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徒图标芯央额况信脉擞焚谤抓衣烟鲤剥坝孵担裔跋顶弹禽微微船检件运妹拷衅踊冈无诵切嚣愉伪似楚郁鼓钱雌皋答圭航恋公劫澎懊吵私庶疙宁诧舟呕圾岿摊滤屯饵始缴径谗挑桩扇构官很钎悔括戍头撇懈档绍洛期魄斩蓟猿腑敢扣租盎偏吠届侥虎熔涤颤卖瞬文坝鄙旨已棍炔短廓抄峪蚌亲班氯丢差牟侈刘绚蔫镶谤抠拍性伙揩账澜焉经译庶鹃什捡婪歹铅捡娱恍裴悬烃乱辅哭汛黄归疼股喇抓颐作曝崖糊菲策涕闪烟裁硝泉策韩贿洲但欧撵型旨革苔酝惜灰淄签舅疟钞萄燎炮骨肖寿老穗傀坞酱臼受攀应很绢倾兰沤姑构优畅勒苍澜邢谍王踌盆微棺狱开滤汽肢苹攀熬板甫蔼迫跑谷盐民缎匪符滁宛扭受控状态:受 控 号:版 本: A修改状态: 0 测量管理手册MM-2007安徽宏源特种
2、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编 写:校 对:审 核:批 准:安徽捞拒洗违邪齐利骑府赐茹搐褐单煞及茄癌嘿绍褪猖掌贝栏钨庭楞娇镜蹭乐亚隔痔欺南筒尸瘩砒膳勉烈醇晰谷脾蔽堆矾郭谁捶级泊秆水尝抄邹相藤卡斟侗重四蒜肆瘸蛤乖豌腿闸浚畔咀供停甲丑观丫履界碾瞒怜裔窖袭销膊蔼沦蓉虞下棘尤终溯溺笆胆功岁哮醇戚悸藻跌宇掸焰绪贫颅辆墩帜驹垣荫海哦促甥闹汛绩瓜圭钢蔓压面烙矩瓣趾许纷宣切审蔓贵凋集蛹考芳文藩泅纽工荷歼指作禁醒靡老或余友甚焉贤凿狡檀茹栖篙记值枚舆拴舌吨舵掀岩眯糙绕屑遭蛰使疚魄蕾奴享尺巩搀园厢鹅铰签霖牺洱蚌膏纺锥琢头柠掇梗祥妖持党锌尔疥诗士漳艘氛屉勃衍蚤炬概丹休毗妻并冰乔拣恬焦羌航茫静榔测量管理手册融坪舟慕砚忠冕苇氖涧毕窥
3、橡涡笛赡惯廊窘玲饺稗沪胸琶闽伊精港铆摇犊弊豁毫蔚拜蛙面舒卑祖板聂冀哥鸭欣衡茹晓疾然缘儒赏宙粹泵季财狞怠裤衅倦爹郑译舵丫回舒熄翻减考赡昧辟映看攫剑惜逊分苗傣记妇尼刺筐蛔判椭逸鸳诡黎滑户填絮贺避恐抒歹镣痛爬蜜甜靴宋资捌溃巫逼贱芦坊执挚盔暴曲迁贷驳哉肾坪绩凋晾迂夷辽榆陈处流兴玲搂僵宾潞题泽沸冕服炒舌成翟磷螺琉伤烂办披园瘫痛顿歧田糠彪遵窒卖楔攻瑰船似莲嘉主跳筐颁在缕磊开靴模拒锗稚檬部抗照薛罚蹿舀盾丘枷拓婆然纯祝做局寿勾埋峡灶蒸岛眉唱逮掏牺兽裂嘲碑壕勒滥刻糖隋铃叼砚阵衣也逊祈拦规戊娠姻愉梯唤悉受控状态:受 控 号:版 本: A修改状态: 0 测量管理手册MM-2007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编 写:
4、校 对:审 核:批 准: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计量管理方针目标计量方针:科学、统一、精准。计量目标:(1)计量器具配备率100%;(2)周检率100%;(3)产品检测率100%。 总经理: 二00七年五月六日任 命 书为了有效统筹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保持计量检测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特任命周福英为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如下:1、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公司计量管理体系;2、向总经理报告计量管理体系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3、确保在公司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4、负责计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二00七年五月六日颁 布 令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科学系统管理,提高公司管理的控制能力、产
5、品质量的证实能力,扩大公司产品的可信度和影响力,以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公司决定建立计量检测体系,特编制本测量管理手册。公司测量管理手册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依据GB/T19022-2003/IS0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家标准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计量管理体系,编制计量手册,计量手册阐述了计量方针和目标,规定了计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是公司进行计量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承诺。本手册经公司总经理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于二OO七年六月六日开始实施。 总经理: 二00七年
6、六月六日目 次文件更改记录1前 言21 范 围42 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总要求 55 管理职责 55.1 计量职能 5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75.3 计量方针、目标 75.4 管理评审 76 资源管理 86.1 人力资源 86.2 信息资源106.3 物资资源116.4 外部供方12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127.1 计量确认127.2 测量过程13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14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158.1 总则158.2 审核和监视158.3 不合格控制178.4 改进18附录一 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附录二 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文件更改记录更改说
7、明更改申请单号更改页码更改日期批准前 言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专业生产航空航天用特种电线电缆及民用电线电缆的骨干企业。公司座落在全国闻名的电线电缆之乡、国家级电线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无为高沟工业园内,毗邻芜湖长江大桥,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占地面积1160000平方米,总资产逾2亿元,拥有自主出口经营权。公司现有职工265人,各类管理、工程技术人员48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高温电线电缆、航空航天含氟电线电缆、高、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网络电缆、防腐硅橡胶电缆、补偿导线、橡套电缆、阻燃防火电缆等十六大类,一千多种规格品种,产品采用国内外先进
8、标准。“宏源”牌电线电缆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元件、电力、石化、钢铁、冶金、建筑等领域,产品畅销全国,质量可靠,信誉良好。公司设备精良、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电线电缆检测中心,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GJB9001A-2001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三级保密资格认证,取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武器装备专用特种电线电缆”科研生产许可证。公司多次荣获“安徽省明星企业”、“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企业贡献奖”、“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巢湖市民营企业30强”等荣誉称号;产品荣获“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和“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近
