一标高面; (3)支撑安装质量误差造成两端标高不一,使支撑不水平。三、预防措施(1)支撑安装定位后,立即复核两端标高,确认正确再作固定;(2)从围护结构施工就应抓起,除预埋件在钢筋笼位置上安装位置要正确,还应绑扎牢固,同时还必须控制钢筋笼的下放标高;(3)围囹安放时可先在两侧围

26、护结构面放出标高,以使围囹安放标高正确。 四、治理方法 (1)支撑安装不水平应拆除重新安装; (2)如围囹位置不准,可采取补加位置正确的接触面板。3.2.7支撑直线度差 一、现象安装后的支撑各节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以使支撑受力易产生弯曲变形,减弱了支撑承受轴力的性能。 二、原因分析 (1)支撑的加工质量没能达到要求标准,主要是连接法兰与支撑杆轴线不垂直,另外是两端面法兰不同心或圆心不在支撑杆的轴线上; (2)现场没有作组合拼装,各节任意组合引起直线性差; (3)组装合成后未作直线性的检查。 三、预防措施 (1)加工质量要保证,进入现场各节支撑要作验收,不合络应退货,修改合格方可进现场使用; (

27、2)现场必须作组合拼装,并经检测,调整符合要求再吊入安装使用; (3)地面拼接后,再作直线度检测,调整符合要求再吊入安装使用。 四、治理方法发现直线度超过标准应拆除,立即调用经检测符合标准的组合后支撑。 3.2.8支撑端头板与支撑面不密贴 一、现象支撑的端头板与支撑面之间有间隙,达不到面接触的要求,而是线接触式、点接触,大大减弱支撑承受轴力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 (1)支撑的两个端头接的端头板面与支撑轴线不垂直; (2)支撑的端板面不平整有挠曲; (3)支撑的面平正整差; (4)预埋件面板有挠曲不平整。 三、预防措施 (1)提高支撑加工质量,保证支撑端头板与支撑轴线垂直及端头板的面平整无挠曲;

28、 (2)现场对每端头节的支撑作检测验收,对不合格支撑作现场修整或回加工厂修整; (3)预埋件加工后面板要整平; (4)支撑面的平整度要保证,在开挖施工中发现有不平整现象应尽量修整。 四、治理方法支撑安装后发现有这通病,可采用钢性材料嵌填,尽量增加其两者间的接触面积。 3.2.9围护结构与围囹不密贴 一、现象安装后的围囹与围护结构间有空隙,影响了围囹工况条件和减弱了支撑性能,易产生围护结构的移位和弯曲变形。 二、原因分析 (1)围护结构施工质量差,平面的直线度差,面不平整,结构不垂直; (2)围囹不平不直,横向有弯曲。 三、预防措施 (1)围囹预先要修整,使其直而平,面平整,横向无弯曲; (2)

29、提高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后的面平直,平面的直线性保证。 四、治理方法围囹安装后其与围护结构间空隙可用砂浆或砼填充密实。 3.2.10支撑预应力施加值未达到标准 一、现象由于支撑的预应力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易产生围护结构位移和弯曲变形。 二、原因分析 (1)预应力施加时,没有达到标准值就固定支撑; (2)预应力施加后,在作支撑固定期间造成预应力的损失; (3)支撑固定质量不密实,引起预应力值的损失; (4)检测的压力表不准确,以使预应力值施加实际值达到标准。 三、预防措施 (1)严格预应力施加的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值达到标准; (2)预应力施工应大于设计要求值,以弥补固定时的应力损失;

30、 (3)用合格的压力计量表,定期检测压力表,保证施加值的可靠性; (4)支撑面活络头固定要保证牢固,密实防止预应力损失。 四、治理方法如预应力值未达到设计值,应重新施加预应力确保其值达到标准要求。 3.2.11斜撑钢牛腿质量差 一、现象 (1)钢牛腿焊缝质量差,受力后钢牛腿破坏; (2)钢牛腿面与支撑轴线不垂直,易产生支撑滑脱。 二、原因分析 (1)钢牛腿的角度计算差错,以至加工后面板与支撑轴线不垂直; (2)加工误差造成其面与支撑轴线不垂直; (3)电焊工操作质量或电焊工技术等级不到; (4)围护结构施工后的安装钢牛腿的具体位置与设计位置有误差,造成钢牛腿安装后面板与支撑轴线不垂直。 三、预

