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657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3.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1.040.01 CCS P 33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0122023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ujia stilted house 2023-05-16 发布 2023-09-16 实施 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联 合 发 布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选址.5 4.1 选址原则.5 4.2 街道修建方式.5 5 布局.5 5.1 总

2、体要求.5 5.2 平面布局.6 5.3 基地处理与地基基础.8 6 结构.9 6.1 主体结构通用要求.9 6.2 主体结构组成.9 7 材料.14 7.1 材料类型.14 7.2 选材要求.14 8 防护.14 8.1 一般规定.15 8.2 防火设计.15 8.3 防水防潮.15 8.4 防生物危害.15 8.5 木材防腐.16 附录 A(资料性)建造流程.18 附录 B(资料性)木工基础知识.20 B.1 打料.20 B.2 打枋.20 B.3 高杆的制作.20 B.4 五尺.20 附录 C(资料性)老工匠歌诀(万桃元).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3、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土司匠人古建筑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省恩施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恩施州广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小虎、林沈波、雷祖康、向北洲、万桃元、李晓、曹磊、谢秋琪、黄依然、王建仁、朱祥德、邓蕴

4、奇、谢辉、吴晓、陈颖、李志辉、刘晗、艾勇、黄鸿、康著、田昌安、孙光普、江向东。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土司匠人古建筑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718-8238787,邮箱:。引言 本文件旨在保护、传承土家族吊脚楼与营造技艺,通过对土家族吊脚楼进行测绘、田野调查、工匠访谈、文献研究,对其进行介绍与分析,从平面布局、详细构造、建造流程、具体建筑形式、户型组合、材质、色彩、细部装饰等多个方面对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的营造提供指导与参考,并对其特有的乡村风貌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土家族吊脚楼是井院式干栏。

5、井院来自黄土地区的井院式窑洞,干栏是西南各族的人居共同形式。井院式干栏恰恰是华夏建筑文化和巴域建筑文化的融合,以土家最具代表性。干栏与窑洞的融合,在土家族吊脚楼中最为完善。干栏式的签子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开间正屋来自黄土高原的窑洞,正屋与横屋的围合趋势来自黄土平原的“井院式”(或曰“地坑式”)窑洞。土家民居正是华夏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完善结合。干栏与井院的结合,在土家地区达到品类齐全;不仅照顾到立面,而且充分发展了平面。土家族吊脚楼与汉地的民居有许多交融之处,但是,土家族吊脚楼仍然有它在地性的、独到的建造经验。很多经验在长期师徒制的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被简化为工匠脑海中简洁、有效的经验式

6、意象:工匠们会根据当下的现实和发生的一些错误,根据材料的变化修正吊脚楼的构造尺寸和做法,形成师徒相传和不断试错的经验积累过程。编写团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实地调研、资料收集与后期整理,形成了本文件,用以为今后土家建筑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土家族吊脚楼的选址、布局、结构、材料和防护等方面的营造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土家族吊脚楼的设计和营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7、文件。GB/T 27654 木材防腐剂 GB 50005 木结构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吊脚楼 stilted house 依山而建、利用地形,底层局部架空的传统干栏式建筑。注:一般采用木、石材、土坯等当地材料。在土家族地区特指穿斗为主的木结构,在当地又称转角楼。土家族吊脚楼常见的户型包括一明两暗三间的座子屋、正屋一侧加横屋的钥匙头、正屋和两侧横屋围合的三合水、四面围合的四合天井等,典型吊脚楼组成见图1。图1 典型吊脚楼组成 3.2 座子屋(一字屋)zuozi house 不带横屋(厢房)的传统民居形式。注:房屋整体坐落在地面上,呈“一”字排开,一般没有吊