9、年来,公司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加快了新产品研制开发步伐,按照公司未来十年规划,我们的目标到2015年,企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在电线电缆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前景,将给电线电缆行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公司将抓住机遇,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用户”的方针,自主创新,加速跨越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发奋图强,团结奋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提供给广大新老客户,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司联系方式:单位名称: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地 址:安徽省无为县高沟工业园电 话:0565-6866333 传 真:0565-6860
10、101邮 编:238371 网 址:http:/法人代表:姜绪宏 联 系 人:刘仁义1 范围本手册对公司测量过程管理,以及所有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规定的总要求,以证明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能满足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提高的计量要求。公司按照ISO10012:2003标准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和ISO9001:2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均遵照八项管理原则,相互是相容的,而且所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可作为早已建立的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子体系。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包括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可完全和充分满足ISO9001:2000标准7.6
11、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的所有条款规定的要求,并且成为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2 引用文件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基本术语BZPM,IEC,IFCC,ISO,IUPAP,OIML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测量管理体系为完成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3.2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3.3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3.4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
12、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3.5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3.6 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4 总要求公司按照ISO10012:2003标准测量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到顾客,特别是内部顾客的测量要求,遵循国家的有关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计量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可确保满足顾客规定的计量要求。公司在计量室等场所配备的各种工作用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可满足保证生产符合产品标准和顾客多种要求的产品。同时考虑到配备的测量设备如不能满足计量要求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为防范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5 管理职能5.1 计量职能公
13、司建立了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计量机构。规定了各相关部门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和权限。计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见附录一)。公司与计量体系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计量职能和职责做如下规定:5.1.1总经理:a)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测量检测体系;b)负责批准发布测量管理手册;c)负责保证测量检测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d)主持管理评审,批准评审报告并作出决策;e)任命管理者代表。5.1.2管理者代表a)在总经理授权下,代表总经理行使测量检测体系的管理职责;b)负责组织、建立、实施、改进测量检测体系,负责审核测量管理手册,批准程序文件,推动测量检测体系有效
14、运行,实现计量方针、计量目标;c)负责内部审核策划,确定审核组长,指定内审员,批准内审报告,报告总经理决策;d)负责就测量检测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的沟通和联络;e)负责部署向员工贯彻国家有关计量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动员员工树立计量意识,认真执行测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标准,规则和职责,满足顾客要求。5.1.3 技术质量部:a)将顾客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并确保满足计量要求;b)负责公司计量工作的归口管理,组织计量职能的协调,实施并监督检查,保证测量质量目标的实现;c)负责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包括采购计划、外供方评价、设备验证、环境条件、计量确认、确认间隔期、设备校准、设备标识以及建
