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教学教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64207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教学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教学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教学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教学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教学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精品文档资料一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

2、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2、洋洋大篇,

3、只是资料的堆积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

4、要求。文献综述的写作一、 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选题:围绕论题选题(如“研究文献综述”);搜集: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主要方法有: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最常用的方法)阅读、归纳: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重要的单篇研究文献。阅读文献时,最好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的精髓。这不仅为撰写综述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 格式与写法:前言主体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前言:(200-300字) 说明写作目的

5、;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论题的研究现状及争论的焦点。使读者对所要论述问题的大致轮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主体:(2500字) 写法不拘一格。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做到: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比较分析;阐明有关论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评述所论问题。主体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的引用和评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

6、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

7、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

8、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

9、、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200-300字) 对主体部分进行扼要总结,

10、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最后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虽放在文后,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不少于20篇)资料二 范文三篇世说新语及诗性研究文献综述学 生:宋明宽,长江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李丽君,长江大学文学院世说新语作为我国志人小说的名著,既凭借内容详实、材料的真实可信,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必读著作,又依托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宝库中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赞之曰:“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

11、简瑰奇”。她问世一千多年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近年来,世说新语的研究成果更是异彩纷呈。本综述立足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从文体、艺术、美学和诗性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有利于阐述世说新语与诗性的联系,本综述首先对学术界的诗性研究进行一个简要的勾勒,为世说新语诗性品质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学术背景。一、诗性研究综述仔细梳理我国近年来诗性研究成果,不难难发现,目前学术界的诗性研究倾向于文化、美学和语言三个角度。1、诗性的文化角度研究1999年,莫砺锋在中国韵文学刊第1期上发表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中华精英文化充满了诗性

12、精神,所谓“孔颜乐处”、“天地大美”、“逍遥物外”正是诗化哲学与诗化生活追求的表征。莫砺锋教授指出,诗性精神是“那种执着又潇洒的生活态度,那种基于自身道德完善的愉悦感,那种对朴素单纯之美的领悟,那种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除了诗这个词以外简直无以名之!”12006年李建中在论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的契合中也明确指出,诗性是我国“民族秉性”的一个方面。他认为诗性思维是远古时代东西共有的精神财富“中国哲学创始之际,保留了诗性思维的特点,采用诗性思维和辩证法相结合的运思模式,特别是在阐述其世界观尤其是认识论和道德学说时,这种诗性思维的特征又表现的特别明显。而儒家权威的强化又使诗性和功利性的结

13、合成为固定的民族秉性” 2。陈炎2000年发表在理论学刊第6期的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将“诗性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1,在所有的艺术产品中,诗歌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2,在所有的文化产品中,艺术具有主导和扩散地位;3,“礼乐文化”的行为准则使人们的言谈举止均具又艺术特征;4,“世俗文化”的信仰空缺使艺术具有了准宗教的功能;5,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语言所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和音乐性特征与艺术的表达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2、诗性的美学角度研究诗性的美学角度研究是诗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2002年,黎风在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上发表文学“诗性”的现代阐释,文章认为文学的“诗性”是与人的创

14、造相互对象化的审美过程和结果,它以先验自在的状态等待着人们去“融入”、“寻找”和“发现”。他说:“文学的诗性就是要求文学超脱于现实功利的目的和存在表象,进入更加高尚纯粹的理想境界,成为慰藉感情,心灵的超然力量和进入历史本真的审美通道。”4无独有偶,王振复的诗性与思性: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时空结构也有类似的论述:“从人的生命直观出发,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及其艺术审美,都是生气灌注、气韵生动的,其共同、共通的人文意蕴与品格无疑是诗性的。这诗性之直接的呈现,是审美感觉、意绪、移情、感悟及愉悦,等等。”52007年,王彦锐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9期发表诗性观照下的审美意蕴,文章指出:“诗性是一种重要的关注世界