31、防措施 (1)钢牛腿角度的设计,按围护结构施工后的安装牛腿实际位置设计计算; (2)牛腿加工严格按设计图实施,并应复核验收; (3)牛腿的焊接应有符合要求技术等级的电焊工作业; (4)牛腿电焊后必须经过检查、验收,确认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治理方法 (1)根据焊缝实际质量及钢牛腿破坏情况作补强处理; (2)调整牛腿面板角度,使其面板面与支撑轴线垂直。 3.2.12支撑预埋件位置偏差过大 一、现象 (1)支撑预埋件位置,过多的离支撑位置,使支撑无法撑于其预埋件上; (2)预埋件面与结构轴线不平等,影响支撑与其接触工况条件。 二、原因分析一般采用预埋件作为支撑点的围护结构是地下连续墙。 (1)预

32、埋件在钢筋笼上的安放位置不正确; (2)钢筋笼吊放入槽位置不正、不垂直; (3)地下墙浇筑砼时预埋件移位; (4)地下墙分幅调整时预埋件位置没作相应调整。 三、预防措施 (1)在地下墙施工中预埋件安放后应作其位置的复核,避免差错,固定要牢固,防止砼浇筑时移位; (2)钢筋笼吊放下槽做到钢筋笼不扭变形,放入位置正确; (3)两侧预埋件位置设计要预埋件中心连线垂直于结构轴线。 四、治理方法可凿出地下墙支撑位置的钢筋,焊上与支承面板同尺寸的筋板三块,二块竖、一块横在最下部,再在面板与地下墙间填充砼,三块筋板兼作模板使用。 3.2.13 围护结构接缝渗漏一、 现象泥、水从围护的缝隙间漏入坑内,则坑外水

33、、土体就流失,出现地面沉陷。二、原因分析 (1)围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如各种桩围护结构下部开叉;地下连续墙围护幅间刷壁不清等均能产生围护结构缝隙,引起开挖施工时泥、水从这些缝隙间渗漏到基坑内; (2)由于工程范围内有管线,而这些管线又不准搬迁或废除,造成管线投影面下部的围护结构不能封闭,在开挖施工中对暴露的土面防漏措施不及时或措施不力,而使泥水漏入坑内; (3)在采用钢板桩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作围护结构的工程中,往往在坑外用井点降水或隔水帷幕辅助技术措施,但由于这些技术措施的质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则桩的缝隙间就有泥水漏入坑内。三、预防措施 (1)基坑开挖工程的围护结构必须保证质

34、量,以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为手段,抓牢各工序的施工,严格按规范作业,从而提高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最终确保围护结构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与基坑开挖施工所需的标准; (2)由于工程的特殊条件,在围护结构无法封闭的情况下,事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泥水漏入基坑内的措施; (3)当工程采用井点降水辅助技术时,注意对井点使用期间的维护保养,要保证井点降水的效果始终处于设计标准的状态下。五、 治理方法 (1)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围护结构的缝隙,发现接缝有渗漏泥水现象时,必须及时用堵漏材料封堵,以阻止渗漏现象发展; (2)围护结构无法封闭时,开挖施工应严格按预先制定的技术措施实施,做到边挖边处理,尽量

35、减少土壁的暴露时间; (3)如发现围护结构开叉情况较严重时,可采用边开挖边加封板的方法封堵围护结构的缺口,但必须保证封板的固定达到牢靠和稳定; (4)基坑开挖施工,必须做到在挖出的标高范围内,围护结构的缝隙无渗漏的情况下,方能继续开挖下一层土方。3.3 基坑回填土3.3.1 基坑回填土出现橡皮土一、 现象 结构工程结束后,向基坑内作回填土时,对回填土作夯击、辗压时土体发生颤动,受夯击、辗压的土体下陷,而四周土体鼓起,形成软塑状态,但土的实际体积并没有压缩,回填后的土将长时间得不到稳定。 二、原因分析 (1)没有按质量标准选择土料,而是采用了含水量过大的腐植土、粘土、粉质粘土、淤泥土作回填土料,

36、土料内的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如遇回填施工时气温较高,夯击、辗压后表面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2)向基坑内回填土时,没有做好坑内的排水,基坑内的积水,大大增加了回填土料的含水量,在这种情况下作夯击、辗压是最易产生橡皮土现象的; (3)回填土的夯击、辗压,没有在规定含水量的范围以下进行,同样会产生橡皮土现象; (4)没有控制好每层回填土的厚度,在过厚的土料上夯击、辗压,较下面土料中的水分渗透散发得不到良好的条件,也会使夯击、辗压过程中产生橡皮土现象。 三、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回填土料的质量,避免含水量过大的腐植土、粘土、粉质粘土、淤泥土作回填