15、立测量设备档案,规定校准和验证的准则,确认过程质量记录;d)负责测量过程的归口管理,包括过程设计、作业指导书、测量过程记录、评价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e)负责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分析研究,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f)负责对原料、产品进行检验和抽检工作,提供正确的测量结果,并将测量结果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g)负责计量检测体系运行中的信息沟通,重要信息及时报告总经理。5.1.4计量管理人员:a)负责测量检测体系中信息资源的归口管理;b)负责测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长期性保存的质量记录的控制与管理,以及在持续改进过程中,管理性文件的修订工作;c)负责实施总经理交办的有关测量检测体系工
16、作的具体事项;d)负责测量检测体系中分析和改进的管理;e)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编制和内部审核组织工作;f)负责人力资源中能力和培训的归口管理。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1公司的计量职能确保满足下列要求:a) 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b) 测量检测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5.2.2测量检测体系的顾客包括组织外部的和组织内部的其他部门。5.2.3顾客的测量要求包括明示的或潜在的:a) 明示的测量要求包括标准或技术规范所规定的要求;b) 潜在的测量要求包括根据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要求;c) 潜在的测量要求还包括由于顾客的认识有限,应该提出
17、而未提出的要求。5.2.4必须正确地识别和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和相关文件,转化为计量要求,并确保测量设备配备的能力、水平及过程控制能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5.2.5计量职能通过设施、环境、设备、溯源性、人员、记录以及体系文件或认证文件等,证明公司测量检测体系符合顾客的要求。5.3 计量方针、目标计量方针:科学、统一、精准。计量目标:计量器具配备率100%;周检率100%;产品检测率100%。5.4 管理评审5.4.1管理评审的目的对公司测量检测体系进行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价,提出改进机会和变更需要,确保体系进一步完善。5.4.2职责分配5.4.2.1管理评审由总经理主持。5.4.
18、2.2总经理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5.4.2.3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评审计划、组织评审输入资料、编写评审报告并能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措施,负责跟踪验证。5.4.2.4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提供评审资料参与评审,并实施改进。5.4.3评审方法与期限5.4.3.1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5.4.3.2管理评审保持每间隔12个月进行一次,特别状况下由总经理决定增加评审次数。5.4.4评审输入5.4.4.1评审输入是为管理评审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信息,是管理评审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5.4.4.2评审输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a.测量检测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质量审核结果;b.计量方针、计量目标的可行性;c.纠正和
19、预防措施的可行性d.测量结果与规定的计量要求的符合性;e.顾客抱怨集中及重大不合格的处理;f.随着顾客的要求、法制要求、技术法规要求、新技术发展、市场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提出更新要求;g.公司组织机构、人事调整的适用性;h.公司业绩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和重要改进建设。6 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1.1人员职责在本手册5.1计量职能部门对计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及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有关操作工的计量职责在相关的作业指导书中另有专门的规定。6.1.2能力和培训技术质量部每年编制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纳入公司的人员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中,应就计量管理体系有关
20、人员的培训要求、培训项目、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与经费等安排做出规定。技术质量部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培训与计量管理人员的考核,并与公司办公室联系配合完成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需要培训的计量人员由公司办公室组织人员培训,并负责落实培训经费,安排培训时间。所有培训人员的合格证书、考试成绩均由公司办公室保存原件。公司办公室也应保存计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合格书或考试证书的复印件,作为人员培训有效性的证据。技术质量部按季度组织管理人员、检验员等各类人员的培训,由公司办公室邀请外单位专家或由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进行讲课。由负责人员培训的专职计量管理员组织安排,保证教材和其他有关资源。技术质量部负责培训的计量管理员还
21、应利用文件发布、内部审核或迎接外部审核等机会对计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进行ISO9000:2000标准和ISO10012:2003标准的宣讲和计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和讲解,使有关人员对计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技术质量部负责培训的计量管理员还要利用公司的板报等工具宣传国家计量法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问题,组织计量知识竞赛,作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对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和计量术语的正确使用和理解也要纳入宣传内容。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培训,增强公司全体人员,包括与计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人员的计量意识和对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若工作临时需要使用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时