15、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审美的情感方式。诗性的这种精神现象,包容着一种价值观念,融入了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诗化”了的意识形态。文学诗性则体现为一种超功利性、自然性非社会化的文学旨趣,是对人生、社会、历史采取一种诗意的审美观照。”63、诗性的语言角度研究200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张世英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上发表语言的诗性与诗性的语言,张先生认为日常语言一般皆有诗性,即具有暗指未说的东西,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征和功能。诗的语言在语言中最具“思辨性”,最大程度彰显了语言的诗意本性。在对古典诗歌语言的诗性特征上,他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

16、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中国古典诗的水平之高下,主要不在于说出的东西,例如辞藻之华丽与否,而在于说出的言词对未说出的东西所启发、所想像的空间之广度和深度。”7同年,程惠哲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理性与诗性的结合评明确指出诗性的表达就是:“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语言很到位地表达了许多不易言说的” 8问题。黎风则在文学“诗性”的现代阐释中指出:“文学是如何被语言赋予了诗意,或者说语言是如何地自呈诗性,在理论上好像还没有具体落实的共识,依然给人晦暗不明、玄乱一团的感觉。”9他认为语言的“诗性”在文学中有两种呈现方式:“第一,语言的诗性在于以最简要、最朴素的文字体现本质的深刻”;“第二,语言的诗性也在于最简单、

17、最朴素的文字的不可解释性。”10二、世说新语研究综述1、世说新语文体研究在日渐丰富的世说新语研究成果中,世说新语的文体越来越受人瞩目,一时成为研究世说新语的一个热点。目前,世说新语文体之说主 要有五种观点。(1)世说新语是小说近现代以来,尽管小说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多数人还承认世说新语是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中把世说新语归于小说类,称之为志人小说。鲁迅先生的认识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1979年,刘兆云发表在新疆大学学报上的小说,笔记小说与世说分析了古今对小说认识的差异,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汉魏六朝人对小说体裁的概念。它开创了我国笔记小说的一体,并使之历久不衰。

18、”111988年,宁稼雨在天津师大学报发表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宁先生认为:“世说新语从根本上与诸子、史传、志怪书划清了界限。使志人小说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样式。”12此外,宁先生在中国志人小说史中说:“经过魏晋两代人的努力,志人小说在内容因素、体例方法上都逐渐完善起来。魏晋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世说新语就是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13刘强“倾向于把世说当作一个整体的叙事文本来欣赏,特别是当作近代意义的小说去读,而不仅仅作为历史资料的汇编文献去使用” 14。陈金泉通过从世说新语纪实写真的审美特征,到它的审美聚光点,得出结论:“世说新语在我国小说史上确实是开写实志人小说先河之作。”15(2)世说新

19、语是史料史学家陈寅恪、周一良都认为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尤其是思想史的重要资料。陈寅恪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中说:“世说新语记录魏晋清谈之书也。在吾国中古思想史,则殊有重大意义。”16周一良说:“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史的一部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思想史必不可少的资料。”17刘军撰文明确反对将世说新语归为小说,他指出:“世说新语完全采用纪实手法,根本排斥艺术虚构。同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很明显,就是为名士们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根本无意于作小说。”18清末民初梁启超在新民丛刊上发表了著名的长文新史学,他把中国古代史学分成十类,其中世说新语被列入第五类“杂史”中的“琐言” 19。现代史学

20、家钱穆也认为世说新语“应是一部史书,而且很重要。”20今人张叔宁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具较高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而不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21(3)世说新语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世说新语既是小说又具有史料价值的观点,越来越被学术界所认同,这显然是一种折衷的观点。周祖谟在为余嘉锡著世说新语笺疏写的“前言”中,首先承认了世说新语的小说地位,并进一步肯定了它的史料价值:“世说新语一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人所重视。所涉及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将相,下自士庶僧徒,都有所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风俗、习尚,这确实是很好的历史资料。”22刘

