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4413_T 32-2022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0055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4413_T 32-2022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清正版)DB4413_T 32-2022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清正版)DB4413_T 32-2022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清正版)DB4413_T 32-2022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清正版)DB4413_T 32-2022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0DB4413/T 322022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ICS 03.200CCS A12惠州市地方标准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Guide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tourism clustersDB44132022-12-08 发布2023-01-08 实施DB4413/T 322022目次前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应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规划设计.26 公共设施建设.37 旅游业态建设.58 连线成片发展.79 管理服务.810 文化传承.1011 环境保护.1012 风貌控制.1013 社会与

2、经济效益.1114 可持续发展.11参考文献.13DB4413/T 322022DB4413/T 322022前言本文件按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惠州市旅游发展促进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补宏、徐巧玲、陈凤、梁艳阳、何薇、陈云辉、林旭青DB4413/T 3220221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与管理的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惠州市行政区划内各类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培育、创建、评定与推广。2规范性应用

3、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1 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202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2 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16766-2017 旅游业基础术语GB/T 1777520

4、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31383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GB/T 31384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DB44/T 1619-2015 乡村旅游区(点)服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2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3.2乡村旅游集聚区 rural tourism clusters乡村旅游资源、产

5、品、产业、公共配套等相对集聚,且“旅游、乡村、产业”有机融合的集约化、开放性、高效益、多功能的乡村旅游聚合空间。4基本要求4.1乡村性乡村旅游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范围内的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建筑风貌、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及业态等应彰显乡村性。4.2集聚性集聚区应有明确的空间边界,面积应不小于 3 平方公里,且主要的乡村旅游接待场所之间的车辆交通时长应不超过 30 分钟。4.3联动性集聚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软硬件设施应能实现互联互通。4.4规范性集聚区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接待服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鲜明的品牌形象。5规划设计5

6、.1宜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制定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思路,做到目标明确、定位精准、措施具体。有条件的集聚区可独立编制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5.2集聚区的旅游发展宜与市县镇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及村庄规划相衔接。5.3集聚区的旅游发展宜立足实际,培育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合理规划乡村旅游连线发展示范带和连片发展示范区,引导乡村旅游产业集中布局、联动发展。DB4413/T 32202236公共设施建设6.1公共交通路网6.1.1宜与临近机场、高铁站、客运站、地铁或轻轨等交通枢纽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景区(点)有便捷的交通接驳。6.1.2区内主干道宜为三级

7、及以上等级公路,可连接区内主要的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示范村、连线连片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的主干道两侧宜绿化亮化,实现人车分流。6.1.3区内主干道宜实现路灯照明全覆盖,并配套险峻路段外侧护栏、道路反光镜、交通指示牌、减速带等辅助设施,三级以下等级公路路口宜完善客运车辆夜间禁行等标牌。6.1.4区内宜建设符合乡村肌理的绿道体系,包括骑行道、游步道、碧道、历史文化径等,且宜采用当地生态环保材料。6.2旅游停车场6.2.1宜利用闲置空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停车场地,停车位数量应与旅游接待能力相匹配。6.2.2应在游客集中区域或其周边设置游客专用停车场:a)应分设停车场出入口、车辆上下

8、客分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停放分区;b)应规范设置交通标识标牌,清晰划定路面边线、方向箭头、停车位界线;c)宜设置一定数量的充电桩,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d)宜设绿化停车面、绿化隔离线,或者采用生态环保型材料;e)应安排专人值管,并完善停车场管理制度;f)宜免费开放。如须收费,应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6.2.3若专用停车场不能满足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停车需求,宜利用乡村文化广场、晾晒场、三荒地以及主要道路外侧等不妨碍交通运行、旅客游览的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6.3旅游厕所6.3.1旅游厕所的数量应与乡村旅游接待能力相匹配,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设流动厕所。6.3.2旅游厕所应按照 GB/T 18

9、973,按照 A 级及以上级别旅游厕所标准建设,宜配有残疾人专用厕位、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6.3.3应有完善的旅游厕所日常保洁和管理制度,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保洁、管理工作。6.3.4鼓励乡村旅游示范村、连线连片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沿街临路商家适度清洁、升级自用厕所,免费向游客开放。6.3.5旅游厕所化粪池预留的出水口位置应与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划相衔接。村庄已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的,新建或改造的旅游厕所应将污水接入污水收集管网。46.4游客中心6.4.1宜利用公共服务中心、村史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或游客驿站。6.4.2游客中心的设置和服务规范应符合

