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教程文件.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917997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教程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教程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教程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教程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教程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精品文档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1.史前人类:1直立人 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 170(或 150)万年前至 30(或 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 800 毫升到 1200 毫升,平均身高为 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2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 25 万年至 4 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 1350 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 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3晚期智人

2、 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 1 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 1400 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4血缘家族 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 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 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这种

3、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 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 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5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 共同的图腾标记。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 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成员都处

4、于自由、平等的地位。6部落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类型。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 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处于母系制阶段的印第 安人部落形态作有详细记述。古希腊荷马时代,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础之上,有作为常设权力机关的议事 会和掌握军事指挥、祭祀、审判等权的军事首长(巴赛勒斯)。古罗马王政时代,每一部落须由十个库里亚(胞族)构成,并设元老院、人民大会、和勒克斯 (王)。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因各种战争的日益频繁,最终 导致

5、了血缘联系逐渐被地域联系所取代,出现了由若干部落的解体并结合而成的部落联盟,成为原始公社瓦 解的开始和新的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的前提。7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 载,黄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 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部落联 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

6、准备了条件 8对偶婚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蒙昧、 野蛮时代之交,存在于野蛮时代。对偶婚的产生是氏族组织的结果。氏族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路亚集团 范围的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惯例,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那路亚婚越 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三个阶段。从妻居的母权制 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的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其特点是男女对偶结合短暂,不稳 定,男女双方仍

7、分属各自的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没有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包括几个对偶家庭的母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对偶家庭己具有一夫一妻制家庭 的若干特征。当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可以同时确知生母和生父,就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再向前发展则为夫一妻制婚。当今世界的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南永宁地区部分纳 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的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9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

8、“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10农村公社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的社会组织。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游猎公社 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11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

9、第安语 totem 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 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 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2.古代西亚诸文明:1吉尔加美什史诗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文学作品。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描述乌鲁克成邦首领吉尔加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飘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君的谨饬 之君。史诗歌颂了吉尔加美什与诸神所创造的恩启都结下的友谊及不畏邪恶、战胜妖怪洪巴巴的勇敢精神, 以及为探求人类永生所做的努力。2乌鲁卡吉那改革在众多的苏美尔城邦中,拉格什是我们了解较多的 1 个城邦。这个城邦在公元前

10、 24 世纪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1 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记载:拉格什国王卢伽尔安达(约公元前 2384公元前 2378 年)为政暴虐,贪得无厌。贵族乌鲁卡基那推翻了他的暴政,当上了卢伽尔,一度振兴了拉格什的国势。 在统治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要措施是:1、取消弊政,减免赋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2、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 一夫一妻制,提倡守法。如果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不是被城邦间的争霸战争所打断,或许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 3500公元前 2300 年)结束。3阿卡德王国古代两河流域南部奴隶制

11、国家,约 2371BC,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所建,经过多次战争,征服苏美尔诸城邦,向外扩张势力达后达小亚西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同时,萨尔贡一世兴修河渠、统一 度量衡、扩建常备军,加强集权统治。纳拉姆辛时,国势最盛,后渐衰,终被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所灭。 4乌尔第三王朝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以乌尔为中心的王朝(约 2113BC-2006BC)乌尔纳木所建。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器,私有经济有较大发展,中央集权加强。末代国王伊比辛时期内外 交困,阿摩利人入侵,埃兰人进攻,王朝灭亡。此后苏美尔人退出了西亚历史舞台。 5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

12、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 282 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 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6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 605前 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公元前 601 或前 600 年被埃及击败。公 元前 598 年、前 587 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 586 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 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 567 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

13、等地 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 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7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 597前 538 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 538 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8铁列平改革公元前 16 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

14、平进行了改革,他确立了王位继承法,即长子优先,无长子归次子,无子归女婿。改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公元前 15 世纪末至公元前 13 世纪中期, 是赫梯最强盛的时期。此间,赫梯人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之机,夺 取埃及的领地,与埃及争霸。9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 1000 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 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没有代表元 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