8、脚形式,一端或两端带披屋,正屋通常为三开间,常见形式见图2。图2 座子屋轴测示意图 3.3 钥匙头 yaoshi house 一正一厢的单吊式传统民居形式,俗称七子拐。注:正屋和横屋相交处的“磨角屋”,用“伞把柱”柱梁支撑,横屋架空即出现吊脚,一般在正屋左边,南北向即西边,常见形式见图3。图3 钥匙头轴测示意图 3.4 撮箕口 cuojikou house 一正两厢的双吊式传统民居形式,俗称“三合水”。注:一正屋加两横屋,即在“L形”民居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横屋,常见形式见图4。图4 撮箕口轴测示意图 3.5 四合天井 courtyard house 一正两厢加朝门的传统民居形式,俗称“四合水”。

9、注:即在三合水民居的两端横屋前再加前房,形成山门、朝门进入院内,常见形式见图5。图5 四合天井轴测示意图 3.6 签子 qianzi 高架起来的横屋(厢房)形式。注:通常带有回廊和歇山式披檐,是土家族吊脚楼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常见形式见图6。图6 签子立面示例图 3.7 走马转角 corridor 围绕横屋(厢房)三面或两面兜转的回廊,又称“挑廊”、“曲廊”、“回廊”。注:走马转角通常位于签子(丝檐)檐口下方,常见形式见图7。图7 走马转角构造示例图 3.8 板凳挑 bench cantilever beam 是在大挑下增加一个“夹腰”的特色构造。注:一般在正屋前方使用,一出大挑(一般为曲挑,也

10、可为平挑),比单挑多挑出一步水,其上承檩;上立前瓜柱,前瓜柱头承檩,二出小挑(平挑),穿于前瓜柱,即“夹腰”,使结构更加稳固,典型形式见图8。图8 板凳挑示例图 3.9 伞把柱 umbrella column 又称“将军柱”,俗称“冲天炮”,是立于正屋和横屋(厢房)连接部分的“磨角屋”中,承接正屋脊和横屋脊荷载的立柱,即一柱多梁,承托着四周骨架。3.10 发墨 sraw lnk lines 是建房画线制作的过程,将一杆篙尺上标示的尺寸转移到房屋各构件上,依据所画的线对木料进行加工。3.11 铣眼 drill 按照发墨时在各构件上画下的尺寸标记,精细加工各构件木料榫眼,直至构件各榫卯成形可用的过

11、程。3.12 上退 shangtui 做出榫卯结构构件端头收分的过程。3.13 做榫 make tenon and mortise 制作各木制构件端头榫头的过程。3.14 发扇 fashan 将放在屋基地面上的房屋各榀排扇立起来并安装联接枋固定起来的过程。4 选址 4.1 选址原则 土家族吊脚楼的选址既要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又要预防自然灾害。选址遵循“房屋对凹(即山谷)不对包(即山峰)、背风向阳、不向白岩、视野越远越好”的原则,需确定屋前屋后山势的走向,尽量选向阳、背风处;房屋宜近山远水,选择山体和平地之间的缓坡地带,不宜占用适合耕种的土地。宜紧贴后山或顺山而建,偏房宜用架空方式。大门宜朝向山谷

12、凹陷处,而不是朝向山包;房屋正前方不可有白岩;屋前面视野宜比较开阔。4.2 街道修建方式 土家族宜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街道修建:a)天街:又称“坡子街”,街道充分利用地形沿坡而上;b)岸街:主要街道与江河岸线平行,临水一面建吊脚楼,建筑正面多朝向水面;c)雨街:多雨地区临界房屋挑檐较深,夹着中间道路形成雨街。5 布局 5.1 总体要求 吊脚部分是为了适应地势不平,横屋出龛,形成架空,具有鲜明的干栏式建筑特征。架空的部分可用作养殖或储物,可隔离虫害,通风驱湿。架空层上部多作女儿卧室(当地称“姑娘房”)或绣房。架空层以下的地面,可不作处理。地面上立石质柱础,柱子直接落在柱础上,依据不同地形灵活处理

13、。架空层上部地面应用木板铺设。吊脚楼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a)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减少偏心。楼层平面宜连续,不宜有较大凹凸或开洞;b)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不宜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自下而上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对齐,并应可靠连接;c)结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各部分高度差异大或楼层荷载相差较大时,可设置防震缝;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离,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100 mm;d)当有挑檐时,挑檐与主体结构应具有良好的连接。注:建造流程参见附录A,吊脚楼木工基础知识参见附录B。5.2 平面布局 5.2.1 平面形式划分 5.2

