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别诗一组教学设计精品文档送别诗一组安阳市宗村小学 王秀玲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五首送别诗,积累诗句,学会运用送别诗名句。2、 通过五首送别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四个特点。题目有特点。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送别方式不同。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通过五首送别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四个特点。题目有特点。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送别方式不同。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2、了解送别诗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准备:PPT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中华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送别诗是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产生了这么多的送别诗呢?这是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之间
2、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真是“一别生死两茫茫”,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所以才写下了这么多的送别诗。庞大的送别诗家族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送别诗一组,一起研究它的特点。二、 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为例,研究送别诗特点。师:首先来读这两首送别诗。1、 出示两首诗。生齐读。2、 先来看看题目有什么共性?(指生交流)3、 是的。送别诗通常在题目上就暗示读者这是一首送别诗。(依次出示其他题目)板书:题目有特点。4、 再来看这两首诗,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名和什么名?(依次出示人名和地名)这些人名和地名都起什么作用呢?(出示作用)板书: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5、 送别诗除了这两个特点,还用诗句
3、暗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送别方式。(板书:送别方式)古人的送别方式是各有千秋。最常见的有折柳相送。一者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相送有挽留不舍之意。二者因为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送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还有设酒相送。“酒为钓诗勾”,千言万语尽在酒杯之中。还有以歌相送。画面上出示的是踏歌相送。踏歌就是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边唱边踏步。汪伦送李白就采用了这样的送别方式。这两首诗暗示了我们什么送别方式呢?我们来研究一下。(指生交流,完成表格)看来,送别诗的送别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板书不同)6、 送别诗仅仅这三个特点吗?当然不是。写诗是为了表达诗人心中积聚的情感。可是表
4、达出离别时复杂的情感谈何容易?清代诗人袁枚就曾说过:“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再难诗人也有妙招,这招就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呢?(指生交流,完成表格)7、 学习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送别诗的特点:题目有特点。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送别方式不同。借景抒情的写法。三、 试着用填表格的方法,了解其它三首送别诗的特点。1、 其他的送别诗是不是也有这三个特点呢?请大家拿出学习资料,按自学要求去学习另外三首送别诗。2、 生自学。(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3、 组织交流赠汪伦齐读。指生汇报。4、组织交流芙蓉楼送辛渐指几名生读。齐读。指生汇报。不仅抒发了依依惜别
5、的情感,还告慰友人,表白了作者的心迹,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性格。指导感情朗读。5、组织交流别董大指一生读。交待古诗背景。董庭兰,当时著名的琴师,擅长弹奏七弦琴。最欣赏他的人是当时的宰相房琯。有诗为证:“七条弦上玉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房琯被贬之后,董庭兰也离开了房府,四处漂泊。所以,高适在这首送别诗的最后,鼓励劝慰友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指导感情朗读。指生汇报,集体完成表格。五、生朗读背诵最后两首古诗的名句,指生展示。六、课堂小结指生交流送别诗的特点。六、运用送别诗。1、出示送别场景。2、生填写诗句。七、作业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文化中,送别诗不愧是瑰丽的奇葩。仅仅这五首送别诗符合这四个特点吗?请同学们课下去搜集更多的送别诗,用填表格的方法自己学习,验证是否符合这四个特点,会不会有新的发现。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