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污水巡回检查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使生产巡回检查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巡检工作质量,对装置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装置长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部污水车间及岗位生产的巡回检查管理。
3、 职责和权限
3.1 生产部是巡回检查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车间的巡回检查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3.2 车间负责制定并落实车间内各岗位的巡检线路、巡检内容、巡检时间,对车间内各岗位巡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4、 职能
4.1 现场操作人员负责对所辖生产现场装置进行巡回检查,对全装置进行巡回检查,在DCS画面上对全装置运行状态进行巡回检查。
4.2 车间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生产巡回检查情况。
5、 巡回检查的分类:
5.1 定期巡回检查:在生产正常运行期间,按规定的时间对所管辖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的检查。
5.2 不定期巡回检查:在装置运行或停运过程中,根据设备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原规定的时间外,相应增加的对所管辖设备和系统进行的检查。
5.3 交接班检查:运行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根据岗位分工对相关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的检查。
5.4 特殊情况检查:在设备启动和停止、系统在投运和停运及其它特殊状况时(如大风、雷雨、闪电、高温、寒流),对所辖设备、系统及预防措施进行的细致检查.
6、 巡回检查要求
6.1 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对所属责任范围装置、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巡回检查时间范围为正点±30分钟内,如发现问题能处理的必须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立即向当班管理人员报告。
6.2 巡回检查必须如实认真做好记录,字迹必须整洁,禁止弄虚作假。
6.3 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进行巡回检查时,必须汇报当班管理人员,以便安排人员代替巡检。
6.4 针对岗位生产和工艺流程特点,建立和优化巡回检查路线,按照定时、定点、定路线、定内容的要求,检查各设备运行状况、现场仪表参数、现场跑、冒、滴、漏等情况,进行严格、科学的巡回检查,按顺序逐点翻(挂)牌。
6.5 上班期间必须按照本制度对有关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操作人员每2小时对现场进行巡回检查一次。
6.6 如有特殊情况时,在巡检时应重点进行检查,并增加巡检次数,必要时另行安排人员重点巡检或派专人就地监视.
7、 巡回检查路线
7.1 室内巡检路线:配电间→仪表间→加药间→风机房→消毒间→污泥脱水间→地下设备间→絮凝反应沉淀一体化设备→集水坑
7.2 室外巡检路线:气浮机→生产废水调节池→提篮格栅→中间水池→机械格栅→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污泥浓缩池→出水池
8、 巡回检查内容
8.1 配电间:检查线路是否破损、固定螺丝是否损坏、是否有异味;各电压表、电流表显示数值;室内温度是否正常。
8.2 仪表间:检查所有的仪表外观是否完好,元器件有无损坏,流量管有无堵塞,氧含量气体分析仪、报警器等运转是否良好、显示是否正常.
8.3 加药间:记录各个加药装置内液体液位,检查搅拌电机及相应提升泵是否正常,阀门是否完好无损;记录原料酸、碱加药罐内液体液位,检查相应提升泵是否正常,阀门是否完好无损。
8.4 风机房:风机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气管、油路是否正常,有无泄漏;螺栓是否紧固,振动是否正常;气管、油路是否正常,有无泄漏;反吹电磁阀工作时间是否正常;各风量调节阀门是否正常.
8.5 消毒间
8.6 污泥脱水间:检查压滤机滤板有无破损,滤板是否清洁,滤布是否折叠,有无破损,压滤机油压是否足够。
8.7 地下设备间:检查各类泵运行状况,查看各类阀门开启状态.
8.8 絮凝反应一体化设备:观察进出水水量水质变化,如颜色、水温、浊度等,检查水下搅拌机运行状况,观察斜板沉淀池沉淀性能,出水状况.
8.9 集水坑:记录集水槽内污水液位,检查相应提升泵是否正常,阀门开关是否正确。
8.10 气浮机:检查气浮池有无渗漏情况,刮渣机是否正常运行,记录气浮机内液位,观察气泡大小,检查各个泵是否正常,阀门开关是否正确。
8.11 生产废水调节池:观察调节池水质水位,如颜色,浊度等,检查提篮格栅是否正常工作。
8.12 中间水池:观察调节池水质水位,如颜色,浊度等,检查提篮格栅是否正常工作。
8.13 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查看生化池的液位,进出水量,活性污泥色泽,泥水分离状况。
8.14 MBR池:查看MBR进水流量、液位,泥水分离状况,污泥浓度。
8.15 污泥浓缩池:检查污泥液位。
8.16 出水池:观察出水池水质是否清澈,有无细小颗粒污泥上浮、漂泥等现象。
9、 检查所辖现场区域内是否整洁、有无其它异常情况发生.
10、 检查与考核
10.1 车间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本车间岗位人员本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参照生产有关考核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10.2 生产部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各车间岗位人员本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参照生产有关考核管理制度,对相关车间和岗位人员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