14、.1.1 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平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字屋”、“钥匙头”、“三合水”、“四合水”和“集场住宅”五种,实际应用时应依据地形地貌,通过基本单元搭配组合,形成变化有序的房屋格局。5.2.1.2 一字屋:为不带横屋的传统民居形式,呈“一”字形排列,房屋整体坐落于地面上,多没有吊脚形式,又名“座子屋”,见图 9。图9“一字屋”平面典型形制 5.2.1.3 钥匙头:即在平面布局上呈“L”型的民居,当地人称为“钥匙头”,由正屋加一横屋的形式组成,横屋依据地势灵活建设在左侧或右侧见图 10。图10“钥匙头”平面典型形制 5.2.1.4 三合水(撮箕口):呈“U”字形,在“一”字形的房屋两侧都

15、增加厢房,两侧厢房均与主屋垂直,整个形状如“U”字,见图 11。根据地势的不同起吊方式也不同,只有一边厢房起吊的为“单吊式”,两侧厢房都起吊的称“双吊式”。图11“三合水(撮箕口)”平面典型形制 5.2.1.5 四合天井:在三合水的基础上增加一道院门或一进正屋,形成“口”字形的平面平局,见图12,又称“四合水”。图12“四合天井”平面典型形制 5.2.1.6 集场住宅:一般在传统街道的布局中出现,其特点为用地集约高效,平面面宽较窄,进深较大,见图 13。图13“集场住宅”平面典型形制 5.2.2 结构模式划分 结构模式按照住宅规模分为以下三种:a)小型吊脚楼:一栋 4 排扇 3 间屋,或 6

16、排扇 5 间屋;b)中型吊脚楼:5 柱 2 骑、5 柱 4 骑;c)大型吊脚楼:7 柱 4 骑、四合水等(注意:正屋排扇一定是双数,房屋间数是单数)。与正屋垂直部分房屋为厢房(或悬吊或不吊)。5.2.3 内部功能 内部功能多为:正屋正中间为堂屋,用于待客,左右两边称为饶间,用于居住、做饭。5.3 基地处理与地基基础 5.3.1 地基基础 建筑应尽量选择坚固的、同种的、厚度差异小的地基。在地基条件较差的地方,需使用置换法、脱水法、固结法等方式对地基进行相应的改良或者采用坚固的基础结构。5.3.2 屋内地面 堂屋地面宜使用三合土直接铺设,起吊房间的地面需以木板铺设。堂屋可比两侧的火塘屋地面低约九寸

17、(30 cm)。表现在地脚枋上,即堂屋大门处地脚连枋高度相应的比两侧低约九寸(30 cm)。5.3.3 筑基用料 土家族房屋在地基上落排扇及墙体的位置宜铺设方整长条形青石(高约七寸半至九寸(25 cm30 cm),长约3尺(100 cm),当地人称“连磉石”,用于防潮以及增加房屋的整体稳定性),结合柱墩一起作为房屋承重结构与地面的过渡层,柱墩多为方形石墩,即柱础,截面比条石稍宽,高度与条石等高,约1尺左右(33.33 cm),圆形柱子直接落在柱墩中间。6 结构 6.1 主体结构通用要求 土家族吊脚楼正屋的“间”面阔应在一丈二尺八(4.27 m)至一丈八尺八(6.27 m)之间,进深应在一丈二尺

18、(4 m)至一丈八尺(6 m)之间,出挑檐檩可达三尺(1 m)。面宽尺寸应根据木材(杉木)的尺度及房间的面宽与进深尺度的比例(比值大约在0.60.7之间)决定,受到“要的发,不离八”的吉利说法,表现在房屋尺度上即每个主要尺寸数值的尾数都为8。6.2 主体结构组成 6.2.1 排扇 排扇是吊脚楼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穿枋将中柱、金柱、骑柱等沿进深展开的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排扇,再沿开间方向用斗枋穿起所有排扇,形成房屋的总体支撑结构,骑柱架空让底层空间使用更灵活。排扇种类很多,根据柱子落地与架空的数量不同,有三柱五、四柱五、五柱五、五柱六、六柱六、七柱三、七柱六、八柱等多种可变形式,典型排扇

