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7_T 3623-2019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703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7_T 3623-2019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23-2019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23-2019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23-2019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23-2019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B 52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6232019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fishery enhancement and releasing in inland waters 2019-07-23 发布 2019-08-23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原则.1 5 评价流程.2 6 评价内容.2 7 评价方法.3 7.1 评价数据获取途

2、径.3 7.2 评价指标体系.3 7.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 7.4 指标等级划分标准.5 7.5 评价指数计算.6 7.6 放流效果等级划分.7 7.7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更新.7 8 评价结果.7 8.1 总则.7 8.2 综合效果评价.7 8.3 单项效果分析.7 9 报告编写.8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淡水

3、渔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贯仓、冷春梅、李秀启、高云芳、刘超、王亚楠。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过程中的评价原则、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效果评价与分析、报告编写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湖泊、水库、河流、采矿塌陷区等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效果评价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C/T 9102.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4、 第3部分:淡水 SC/T 9401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内陆水域 inland waters 特指内陆适宜渔业生物生存的各种水体,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河流和采矿塌陷区等。3.2 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fishery enhancement and releasing 按照预先设计的流程和内容,采取科学、简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实施增殖放流后水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和综合分析,评价增殖放流活动预定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并写出评价报告的过程。4 评价原则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

5、放流的效果评价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科学性原则 采取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方法,客观、真实地反映系统内涵以及增殖放流活动的动态影响;b)全面性原则 评价所涵盖的内容有助于全面地反映增殖放流的实施效果;c)重点性原则 通过分类选择重点指标,简化系统分析过程;d)层次性原则 评价体系既有机地整合各个子系统,又于不同层次上体现对应指标;e)可操作性原则 立足现有的渔业管理和科研基础,充分利用现已有资料和成果,通过构建适宜的评价方法,以定量表达或量化手段进行定性描述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5 评价流程 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按以下步骤和流程进行:a)明确评价区域,分析增殖放流活动实施的目的,确定评价单位并制定技术

6、方案;b)采取实地调查与调研等方式,结合查阅资料,获取增殖放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c)结合增殖放流实施的目的,通过咨询基层从业者、渔业主管部门及渔业科研人员等相关研究领域专家,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放流效果评价技术体系;d)依评价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计算相关效果评价指数;e)依据评价指数分别分析增殖放流的综合效果及其单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探讨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策意见与建议反馈并改进增殖放流实施计划。效果评价流程见图1。图1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流程 6 评价内容 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a)生态影响:主要包含放流渔业资源的增殖情况和对构建平衡稳定的生态系

7、统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贡献等内容;b)经济影响:主要包含实施水域的直接渔获产出及其潜在产业的收益等内容;c)社会影响:既包含社会大众的受益及其认可度的提升,也包含相关机构管理水平即增殖放流实施保障水平的提升等内容。7 评价方法 7.1 评价数据获取途径 效果评价所需数据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取:a)生态环境现状数据:按照 SC/T 9102、SC/T 9401 等标准进行现场环境与生态调查,采集主要增殖渔业资源、水域生态系统(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和游泳动物)和水质状况等数据资料;b)生态环境历史数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取,历史资料缺失水域宜在放流前依据生态环境现状数据的获取途径补充相关调查

8、,其中文献等历史资料以近 5 年或 10 年内的文献为主,数据应由具有相关调查和研究资质的专业人员采集,并由相关专家审定;c)经济社会数据:主要通过搜集文献与统计年鉴等资料获取,并辅助以渔业主管部门和从业者调研补充完善,其中文献和统计资料以近 5 年或 10 年内的文献为主,调研资料应从具 5 年以上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处采集,并由相关专家审定。7.2 评价指标体系 7.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根据效果评价原则,参考相关水域渔业发展规划和增殖放流的实施目的,按下列顺序构建层次分析结构:a)确定评价的目标层即具体开展某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b)根据增殖放流的三大服务功能,按照 S