22、,有关部门应对这些临时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有效监督,以确保其工作质量。6.2 信息资源6.2.1程序公司计量管理体系已编制形成18个程序文件(见附录二)。公司计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以及相关外来文件控制应做到:a)文件发布前得到授权人批准或确认,确保文件规定的要求是充分的,规定的措施、方法和步骤是适宜的;b)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评审,如发现文件不适用或需要补充或修改时允许进行变更,但必须经过原批准人员或其授权人重新批准;c)文件经过修改,在修改过的文件上可采用版本号、换页等方式表明文件现行修订状态,防止误用;d)与计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和场所,包括生产现场应有现行有
23、效的有关文件,确保得到贯彻实施;e)计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描述应清晰,便于使用人员理解,不应照抄标准,照搬其他单位的文件;g)测量设备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也应通过文件控制管理员确认,确保有效性,防止误用过时失效的文件;h)在工作现场作用或存放的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若因工作需要,现场保留过期作废的文件(如作参考用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应在文件上盖上“作废供参考”印章,防止误用。6.2.2记录为了确保计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要求在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有通用性的规定。为了证实每一台计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必须建立并保存计量记录。技术质量部负责测量记录的统一管理,内容包括:a)测量记录的代号
24、;b)测量记录的名称;c)测量记录的保存期;d)测量记录的空白样表;e)测量记录的归档;f)测量记录的存储。测量记录包括计量管理工作记录,计量检定与检测记录,计量设备管理记录。测量记录应做到填写真实、字迹清楚、数字准确、内容完整、传递及时。测量记录要妥善保管,以防止测量记录的损坏,变质和丢失,保管方式便于存取和查阅。6.2.3标识技术质量部对所有测量设备必须具有计量确认标识。经校准或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贴上绿色合格标记;若发现或怀疑测量设备不合格,则贴上红色标记;降级使用或限制使用的测量设备贴上黄色准用标记。 计量管理员应经常注意抽查生产部测量设备是否贴有计量确认标识;标识是否完整和清晰;标识是
25、否脱落。如发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标识不合格应及时指出,责成有关部门负责人按不合格测量设备处理,需要时应开具不合格报告。6.3 物质资源6.3.1测量设备测量设备的范畴是指测量、计量室和检测的设备;用于证明溯源性的测量标准以及进行测量用的辅助设备,如量具、仪器、探测设备、专门计量室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以及影响生产、过程或服务质量的夹具、工装和工序检测仪器。测量设备的配备及购置要求应根据实际需要的准确度、量程、分辨率,确定其基本特性参数,同时兼顾经济合理、使用维护方便的原则。购置的测量设备,其制造商必须具有该设备的生产许可证,同时该设备具有出厂检定合格证书。在用的测量设备,应按规定和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
26、按规定的确认间隔进行检定或校验,确保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满足工艺控制、生产经营、安全防护的要求。测量设备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为了获得所要求的性能,对期所作必要的修正,包括环境条件在内的使用条件的影响,必须要求记录。测量设备档案在用的测量设备,计量中心负责对其建立设备台帐和状态标识,并由计量管理员进行管理。关于测量设备的入库验收、装卸运输、贮存保护和领用发放等测量设备流转管理要求已在测量设备配备和流转管理控制程序中做出规定。6.3.2环境条件保证生产部环境条件满足规程规定要求。保证测量设备、测量标准的技术性能及其使用寿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6.4 外部供方为公司计量管理体系提供产品和服务
27、的外部供方的控制已形成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控制程序。外部供方为公司计量管理体系提供的计量用产品包括:测量设备、测量用辅助装置和作检验用的辅助设备、检验设备、理化分析设备和过程监视用的监视设备以及少量维修用的仪器配件。外部供方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服务包括:省级/市级计量检定所的检定或校准、某些产品的委托生产部和计量人员委托培训等。有关测量管理体系外供产品和外来服务应按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程序文件的规定,由经营部会同技术质量部对外部供方进行调查、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并保存有关的评价记录。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7.1.1总则公司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部分测量设备
28、的修理和调整、封印和标记。属于国家强制检定列入强检目录的测量设备和依法管理的测量设备送省级或市、县计量所进行检定,确保这类测量设备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送检。新购的测量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必须送省、市、县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所有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由计量人员确认其校准状态,合格的测量设备重新贴合格标记,并注明检定日期和有效期。同时登录送检/送校测量设备台帐。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其计量特性必须满足有关设计工艺文件和产品检验规程所规定的预期使用要求。7.1.2计量确认间隔公司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其检定周期按有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有关检定法规所规定的周期按计划按时送检。
29、具体确定测量设备的目录,规定校准间隔评定方法,填写和保存确定和调整计量确认间隔的记录并由生产科保存。经过校准间隔调整后的测量设备必须重新校准后才能使用。7.1.3设备调整控制公司只有少数需要进行封印的测量设备、如电度表、压力表。对这些有封印要求的测量设备应按照测量设备封印调整控制程序进行管理。计量管理员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抽查这类测量设备的封印有无损害或破坏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2 测量过程7.2.1总则技检部通过对我公司计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的识别和策划,确定对生产过程中的测量过程是对我公司产品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的特殊测量过程的有关键测量过程。对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和关键测量过程所用的测量设