19、形式见图14。a)七柱三 b)五柱三 c)三柱二 图14 典型排扇 6.2.2 主要木构件尺寸 6.2.2.1 柱 中柱的高度即为房屋高度,房屋高度有“一丈七大八,一丈八大八,一丈九大八,一丈九小八,两丈一大八,两丈一小八”的做法。中柱大小看料。一般为一丈八尺八寸(6.27 m),称为大八;或一丈八尺零八分(6.03 m),称为小八。中柱上端最小尺寸为六寸(20 cm),下端最小尺寸为七寸(23.33 cm)。骑柱是不落地的柱子,靠近中柱的骑柱称为前大骑、后大骑。骑柱上端最小尺寸为五寸(16.67 cm),下端为六寸(20 cm)。檐柱是木结构建筑檐下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柱子,也叫外柱。在檐柱

20、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同一栋房屋中,屋架竖向的立柱应粗细相当。檐柱、骑柱和中柱的高度根据屋面坡度确定。6.2.2.2 穿 穿的截面尺寸一般是厚两寸(6.67 cm)、宽36寸(10 cm20 cm)(见图15)。同斗枋一致的是,建筑每高一层,穿的截面宽尺寸加半寸(1.67 cm)。在与中柱交接位置的穿枋,其截面尺寸最大,每一多跨厚度缩小一分(0.33 cm)。图15 穿 6.2.2.3 斗枋 不同于官式建筑斗栱的“斗”,是横向连接排扇的构件。连接排扇的斗枋长度由开间大小决定,最小一丈四(4.67 m),示例图(见图16)。斗枋宽度最低六寸(20 cm),每加高一层,斗枋宽度加半寸(1

21、.67 cm),因此三层建筑最少七寸(23.33 cm)。斗枋的厚度一般是1.82寸(6 cm6.67 cm)此外,屋面上的斗枋,又称照面枋,宽度需达到8寸(26.67 cm)以上。大门枋:一般宽8寸(26.67 cm),厚3寸2(10.67 cm)。图16 斗枋 6.2.2.4 挑 多选用树木根部的自然弯曲部分来做。挑的做法是以建筑的檐柱为支点,将其跨度的1/2伸出,沿屋檐并列配置。挑的后端截面最小尺寸是宽2.5寸(8.33 cm),厚6.5寸(21.67 cm)。挑的前端升起形状比较灵活,厚度与后端保持一致。主要有大挑、二挑两种挑,都是取弯曲的根部,中间用来做两根大挑,边上做两根二挑。大挑

22、前端升起部分比尾端高三寸(10 cm),二挑高一寸半(5 cm),还有特色构造“板凳挑”。6.2.2.5 檩、椽 檩放置在枋的上面,是架于梁头与梁头之间的横木(见图17)。檩的断面多是圆形,檩条与枋相距五寸半(18.33 cm),檩条一般超出山墙四尺(1.33 m)。图17 檩 椽俗称“椽子”。椽子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是密集排列于檩木上、并与檩成正交的木条(见图18)。椽子间隔三寸六(12 cm)或三寸八(12.67 cm)。图18 椽 6.2.3 屋顶 6.2.3.1 屋顶形制 屋顶形式有两坡、四坡、歇山顶或两坡加披檐形式等。屋顶应覆以黑瓦,屋顶坡度一般为五举,通常为25 30。6.2.