9、C/T 9401 的效果评价要求,采用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评价目标的系统层;c)依据水域渔业规划及增殖放流实施目的等构建要素层,其中生态效益主要包括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影响和主要放流渔业资源的增殖情况(主要或者全部增殖渔业生物的资源变动情况),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主要增殖渔业生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涵盖渔业管理机构的科学水平及社会大众的接受、参与及增加收益程度;d)依据增殖放流活动实施的目的,参考不同要素层相关调查及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历史资料搜集、生态跟踪监测及经济社会指标获取难易程度的基础上,确定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10、的指标层指标。7.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循本文7.2.1评价指标的选择,初步构建的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表1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系统层 要素层 指标层 内 陆 水 域 渔 业 资 源 增 殖 放 流 效 果 评 价 生态效益 增殖种群结构 放流生物 a 资源量 放流生物 b 资源量.生物群落 鱼类多样性 浮游植物多样性 浮游动物多样性 底栖动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总氮 氨氮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 经济效益 回捕效益 投入产出比 回捕收益 社会经济 社会就业机会 渔民年纯收入 社会效益 社会认知 社会参与度 社会认知

11、度 管理水平 渔业规划 渔业主管部门决策水平 7.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3.1 构建判断矩阵 在构建判断矩阵时,层次分析法采用19的比例标度,元素赋值所反映的评价因素两两比较的标度及其含义见表2。表2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标度 含义 1 两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3 两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 两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 两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9 两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2,4,6,8 上述相邻判断因素的中值 倒数 因素 i 与 j 比较得判断 bij,则因素 j 与 i 比较的判断 bji=1/bij 7.3

12、.2 确定影响因子权重 结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不同指标层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两两比较,进而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同时,权重确定过程中,宜选择评价水域渔业从业者2名、县、市、省渔业主管负责人3名及县级和省级具有高级职称的渔业专家5名共同完成,并以其赋值的平均值进行赋值计算。7.3.3 一致性检验 根据目标层构建判断矩阵,运用方根法计算其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经一致性检验,可接受所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得到的放流效果评价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表3)。表3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目标层 系统层 要素层 指标层 权重 内 陆 水 域 渔 业 资 源 增

13、 殖 放 流 效 果 评 价 要素 赋值 要素 赋值 要素 赋值 生态效益 A1 增殖种群结构 B11 放流生物 a 资源量 C111 W111 放流生物 b 资源量 C112 W112.C11k W11k 生物群落 B12 鱼类多样性 C121 W121 浮游植物多样性 C122 W122 浮游动物多样性 C123 W123 底栖动物多样性 C124 W124 水生植物多样性 C125 W125 生态环境 B13 总氮 C131 W131 氨氮 C132 W132 总磷 C133 W133 高锰酸盐指数 C134 W134 经济效益 A2 回捕效益 B21 投入产出比 C211 W211 回

14、捕收益 C212 W212 社会经济 B22 社会就业机会 C221 W221 渔民年收入 C222 W222 社会效益 A3 社会认知 B31 社会参与度 C311 W311 社会认知度 C312 W312 管理水平 B32 渔业规划 C321 W321 渔业主管部门决策水平 C322 W322 7.4 指标等级划分标准 各指标层指标所达到的效果共划分为4个等级,其赋分分别为效果显著4分、部分改善3分、无显著效果2分和继续恶化0分,各指标等级划分的标准见表4。表4 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评价指标 效果显著(SI=4)部分改善(SI=3)无显著效果(SI=2)继续恶化(SI=0)备注

15、放流生物资源量 提高100%或形成产业 提高 50%100%或可利用其他产业 提高 050%或难以利用 扰乱原有群落 产量 鱼类多样性 升高10%或 H3 升高 5%10%或 2H3 5%或 1H2 降低5%或 H1 物种数或生物多样性 浮游植物多样性 升高10%或 H3 升高 5%10%或 2H3 5%或 1H2 降低5%或 H1 物种数或生物多样性 浮游动物多样性 升高10%或 H3 升高 5%10%或 2H3 5%或 1H2 降低5%或 H1 物种数或生物多样性 底栖动物多样性 升高10%或 H3 升高 5%10%或 2H3 5%或 1H2 降低5%或 H1 物种数或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

16、多样性 升高10%或 H3 升高 5%10%或 2H3 5%或 1H2 降低5%或 H1 物种数或生物多样性 总氮 地表水 III 类或降低10%地表水 III 类或降低5%10%5%升高5%浓度 氨氮 地表水 III 类或降低10%地表水 III 类或降低5%10%5%升高5%浓度 总磷 地表水 III 类或 降低10%地表水 III 类或降低5%10%5%升高5%浓度 高锰酸盐指数 地表水 III 类或 降低10%地表水 III 类或降低5%10%5%升高5%浓度 投入产出比 1:10 1:51:10 1:11:5 1:1 金额 回捕收益 产业收益 5 000 万以上 产业收益 3 000

