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讲学.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863862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讲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讲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精品文档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图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2004年10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项 目 名 称: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委托方(甲方):滁州市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 家 事 业 法 人 代 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 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1)院 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4年10月 日前 言经安徽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修编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8月,受滁州市人民

2、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任务。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任务由中国城市规划院与滁州市城乡规划院合作完成,滁州市规划院具体承担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规划。2002年9月,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成员在滁州市规划局和滁州市城乡规划院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深入的现场勘察和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项目组走访调查了市域所辖的四县二市二区。在调研期间,市委市政府召开滁州市城市规划动员会,项目组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主要职能部分领导汇报了对滁州市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听取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项目组工作的意见和指导。2002年10月25日项目组向中规院领导进行了初步方案汇报。在广泛

3、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项目组确定了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3个初步方案。2002年11月1820日,项目组向滁州市政府有关领导、规划局分别进行汇报、交流,对规划初步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规划纲要编制。2003年1月914日,规划组向中规院主管总工进行纲要汇报,对项目组前期的规划研究及规划内容进行了审议,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后,形成规划纲要成果。2003年4月89日在滁州市召开了总体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认为纲要符合编制的技术要求,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4、纲要审查会以后,工作进入正草图和成果编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发生的几件大事(波及全国的非典疫情、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以及京沪高速铁路数次改线)影响了规划的进度,也使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项目组重新审视了规划的一些技术细节,规划成果和纲要时期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动,更趋于科学合理实用。2004年9月,安徽省建设厅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省内外专家对滁州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专家评审,认为规划成果基本符合国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经修改完善后可按法定程序上报审批。根据纪要的要求,规划组对成果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回顾整个工作过程,规划组对滁州市对规划的极度重视和全力配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双方

5、的共同努力是提高规划成果质量的基本保证。祝愿滁州市的明天更美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主管所长涂英时规划设计所副所长主 任 工程师闵希莹高级城市规划师胡 毅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 魏天爵 高级城市规划师 张 莉 城市规划师、博士成员: 童 娣 城市规划师李东泉 副教授、博士宋一男 助理城市规划师王 泽 助理城市规划师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项目负责人 丁文军 高级城市规划师成员 袁家金 高级城市规划师黄国泽 城市规划师陶开祥 城市规划师许全胜 城市规划师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组 长:缪学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副组长:何希勇(市政府副市长

6、)成 员:徐培昌(市规划局局长) 方启鸿(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王学海(市建设委员会主任)王捍群(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局长)刑 高(市交通局局长)邵国胜(市水利局局长)杨家良(市财政局局长)张春林(市教育局局长)秦钢昌(市公安局局长)董一平(市卫生局局长)龚荣刚(市环保局局长)汤国建(市文化局局长)张荣和(市规划局副局长)王 勇(市旅游局局长)陈德勇(琅琊山管理处处长)陈凤桐(市统计局局长)陈修言(市供电局局长)戴建国(市气象局局长)任明伟(市水文资源局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 任:徐培昌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7、2第三节 滁城产业发展策略2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第一节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2第二节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2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3第四节 大滁州地域发展规划3第五节 旅游发展规划4第六节 综合交通规划4第七节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4第八节 电力工程规划5第九节 电信工程规划6第十节 燃气工程规划6第十一节 防洪工程规划6第十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第十三节 市域发展协调与管治7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8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8第六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0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10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0第三节 工业用地规划10第四节 仓储用地规划10第七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0第一节 对外

8、交通规划10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10第八章 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建设规划11第九章 城市景观规划12第十章 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14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14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14第三节 雨水工程规划14第四节 电力工程规划14第五节 电信工程规划15第六节 供热工程规划16第七节 燃气工程规划16第八节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17第十一章 城市防灾规划18第一节 防洪工程规划18第二节 排涝工程规划18第三节 抗震工程规划19第四节 消防规划19第五节 人防工程规划20第十二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0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21第十四章 远景发展构想24第十五章 规划管理实施措施24第十六章 附则2

9、4第一章 总则第1条 为促进滁州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更好的指导城市建设,在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图纸、附件(说明书、专题报告)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2条 本规划自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成为指导滁州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由滁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在本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城市建设活动及总体规划以下各层次规划均应遵守本规划。第3条 规划基本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9.3)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

10、施细则(1995.6.8)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7、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和规范第4条 规划期限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本世纪中叶第5条 本规划涉及的空间范围有:市域、大滁州地域、市区、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1、市域:总面积为13328平方公里,包括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为城镇体系规划范围。2、大滁州地域:总面积为4412平方公里,由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在规划期内大滁州地域应形成一个相对