23、3.2 计算方法 屋顶坡度具体计算法应符合图20要求,屋顶步尺为D,相邻两柱之间高度差为H,夹角为,则屋顶步水=H/D,即tan=H/D,步水分析如图19。图19 屋顶“步水”分析 屋檐升起形式,由于屋顶坡度无举折变化,屋檐宜采用“升起”的做法,防止屋面前后檐口处瓦片的自由下滑。主体结构的工匠歌诀参见附录C。6.2.4 门、窗、栏杆 吊脚楼门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实拼门、框档门与格扇门三种,檐廊的位置设置栏杆、栏板,以木雕装饰为重点(见图20)。窗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楞窗、平开窗、花窗三种,且变化多样(见图21)。栏杆是吊脚楼走马转角部分必不可少的围护构件,栏杆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栏杆和花饰栏杆(

24、见图22)。图20 门示例 图21 窗示例 图22 栏杆示例 6.2.5 装饰 6.2.5.1 脊饰 屋脊中轴装饰宜在堂屋正上方。屋脊为屋顶的装饰核心,兼具防风、防漏、坚固耐久的作用。屋脊宜用小青瓦以不同的叠砌方式筑成,较少使用灰砂。做法是先将两片小青瓦沿脊覆盖,然后再将小青瓦整齐地立于盖瓦之上。在屋脊中部做有压顶,也由小青瓦砌成不同的形式。竖立的小青瓦从中部分别向两头倾斜,脊角也由小青瓦以不同的方式叠砌而成,一般都稍稍向上翘起。屋脊中心的脊饰包括聚宝瓶形、铜钱形、葫芦形、品字形等(见图23)。屋脊可在盖瓦上抹青灰,再将小青瓦竖立其上,屋顶的防风、防水的性能都较有提升,建成后有一白边。图23

25、脊饰示例 6.2.5.2 内部装饰 室内装饰宜自然质朴,直接暴露木板的肌理,板壁可采用“应壁”、“落挡壁”、“两回锦”、“玛淄牛”等形式。竹编墙壁可采用直编、横编及织席等形式。7 材料 7.1 材料类型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7.2 选材要求 木材选择应遵循以下要求:a)宜选择方木、原木、规格材,可选择层板胶合木、正交胶合木、结构复合木材、木基结构板材以及其他结构用材;b)结构用材可选择针叶材(软木)和阔叶材(硬木),最常用的是当地的杉树;其中,针叶材一般四季常青,质地较软,又称为软木。阔叶材一般秋冬季节会落叶,质地较硬,又称为硬木;c)结构中的承重构件宜采用软木。在使用中软木常用于

26、结构中的承重构件,而硬木多用于做板销、键块和受拉接头中的夹板等重要配件;d)木结构承重构件的用材选择较为严格,应选用树干直长、纹理平顺、材质均匀、木节和扭纹少、耐腐蚀性和防虫性强、易干燥、少开裂和变形、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并便于加工;e)选择新型木材料作为结构用材料时,含水率应符合以下要求:1)当方木、原木作为受拉构件连接用的木夹板时不应大于 18%,其余情况下,方木、原木不应大于 25%;2)规格材、工厂目测分级的方木和其他结构用锯材不应大于 19%;3)层板胶合木和正交层板胶合木不应大于 15%;4)结构复合木材不应大于 12%;5)除方木、原木外的木材作为连接件时不应大于 15%。8 防

27、护 8.1 一般规定 8.1.1 木结构建筑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白蚁危害程度及建筑物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和防白蚁措施,保证结构和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工作。8.1.2 木结构建筑使用的木材含水率应符合本文件 7.2e)的规定,应防止木材在运输、存放和施工过程中遭受雨淋和潮气。8.2 防火设计 村寨不宜过于密集,单栋规模不宜过大,注重电线电器的灭火措施,在火塘附近宜设置灭火器。防火分区是指通过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分隔构件将整个建筑空间进行划分,使其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防火分区面积的大小是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建筑物高度以及消防扑救能力等