15、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 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 (在现今的黎巴嫩) 和迦太亚 (在现今的突尼斯)10士师时代以色列犹太人所处在的部落联盟时代。(所谓“士师”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位一体的,被看作是上帝选定的、被赋予上帝智慧的一些人,实际上就是军事民主时代的王或军事首领。)它包括 了从以色列犹太人占领迦南(约公元前 1230 年)到扫罗称王(公元前 1020 年)之间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氏族部落制度解体的时期。11第一次犹太战争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公元 6670 年,犹太人发起大规模的暴动,反抗罗马的统

16、治史称“第一次犹太战争”,结果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攻陷。据犹太史学家约瑟法斯说,共有 119.7 万人被杀。罗马史学家塔西佗估计则为 60 万人。犹太人国家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12犹太教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发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 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在其一神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文化,既有复杂的信仰礼仪,又有独特的生 活方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观念,而且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13贝希斯敦铭文古代波斯的记功刻石。刻于山崖上,在今伊朗克尔曼沙阿以东 32 千米处的贝希斯顿村附近。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

17、(前 522前 486)所刻。铭文约 1200 行,以楔形文字刻写,包括 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其中包 括高墨达政变、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铭文左上部有浮雕,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一只脚踩在高 墨达身上,身后有 2 名侍卫,面前是 9 名被俘国王;上方刻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形象。该铭文于 1835 年发 现,对释读两河流域和波斯古代文字有重要意义14大流士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 522前 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大流士随冈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公元前 52

18、2 年 3 月,琐罗亚斯德 教僧侣高马达自称冈比西斯二世之弟巴尔迪亚(实则其人已被冈比西斯二世秘密处死)夺取政权,利用平民 力量打击氏族贵族。冈比西斯二世在返波斯途中身死。大流士赶回波斯,联合 6 家贵族杀死高马达,取得王 位。此后,大流士一世次第平定巴比伦、苏西安那(即埃兰)、波斯本土和帝国东境等地的反抗。公元前 520 年,在克尔曼沙以东的贝希斯敦村的悬崖峭壁上,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石记载他的十九战、俘 九王的功绩。15琐罗亚斯德教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又称拜火教或袄教,传说为伊朗人的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

19、拉.曼尼,也是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二神始终处在斗争之中。善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3.古代埃及文明1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 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 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2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法

20、老(约前 1504前 1450 在位)。约公元前 1504 年继位,由哈特舍特谢普太后摄政,直到继位的第二十二年才正式执政。此后 20 年间,他出征叙利亚、巴勒斯坦并向努比亚大 规模扩张,埃及的边界线北进到叙利亚北端的幼发拉底河上的卡赫美什,南到努比亚境内的尼罗河第四瀑布 确立了古埃及史上版图空前庞大的帝国。他自夸为胜利之王、诸国之王,大兴土木,美化首都底比斯,建凯 尔奈克的阿蒙神庙。在神庙墙壁上铭刻其军事远征的年代记,大肆炫耀其赫赫武功。他将大批的战利品、奴 隶和土地赠送给阿蒙神庙,助长了僧侣贵族的权势。3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新王国第 19 王朝法老(前 1304前 1237)。塞提一世之子。

21、公元前 1304 年继位。他力图恢复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的帝国版图,发动了对西亚的大规模征服战争。公元前 1299 年,在叙利亚的卡迭 石城下与南下扩张的赫梯入进行决战,战延续十几年。公元前 1283 年,与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签订和 约,条约除确定双方之间互不侵犯和永久和平外,还包括双方结盟共同对抗外来的和内部的威胁,以及相互 引渡对方逃亡者等内容。拉美西斯二世经过多年战争,巩固了埃及在巴勒斯坦和南叙利亚的统治。拉美西斯 二世还发动了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战争。拉美西斯二世大兴土木,在埃及和努比亚到处建筑或扩建庙宇宫殿 其中尤以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多柱厅和拉美西斯庙最为知名,颂扬他的战功的雕像和记功碑