10、 GB/T 31383 的要求:a)应能提供旅游宣传、信息咨询、旅游投诉、物品寄存、导游导购等旅游服务;b)宜配置电脑触摸屏、电子讲解系统等多媒体宣教系统,或提供免费的旅游宣传材料供游客查询;c)宜设置游客专用休息区,配套休闲座椅、饮水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d)宜安排专(兼)职服务人员驻场,负责游客中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e)宜结合乡村旅游接待与导游讲解需要,不定期安排专业导游或乡村旅游讲解员驻场服务。6.4.3游客驿站的设置宜与旅游景区(点)、旅游休闲步行街区、乡村绿道驿站、乡村旅游经营户相结合,宜设有服务台和专(兼)职工作人员,能为游客提供基础的旅游服务。6.5旅游标识系统6.5.1区内旅

11、游标识标牌宜统一风格,采用中英双语对照,使用生态环保材质。6.5.2宜按照 GB/T 31384,在主要道路和主要路口设置旅游交通专用标识。6.5.3宜在游客集中区域和主要交通节点设置全景导览图,标明当前位置及主要景点、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服务设施的位置,明示旅游咨询、游客投诉、紧急救援电话。6.5.4宜在旅游景区(点)、特色景观或相关展示物品前设置景物介绍牌,介绍精准、图文结合。6.5.5宜在适当位置设置提示标牌,提示到位、内容温馨。6.5.6宜在适当位置设置齐全、醒目、规范的安全警示牌。6.5.7宜在绿地、林地、草地等绿化空间及遗址遗迹保护场所等设置环保提示牌。6

12、.5.8宜按照 GB/T 10001.1,在主要道路、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景区(点)、农家乐、民宿客栈、名优特产店等位置,合理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6.6智慧旅游体系6.6.1集聚区应实现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乡村旅游示范村、连线连片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宜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游客集中区域宜实现免费 WIFI 全覆盖。6.6.2主要出入口、游览场所、客流量集中节点、事故多发地点宜实现视频监控覆盖,有条件的集聚区宜实现游客可达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客流、车流等流量信息统计系统宜与当地公安、工商、旅游管理部门大数据系统对接。6.6.3宜有多种的门票与特色项目预定、预约途径,包括但不限于:

13、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在线旅游交易平台、电话、短信等。6.6.4经营性质的旅游景区(点)、主题场馆等宜有自助售票设施,并支持刷卡或支付宝、微DB4413/T 3220225信支付。宜有电子检票的门禁系统或验票设施,支持二代身份证、二维码或刷脸验票。6.6.5宜借助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公众号)、APP、小程序、现场扫码的语音讲解系统等渠道,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资讯、景点讲解、导游导购等乡村旅游信息服务。6.7人性化设施6.7.1宜合理布局公共休憩空间,设置遮阳避雨廊亭、休息座椅等设施。6.7.2宜根据特殊人群服务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配备残疾人轮椅

14、、拐杖、童车等设施。6.7.3宜在游客集中游览区域,提供充电宝、自行车、服饰、帐篷、体育装备租赁服务。7旅游业态建设7.1旅游吸引物7.1.1宜依托本土特色旅游资源,按照 GB/T 17775-2003,规划打造若干乡村旅游景区(点):a)宜能为游客提供别具乡村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采摘、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亲子娱乐、餐饮娱乐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b)宜重视灯光秀、美食夜市、夜间剧场、篝火晚会等夜间旅游项目和特色活动的开发;c)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点)规划开发民宿客栈、度假木屋、汽车营地、露营地、精品酒店等旅游住宿业态,为游客提供 1 天 1 夜、2 天 1 夜的旅游度假产品和服务;d)鼓励有条

15、件的乡村旅游景区(点)积极创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旅游度假区、国家 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荣誉称号;e)鼓励旅游景区(点)免费面向游客开放,或实行针对特殊人群、本地居民的门票优惠政策。7.1.2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依托街道巷弄、民居群、古建筑群等空间聚落,规划打造别具乡村特色的旅游休闲步行街区:a)宜适度开展绿化、亮化、外立面改造、人车分流道路改造等工作;b)宜合理配套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游客驿站等服务设施;c)宜引导农家乐、民宿客栈、名优特产店、文化馆、休闲吧等“吃住行游购娱”业态集中布局;d)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宣