21、叶秋先生既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还承认其史料价值,并且还对它的小说特征及史学价值进行了比较:“世说新语所写的为历史上的真人,而每采传说,时加演饰,着重从琐言情节上,以片言只语表现人物,虽大致不违真实,体例应属小说,其史料价值似乎不及文学成分浓厚;但所记叙的各方面的内容,却能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所刻画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成为多种的典型;可以当作魏晋名士的速写画看,其史料价值,又不因其为小说而减低。”23有些学者认为世说新语既不属于小说,也不属于史书,而是介于文、史之间,或者处于史向文转变的一种过渡状态。1997年,张海明在文学遗产上发表的文体特征及与清谈之关系,他认为“世说新语处于中国古典小

22、说的萌芽阶段,只能说具有一些小说因子,而不得与成熟后的小说等量齐观;从史传文学向小说文体的过度来看,世说新语处于历史与小说之间,它兼有两种文体的部分特征。”24全星迳认为世说新语处于“告别历史向文学演化的蜕变之中。”25从整体上看,目前学术界承认世说新语既是小说,同时又具有很强史料价值的占多数,这正说明了世说新语是一部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的著作。2、世说新语艺术研究世说新语因其篇幅短小、善记人物言行、语言丰韵生动为后世所推崇。徐震塄先生在世说新语校笺前言中称赞它:“言简味永,栩栩如生”。 26对于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特别是语言方面,一直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1986年,周舸岷先生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3、第1期发表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文章将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浓缩”,“修饰”,“机巧”,“玄虚”和“简叙”五个方面。27次年,侯忠义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发表思想艺术论,文中指出:“世说新语基本上是现实主义创作,它创建的体例,运用的技巧,包括的内容,对后世文学都产生里巨大的影响。”281997年,张海明在辽宁大学学报上撰文将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简约”、“象喻”、“玄远”和“个性化”四个方面29。2000年,杨芳在暨南学报上撰文,从模糊修辞艺术角度,探讨世说新语语言的模糊美并概括为“文辞简约”的“凝炼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意在言外”的“含蓄美”,“玄妙莫测”的“神秘美”,“

24、以虚掩实”的“虚白美” 30。2008年,蒲日材在名作欣赏上发表诗情画意话,他认为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深邃玄远的哲理味”,“真挚强烈的情感倾向”,“晶莹发亮的自然意象”,“剥离语境的叙事方式”以及“简洁清丽的语言风格”五个方面31。3、世说新语美学研究世说新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物品藻美学。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刻的反映了魏晋六朝的社会现实和士大夫阶层的思想面貌与审美情趣,既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宝坤先生在学习与探索上发表思想的解放与人性的裸露志人小说的美学风貌,32文章认为世说新语的美学风貌主要体现为:1,生动地记录了时人玄谈析

25、理的风气,内容和场面,肯定了清谈是辩论玄理的主要方式;2,描述和肯定了“魏晋风度”是这一时期理想的人格美;3,表现了魏晋人对人与人性美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追求;4,深刻揭示了儒家礼教和伦理道德的泯灭和沦丧;5,在品藻人物中运用了许多的审美概念。1989年,张永昊发表在文史哲第6期的的审美观指出“人的自觉的解放思潮是贯穿世说新语审美观的主脉,魏晋玄学则是世说新语审美观得以形成的摇篮。”33他还认为这种审美观以人物品藻和对自然美的爱赏为核心内容,呈现出以人为中心,由现象世界向精神本体转移,从世俗社会向自然界拓展的时代特点。4、世说新语诗性研究关于世说新语与诗性的相关研究,目前,学术界缺乏全面的观照,只

26、是有所涉及。2005年,高原在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第3辑上发表小说中的“绝句”论“诗化小说”的审美特征,文中指出:“世说新语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语言,它弃绝了那种把语言仅仅看作是工具作法。世说新语极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绝句般的语言节奏,以适应表现魏晋时期我们民族那像古希腊奥林匹斯上众神一般的生命之色彩与生命之韵律。”34 “它所传达的情感属于对人生存在的本真把握,是写生命的真趣,自然不以雾状的柔曼轻飘作为自己的趣味选择。那是一种因把握到最真实的生命存在而来的直抵生命之自由、超越本根的的风流蕴藉与刻骨铭心的人生境界。”35作者这一认识虽与世说新语的诗性品质相契合,但他只是从语言形式和审美意蕴的角