17、 万以上 产业收益 500 万以上 产业收益低于500万 金额 社会就业机会 增加 3 000 以上 增加 1 000 以上 无显著变化 机会减少 就业岗位 渔民年纯收入 增加10%增加 5%10%增加5%无影响或减少 金额 社会参与度 20%10%20%5%10%5%调研人员 社会认知度 80%50%80%30%50%30%调研人员 渔业规划 中长期规划 短期规划 沿用历史 混乱 管理机构 渔业主管部门决策水平 结构完善,人员充足 部分完善 无显著变化 部门力量减弱 管理机构 7.5 评价指数计算 针对单个指标因子放流效果评价指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的放流效果评价指数。相

18、关计算公式:.(1).(2)式中:TSI 目标水域增殖放流活动的效果评价综合指数;SIijk 系统层i要素层j的指标层中k指标的效果等级赋值;Wijk 系统层i要素层j的指标层中k指标的权重。7.6 放流效果等级划分 结合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综合得分情况,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分为效果显著(3.54)、部分改善(2.53.5)、无显著效果(1.52.5)和继续恶化(01.5)等4个等级(表5)。表5 增殖放流效果等级划分 放流效果等级 TSI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表征 效果显著 3.54 通过增殖放流,增殖渔业生物特别是重要经济渔业生物资源量显著提高、水域生态环境显著

19、改善、渔业养护和管理水平显著增强、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部分改善 2.53.5 通过增殖放流,增殖渔业生物资源量、水域生态环境、渔业养护和管理水平得到部分改善、社会效益显著,且无单项恶化趋势的加剧。无显著效果 1.52.5 通过增殖放流,增殖渔业生物资源量、水域生态环境、渔业养护和管理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均无显著改善,或部分改善与部分恶化共存。继续恶化 01.5 通过增殖放流,增殖渔业生物资源量、水域生态环境、渔业养护和管理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均无显著改善,且部分或全部继续恶化。7.7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更新 随增殖放流的实施及效果评价的开展,宜根据内陆水域增殖放流活动实施目的及区域渔业规划的调整,每5

20、年参考相关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地构建本文“7 评价方法”中的7.2至7.6部分对评价技术进行更新完善,以更准确地评价增殖放流效果及加强对增殖放流活动的管理。8 评价结果 8.1 总则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实施后,应由放流水体管理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省级以上渔业科研机构,适时开展增殖放流的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价,并形成相关评价报告。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工作,可每年进行年度评价,亦可依据放流水体渔业规划及增殖放流方案的调整情况每35年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其监测与评价过程应涵盖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内容,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层次对具体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8.2 综合效果评价 利用“6 评价

21、内容”部分获取数据并依据本文“7 评价方法”部分计算放流效果评价指数,并依据本文“7.6 放流效果等级划分”部分进行等级划分,进而综合评价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实施的效果。8.3 单项效果分析 结合依据本文“7 评价方法”部分获取的单项指标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获取表1中不同指标层指标的数值,并参考表3对该指标进行赋值及等级划分,初步评价单项指标的改善效果;其次,分析单项指标改善效果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明确增殖放流针对该项指标的科学功能定位;第三,依据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确定指标设立的科学性及等级划分的准确性,进而对下一步增殖放流方案的制定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及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地调整。9

22、报告编写 按照“5 评价流程”和“7 评价方法”部分相关要求,参照附录A并不限于以下的评价内容撰写评价报告:a)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的目的;b)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的时间、数量、规格及其管理情况;c)增殖放流效果的跟踪监测调查与调研情况;d)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方法的选择和数据处理的方法;e)增殖放流效果评价;f)渔业增殖放流方案及产业发展规划建议。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前言 1 内陆水域渔业规划及增殖放流实施概况 1.1 内陆水域渔业发展规划 1.2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路实施目的 1.3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现状 2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益初步分析 2.1 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 2.2 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经济社会现状 2.2.1 增殖水域生态环境现状 2.2.2 相关渔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3 增殖放流效益分析 2.3.1 生态影响评价 2.3.2 经济效益分析 2.3.3 社会效益分析 3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权重确定 3.4 指标等级划分 3.5 评价指数计算 4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及分析 4.1 综合效果评价 4.2 单项效果分析 5 增殖放流方案的完善措施及渔业功能定位更新 参考文献 附件:(根据实际添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