16、传”。7.1.3宜结合乡村旅游景区(点)、自驾游风景道、游览环线的规划建设,打造推出若干主题化、人性化、规范化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与周边旅游景区(点)相联动。7.2旅游餐饮7.2.1鼓励农家乐、美食馆、小吃店等旅游餐饮业态的发展,并引导其采用本土食材或本土特色烹饪工艺开发具有特色、有品味、有档次的菜品。7.2.2引导有条件的集聚区在乡村旅游示范村、连线连片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打造美食6一条街、美食夜市、美食城等美食地标,策划开展乡村美食节、粤菜师傅厨艺比拼等特色活动。7.2.3旅游餐饮服务场所应按照 GB 14881,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规范,环境卫生整洁干净,建筑风貌与乡村环境相协调。7

17、.2.4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统一农家乐管理服务规范,鼓励有条件的农家乐经营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县星级农家乐的等级评定。7.3旅游住宿7.3.1宜鼓励和引导本地居民盘活、利用闲置民居与宅基地,开发旅游住宿设施。7.3.2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套不同消费档次和主题风格的旅游住宿业态,包括但不限于民宿客栈、度假村、露营地、汽车营地、精品酒店等。7.3.3鼓励有条件的民宿客栈、精品酒店提高软硬件配套标准和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品牌,并通过直营、加盟、托管等方式实现连锁经营。7.3.4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统一民宿客栈管理服务规范,鼓励有条件的民宿客栈经营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县各级民宿客栈等级评定

18、。7.4旅游交通7.4.1宜依托现有交通路网,提升打造自驾游风景道、绿道、游步道等“快旅慢游”交通廊道。7.4.2宜结合旅游交通廊道、旅游景区(点)的布局,在视觉较佳、视距适中、视野开阔的区域选址建设观景平台,并配套雕塑雕像、景观小品等标志物,满足游客观光、游憩、拍照打卡需求。7.4.3乡村旅游示范村、连线连片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宜为游客提供安全、有趣的旅游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自行车、观光电瓶车、水上游船、观光小火车、索道滑竿、无动力滑道等。7.4.4乡村旅游交通工具及驾驶员应证照齐全,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规范运营”。7.5旅游购物7.5.1宜结合乡村旅游景区(点)、精品线路的规划建

19、设,依托现有的乡村圩市、农贸市场、商业街区,提升打造名优特产市集、旅游休闲步行街区等旅游购物地标,引导名优特产、旅游手信、文创纪念品等各类旅游购物店的集聚发展,但应避免过度商业化。7.5.2鼓励开发别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工作。7.5.3宜对旅游购物场所实行统一管理,落实旅游商品明码标价要求,杜绝欺客宰客、强买强卖、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低价竞争、大声揽客等不文明行为。7.5.4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经营户积极探索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等新型的旅游商业模式。7.6节事活动7.6.1宜深挖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策划、举办别

20、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舟赛事、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以及乡村徒步赛事、旅游文化节等。DB4413/T 32202277.6.2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主办、承办各类乡村旅游行业会议、论坛、展览、赛事等。7.7特色业态7.7.1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结合美丽乡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推动本土种养殖业、渔业、牧业、林业的规模化、园区化、休闲化发展,培育打造若干集农业生产与加工、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生态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7.7.2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开发面向中小学生推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研学旅游课程、产品和

21、业态,打造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7.7.3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革命老村等金字招牌,加强对名人故居、历史建筑、遗迹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力度,把旅游融入文化产业,让文化融入旅游过程,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7.7.4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依托山川湖海资源,规划建设汽车营地、露营地、素拓基地等体育旅游业态,组织举办徒步、定向越野、迷你马拉松、汽车越野、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旅游赛事,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基地。7.7.5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依托温泉、中药材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汤泉疗养、食养药养、中医护理、康养度假等业态,积极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

