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880277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堂教案题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案学时12班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班任课老师教学目地通过培训使安全生产管理者掌握辨识危险源的方法,能够正确、全面的辨识各岗位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一、相关术语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

2、序、分级。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3、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

4、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1、一切活动基于风险;是人们居安思危的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增强

5、,牢固树立“生于风险,死于安乐”的意识.2、以预控为核心的闭环管理;3、风险是永存的,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学习都被风险包围,风险是每个人的影子,我们与风险共舞、睡觉,风险要把我们消灭,因此,我们必须吃透风险,采取规避、转嫁、控制、消除、隔离、减弱风险。4、未遂管理、源头管理、主动管理和动态预控管理;5、以危险源辨识和制定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目标:达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使矿井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原来的安全管理是被动管理、出了事故追究管理责任、也是处方式管

6、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也只有一次;人是不可代替的,谁都不想受伤;无权剥夺他人的幸福,所有人员都愿意过幸福生活,但劳动事故,使美好愿望付诸东流,下一个或明天可能会轮到你。风险预控主要是针对人是非完善性的,人非本质安全性的,人的本质是会犯错误的,人在无意间会产生疏忽大意、人是会产生错觉的、人具有走捷径的偷懒特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人的疏忽大意、偷懒、错觉失误造成的事故是较多的,如不留神、发呆、遗忘、错觉、自以为是、不注意、想当然、判断失误、操作失误等,而人的疏忽是无意的,非本意的。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主要包括: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3、人员不安全

7、行为管理与控制;4、组织保障管理;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图一、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一)危险源辨识1、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2、煤矿危险源辨识不同与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检查已经出现的危险,排查的目的是为了整改,消除隐患.而危险源辨识是为了明确所有可能产生或诱发风险的危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预先控制。3、煤矿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煤矿所有的系统(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为了便于辨识工作的开展以及避免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煤矿进

8、行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子单元可以按照空间进行划分,如:采掘工作面现场、采煤工作面现场等;也可以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采矿部、生产辅助部等;还可以按专业进行划分,如:采掘专业、机电专业等.不管按照哪种方式划分子单元,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独立性。即子单元在危险源辨识范围上尽量独立,不要交叉重叠,不要出现某个对象或某个范围同时属于两个子单元的现象;(2)全面性。即子单元的全体须是整个煤矿系统,不可出现某个对象没有隶属单元的现象;(3)科学性.即子单元的划分必须科学合理,便于后期危险源监测及控制等工作的开展4、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

9、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员、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危险源具有潜在性,所以辨识危险源必须考虑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考虑目前系统中存在或潜在什么不安全因素。此外,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煤矿事故可分为8种,分别为:

10、(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渣、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跨塌等。(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然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瓦斯事故)。(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8)其它事故:指以上七类事故以外的事故。

11、煤矿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以上所述的煤矿八大事故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原因是风险辨识的重点工作。危险源辨识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尽量做到不遗漏。(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等。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4、煤矿事故发生机理.5、其他相关资料。比如:最新颁布的标准、条例、要求等。(三)采用的危险源辨

12、识方法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四)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员、机(物)、环境、管理来考虑.1、人员是指煤矿所有的人员.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所有人员2、机(物)是对系统中设备、设施、材料、工具等的统称。3、环境 (在此指的是环境条件)一方面指的是井下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水文情况、地质构造情况、顶(底)帮情况、地热等;另一方面指人为创造的工作环境条件,包括: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情况、照明情况、供风情况、井下巷道布局情况、工作面布置情况、施工质量情况、巷道路面情况、供电线路布置情况、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情况等。4、管理在此主要指:组织机构、机构职责、规章制度、

13、操作规程、文件记录、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等。二、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风险评估过程。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危险源辨识也即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风险的等级,也就是度量每一个危险源对应的风险水平,这个过程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通过分级,煤矿就可以有重点有先后地选择应对措施,并最终消减风险。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确定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计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

14、的严重程度估计总期望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估通过填表的方式简洁明了。表13给出了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填写的表格范例。说明:1、事故发生 “可能性的确定方法.对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确定需要根据以往事故统计或经验来模糊判断。2、损失”的确定方法。对“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确定需要建立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假设在事故实际发生的情况下,估计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多个,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取各种后果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来确定“可能造成的损失”。3、风险值的确定方法。风险值=可能性损失。4、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将计算得出风险值与矩阵表右下方的“风险等级划分

15、”对照即可得到相应的风险等级.三、风险管理的第三步风险控制过程。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结果,确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管部门,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一)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辨识出的危险源通过提炼成为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