28、因素共同决定。按照GB 50005木结构设计标准要求,现代木结构的层数不得超过三层,每层的最大允许长度以及防火分区的面积依据表1规定。其中,如果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话,每层最大的允许长度和面积均应在规定值的基础上扩大一倍;如果局部安装,可按局部面积计算。表1 木结构建筑的层数、长度和面积 层数 最大允许长度(m)每层最大允许面积(m2)单层 100 1200 两层 80 900 三层 60 600 8.3 防水防潮 防水防潮应遵循以下原则:a)应有效地利用周围地势、其他建筑物的遮挡防水防潮,减少外围护结构表面的环境暴露程度;b)应有效利用悬挑结构、雨篷等设施对外墙面和门窗进行保护,宜减少在围

29、护结构上开窗开洞;c)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个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能,应在下列部位的接触面和连接点设置气密层:1)相邻单元之间;2)室内空间与车库之间;3)室内空间与非调温调湿地下室之间;4)室内空间与架空层之间;5)室内空间与通风屋顶空间之间;d)在地基周围、地下室和架空层内,应采取防止水分和潮气由地面入侵的排水、防水及防潮等有效措施。在木构件和混凝土构件之间应铺设防潮膜。建筑物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应小于 300 mm。当建筑物底层采用木楼盖时,木构件的底部距离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应小于 300 mm;e)外墙和非通风屋顶的设计应减少蒸汽内部冷凝,并有效促进潮气散发。8.4 防生物危害 为防止白蚁危害

30、,施工时宜采取如下措施:a)施工前应对场地周围的树木和土壤进行白蚁检查和灭蚁工作;b)应清除地基土中已有的白蚁巢穴和潜在的白蚁栖息地;c)地基开挖时应彻底清除树桩、树根和其他埋在土壤中的木材;d)所有施工时产生的木模板、废木材、纸质品及其他有机垃圾,应在建造过程中或完工后及时清理干净;e)所有进入现场的木材、其他林产品、土壤和绿化用树木,均应进行白蚁检疫,施工时不应采用任何受白蚁感染的材料;f)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治白蚁的其他各项措施;g)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基础和外墙,应采用混凝土或砖石结构;基础和外墙中出现的缝隙宽度不应大于 0.3 mm;h)当无地下室时,底层地面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或传统的三合土

31、,并宜采用整浇混凝土或三合土地面;i)由地下通往室内的设备电缆缝隙、管道孔缝隙、基础顶面与底层地坪之间的接缝,应采用防白蚁物理屏障或土壤化学屏障进行局部处理;j)外墙的排水通风空气层开口处应设置连续的防虫网,防虫网隔栅孔径应小于 1 mm;k)地基的外排水层或外保温绝热层不宜高出室外地坪,否则应作局部防白蚁处理;l)应采用防白蚁土壤化学处理和白蚁诱饵系统等防虫措施。土壤化学处理和白蚁诱饵系统应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药剂。8.5 木材防腐 8.5.1 木材防腐方法包括构造法和防腐药剂处理法。宜优先使用构造法,最低限度地使用防腐药剂处理法。构造法是指对建筑物的构造、材料进行选择,以提高防腐性能。8

32、.5.2 防腐应重点管理使用材料和建筑物的水分状态。材料应使用抗腐朽性高的材料,用木材自身所具有的抗菌性以阻止腐朽菌的繁殖。心材部分抗腐朽性高,边材部位抗腐朽性差,应根据使用状况对边材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8.5.3 管理水分状态应将水分(湿气)易浸透、停留的部位进行防水、防湿和防雨处理,使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易发生腐蚀的部位多为日照少、通风差,并且容易受到风雨侵蚀的部位,或者经常使用水的部位以及建筑物的北侧(接下来依次为西侧、东侧、南侧),抹砂浆隐柱墙的内部等位置,不同部位发生问题可参照表 2 进行问题处理。8.5.4 因冷暖气设备和高隔热性建筑物作用,由结露水所造成的壁体内、屋架的腐朽,地板