22、范基地。7.7.6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依托当地名优特产加工业、特色手工业等,融入旅游体验、接待服务功能和元素,发展观光工厂(车间)、工业旅游景区(点)、手工作坊、大师工作室等工业旅游业态,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7.7.7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旅游企业结合“互联网+旅游”行动,开发数字展馆、4D 电影院、虚拟游戏、数字光影秀、实景演绎等有高技术含量的智慧旅游产品。8连线成片发展8.1连线发展示范带8.1.1宜依托沿江、沿海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集中优势,依托沿街、沿路(城市干道、乡镇主干道等)的交通集散优势,以乡村旅游景观岸线、“快旅慢游”交通廊道的改造提升为纽带,将乡村旅游景区(点)串联起来,引导“

23、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线性集中布局,同步提升旅游观光、交通集散与接待服务功能,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轴线。8.1.2连线发展示范带宜有显目的起始点标志物,包括但不限于:门楼、牌坊、景观小品、旅游标识标牌等,且宜有统一的环境风貌、建筑风貌、道路绿化亮化风貌,方便游客识别、寻找、记忆。8.2连片发展示范区8.2.1宜依托环湖、环山、环城的资源集中和区位市场优势,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园区,古村落、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核心区,农业园、工业园、文化产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为空间8载体,采取“分期分片、点线面结合”的开发策略,以乡村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行动为行动抓手,逐步推动乡村旅

24、游先行区、核心区的规划建设。8.2.2连片发展示范区宜突出主题特色、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特色,并在环境风貌控制、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游客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突出的先行、示范作用。8.2.3连片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宜与当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同步提升宜居、宜游、宜业品质,综合满足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不同需要。9管理服务9.1组织管理9.1.1应严格落实乡镇政府(社区街道办)的属地管理责任和入驻企事业单位的辖区管理责任。9.1.2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人员配套到位,内设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能实现对集聚区的常态化统一管理。9.1.

25、3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通过设立混合所有制的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或引入市场化管理团队的形式,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9.2安全管理9.2.1应明确各类经营主体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共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9.2.2应设有安全保护机构、制定健全的安全保护制度、配备充足的安全保护人员,并做好日常防疫检查、安全巡查工作。9.2.3应制定应对特殊情况的安全处置预案,包括恶劣天气、突发灾情、暴恐、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停电、设施停运等特殊情况。9.2.4应设有内部救援电话并向游客公布,宜与相关单位建立紧急救援(护)联动机制,且运行及时有效。9.2.5应建立健全的设施设备管理、操

26、作、维护、保养、监测制度,设专人管理、建档管理。9.2.6安全设备设施应齐全、有效,包括危险地带安全防护,设施消防、防火等设备,游览游乐服务设施安全,特种旅游项目的安全确认。9.2.7应定期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村民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以及安全防范、应急救助技能等基础技能培训工作。9.3市场管理9.3.1宜有规范化的乡村旅游市场准入标准,吸收差异化、高质量的旅游项目,淘汰低档次、同质化的旅游项目,坚决抵制低俗、破坏性的旅游项目。9.3.2宜有针对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经营性单位和场所的管理制度,且严格贯彻实施。9.3.3宜有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宣传渠道、统一的宣传材料。应有多种介绍乡村旅

27、游示范DB4413/T 3220229村基本情况、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宣传资料,应积极通过自媒体营销、网络宣传、电视广播、活动节事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乡村旅游市场宣传工作。9.3.4宜设立乡村旅游红黑榜,认定诚信经营示范户,设立诚信经营一条街,打击欺客宰客、强买强卖、虚假营销等违法行为,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9.3.5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建立地方性旅游行业协会,包括但不限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民宿协会、农家乐协会、乡村旅游异业联盟等。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建设、管理、交流、合作力度,并积极参与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开发、管理、服务等事务。9.4人才管理9.4.1宜

28、调动基层单位挂职干部、驻村干部、返村乡贤和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积极性,通过选拔、培训、业务实践等方式,将其培养为乡村旅游带头人。9.4.2宜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筹措经费、制定计划,常态化开展旅游人才培训工作,积极推介基层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参与上级旅游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旅游人才培训、技能评比、学习进修等活动,增强管理服务意识和旅游专业素质。9.4.3宜通过选拔、聘用、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热爱乡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掌握基本服务技能、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规模化、休闲化、现代化发展。9.4.4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和旅游企业招募高端人才、职业经理人,并通过与高等院校

