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精品文档1 目的为了有效的预防实验室污染、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防止和杜绝实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理,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生物实验室及实验室周围环境。3 职责3.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组:负责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时报送有关生物安全事件的信息。 3.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2、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具体工作的管理,相关制度、程序的组织实施,生物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 3.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识别和报告。4 专用术语的解释无5 程序: 5.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一般生物安全事件、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5.1.1 一般生物安全事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3、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5.1.2 重大生物安全事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 病原微生物实验
4、室保存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或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5.1.3 生物恐怖事件: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施或菌(毒)种库(或保藏设施)被蓄意坡坏;高致病性菌(毒)种或样本及其他感染性材料被盗、被抢;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故意播撒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现不明原因或认为造成的火灾、断电、爆炸事故;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人群中发生的蓄意投放病原微生物事件及其他可能涉及生物恐怖的事件。5.2 信息报告5.2.1 责任报告人:本公司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责任报告人。5.2
5、.2 报告时限和程序:发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后,发现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应立即报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后者在两小时内报告所在市卫生行政部门,对于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生物恐怖事件可同时上报省卫生厅,必要时还需同时上报市公安局和国家安全部门。5.2.3 报告内容: 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单位名称、实验室名称、事件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涉及病原体名称、涉及地域范围、感染或暴露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发病者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初步判定的事件级别、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应对措施、报告单位
6、、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同时对初次报告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生物恐怖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结案报告 事件处置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上级部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5.3 应急处置5.3.1 一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公司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组采取以下措施:关闭事件发生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对周围环境进行封闭、隔离,组织专业消毒人员消毒现场,对在事件发生时间段内
7、进出实验室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由相关疫苗的进行预防接种,配合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o 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o 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o 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事件结束:被感染者得到有效治疗,受污染区域得到有效消毒,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未出现感染者。经专家组评估确认后应急处
8、置工作结束。5.3.2 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公司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组采取以下措施:关闭事件发生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对周围已经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封闭、隔离,组织专业消毒人员消毒现场,核实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出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感染者人员的名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提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布局、设施、设备、实验人员等情况。 事件结束:受污染区域得到有效消毒,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造成的感染者已妥善治疗、安置,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未出现新的病人,明确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得到控制。经专家组评估确认后应急处置工作
9、结束。 信息发布:事件信息由省卫生厅统一负责对外发布。 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解剖感染力动物时操作不慎被锐器损伤或被动物咬伤或被昆虫叮咬等,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抗病毒药。5.3.3 生物恐怖事
10、件:医院生物安全委员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向省卫生厅、公安局和国家安全局报告,并宣布启动本预案,并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组参照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程序进行处置。5.4 保障措施5.4.1 建立应急队伍 确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组,安全组由实验室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组成,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因分析,信息报送。 对安全组成员及相关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使其熟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报告程序和处置方法。5.4.2 储备相关物资和装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储备足够的与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手套、防护装、实验用鞋、
11、口罩、帽子、面罩等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一次性接种环、螺口瓶、样本及废弃物运送容器、运输工具等设备。中心还需储备必要的洗消、排污和抢险救援器材物资,做好救治人员、设备、应急药品、疫苗的准备,配备必要的采样、取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5.4.3 制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培训或演练使相关人员掌握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提高应急处置能力。5.4.4 相关人员技能培训:公司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与技能专题培训,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政策、标准,本单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程序和工作要求
12、,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安全保障措施原理,相关人员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职责和操作技能等。5.5 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5.5.1 一般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 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行实验室。如果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 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
13、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5.5.2 严重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按照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理第二章第四节急性化学性伤害调查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置。5.6 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局部性的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有可燃性气体的地方,应立即关闭可燃性气体阀门,对起火区的情况,用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并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援助。常用的灭火用具: 干粉灭火机:粉末主要成分为碳酸钠等盐类物质,加入适量润滑剂、防潮剂。适用范围为油类、可燃气体、文件记录和遇水燃烧等物品的初起火灾。 水基型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配电柜、精密仪器引起的初起火灾。 水虽
14、是常用的灭火剂,但在扑救化验室发生的火灾时,应十分慎重,因为许多化学药品比水轻,能浮在水面上,到处流动,扩大火势。有的药品还能与水起化学反应。5.7 触电应急处置措施 遇到触电事故,首先应该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可拉下电源开头或用绝缘物将电源线拨开,不能徒手去拉触电者。以免抢救者自己被电倒。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抬到空气新鲜处,如情况不严重,能在短期内自行恢复知觉。若已经停止呼吸,应立即解开上衣,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给氧。5.8 外伤应急处置措施 化验室常见的外伤有切割引起的外伤;加热引起的外伤;化学药品引起的腐蚀、灼烧性的伤害;爆炸引起的炸伤等。5.8.1 切割引起的外伤: 可将伤口清理干净,用
15、碘伏棉或医用酒精棉涂抹伤口四周。伤口消毒后可用纱布或止血带止血,对外伤引起的出血,关键是保持创面清洁,进行压迫止血,情节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5.8.2 烫伤、烧伤: 主要是患者身体损失的大量水分,因此要给受伤者饮温热的饮料或盐水,以防休克。如果烫伤或烧伤面积超过人体面积的三分之一时,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5.8.3 炸伤: 与烧伤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不过炸伤常伴有大量出血,应进行压迫止血,伤口在四肢上,可以在伤口上部包扎止血带,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应放松12分钟,放松时可用指压法止血。5.8.4 化学烧伤: 应迅速解脱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用大量干净的水冲洗,送医院治疗。5.9 中毒: 应立即送往医院6 相关参考文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7 记录无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