22、举目皆是。许多建 筑物上,都铭刻着他的名字。他把首都由底比斯迁到三角洲东北部,在那里建立了名为培尔?拉美斯(意为 拉美西斯之家)的城市。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 67 年,是古埃及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法老,标 志着埃及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4埃赫那吞改革是古埃及新王国第 18 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埃赫那吞)进行的一场宗教改革。他依靠中小奴隶主阶层,试图以太阳圆盘神阿吞神来取代对阿蒙神的崇拜,打击对自己统治不利的阿蒙祭司集团 和大贵族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改革因反对派强大而失败,但这次改革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教思想。4 古代印度文明1哈拉巴文化自世纪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

23、后发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至前二千年代中叶。历史学家一 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已 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当时栽培作物类型多样,有大麦小麦等。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等动物及各种家禽 手工技术发达,发现了大量的铜器,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城市繁荣、商业兴盛、国内 贸易活跃,国际贸易频繁。社会已有财产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养尊处优的统治者。已经有了文字。2吠陀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在印度历来被认为圣典。“吠

24、陀”的本义是知、知识。吠陀作为文献名称有广狭二义。狭义只指最古的 4 部吠陀的本集部分,广义则兼指本集所附加的其他上古文献。本 集中年代最久的作品可上溯到约公元前 1500 年以前,吠陀中年代最晚的文献则为约公元前 6 世纪或 4、5 世纪的产物。吠陀的 4 部本集是: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达婆吠陀 本集。3种姓制度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 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

25、: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 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4婆罗门教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前 1500 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 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所有这些不同的教义与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又都在印度次 大陆经历过数百到

26、上千年的繁荣,尽管人们可以笼统地以印度宗教文化来概括它。5耆那教公元前 6 世纪兴起于印度的宗教。创始人筏驮摩那。该教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无始无终,只有形式的变化。主张“业力论回”和“因果报应说”,奉持“三宝”,即正信、正知、正行。不杀生和苦行主义为其基本特征。6顺世论派古代印度的一个唯物论哲学学派。顺世论意为顺行世间、流行于人民中间的论点。该学派虽然早在公元前 10 世纪前半期就已出现,但它活跃的时代为列国时代。在本体论方面,顺世论派认为世界万物都由 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在认识论方面,认为感性知觉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源泉,直接的感性知识是正确 的。其缺陷是他们否认推理是有效性。在社会观方

27、面,顺世论派反对种姓制度,并与婆罗门教、佛教的观点 对立,反映了一般人民群众的世界观。7孔雀王朝古印度国家。约公元前 324 年,荼罗芨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而后向东攻占摩揭陀首都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的统治。随着马其顿驻军的撤离,整个北印度在他的统治下基本统一。他利用人民的力量成为 新王朝的统治者,因其出身于养孔雀的家族,故名。定都华氏城。孔雀王朝传至阿育王时代,对南印度进行 了大规模的征讨,除南印度的一部分以外,悉入孔雀帝国版图。至此,孔雀帝国疆域广大,达到极盛。8阿育王古印度孔雀帝国第三代国王。又称无忧王。宾头娑罗王之子。18 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又回到首都华氏城。约公元前 27

28、3 年宾头娑罗王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 约公元前 269 年阿育王即位后,向外扩张。约公元前 262 年,开始大举进犯南印度的羯陵伽。据铭文记载, 在其当政第 8 年(约前 261),羯陵伽国被征服;有 15 万人被俘,10 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 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他大力弘扬佛教,宣扬仁爱和慈悲,鼓吹宗教宽容和容忍,要人们尊重他人教派 还大力倡导非暴力。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时代。9大乘佛教佛教派别。公元 1 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