29、联合办学、设立实践基地等形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9.5旅游服务9.5.1乡村旅游景区(点)、游客中心、停车场、主题场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宜安排工作人员驻点,提供必要的前台接待、信息咨询、导游讲解等服务。9.5.2鼓励有条件的集聚区招募、培养专(兼)职乡村旅游讲解员,为到访游客提供导游讲解服务。鼓励大学生村官、乡村教师、离退休乡村干部、乡贤等群体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乡村旅游接待、导游讲解的服务中来。9.5.3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宜热情有礼,普通话流利,熟悉乡村基本情况,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9.5.4宜在游客游览集中区域设置游客意见箱、意见簿、游客投诉办公室,公示投诉电话,制定统一的

30、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和流程,及时处理游客意见和建议。9.5.5宜主动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和建议,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管理服务质量。9.5.6宜建立乡村旅游志愿服务队,在游客集中游览区域设置志愿服务站,宣讲旅游文明行为公约,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残障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人性化爱心关怀服务,协助旅游景区(点)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讲与现场检查工作。1010文化传承10.1应建立乡村文化档案,对乡村文化遗存进行系统普查,并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10.2应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为市级及以上级别的单位编制保护性规划,落实保护经费、责任人员,开展动态监测、管理维护、开发运营等工作。1

31、0.3宜通过设立村史展览馆、非遗文化馆、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示范基地等文化窗口,举办乡村故事会、手工艺竞赛、乡村文化进景区等活动,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10.4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民工匠名录,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创建大师工作室、手工作坊、主题场馆等文化基地,将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接待相结合,创造符合现代审美、满足游客体验需要的旅游商品、旅游产品和特色服务。11环境保护11.1应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明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安排环境保护经费,适度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林相和自然景观。11.2应采用环保型材料,各项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无环境污染或其他公害,对旅游资源和环

32、境无损害。11.3空气排放应达到 GB 3095 的要求、噪声应达到 GB 3096 的要求、地面水环境质量应达到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污水排放应达到 GB 8978 的要求。12风貌控制12.1应有统一的环境风貌、建筑风貌控制规范。对于绿化亮化美化等公共工程以及新建住宅、民居改造、巷道改造等私人建设工程,宜设置规范要求,提供参考示例。12.2乡村滨水岸线、道路绿化、公共游憩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等整体景观风貌,宜注重乡村性表达与乡村氛围营造,避免城市化倾向。12.3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乡村旅游示范村、连线连片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的电线宜采用地下隐蔽式铺

33、设,不破坏视觉效果。12.4排水宜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已建成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宜依据自身条件逐步改造为分流制;确实无法改造的,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乡村旅游示范村、连线连片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宜基本实现雨污分流。12.5村容村貌应整洁干净,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宜引导村集体、村民利用院前宅后闲置土地设计打造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美化村容村貌,点缀美丽乡村。12.6应实现自然村垃圾收集站全覆盖,垃圾桶(箱)数量充足、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行垃圾分类,应有保洁人员,做到日产日清。DB4413/T 3220221113社会与经济效益13.1应兼顾广大游客的四季旅游、周末休闲、夜间旅游等多

34、元需求,提高开放时长和适游期。13.2应为当地村民优先提供较多就业、创业机会,并有效提高村民的生活、文化、休闲品质。13.3应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村集体、村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13.4鼓励申报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保护、农村环境风貌综合整治等相关的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彰显惠州乡村旅游风采。14可持续发展14.1应建立乡村旅游领导小组、监督小组,通过指导、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14.2乡村旅游发展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主动对接各个口径的公共财政投入资金,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与线路建设、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管理服务等提供经

35、费保障。14.3宜加强与乡村文化旅游领域专家教授的交流合作,通过专家论坛、专题报告等方式借智借脑,推动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14.4宜建立乡村旅游土地统筹与开发利用体制机制,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县关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盘活三荒地、闲置和宅基地以及“点状供地”政策指标,满足乡村旅游用地需要。14.5宜建立乡村旅游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引导当地民众踊跃参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重要议题的讨论、决策与落地实施工作,激发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行动积极性。14.6宜制定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计划,在人才培养、旅游产品与业态迭代更新、管理与服务品质升级、招商引资、市场营销、品牌建设、风险防范等领域提出具体可行的