27、度来进行分析的,而没有真正地对其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因而给世说新语诗性品质研究留下了巨大的拓展空间。综上所述,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世说新语的诗性研究有所忽略,对诗性本身的认识仅仅偏于文化、语言等方面,没有全面、系统地探究,而这却是诗性研究能有所拓展的关键所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笔者认为,诗性品质是人生态度情趣化、审美化的表现,并通过片断性的东西见出永恒的美。笔者论文将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诗性品质的研究,为学界的世说新语研究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使世说新语的魅力与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彰显。参考文献1 莫砺锋. 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

28、征. J 中国韵文学刊,1999(1)2 李建中.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的契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3 陈炎.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J理论学刊,2000(6)4 黎风.文学“诗性”的现代阐释J 社会科学研究,2002(3)5 王振复.诗性与思性: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时空结构J学习与探索,2006(1)6 王彦锐.诗性观照下的审美意蕴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7 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性的语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8 程惠哲.理性与诗性的结合评中西比较美学论稿N人民日报,2000,8,199 10 黎风.文学“诗性”的现代阐释J 社会科学研究,2002(3

29、)11 刘兆云.小说,笔记小说与世说J新疆大学学报,1979(1)12 宁稼雨.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J天津师大学报1988(5)13 宁稼雨.中国志人小说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39页14 刘强.对历史真实的冲淡与对艺术真实的强化论世说新语的叙事原则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4)15 陈金泉.世说新语:中国古典写实小说之滥觞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16 陈寅恪. 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初编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617 周一良.世说新语和作者刘义庆身世的考察J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1)18 刘军.世说不是小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30、)19 梁启超. 史学论著四种新史学M 长沙:岳麓书社,199820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M 北京:三联书店,200421 张叔宁. 世说新语整体研究M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22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 北京:中华书局,2007,1页23 刘叶秋. 古典小说笔记论丛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24 张海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及与清谈之关系J文学遗产,1997(1)25 全星迳. 世说新语:历史向文学的蜕变J 社会科学战线,1999(3)26 徐震塄. 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27 周舸岷.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6(1)28 侯忠义.世说新语

31、思想艺术论J 北京大学学报,1987(4)29 张海明. 魏晋清谈与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续)J辽宁大学学报,1997(6)30 杨芳.世说新语语言的模糊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6)31 蒲日材.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J名作欣赏,2008(9)32 张宝坤. 思想的解放与人性的裸露志人小说的美学风貌J学习与探索1987(2)33 张永昊. 世说新语的审美观J 文史哲,1989(6)34 35高原. 小说中的“绝句”论“诗化小说”世说新语的审美特征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5(3)文学批评话语转换与中国小说史略研究文献综述学 生:宋明宽, 长江大学文学院指导老师:李丽君,

32、长江大学文学院自上个世纪末至今,是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最活跃的时期,但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困扰着人们:当代文学批评的有效话语尚是自五四以来不断引入的西方文论话语,而国学精粹-中国古代文论仍被冻结于文学殿堂的高阁之上。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批评者把这种“胡音噪闹,母语希音”现象称为“失语症”。问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讨论,普遍对此讳莫如深;有的学者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和转换,有的学者青睐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这些探讨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研究和当代文论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但是否以此就能实现以我们民族文化与文论为主的文论话语重建?本文试图对近十年来的讨论作一个综述,以此推出鲁迅文学史研究

33、的方法论意义,以期对话语重建具有建设性。一、关于“失语症”的讨论1995年,四川大学教授曹顺庆在东方丛刊第3辑上发表的21世纪中国文论发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首次提及“失语症”并确定其内涵,随即又在文艺争鸣1996年第2期上发表文论失语症和文化病态,全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坛,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理论,没有自己的声音?其基本原因在于我们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我们根本没有一套自己的文论话语,一套自己特有的表达、沟通、解读的学术规则。我们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有办法说话,活生生的一个学术哑巴”。1“所谓失语,并非指现当代文论没有一套话语规则,而是指她没有一套自己的而非别人的话