11、完整的城市区域,鼓励来安、全椒县城与滁城的协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镇群。3、市区:琅琊区、南谯区行政管辖范围即为市区。面积1399平方公里。4、城市规划区:滁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与市区范围一致。5、中心城区:由琅琊区、南谯区城市建设区组成,简称滁城。第6条 以下文本中有下划线的条目属于强制性执行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必须执行。第二章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7条 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职能,提高城市集聚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把滁州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城市。滁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表项 目2003年2010年2020年总量(或比例)总量(或比例)年均增长速度(%)总量(或比例)年均增长速度(%)GDP(亿元)299.405479142010人均GDP(元)6935120008300009第一产业(万元)62.78241304第二产业(万元)131.02711177011第三产业(万元)105.7193952010第一产业(%)20.9415.0-9.1-第二产业(%)43.7549.5-54.3-第三产业(%)35.3035.5-36.6-总人口(万人)43345

13、00.554800.55城镇人口(万人)1201906.72904.3城镇化水平(%)2843-60-社会商品零售额(亿元)78.361398.53008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40157824101700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2.745.00-35.0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4.040.00-36.00-50.00-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1825-35-每百户拥有电话量(部)5762-70-第8条 经济增长目标:在“十五”期间的今后几年内,滁州市GDP增长在保持9%的速度,人均GDP增长速度为8%,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为8.5%;在20052020年,GDP增长速度为1

14、0%,人均GDP增长速度为9%,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为8%。到2020年,滁州市域GDP翻两番,人均GDP超过30000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第9条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化进程进入中期发展阶段,GDP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21:44:35调整为2010年的15:50:35,2020年调整为9:54:37。第10条 对外开放目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幅度不断扩大,规划期内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以上。第11条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进入低速增长期,在今后15年内增长速度保持7以内;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近期和远期分别保持6.7%和4.3%的增长率,

15、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3%,2020年为60%。第12条 人民生活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规划期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30%和35%以下。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13条 总体发展战略:内(力)外(力)结合、联动发展,重视对地方企业的扶植和培育,形成外来企业和当地企业联动发展的态势,为区域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第14条 区域发展战略:面向东部、借力发展,借力发展的方向主要有四个层次:1、与南京都市圈规划相呼应,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之中2、紧密协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步伐,形成互补发展态势。3

16、、积极争取和接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金、技术转移。4、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第15条 产业发展战略:工业带动、优化升级;调整农业,稳定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服务区域;规划期内,滁州市三次产业的发展重点分别是:1、第一产业: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一是要大力改造传统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为根本,以高效为目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生态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二是要依托本地众多优质农副产品,面向消费市场,加大农业投入和科技含量,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运输销售体系,重点扩展南京市场并努力争取区外和境外出口。三是有序

17、引导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剩余劳动力输出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2、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充分利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大量成果,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二是强调工业发展要有利于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三是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四是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3、第三产业:重视与周边大城市互相补充,错位发展。要结合南京都市圈规划之机,提高滁州市旅游业和商贸业的区域地位。第16条 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形成以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

18、业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流通业、现代旅游业为支柱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节 滁城产业发展策略第17条 第二产业:在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外地企业和本地民营龙头企业的进驻。保持食品、纺织的传统优势,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以家电、汽车为主导,择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规模期末,把滁城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第18条 第三产业:在长江商贸城等市场建设的基础上,逐渐走专业化的道路,发展专业化商贸业,成为辐射南京都市圈及长江下游地区的流通中心。发展休闲旅游业,成为重要的休闲旅游基地和旅游服务中心。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第19条 城镇发展总

19、体目标:通过各城镇在规模大小、职能分工、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完善,达到城乡协调、地域协调、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目的,为滁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提高城市竞争力,最终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近期大力推进滁州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发展县城,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形成以滁城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中心镇为纽带的、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2、远期进一步增强滁州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集聚规模,推进区域城镇发展的全面化和现代化,形成大小市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总体格局。第20条 城镇发展战略:采取“中心集聚、重点发展”的战略,中心集聚是指市域以滁城为中心、

20、县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中心;重点发展是指以滁城、来安、全椒构成的大滁州地域为重点、兼顾其他县城的发展。在户籍政策、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重点地区的发展。第二节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第21条 规划预测滁州市2005年总人口为450万人,2020年为480万人。第22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43%2020年,60%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第23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7080万人口的大城市;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等各县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2030万人;第三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