16、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离不开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简称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在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什么是合格的,什么是不合格的,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而如何从管理的角度保证达到要求的条件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审过程中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流程,运行过程中要遵循PDCA运行模式,这一章主要介绍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主要内容、制定原则、制定流程、制定程序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运行模式。(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及具体内容在学习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与程序之前,首先应明确

17、为什么要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即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以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三)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通过让员工自己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进而控制和消除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四)管理标准具体内容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够消除相对应的危险源,标准要明确、具体.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统一,目前没有标准的考虑增加新的标准,要认真考

18、虑定性标准.人的管理标准即各基层员工的行为标准,管理对象在何时何地应该以什么顺序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机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 环的管理标准为管理对象处于安全范围的标准。管的管理标准为现有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备。(五)管理措施具体内容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基层各岗位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机的管理措施为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环的管理措施包括对环境对象的监测,以及环境对象不符合管理标准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不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作业.管

19、的管理措施即对现有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进行完善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机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完备性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六)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为了使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完备性,在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生命力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第二是贯彻执行的力度。自下而上的方式保证了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20、的群众基础,便于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自上而下的方式保证了制定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安全规程。因此,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管理对象.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二是指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通过管理措施的落实能够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只有具有了可操作性才能起到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制定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做到明确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

21、员,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不仅应规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应当做什么,还应规定应当如何做,以使相关当事人正确做出行为,并能够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有较为准确的预期。4、适用性原则我国各地煤矿地质条件、人员条件、装备条件差异都非常大,因此安全隐患的差异也非常大,因此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煤矿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制定适应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5、动态性原则随着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矿井地质条件、工作人员条件、机器装备状况等都会发生变化,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应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条件。6、全过程性原则全过程性原则是指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应贯穿煤炭生产组织的全

22、过程,从矿井设计、矿井建设、矿井生产(生产计划、生产准备、实施生产、生产接替、生产总结和分析)直到矿井报废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六)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由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我们知道本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将已知规律的事故控制在可以承受得范围之内,为了使危险源能够覆盖所有的已知规律的安全事故,进而制定完备的管理标准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达到本质安全的目的。1、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分析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揭示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发生条件,了解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也是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依据。2

23、、危险源辨识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综合分析,并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对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影响因素-危险源进行辨识。3、风险评估对系统辨识出的危险源综合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方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分析评估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而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中的危险源可能引发什么样的事故,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用事故发生的概率或既定的危险性量度表示),以及危

24、害和后果是什么。4、管理对象的提炼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对象即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内容,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有安全事故风险的危险源进一步提炼管理对象,管理对象提炼的目的是将较抽象的危险源转化为具体的管理对象。管理对象要根据风险类型来确定,风险类型为人,则管理对象就为具体的某岗位的职工,如:“煤机司机”; 风险类型为机,则管理对象为具体的机器设备或其它设施,如 “风筒”;风险类型为环,则管理对象为环境对象,如“瓦斯”;风险类型为管,则管理对象为相关管理制度或管理标准、管理体系等的制定、审核、发布、培训等机构。提炼管理对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管理对象要明确具体,同一个管理对象不能出现不同的名称

25、;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和工序中任务的负责人相吻合,如工序中是井下维修电工在检修电器前要检查瓦斯,危险源为“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到位,后面的管理对象应为“井下维修电工” ,而不是“专职瓦检员”或“瓦检员”;如果管理对象错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都跟着错了。5、管理标准的制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离不开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在管理对象提炼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规、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前面分析出来的各管理对象可能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完备的管理标准,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使管理对象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

26、的最低要求。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6、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及其安全职责的确定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及其安全职责的确定,也就是要根据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并结合本质安全管理措施,明确每一个管理对象的使用、维护、管理等人员,以及各自应对保证此要素处于安全状态应负的安全管理责任,并同时明确由哪个部门或人员负责监督这些人员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本质安全责任落实要求达到横到边,纵到底,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任何一件事,一项工作均有责任者。本质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按照PDCA循环,使管理责任和权力形成闭路循环网络,从上到下,大网套小网,逐级落实,从下向上层层保证.7、

27、管理措施的制定一个单位,无论标准多细,责任多明确,奖罚力度多大,标准不执行,责任制不落实,仍是废纸一张。因此,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措施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来保障管理标准的贯彻执行。管理标准只说明了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如何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监督、检查、培训检修、维护等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应做到具体、明确,从而使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操作;同时还应能够做到“通过管理措施的落实能够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8、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组织相关人员对形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初稿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改完善。1、阶段性审核指导和审核小组对编

28、写小组阶段性工作内容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2、初稿审核指导和审核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编写完成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初稿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改。3、基层审核将审核、修改后的各单位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初稿装订成册,分别下发给各单位的员工,征求修改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4、试运行按修改、完善后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在全矿范围内试运行三个月,针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点进一步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5、最终审议、批准,发布实施由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试运行的效果,对试运行后的修改稿进行最终审议、批准后发布实施.6、管理标准