29、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我;强调菩萨理想胜过阿罗汉,宣称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大乘伦理中倡导慈悲一切众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5.古代希腊文明1克里特文明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古代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约公元前 2O00 年,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约公元前 1700 年,克里特文明进入最繁荣的时期,以北部的克诺索斯城为代表。据说当地的米诺斯 王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统治爱琴海诸岛。20 世纪早期,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证明:岛上手工业很发 达,有青铜、金银和宝石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尤以金项链、手镯等最为精致;彩色陶瓶薄如蛋壳。已发掘的 米诺斯王宫依山而建,占地约二

30、公顷,大多是三层建筑、宫内有浴室、仓库和庭园,有供水和排水设备。王 宫千门百户,阶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迷宫”之称。王后的居室内排列着下细上粗的圆柱 地面铺有平整石板,四壁绘有海涛飞鱼、森林彩禽、摇曳着舞姿的少女和国王贵族行乐图。北宫门外是一座 剧场。克里特人使用简便的线形文字,为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相区别,考古学上称之为线形文字 A,至今尚 未释读成功。约公元前 1400 年,王宫突遭毁灭,原因不详。有的学者认为是海啸或迈锡尼人入侵所致。2 迈锡尼文明(约前 1500-1100)是指以迈锡尼为代表的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的早期文明,其创造者是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其特

31、点是墓地文化,迈锡尼文明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金属冶炼 和手工业品的制造达到并且超过了克里特文明时期的技术水平。迈锡尼国家的统治阶级包括国王、将军、贵 族、官吏、祭司;政治机构有贵族会议和民众大会;社会基层组织是农村公社,由长老领导。土地基本分为 私有和公社所有两类。奴隶多属国王,但也有私人奴隶,他们从事手工业等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劳动。其文字 在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乙种”。建筑艺术也有很大发展。公元前 12 世纪初,为掠夺土地、财产和奴隶, 迈锡尼率南希腊诸国攻打小亚西亚西北部的特洛伊城。迈锡尼等虽然获胜,但力量大为削弱,约公元前 1125 年,希腊人的另一支多利亚人从希腊半岛北部南下,迈锡尼

32、诸国灭亡,迈锡尼文明随之消亡。3荷马史诗古希腊史诗。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昂记(一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一译奥德赛)两部史诗。一般认为荷马生于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之间,出生地是希腊东部的某地。伊 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都是洋洋万言的史诗,前者长达 15693 行,后者亦有 12110 行。两部史诗最初只是 一些零散篇章,其依据是古代的传说;由于乐师们在民间说唱得以流传,荷马应该是初步将这两部史诗定型 的人。艺术上,荷马史诗内容丰富,风格古朴自然,节奏感很强。2000 多年来,西方人始终认为它是古代最 伟大的史诗。4城邦早期国家的一种类型,以古希腊国家最为典型。词源可追溯至古希腊

33、文“波利斯”,原有城堡、国家、公民集体、城市之意,形成时间、途径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千差万别,但基本上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小国寡民。2.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3.均有一个小范围的、极端封闭的公民集体4.与公民集体的存在相适应,希腊城邦在政体中均包含民主制成分,共和政体居多。5.城邦军事制度的主体是公民兵制。6.城邦无独立的祭司阶层,公职人员兼祭司职能。5提秀斯改革雅典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次改革。提秀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其所谓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制宪的活动。其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另一项内容是把境内公民分成贵

34、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贵族充任官职,执行法律,农民和手工 业者不能当官掌权。僭主政治希腊政治中依恃武力和非法手段僭越夺权而建立的独裁,即不经过公民选举而 握有终生独裁之权,还可以将僭主之位传给儿孙。公元前 7前 6 世纪,希腊的科林斯、亚哥斯、雅典等城 邦都出现过这一统治制度。它对发展经济,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6梭伦改革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首选执政官,并被授予制定宪法的全权,开始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解负令”,取消债务。(2)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不再以 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3)改革政治机构。恢复和