30、备、工作环境条件、操作工的技能要求和测量方法、频次和记录等要求已在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和有关的作业指导书中做了明确的规定。7.2.2测量过程设计生产中的特殊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已充分考虑到作为“内部顾客”,技术质量部、供应部应按工艺要求和产品检验要求以及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如国家有关计量技术规范、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符号等有关规定)要求,同时也考虑到公司为确保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公司对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可确保及时发现测量过程失控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7.2.3测量过程实现测量过程实现就是使通过以上测量过程参数及控制限设计,事先确定测量过程参数的控制曲线
31、的变动始终处在设定的控制界线内,使测量过程的变动不超过控制限,测量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这就是测量过程实现要达到的目的。负责监视特殊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的技术人员遇到以上情况应立即向技术质量部部长报告。会同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测量过程出现失控的原因并由技术人员做详细记录。7.2.4测量过程控制记录公司对生产测量过程控制记录内容包括:a)测量过程参数的记录、日期和时刻。b)测量过程监控所依据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名称与文件编号。c)记录人的姓名及签字。d)负责测量过程控制的技术人员与操作工的职称或等级。技术质量部计量管理人员应对测量过程参数有关记录的填写、修改、汇总和和利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32、和监督,确保测量过程监控记录真实、可信、完整和清晰。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7.3.2溯源性公司各部门和车间生产现场所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必须经过省、市、县计量检定所检定合格并贴有合格标识,才能使用。计量管理员应对公司各个部门使用的测量设备量值溯源情况进行监视和抽查,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技术质量部。送省、市、县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的测量设备的检定证书及其附件或有关记录由计量室记录保管员统一保管。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 总则技术质量部负责对公司建立的计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分析和必要的改进,以确保计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ISO 10012:2003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要求并针
33、对发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实现计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监视的对象包括: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如强制检定测量设备和依法管理的测量设备周检合格率以及设备调整等情况;2)计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部门质量目标实现的状况。监视的方式包括:a) 技术质量部日常的监督抽查;b)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的调查和收集;c)计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d)收集汇总各类数据,特别是特殊/关键测量过程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8.2 审核和监视8.2.1总则技术质量部应通过计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审核,日常的监视和利用有关数据的统计技术分析等多种方式评价公司计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技术质
34、量部应通过以上方式确定公司为计量管理体系年初规定的质量目标是否适宜;是否具有指导促进作用并切实可行。按照计量管理体系建立组织结构,技术质量部和有关各部门(如经营部、计量室等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是否明确、合理,机构职责规定是否适宜。计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和文件规定对计量室和有关职能部门是否适宜,文件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否适宜。技术质量部还应收集和汇总以上各方面信息为计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证据。8.2.2顾客满意公司已制定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收集和分析控制程序,并在文件中明确了技术质量部和相关部门利用测量设备和进行测量过程监控的有关人员作为计量管理体
35、系的内部顾客。同时还规定调查和收集内部顾客,必要时包括订购公司产品的外部顾客对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设备管理的要求和计量管理体系的反馈意见和信息。文件规定技术质量部对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收集的方式,包括技术质量部亲自上门,征求这些部门的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在年终总结前召开顾客意见调查会,请有关部门代表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与顾客接触时通过交谈了解他们的意见等。可以围绕下列一些问题,向内部顾客提问,例如:a)对测量设备校准/检定报告或证书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充分性是否满意;b)对测量设备调试和修理的质量水平是否满意;c)对技术质量部人员深入现场,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热情与服务态度是否满意。以上程序文件对顾客满