29、与管理措施的修订根据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订.7、定期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每年由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委员会组织更新一次.8、动态修订根据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订。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修订:(1) 公司方针发生变化;(2) 公司活动发生变化;(3) 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4) 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5) 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6) 其他。(七)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制度和本单位的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因此应该保持

30、动态性,才能使其与实际一致。无论采用什么检查和评审方法,当有理由怀疑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存在漏洞,或其中的某些条款不能起到控制危险源,或出现了新的危险源没有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来予以消除时,都应对原有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内容来理解这几个环节的含义,以助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程序和内涵。1、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识别)。2、风险评估.3、风险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事前控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风险识别和评

31、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产生原因-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使得风险管理“有法可依”。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危险源的监测过程,事实上也就是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贯彻落实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前面工作进行跟进审核的过程。事后控制是在对危险源监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信息,分析其风险状态,对已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控制,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一、实施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领导重视。2、全员参与.(1)危险源辨识过程需要全体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配合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一起辨识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害因素;(2)风险评估过程需要全体员工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带来的损

32、失进行判断、衡量和审核;(3)风险控制过程需要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风险,同时识别、评估新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使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3、责任明确.责任明确是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实施风险管理,需要把风险管理的方针、程序和标准措施的制定、执行、执行效果评估、修订等工作、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使从领导到基层操作人员,都能了解并负起工作中的责任。二、煤矿风险预控是煤矿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一)煤矿风险预控不同于隐患消除,隐患消除是在实际出现了危险源(隐患)之后对其进行控制或消除,而

33、风险预控是对煤矿辨识出的可能会出现但尚未出现的危险源进行预防性的控制或消除.(二)煤矿危险源监测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三)危险源监测是煤矿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整个工作是动态循环、螺旋上升的.其具体工作内容有:1、危险源动态监测与动态信息采集。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分类进行实时、定期、不定期的监测、检查,采集其所处状态的动态信息,同时还要辨识系统中是否出现了新的危险源.2、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将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及时传递到相应的管理部门.来自人-机环管不同方面的危险源很多特征是不相同的,有些危险源需要对

34、其进行连续的监测,比如:瓦斯浓度是否超限、工人有无违章行为等;而有些危险源只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即可,比如:机器设备是否配备、选型是否正确、安装是否合理等.根据危险源的这种特征,企业可采用实时、定期和不定期三种模式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1)危险源实时监测。能够引起煤矿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必须实施连续的检查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由于某些危险对煤矿事故发生与否影响非常重大,因此这些危险源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处理,对这些危险源必须实施连续的检查和监测,即实时监测。(2)危险源定期、不定期检查。某些危险源不能够也没必要对其连续的进行监测,煤矿可根据危险源对事故影响的轻重缓急,规定检查或监测该危险

35、源的时间和间隔期限,由驻矿安监处、业务部门负责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现场全面性监督检查。及时将存在的隐患反馈到责任单位,并将检查结果录入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检查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三、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危险源自身的一些特征,危险源动态信息的采集方法也不唯一,目前主要有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和其他一些信息采集方法。1、 填表的方法。煤矿许多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必须通过现场观察采集,工作人员须按规定填写危险源监测表,定期上交。2、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一些危险源(如瓦斯浓度超限、风量不足、机器的开关状况等)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其监控记录也是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的一个

36、重要来源。3、举报的方法。设置举报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越级匿名举报发现的危险源。4、其他信息采集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先进的信息采集方法,都可以用于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采集.四、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方式1、危险源动态信息的传递方式根据时间上是否允许滞后,可分为实时传递和定期(定时)传递两种.具体的实现方法根据煤矿的技术装备情况可以自定.一般地,需实时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监测仪器、发短信息、打电话或借助其他先进技术进行传递;定期(定时)传递的信息可通过填表的方法进行传递。2、煤矿辨识出的危险源中,哪些需要实时传递其动态信息,哪些可与定期(定时)进行信息传递,可根据此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37、来定.比如:可规定风险等级在中等以上的(含中等)、实时监测的危险源必须实时传递其动态信息,风险等级在中等以下的或定期监测的危险源可以定期(定时)传递其动态信息。五、煤矿危险源的风险预警对煤矿危险源进行风险预警是实施风险管理、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预警是为了及早发现可能要发生的危机,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处置,未雨绸缪.六、风险与危险源、事故三者的关系。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和状态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危险源最根本的特征是破坏性、潜在性,风险的定义是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