37、土料; (2)回填施工时,加强坑内排水,做到回填施工全过程坑内无积水,填土施工时坑内可设排水沟、集水井的方法排水; (3)夯压回填土时,控制在符合要求的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土料的最佳含水量可通过夯击试验测定;也可用土料的Wp+2(Wp土料的塑限)作为土料的施工控制含水量;施工时可用简易的检测方法,即土料能用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4)控制每层回填土的厚度,改善较下面土料中水分的渗透散发条件。 四、治理方法 基坑回填土的夯击、辗压后出现了橡皮土现象,可采用下列方法治理; (1)挖去橡皮土,重新回填符合回填要求的土料,夯击、辗压; (2)用干土、石灰粉、粉煤灰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

38、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再作夯击、辗压; (3)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的范围内,再作夯击、辗压。 3.3.2 回填土密实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 一、现象 回填土经辗压、夯击后,其密实度未能达到规定要求,使填后的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二、原因分析 (1)由于土料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不在最优含水量条件下辗压、夯击,故达不到规定的密实度; (2)每层垫土厚度过厚,夯击、辗压遍数不够,或采用机械辗压时行驶速度太快; (3)辗压或夯击设备的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的要求,则辗压、夯击后密实度也就达不到要求; (4)回填土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用了有机质含量超过8的土及

39、淤泥和淤泥质粘土。 三、预防措施 (1)选择符合回填质量要求的土作回填土的土料; (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填土后的使用性质,要求合理地确定其填土密实度的要求指标值,一般可用压实系数K表示,见表3.3.21。 控制干密度 K 最大干密度 土的最大干密度是当土体在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数试验取得的。 各类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可见表3.3.22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控制干密度就是所决定选择的填土密实度要求指标值。 (3)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辗压、夯击后干密度的现场检测,按有关规定取样,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 四、治理方法 (1)不符合要求的土料应挖出,换填合

40、格土料回填,或掺入石灰、碎石等辗压、夯击加固; (2)对由于含水量过大,达不到密实度指标的土,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及其它吸水材料,重新辗压、夯实。压实系数K控制值 表3.3.21填土类型填土部位压实系数(K)砖石在承重结构及框架结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内0.95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0.90简支结构与排架结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内0.94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0.90轻型建筑或厂区管网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内0.90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0.85室内地坪有整体面层时的填土垫层无整体面层时的填土垫层0.900.85厂区道路面层0.95整体面层的垫层0.90一般场地无建筑

41、区0.85注:摘自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表3.3.22土的种类最优含水量(重量比)最大干密度(g/cm3)砂土8121.81.88粘质粉土9151.852.08粉质粘土12151.851.95粉土16221.611.80粘土19231.581.70 (3)由于含水量过小,辗压机具能量过小时,可采取增加辗压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辗压等措施。 3.3.3基坑回填后沉降量过大 一、现象 基坑回填土施工结束后,在这范围内地面产生较大的沉陷。 二、原因分析 (1)当填部分砂、土料是其材料级配差孔隙率太大; (2)每次垫土厚度超过辗压设备的功能范围; (3)辗压时

42、含水量控制不好,与最优含水量差值过大 (4)辗压方法、顺向、遍数没有按标准要求实施。 三、预防措施 (1)对回填的土源作检测,符合质量标准用于填土; (2)合理选择辗压设备,保证其性能适应工程填土施工; (3)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回填方法作回填施工,尤其是每层填土的厚度、顺向、辗压遍数; (4)加强质量的检测管理,对每道工序作认真检测,确认符合质量标准,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四、治理方法按回填土的技术标准,再作沉陷部份的回填处理施工。3.2.4 基础、结构被回填土挤动移位变形 一、现象 在夯填基础或结构两侧的土方时,出现基础、结构被挤动位移,造成基础结构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影响结构受力的性能。 二、原因分析 (1)结构两侧回填土不对称、不均匀、高差较大,形成结构单向受到较大水平压力,引起结构水平位移; (2)结构两侧回填土设计标高相差悬殊或设计要求单面填土,造成单侧夯填土,产生较大单侧水平力,使结构引起位移。 三、预防措施 (1)在回填土施工时严格做到结构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夯填,高差不得超过30cm; (2)如遇设计填土标高差异悬殊时,可采用一侧加临时撑的办法,但最好在结构形成有抗侧向压力时,回填夯实; (3)回填土时间要掌握好,应待结构自身强度达到规定值后,再回填夯实。 四、治理方法 已成的基础、结构开裂、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