35、提高几乎已经丧失作用的公民大会的权力 同时在贵族会议以外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准许每个公民就自身利益攸关的问题向公民大会和民 众法庭提出申诉。(4)制定新法典,取代旧的严酷法典、同时,奖励公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禁止输出谷物 改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制定了一些有关财产继承、禁止厚葬、怃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梭伦 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 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7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 508 年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约前 570前 508)

36、实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首先,他设立 10 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 4 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 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三一区下分若干德 莫斯(自治村社),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基层单位。其次,规定每个地区部落每年各选 50名 30 岁以上的公民,组成五百人议事会,代替梭伦创设的四百人议事会,成为公民大会各项提案的起草机 构,并负责处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克利斯提尼还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活动。根据他的建议,制定了 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37、加强了雅典公民的 团结,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巩固和发展。8伯利克利(前 495429)出生于雅典名门,自公元前 443 年起连续 15 年担任首席将军。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推动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改革,将民主的政治制度推向了古代世界最完善、最典型的境界。9希波战争古希腊各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公元前六世纪末,波斯帝国已囊括了东起印度河、西达小亚细亚沿岸(包括一些希腊城邦)的广大地区。公元前 500 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米利都的反波斯起义,导致战争 爆发。波斯军三次大举入侵希腊。(1)前 492 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遣摩多牛斯率陆、海军远征希腊。陆军在 色雷斯境内受阻;海军行至亚陀斯海

38、角遇暴风,损失大批舰船和士兵,无结果而终。(2)前 490 年,大流士再 派达提斯率约十万军队、六百嫂舰船,横渡爱琴海;先攻占优卑亚岛西岸的爱勒特里亚,然后在雅典东北部 的马拉松地方登陆。雅典步兵及布拉的援军约一万一千人,在雅典将军米太亚得指挥下,大败波斯军,后者 被迫撤退。马技松之战增强了希腊人的胜利信心。此后希腊三十多个城邦在科林斯召开大会,以斯巴达为首 结成反波斯同盟。雅典人采纳地米斯托克利的建议,建成强大海军。(3)前 480 年,大流士的继承者泽尔士一 世率军约五十万、战舰千艘,大体上循第一次进军路线侵入希腊。陆上夺取德摩比利隘口,斯巴达国王列奥 尼达及三百名勇士牺牲;波斯军开入中希

39、腊,占领并破坏了雅典城(雅典人已将老幼妇女撤至伯罗奔尼撒半 岛)。波斯舰队绕过苏尼昂海角,驶入萨拉米湾,与雅典海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波斯军彻底失败。泽尔 士一世率海军残部仓皇退却。次年,在中希腊的布拉的波斯陆军又败。波斯侵略者被逐出希腊半岛,希腊开 始转守为攻。前 478 年,雅典海上同盟(提洛同盟)建立,希腊日益强盛,波斯渐失其优势。前 449 年,希腊 人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米城附近打败波斯,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规定: 波斯人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的控制权,承认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这次战争使波斯帝国遭受 相当挫折。希腊人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并为各城邦的进一

40、步发展创造了条件。10提洛同盟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 478 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名,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 波斯再次入侵。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 200 个。入盟各邦可以保 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 和盟捐。从公元前 5 世纪 60 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 主。公元前 404 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11

41、伯罗奔尼撒同盟古代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公元前 6 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陆续与埃利斯、西居昂、科林斯、迈加拉等城邦订立双边军事同盟条约,约公元前 530 年伯罗 奔尼撒的大多数城邦参加了同盟。在同盟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 帅。结盟各邦内政独立。全同盟的和战大计在盟国代表会议上由多数票决定,每国一票。只有得到盟国代表 会议的同意,斯巴达才有权要求盟国出兵。在公元前 5 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同盟各邦曾与雅典联合抗 击波斯入侵(前 480、前 479)。公元前 5 世纪 70 年代以后,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抗,对整个希腊