33、下腐朽菌所造成的侵害可采用地板下通风和壁体内通风的构造方法。8.5.5 木材防腐应遵循以下原则:所有在室外使用,或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木构件,应采用防腐木材。在不直接接触土壤的情况下,可采用其他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当木构件与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直接接触时,木构件应采用防腐处理;当承重结构使用马尾松、云南松、湿地松、桦木,并位于易腐朽或易遭虫害的地方时,应采用防腐木材;宜采用具有防白蚁功能的木材;木构件的机械加工应在防腐防虫药剂处理前进行。木构件经防腐防虫处理后,应避免重新切割或钻孔。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确有必要作局部修整时,应对木材暴露的表,涂刷足够的同品牌或同品种药剂;当金属连接件、齿板及螺钉与含铜

34、防腐剂处理的木材接触时,金属连接件、齿板及螺钉应避免防腐剂引起的腐蚀,并应采用热浸镀辞或不锈钢产品;防腐防虫药剂配方及技术指标应符合 GB/T 27654 的相关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药剂。表2 腐朽部位和对策 部件、构件 水的种类和浸入口 药剂处理以外的对策 屋 架 屋顶铺设面的漏水(雨水)要根据屋顶的形状、坡度来设计泄水坡度(注意斜沟槽、内排水的情况)框架 屋顶铺设面的漏水(雨水)修补屋顶铺设材料 墙面的漏水(雨水)修补墙面 庭院、出入口等开口部位的周围(雨水、结露水)开口部周围的泄水坡度、隔热 采用隔热性能好的窗柱 变更冷暖气设备 变更温湿度 导水管的破损、堵塞(雨

35、水)修理导水管 清扫导水管 雨水的倒流 增高基础 增大房檐的伸出长度 给排水管表面地结露水 使用防漏、保温材料 尽可能减少和木材部分的接触 壁体内结露水 蒸汽隔离的设置和修补 提高隔热、气密性 变更冷暖气设备 变更温湿度 采用壁体内通风结构 厨房、浴室、洗脸池、玄关 使用水、结露水 泄水坡度的改良 关于结露水请参考框架中的各项 木基础梁、地板、外楼梯、撑柱、埋立柱、石遮雨檐廊 与地面或者混凝土、砖、石等水合性材料接触、接近的构件 使用防潮苫布 增高基础,确保通风良好 使用抗腐朽性高的材料 暴露在空气中的构件 附录A (资料性)建造流程 图A.1和A.2列出了土家族吊脚楼建造常用过程。土家建筑建

36、造因建造需求和建造人员差异,具体实施流程略有不同。图A.1 土家族吊脚楼建造过程 图A.2 土家族吊脚楼建造 28 道工艺 附录B (资料性)木工基础知识 B.1 打料 首先吊墨,料方在马上首先要看料的弯度,一般弯面朝上,弓面在下,调整好以后吊墨,吊线一般以中心为标准,墨线吊直,地母针不动为准,右手拿墨签点墨,一般右眼闭起左眼看线,达到效果。柱头墨由一线到十字,再四方,再八方,八方墨叫号墨,在弹每一根墨的时侯,必须右手小指勾线转为拇指和食指之间,提线一定垂直放下,不能左右偏差,这样才有效果,此为一般圆柱打料。B.2 打枋 做穿枋,首先看需要的总长度以及一根料预计能打几块,如能做四块,中线墨做好

37、之后找到长度的中心,在中心位置每块放两到三分,两头比中间小,因为每一步往下滑,一步比一步小,不管侧面平面都一样。四步枋也一样,因为穿四步,所以叫四步析,再是花穿、顶穿样式一样,顶穿一般连接两步,那就是三柱头。还有挑枋,挑枋也有穿两步的,还有三步的。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打挑时画墨有讲究,挑头一般大于挑尾,挑头不低于两寸,挑尾不小于1寸5分。打料弹墨的时候要讲究,弯线不好弹,否则要弹飘,这是主要排枋的讲究。其它斗枋、楼枕枋、卦枋、地扇架枋、灯笼枋,两头都是一样,厚薄各有不等。在一栋吊脚楼的材料备齐之后,首先滚柱头。柱头清理完毕就清枋。清枋、斗枋与桃扇枋区别为排扇的枋只清平面,侧面各一面,还有两面上退