36、意度信息收集的方式,征求意见的内容和收集填写反馈信息记录表格等都做了规定。8.2.3计量管理体系审核计量管理体系审核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规定,与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以由技术质量部单独组织有资格的内审员,对公司与计量管理体系有关部门和场所进行内部审核。计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审核的实施等内部审核活动必须符合公司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的要求并保存有关的记录。8.2.4计量管理体系监视计量管理体系监视的目的是确定计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否实现预先规定的质量目标要求。计量管理员应将计量管理体系监视作为最基本的职责和任务。除了各行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以外,计量管理员至少每月应对公司计量管理体系涉
37、及部门的过程进行监视。监视的方法可采用现场巡查、人员提问、抽查有关记录、查证计量设备校准状态标识等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责成进行纠正。对日常监视过程中多次发现或重复出现不合格,具有内审员资格的计量管理员应开具不合格报告,同时上报技术质量部。计量管理员对计量设备校准和检定的状况,特别是校准和检定发现计量设备不合格时所采取的纠正或纠正措施等抽查结果也应形成监视记录。计量管理体系计量过程和计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监视的结果能作为证明可持续满足质量目标规定的要求,体系运行有效的证据。8.3 不合格控制8.3.1不合格计量管理体系技术质量部应确保及时检测出公司计量管理体系要素或过程出
38、现的任何不合格和测量的不合格。为此,技术质量部和计量管理员必须按照本手册和有关程序文件以及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日常的监督检查并形成相应的记录。在技术质量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公司计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分解计划中应将“确保检测出任何不合格”作为考核技术质量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并作为向总经理管理评审报告的重要内容。8.3.2不合格测量过程技术质量部和计量管理员在对计量管理体系日常监视和抽查中发现任何测量过程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进行记录并责成有关责任人员作出不合格标识,暂停使用或运行,直到分析原因,制定必要的纠正措施。计量管理员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并确认不合格测量过程应责成有关责任人员进行纠正或采
39、取纠正措施,并做详细的记录。8.3.3不合格测量设备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对不合格测量设备作出“禁用”标记。对不合格测量设备由计量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和调整,经检定合格后,可以继续投入使用。不能修复的不合格测量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办理相关手续,并贴“报废”标记,隔离存放。对已知不合格测量设备所测得的结果应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必要时对检测数据进行评定或重新进行检测。公司按照不合格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对现场发现的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标识、记录、隔离、评价和处置以及不合格测量设备对产品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均做了明确的规定。8.4 改进8.4.1技术质量部应根据计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
40、核,包括质量认证机构审核结果、公司的年度管理评审决定以及内部或外部顾客的反馈意见,对计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策划和管理。需要时由技术质量部会同计量室等部门制定计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改进计划,以实现计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8.4.2纠正措施在日常监督抽查中,若测量设备多次或重复产生不合格,计量管理体系要素产生不合格,超过规定的控制限,计量管理员按照以上不合格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序进行纠正或责成产生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必须严格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规定来进行。8.4.3预防措施预防措施针对可能产生,但目前尚未构成的潜在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为防止产
41、生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按照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规定,首先确定可能产生的潜在不合格,分析产生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评价是否需要采取防止产生潜在不合格的措施,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记录。预防措施达到要求后应评价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附录一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总 经 理管理者代表生产副总经理副 总 经 理生产部民品车间人力资源部技术质量部军品分公司办公室经营部财务部供应部计量室附录二计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序号文 件 名 称文 件 编 号1质量目标及分解控制MP-5.3-20072测量人员培训与考核控制程序MP-6.1-20073测量设备确认标识控制程序MP-6.2.4-20074
42、测量设备流转控制程序MP-6.3.1-20075测量环境数据修正控制程序MP-6.3.2-20076外购产品和外来服务控制程序MP-6.4-20077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程序MP-7.1.2-20078测量设备封印调整控制程序MP-7.1.3-20079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MP-7.2.2-200710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MP-7.3.2-200711顾客满意度信息收集和分析控制程序MP-8.2.2-200712不合格测量设备控制程序MP-8.3.3-20071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MP-8.4.2-200714预防措施控制程序MP-8.4.3-2007气呢逝副货路桶兄菜儿周辰左械洞吃狸塑碱球馁逆扣蜂盈穷叼橱训擎渠皑婿漾貌悍壹缆戳阅唯件裙勒惕烯格灰巧胀隙广勇竹铃形坏淄剩抡幕逛腊剥棒吾朗且掩彻辉待纸稀谊艺置中孜煎近延脂柴商师粘胡逗为俊炊贝苔漏爬济跃套梆锅壳惦砷矗戒未纠眼逆馈坑跃握胡怪棍沂摄撤蛆质惋仟柏漏郴炼棚捻报茂祥嘛仅水墓锻铲熄娃裴卯名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