34、语规则。”2同时,曹文指出 “失语症”的病根“在于文化破坏,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在于与传统文化的巨大断裂,在于长期而持久的文化偏激心态和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3对此,社科院文学所蒋寅先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曹顺庆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命题。”他在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对“失语症”的一点反思一文中强调:“所谓失语,就绝不是什么有没有自己的话语,用不用西方话语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学问,能不能提出新理论、产生新知识的问题言以蔽之,失语就是失学,失文学,失中国文学,失所有的文学。什么时候,真正的文学研究专家多了,举世钦佩的学者多了,中国学术界就不失语了”。4南开大学沈立岩教授认为“失语”并不是当前文

35、论的一个最准确的概括。他在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的关于文论“失语症”和“话语重建”的再思考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现代文论在其曲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很大影响,无论是它的问题视域,还是它的研究方法以及它的概念和范畴,莫不如此。但这是否就等于失语和完全西化呢?似乎还不可能。”5他的理由是中国现当代文论没有停止对传统文论的继承和借鉴,而中西文论的交叉融合是历史的必然性的体现,有利于取长补短。针对这些讨论,曹顺庆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的再说“失语症”特别对“失语”就是“失学”,“失语”就是“不学无术”,“失语”与“学术功底”之关系问题进行反驳,并作了具体的阐述:“外语不

36、好的人会失语,外语好的人同样会失语;不学无术的人会失语,学问好的人同样也会失语。失语与外语程序及学问深浅是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混淆。因为笔者所说的话语是专指不同的学术规则,失语是指失去了自己的学术规则,而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的什么失学,或是外语不好之类。”6学界对“失语症”讳莫如深,但都无可否认“失语症”在中国现当代文论中的存在,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殷切呼唤救治这一“文化病态”的良方那就是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二、关于“话语重建”的讨论曹顺庆不仅提出“失语症”,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他在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上发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7,在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上发表再论重建中国文论

37、话语8,分别阐释如何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后者提出了“融汇中西”,“杂语共生”的基本战略,并指出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即率先返回自己的文化家园,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入手重建当代文论。2004年曹顺庆又在重建中国文论的又一有效途径: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见外国文学研究第5期)一文中指出:“西方文论话语需要与中国传统话语中国独特的言说方式相结合,我们需要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9如何借鉴西方文论?陈庆泓在文学现代化的误区与“拿来主义”中推出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作为真理的内涵有二:一,拿来,二,或使用或毁灭。前者是姿态,后者是策略。”10朱立元发表在文学评论

38、2000年第3期上的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一文显然体现了宏通的眼光:21世纪的中国文论应该走“立足当代,今古对话,中西融通,综合创造”的路。11北大教授王岳川更为精辟地阐述了相同的观点。思想战线2005年第4期刊登他的当代文论精神症候与文化空间拓展12,文章明确提出在中西文论对话基础上,坚持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坚持人类只有在体用之争方面,走向人类之体,世界之用。其实早在2004年他就在“发现东方”与“互体互用”中表明应在文化“拿来”中坚持中国文化“输出”立场,达到中西“互体互用”的文化精神生态平衡,努力在当代文化和文论中发出中国的声音:“当代中国文化输出的原则是以我

39、为主,合而不同重视原创性的思维创新和高层次的学术输出,保持文化生态而重建中国形象,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使命。”13另外,还有学者就“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提出了自己的见地。赵玉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个误导性命题对十年来“转换”讨论的冷思考14中指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讨论始终众说纷纭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具误导性命题。一方面,它把“现当代文论失语”偷换成了“古代文论在现当代的失语”;另一方面,则把:“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偷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闫月珍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与未来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思考15对话语重建也大胆质疑。以此可见,学界对于“话语重建”主