38、之后切除。在清挑枋时,要注意每一匹挑翘多少寸一定要记下,开杆画墨的时候注意翘多少,眼往下坐多少。B.3 高杆的制作 首先要根据主家的要求修多高,进深多宽来定。特别是进深很长,一般三尺点中,说的每一栋点中1米,屋总高还一丈八八、一丈七八、一丈九八等高来开杆。一般有七尺起扇,还八尺起扇,水面还四分半,还五分。起扇定了之后就是各个枋的部位,从下到上:a)地排扇和地斗枋差口;b)一穿眼;c)楼枕眼,有落檐枋,干壁枋同一部位;d)挑枋眼,注意挑的翘度定位:e)花穿眼,也叫子穿眼;f)灯笼枋眼,注意只有堂屋两列才有此眼;g)四部枋眼,一枋穿四部;h)顶穿眼;i)猫儿梁和梁木差口。B.4 五尺 在历代的鲁班

39、弟子也得到了鲁班的秘诀:“五尺”(1)五尺代表学历的证明,得到师傅的真传,五尺的内涵很深,五代表五方五位,也是鲁班传给弟子的一块令牌和手令,五尺到此,证明弟子有了建筑土家族吊脚楼的本领。(2)各路邪魔鬼怪见到五尺,如见鲁班不得侵犯歪来。(3)弟子有了五尺不忘师傅,好像师傅随时在身边使弟子大胆造作,师傅在此不怕。附录C (资料性)老工匠歌诀(万桃元)挥斧能砍几面山,“五尺”驱邪量长短。“高杆”取样建群楼,罗盘定向二四山。土家建筑名称多,白马亮蹄奏凯歌。鸳鸯厢房吊脚楼,天地人合瑞气播。木匠木匠 木匠木材木建筑,高杆展样无纸图。榫卯结构胸怀数,上下左右自然熟。解料解料 你拉我扯一条心,两手端平看墨行

40、。顺其自然使巧劲,你送我接要精成。冲天炮伞把柱冲天炮伞把柱 1 一柱多枋四面布,形象雨伞伞骨出。匠人命名冲天炮,吊楼轴点复杂复。2 土家建筑一柱惊,正房吊脚来合成。技艺重点将军柱,接拿多枋不能无。地排扇五柱二地排扇五柱二 地排点中一丈八,前后出头一尺加。鱼尾卯口柱脚下,宽厚随师来定它。主梁木主梁木 梁木宽大看树型,制作神奇经路深。一块红布抱梁山,两头榫口造点型。瓦檩瓦檩 楔子要直切记弯,梁檐两根最把关,水面条平一根线,瓦面好看它为先。龙骨龙骨 主骨一根架角长,正厢瓦檩它为娘。一水两分在背上,转角后园把艺藏。沟底沟底 两水相合两条沟,中正檩交它无愁。两块三角为左右,相距四寸水长流。看梁木看梁木

41、看梁一块主梁分,大门檐柱顶上成。富贵荣华书平面,民俗文化根底深。柱头形象柱头形象 生在青山绿悠悠,砍回家中做柱头。周身是眼上下口,接拿多枋建高楼。挑的形象挑的形象 长在青山自然弯,把家建筑用四边。悬空受力显美气,艺术才华任君观。翅角挑的历史翅角挑的历史 早年木匠智慧骄,眼望野鸟飞得高。翅膀尾巴匠心骚,取型吊楼翅角挑。制高杆制高杆 木匠手拿一把刀,砍根竹子来开篙。一般尾数八九好,几尺洞子要记牢。水面预算有点巧。几分之一先知道。从下到上步步高,地排一穿楼枕挑。地斗方地斗方 滴斗开间认师定,宽窄上轮面要平。两斗都是鱼尾榫,切记外渣有四分。落檐枋落檐枋 前后落檐干璧枋,两斗肩榫柱中藏。金柱一眼销四方,大料一顺师莫忙。灯笼枋灯笼枋 灯笼两枋鸳鸯型,制件最佳心对心。大多都是弓背型,四步枋下来定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