36、措施,并贯彻实施,逐步夯实乡村旅游的长青基业。12DB4413/T 32202213参考文献1 GB/T 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 GB/T 320002015美丽乡村建设指南3 DB32/T 16662016乡村旅游区等级划分与评定4 DB32/T 32212017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指南5 DB45/T 20692019乡村旅游服务规范6 DB3211/T 10052019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规范7 T/UPSC 0004-2021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指南8 浙江省 A 级景区村庄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细则及说明14附录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实施细则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实

37、施细则一、评定说明根据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旅游业态建设、管理服务、文化传承、环境保护、风貌控制、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项目进行评分。每个评价项目均赋以一定分值,公共设施建设 200 分,旅游业态建设 250 分,管理服务 240 分,文化传承 60 分,环境保护 60 分,风貌控制 70 分,社会与经济效益 80 分,可持续发展 40 分,总分值 1000 分。另设立加分项目 100 分。二、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

38、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1公共设施建设2001.1公共交通路网301.1.1主干道10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0双向车道61.1.2道路设施10主要道路实现路灯照明全覆盖,特殊路段和路口设有护栏、反光镜、减速带和交通指示牌10主要道路实现路灯照明全覆盖61.1.3绿道网络有乡村绿道或碧道、生态游步道、历史文化径101.2旅游停车场201.2.1停车位数量10停车位数量充足,能满足10DB4413/T 32202215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

39、定单位计分栏日常旅游接待需要,并可根据节假日旅游高峰停车需求增设临时停车场停车位数量充足,能满足日常旅游接待需要61.2.2游客专用停车场有游客专用停车场,且免费开放直接得 10 分10有游客专用停车场,且布局合理,标识清晰,有专人值管,收费合理10有游客专用停车场,有专人值管,收费合理61.3旅游厕所401.3.1厕位数量根据规模和游客接待量有足够的旅游厕所,厕位总量达旺季日均游客接待量的比率105(含)以上103-561.3.2男女厕位比2:3或女厕厕位数量多于男厕厕位数量101.3.3质量符合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 划 分 与 评 定(GB/T189732016)的要求10100%达到 A

40、 级及以上1050%以上达到 A 级及以上61.3.4管理10有数量适宜的保洁人员,有完善的保洁制度10有数量适宜的保洁人员61.4游客中心301.4.1场地设施10有游客中心,位置合理;有电脑触摸屏等多媒体宣教系统;有休息区和休1016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闲座椅、饮水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有游客中心,位置合理61.4.2旅游咨询服务10能够提供常态化的旅游咨询服务,且服务优良、亲切热情10能够提供常规的旅游咨询服务61.4

41、.3讲解服务10有满足旅游旺季讲解服务需要的专职讲解员10有基本满足日常讲解服务需要的兼职讲解员61.5旅游标识系统301.5.1旅游交通专用标识在主要道路和主要路口设有旅游交通专用标识51.5.2全景导览图在游客集中区域设有全景导览图51.5.3景物介绍牌在旅游景区(点)前设有景物介绍牌51.5.4指引标牌在适当位置设置提示标牌51.5.5安全警示牌在游人可达的具有安全隐患地段设有安全警示牌51.5.6设计制作统一风格,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规范51.6智慧旅游体系401.6.1网络信号10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在游客中心或游客集中区域设有免费 WiFi10在游客中心或游客集中区域设有免费 Wi

42、Fi61.6.2票务系统免票开放且有预约系统,此项得 10 分10DB4413/T 32202217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有票务预定渠道,且有自助售票设施或有电子检票的门禁系统或验票设施10有票务预定渠道61.6.3视频监控10覆盖村庄出入口、主要游览场所、游客集中区域、事故多发地点10覆盖游客集中区域61.6.4旅游信息服务有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APP、小程序、现场扫码的语音讲解系统等1

43、01.7游憩设施10设有遮阳避雨廊亭和休息座椅10设有休息座椅62旅游业态建设2502.1旅游景区(点)302.1.1旅游功能有旅游观光、农业采摘、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亲子娱乐、餐饮娱乐等多元化的旅游功能(每种 5分,满分 10 分)102.1.2夜间旅游有灯光秀、美食夜市、夜间剧场、篝火晚会等夜间旅游项目和特色活动(每种 5 分,满分 10 分)102.1.3度假产品10能提供2天1夜及以上周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10能提供1天1夜的旅游产品和服务62.2旅游休闲步行1018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