42、 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元前 431前 404 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及其同盟者之间爆发伯罗奔尼 撒战争。失败的雅典一度被迫入盟。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随着斯巴达国力的增强,它与盟邦的关系变得错 综复杂,同盟内部纠纷迭起,退盟甚至战争屡有发生。公元前 394 年,忒拜联合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共同反 对斯巴达。公元前 371 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 366 年解散。斯巴达霸权 亦告终止。12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争霸战争。斯巴达等国所处的南希腊又称伯罗奔尼撒半岛,故记述这次战争的历史家修昔底德将战争称作“伯罗奔尼撒人

43、和雅典人的战争” 后人简称之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引起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两霸对希腊控制权的争夺,“雅典势力的增长和 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译本,第 19 页)。战争导火索是雅典同斯巴 达盟友科林斯等邦的冲突,科林斯吁请伯罗奔尼撒同盟向雅典宣战。公元前 431 年,斯巴达通牒雅典遭拒, 战争旋即展开,分三阶段:头 10 年为第一阶段,双方相持,互有胜负。公元前 421 年,因两方均需喘息而订 50 年和约。公元前 415前 413 年为第二阶段,战争急剧转折。雅典远征西西里,5 万多军队和 200 余艘战舰覆没,处境被动。公元前 413前 404 年为第三阶段。提

44、洛同盟成员纷纷起义,雅典国内政治斗争尖锐化,一度发生寡头政变。公元前 405 年,得到波斯资助的伯罗奔尼撒舰队全歼雅典舰队,彻底粉碎雅典海上 霸权。公元前 404 年 4 月,雅典城在四面被围、粮草断绝的情况下投降。被迫拆毁城墙,仅留 12 艘舰只, 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对于双方来说,这场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斯巴达的胜利使其暂时成为全希腊的霸主。 但各邦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且更加激化。科林斯会议公元前 337 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的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以马其顿为首的“希腊联盟”,宣布由马其顿领导希腊各邦对波斯进行复仇战争。科林斯会议结束了希腊的城邦时代,希腊各邦已名存实亡

45、。此后,希腊历史进入了马其顿帝国军事独裁统治的时期。13亚历山大大帝(前 356前 323),马其顿王国国王(前 336前 323),军事统帅。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他相貌英俊,擅长狩猎。13 岁师事亚里士多德,但醉心于兵法,跟随其父腓力二世学习战略战术。在随其父征服 希腊时,年轻的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的左翼,全歼著名的底比斯神圣军团。公元前 336 年,腓力二世(马 其顿的)被刺后继王位。他迅速控制了国内政局,平定了骚乱的北方,镇压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公元前 334 年率 3 万步兵、5000 水兵,发动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历时 10 年。公元前 323 年 6 月染疾死于巴比伦。 人们把他的

46、遗体装在金棺中运往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座宏伟的陵墓安葬。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 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因此,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侵(公元前 334 年)至罗马灭掉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建立并由其后裔统治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 30 年)这段历史 称为希腊化时代,同时将这段时间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国家称作希腊化国家,它们的文化称作希腊 化文化。所谓的希腊化国家主要包括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小亚的 帕加马王国和本都王国。在希腊化时代,由于奴隶的劳动,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也日益繁 荣,内外贸易频繁,经

47、济出现繁荣景象。就文化而言,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 合的特点,这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 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14托勒密王国公元前 305 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的国家。以希腊马其顿殖民者为主要统治力量,实行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公元前 3 世纪与塞琉古王国争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发生多次战争。都城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地中海最大的文化中心,公元前 30 年为罗马所灭。15塞琉古王国西亚古国。公元前 312 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所建,因其中心地区在叙利亚,又称叙利亚王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48、下设若干行省分区管辖,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商业和手工业发达,中介转运贸易 获利甚厚。公元前 3 世纪,内外征战频仍,其统治下的一些地区乘机独立,版图大减,国势日衰。公元前 64 年被罗马所灭。16苏格拉底(前 469 年前 399 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 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 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 想多见于柏

49、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 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 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 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 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 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 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