40、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构想,一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二是西方文论的有效借鉴。尽管莫衷一是,但都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三、对鲁迅的学术及小说史研究方法的认识及评价蔡元培先生在1938年版鲁迅全集序中概括了鲁迅先生学术及小说史研究的特色:“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故书,校嵇康集,辑谢录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唯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他方面的发展,例如科学小说的翻译,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轻视小说之习惯;” 16文章强调,鲁迅的学术研究方法一方面“用清儒家法”,一方面又“不为清儒家法所囿”,学术研究视野开阔,在

41、多个学术领域皆有开拓之功。新中国成立初期,郑振铎先生论及鲁迅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贡献时认为:“这是乾嘉诸大师用以辑校用秦古籍的方法。而用来辑校古代小说的,却以鲁迅先生为开山祖,而其校辑的周密精详,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追得上他。”17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学者注意到中国小说史略在学术研究史上的地位,肯定这一著述不仅仅打破了中国小说自来元史的局面,而且构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的理论体系,并把历史唯物史观作为方法引入古代小说研究,开创了小说史研究的新格局。1992年,郭豫适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重大贡献一文中肯定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指导思想:“我们知道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从政治认识上来看,他还未成为

42、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对小说史发展过程,对许多小说的观察、分析和评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时常显示出唯物论的思想光芒。鲁迅又是勇于探索,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学者,所以他在这部著作中,时常反映出一种新的进步的思想观点。”18赵维国的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19(见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李松荣的鲁迅治学方法浅探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为例20(载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都对蔡元培先生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宋克夫、张蔚在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进化论与中国小说史略中,从鲁迅先生的小说研究发展观、方法论,价值观等方面,探讨进化思想对中国小说史略的影响:“达

43、尔文提出了物种变化的观点,并且认为一切特种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充分贯穿了这一以变化为核心内容的进化思想,以进化的观念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小说现象和小说作品,确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流变,从而建立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体系。”21温潘亚发表在淮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的论鲁迅的文学史评价标准22,认为鲁迅先生对文学史这一学科的开创和发展的功绩甚大,其独特的文学史评价标准对今天的文学史建设仍具启迪和借鉴意义。齐裕昆发表在兰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的鲁迅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拓者谈中国小说史略23,对这方面也早已给予肯定。值得一提的

44、是,韩国著名学者赵宽熙在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发表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中心,拓展了鲁迅研究的视阈。文章一方面肯定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成就,另一方面,指出了它的局限性:“第一,按各朝代记小说史,对中国小说的发展进程有过分平成的倾向。第二,整体来说停留于中华主义观念,彻底地忽视中国国内其他民族的小说史。第三,史略主要是通过文人们的手对文学化了的作品进行论述,固而忽视了对说话文学等口语作品的考察。第四,对于具体作品的评论存在着一些倾向性。第五,鲁迅从类型论的观点出发对小说史记述进行了考察。这种方法有可能会使读者对具体作品的理解过于片面。”24学界充分肯定了鲁迅的学术

45、贡献和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对其小说史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主张作了深入的探究,不乏新见,成果颇丰。四、鲁迅文化话语与“话语重建”之关涉中国现当代文论的“话语重建”与鲁迅先生的文学史研究有何关联?鲁迅先生的学术话语意义对现当代文论的话语重建有何启示?当前学界对此关注程度如何?吴国群在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2期中西文化碰撞中的鲁迅话语空间中谈到了这类问题:“鲁迅虽是从旧垒中走出的国学根柢浓厚的学者,却最少旧文化、旧文学的挂碍;虽是最主张向外国学习的身体力行者,却并未西化;虽常处孤独者的境地,却从未失语,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话语空间。”25文章就“从逻辑学范式到现象学范式”、“从概念到喻示”、“从法治走向人治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吴国群从理论上对鲁迅的话语进行研究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在对具体文本的落实上笔力则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综上所述,面对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失语”现象,学界对“重建”的前景既表示出一种积极乐观、充满期待的态度,又流露出一些质疑甚至悲观的迹象。无论如何,这些都对中国现代化文论的构建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仔细观察不难看出,当下关于“话语重建”的讨论还只是流于理论层面的阐述,而笔者认为,中国文论话语重建更在于实践的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