44、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街区别具风貌特色,有“吃住购娱”等旅游元素10有“吃住购娱”等旅游元素62.3旅游线路设有主题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每条10 分,满分 20 分)202.4旅游餐饮402.4.1餐饮类型设有农家乐、美食馆、小吃店等多种旅游餐饮业态(每有一种得 5 分,满分 10 分)102.4.2美食地标设有美食一条街、美食夜市、美食城等美食地标102.4.3餐饮特色10采用本土食材、本土烹饪工艺,有地方特色10采用本土食材或本土烹饪工艺62.4.4代表性旅游餐饮服务场所10证照齐全,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规范、消防安全规范,环境卫生整洁

45、干净;食材新鲜,菜品菜系别具特色;价格实惠,顾客满意度高10证照齐全,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规范、消防安全规范,环境卫生整洁干净62.5旅游住宿502.5.1住宿种类有民宿客栈、精品酒店、度假村、露营地、汽车营地等旅游住宿类型(每有一种得10分,满分20分)202.5.2民宿数量10DB4413/T 32202219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有 5 家(含)以上民宿客栈10有 2-5 家民宿客栈62.5.3床位数量10床位数量充足,能接

46、待中小型旅行团10床位数量较少,能接待少量散客62.5.4代表性旅游住宿服务场所10证照齐全,符合消防安全规范;房型多样,住宿设施齐全;有专职人员值守,服务热情周到;布草统一收集、清洗、消毒,定期对客房消毒杀菌10证照齐全,符合消防安全规范;房型多样,有专职人员值守62.6旅游交通402.6.1自驾游风景道10规划合理,绿化亮化良好,沿线有观赏景点或观景平台10规划合理,绿化亮化良好62.6.2观景平台在视觉较佳、视距适中、视野开阔的区域设有观景平台102.6.3旅游交通工具有自行车或观光电瓶车、水上游船、观光小火车、索道滑竿、无动力滑道等旅游交通工具102.6.4旅游交通管理旅游企业交通安全

47、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交通工具及驾驶员宜证照齐全102.7旅游购物3020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2.7.1购物场所有名优特产市集、旅游休闲步行街区等旅游购物地标102.7.2旅游商品有特色旅游商品(每有一种得 5 分,满分 10 分)102.7.3商品价格10明码标价,价格合理10价格合理62.8节事活动302.8.1节事活动有文化旅游节事活动102.8.2行业活动主办或承办乡村旅游行业会议、论坛、展览等活动(省级及以上级别活

48、动 20 分,市级活动 10分,县区级及以下级别5 分)203管理服务2403.1组织管理303.1.1属地责任严格落实乡镇政府(社区街道办)的属地管理责任和入驻企事业单位的辖区管理责任103.1.2管理机构10管理制度完善,职责明确,有专职管理人员10有兼职管理人员,管理基本有效63.1.3市场化管理设有乡村旅游合作社或引入了市场化管理团队103.2安全管理403.2.1客流控制10有科学核定的乡村旅游最大承载量,以及游客流量控制预案10有科学核定的乡村旅游最大承载量6DB4413/T 32202221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

49、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3.2.2安全制度10旅游安全教育防范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健全,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10有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汇报制度63.2.3应急救援10有切实可行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档案记录准确;有应急电话并向游客公布且畅通有效;10有应急预案,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理能力63.2.4安全设备设施10危险地带有安全防护设施,有消防、防火等设备,定期检查确保游乐设施、特种旅游项目的安全性10有消防、防火等设备63.3市场管理703.3.1专项政

50、策10有招商引资和人才激励专项政策10有招商引资专项政策63.3.2市场管理制度10有针对乡村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旅游接待、购物、娱乐等经营性单位和场所的管理制度,且贯彻实施10有针对乡村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旅游接待、购物、娱乐等经营性单位和622表表 1 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惠州市乡村旅游集聚区验收评分表序号评定项目检查评定方法与说明大项分值栏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小项分值栏最小项分值栏自检计分栏推荐单位计分栏评定单位计分栏场所的管理制度3.3.3品牌形象10有统一的宣传口径,有统一的宣传口号10有统一的宣传口号63.3.4宣传材料有介绍乡村旅游集聚区基本情况、乡村旅游接待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