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强调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改革,学习和借鉴国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路径,对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预算绩效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要以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为导向,在积极汲取国内外预算绩效改革中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探讨出适合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探索推进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改进政府管理又一次革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而且能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还能加强外界对政府部门的约
2、束,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只有提高政府财政预算绩效,政府才能真正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要把推进政府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促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关法规,依法有序地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建立起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
3、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1以绩效为核心,以“顾客”为对象这一特点包括:(1)在绩效管理中,无论绩效目标的设定,还是对部门、项目的资金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回答“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了公共利益?获得的利益与拨款相比是否值得?”两个问题.(2)通过评价
4、砍掉那些华而不实、无效率的部门和服务项目,避免政府及其部门“过度作为”或“好心办坏事”产生的浪费,将资金集中于基本服务项目.(3)设定绩效目标应当体现顾客要求,对公共支出评价必须有顾客参与等。绩效管理引进“顾客概念的意义:(1)明确了政府服务对象,使为民服务具体化为“为特定的受益人服务”。比如,评价政府的教育绩效应当包括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程度;(2)它是确立绩效目标的依据。在绩效管理中,效果是从受益人的观点确立的;(3)它是财政资金由供给保障向“有效提供”的理论依据。2。采用公共委托代理理论,体现购买论思想在预算绩效管理中,政府拨款的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养机构、养人,实际上没有纯粹的养人经
5、费,养人也是为了干事。在政府与部门的关系上,绩效管理采用公共委托代理理论,将部门、单位视为公共事务受托人,将预算(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视为代理成本,将绩效评价视为财政作为政府的委托代理人的监督权利。3.引进成本概念,对公共服务的效果进行量化管理量化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基本特征.它要求将公共服务具体量化,例如,对教育效果的测定,通过在校生人数(入学率)、教育质量、成本等指标量化。一旦某一项公共服务实现了量化管理,我们就可以通过与过去年度,与其他地区的对比来评价投入产出效果.4.绩效管理追求“有效供给”这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特点。有效供给是指按绩效原则建立的一套支出与绩效相匹配的财政资金供给制度。它要
6、求预算编制“该花的钱坚决满足”,而无绩效的支出一分钱也不给。改变过去纯粹的货币拨款上的“讨价还价”,而把预算资金分配与政府各部门业绩考核结合起来,按绩效进行奖惩,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实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化、操作化,是建设高效、廉洁、责任政府的核心内容。首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效率不高、考核体系不健全;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预算绩效
7、管理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并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内容和意义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公共支出管理本身,涵盖了政府整个公共管理范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政府花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社会效果,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中,体现在预算资金分配上就是部门每年的支出要与其取得的产出和成效挂钩,上一年的表现会影响下一年的预算拨款。部门申请资金必须依据其职责,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准确计算达成目标所需的资金,力求避免浪费。“谁支出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使预算部门申请财政资金时变得谨慎,从而增强了政府部门
8、的责任意识。同时绩效管理强调把居民看作顾客,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因此,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强化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强化政府对公共资金使用结果的关注,使政府机关人员追求办事效果,激发政府的活力,使政府行政变得更加务实、有效,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最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透明度。预算绩效管理形成的一套量化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为社会和公众监督政府行为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促进政府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必须注重预算绩效管理的“四性”即预算绩效管理应当定位于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规划性”和“可执行性,强化预算
9、部门规划和绩效观念,为有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行探索。同时,加强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切实将绩效管理内化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方式推进.必须形成管理闭环这是由管理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管理就是由:计划、辅导、评价、奖惩等环节组成的循环,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也必须构建贯穿始终的流程、形成一套以绩效为核心首尾衔接的财政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监督体系。全过程管理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预算模式的拨款与效果脱节的致命缺陷。必须将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贯穿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即事前将绩效目标纳入立项评审的重要内容,事中围绕绩效目标跟踪检查是
10、否存在绩效问题,事后对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目标是评价的对象和依据,评价是完善目标的手段和工具.科学的目标、指标体系不可能独立于评价先行建立起来,而正是通过开展各环节的“广泛性”评价逐步完善的。必须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向做出一定调整我们认为评价结果应用体系实际上就是绩效预算体系,而实现绩效预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财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鉴于预算绩效管理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目前评价结果应用的重点方向确定为:一是推进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二是完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总体上看,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改革才刚刚起步,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绩效评价只能针对单个项目或某一部门,不
11、能反映项目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从更高层面上,对整个财政资金在不同领域进行分配的情况,或者说,对整个财政盘子、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无法进行评价。二是由于缺乏审核标准,对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分析,因此很难判定部门的绩效目标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目前开展的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的长期影响关注不够,评价结果只能停留在学习层次对改进项目管理提出建议,还不能从战略层次对项目选择、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正当性进行分析评价。四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考评的互动联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的拉动作用还未充分体现.五是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快步伐。否则会影响绩效
12、管理的进一步推广和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六是绩效信息如何满足外部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将部门或项目绩效目标提交人大审议;如何推进预算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共同治理”的机制等。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决定了财政支出结构,影响了财政收支矛盾,而要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就必须将政府及其部门的权力转化为责任,实现这一转化就是要把政府部门的职能细化和量化为绩效目标。这是因为,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正是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职责规定和行为规范。因此,预算绩效管理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化、操作化,是一个还权于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