38、组合。一般对事故的定义为:人们在实现其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种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事故具有因果性、随机性、潜在性的特征。(1)因果性。因果性,是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之关联性。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2)随机性。随机性是指事故属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3)潜在性。潜在性是指人们在人在生产活动中所经过的时间和空间,不安全的因素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

39、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就是事故。七、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具有其鲜明的特点:(1)全方位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反映了企业的自组织和预控能力,它要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和环境的危害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等等)进行管理;(2)全过程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煤矿的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实施风险管理.(3)螺旋上升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管理过程,该管理过程起始于对危险源的辨识,接着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风

40、险进行预先控制,进而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并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预警、纠正,同时辨识新的危险源,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提供经验累积. 整个风险管理是在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中动态进行的。(4)以预控为核心。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预控,即在对煤矿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全面准确辨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切断风险出现的渠道和条件,预先控制风险,使其不可能出现。(5)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是一套双保险、闭环式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要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预防风险的出现,接着要对已知的危险源进行持续地监测,同时辨识系统中

41、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在对已知风险预控失效或出现新的风险时,风险管理系统能及时作出反应,对风险进一步进行分析、预警,并加以控制或消除,遏制其扩散演变为事故,造成损失。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及其规律要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规律,这是从事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前提.二、不安全行为的概念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

42、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它们都是人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该纳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对象之中。以下内容所说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三、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如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而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实施煤矿安全管理的

43、行为主体。根据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可以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行为主体的习惯性行为或工作失误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属于无意识违章行为;而行为主体明知危险却依然从事的行为则属于故意违章行为。上述故意违章行为和非故意违章行为的发生机理是根本不同的.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预知其行动违反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是其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主要受人们决策过程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非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没有

44、预知其行为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不是其有意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则更多地受人们的认知状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由上述定义可知,不安全行为与实施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密切相关。而安全管理职责主要都是由一定的安全管理主体根据煤矿生产任务结合煤矿生产特点事先加以确定的,用以指导不同安全管理主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出现问题,它势必会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非常丰富的,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不可能对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界定和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上安全

45、管理主体缺少安全管理职责的指导,被迫根据自己的认识自主做出行为选择。缺少安全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的指导是导致行为主体做出不安全行动的原因之一。即使为安全管理主体制定了详尽的安全管理职责,由于安全管理职责制定在先,而行为主体的行动在后,行为主体也极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忘记了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从而使安全管理职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遗忘是导致行为主体做出不安全行动的原因之一。即使行为主体能够清醒地记得自己的每一条安全行为职责,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心理等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他也未必在当时一定能够正确地认识其真实的含义,特别当安全管理职责制定的比较模糊时更是如此。当员工在具体行动之前没有准确地理解或者认

46、识到其安全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时,他就极有可能做出违反安全管理职责的行动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当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正确认识并且理解了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这些安全管理职责和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发挥指导行为主体行动选择的目的.行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行为就属于其认识到的岗位职责行为。当然,也有一些行为是安全管理职责没有加以规定的,但是行为主体也认识到其可能存在安全问题,需要他做出不同安全行为的选择.行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行为则属于其认识到的非岗位职责行为,表现为行为主体的自觉行为。只有当行为主体的大脑认识到自己行动的不安全性,他才会面临不同安全性行动的选择问题。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

47、责只有顺利地通过了上述两个环节,行为主体才能够认识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是否在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中做出了相应的安全行动要求,他才会意识到如果不按照安全管理职责的规定行动,其后果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既然是行动安全性选择问题,它必然涉及行为主体对不同行动的价值认识以及行为主体的选择标准问题,这又与行为主体的价值观相关联。当行为主体对较不安全行动的价值认识高于较安全行动的价值认识时,他就有可能做出较不安全行动,即做出不安全行动的选择.这就是行为主体在工作中有意识做不安全行动选择的机理,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应该重点予以关注的问题。图4-1是对这个过程的一个简单描述。行为主体除了有意识做出的不安全行

48、动选择外,他也会做出许多无意识的不安全行动选择。上述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因素可能会促使行为主体做出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选择。四、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煤矿应结合不同的生产技术特征(储量、开拓方式、开采方法、生产布局、机械化程度、主要灾害类型等)至少对5年内发生的事故进行动态分析,以事故发生的特征源、环境特征、行为维度作为事故统计分析的关键维度,总结事故发生中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特征规律.特征源:为驱动、承载特定环境区域内不安全状态的物或瞬时行为过程。即指直接驱动、承载煤矿重大事故发生的物或瞬时行为过程.环境特征:为由煤矿各种工作环境的地理位置、作业条件、地质特征、设备使用状态等要素决定的事故空间分布特征。行为特征:导致事故发生或者影响事故进程的事件因素中人的行为特征。既包括能够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特征,如冒险心理、安全意识状态、安全知识状态、能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