21、建制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25万两个等级;第四级是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滁州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2020年)城镇等级城镇名称规模结构一级:市域中心滁城(中心城市)80万二级:县域中心天长市中心城市、明光中心城市、全椒县城、定远县城、来安县城、凤阳县城(府临门三镇)2030万三级:重点镇炉桥、铜城、乌衣、古河510万半塔、刘府、武店、永康、藕塘、池河、张桥、秦栏、潘村、管店、沙河、汊河25万四级:一般镇其他镇2万第24条 职能结构: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县域中心、重点镇、一般镇的职能结构。市域中心和各县域中心基本为工业、商贸业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城镇。重点镇既承担镇域中心职能,也可以为周

22、围乡镇服务,在职能类型上多为综合性城镇。一般镇则可以分为工业、商贸、交通、旅游等多种类型。规划期内,应发挥中心城市与重点镇的带动辐射作用,完善城镇职能,加强城镇之间联系。滁州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2020年)城镇职能类型市域中心滁城综合型城市:市域(地级滁州市)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西部门户城市,以工业、商贸、旅游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城市;县域中心全椒县城关镇综合型城市:县域中心,综合型城镇,南京都市圈卫星城镇来安县城关镇综合型城市:县域中心,综合型城镇,南京都市圈卫星城镇;天长中心城市综合型城市:天长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三产业发达的综合型城市明光中心城市综合型城市:明光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3、安徽省京沪城镇带组成部分凤阳县城综合型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沪城镇带重要组成部分,明文化旅游基地。定远县城综合型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镇秦栏、铜城、汊涧、半塔、水口、汊河、古河、二郎口、大墅、马厂、管店、三界、张八岭、潘村、炉桥、永康、藕塘、池河、张桥、刘府、小溪河、总铺除镇域中心职能外,承担某些为周围乡镇服务的职能,如工业、商贸业、交通、旅游服务等。一般镇其它建制镇分为工业型、商贸型、交通型、旅游型等类型第25条 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四轴”的扇形空间模式。1、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由滁城、来安、全椒组成的大滁州地域。2、四轴:一级发展轴一条:

24、滁凤发展轴:104国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组成,连接滁城、明光和凤阳。二级发展轴三条:滁定发展轴:滁州到定远,以省道311为主要联络线;滁全发展轴:滁州到全椒,省道206和合宁高速公路为联络线;滁天发展轴:滁州到来安、天长,省道312为主要连接线。第26条 重点城镇发展规划1、天长市中心城区:天长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三产业发达的综合型城市。城市规模2020年30万人。2、明光市中心城区: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徽省京沪城镇带组成部分。城市规模2020年20万人。3、凤阳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徽省京沪城镇带重要组成部分,明文化旅游基地。城市规模2

25、020年20万人。4、定远县城:功能定位: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2020年20万人。第四节 大滁州地域城镇发展规划第27条 大滁州地域构成:大滁州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12平方公里。在大滁州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第28条 大滁州地域城镇空间结构: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两个县城为副中心,包括南谯区、琅琊区、来安县、全椒县境内全部城镇,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线,在规划期内构成“一带三核多点”的大滁州城镇密集带空间结构。一带是在来安县城滁城全椒县城沿线形成城镇密集带;三核是滁城和来

26、安、全椒县城;多点是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第29条 道路交通和空间规划要求:(1)借助东西向交通轴线形成绿色走廊,避免建设用地的蔓延,形成生态良好的城市发展空间。(2)加强三核心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近期对省道312、206来安-滁城-全椒段改造拓宽,远期修建三核心之间联系的第二通道。(3)保护山、水库、河流等自然环境,将自然山水引入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第30条 发展规模: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总人口72万人(滁城45万人、来安12万人、全椒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24万人(滁城80万人、来安22万人、全椒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27、125平方公里。第31条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一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加强在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协作,降低联系门槛。第32条 规划保障:(1)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为了促进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的统一利用和开发。(2)制度改革配套。打破户籍、就学等制度的区域限制。在规划期内实施对来安县、全椒县撤县设区。第五节 旅游发展规划第33条 旅游资源评价:市域内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资源主要有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凤阳县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全椒县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凤阳明皇城、明祖陵以及其他省级自然风景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第34条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1)加强风

28、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风景旅游资源保护条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内风景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使人们对旅游开发和保护形成共识。(2)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确定开发目标,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各方面力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3) 接轨邻近地区尤其是南京市的旅游发展,努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第35条 发展目标:在未来二十年内,使旅游业在滁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对相关区域、相关产业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形成与滁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布局相协调的点线面结合、科学合理、功能配套的旅游产业布局,把滁州市建设成为重要的旅游城市。第36条 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一个

29、中心,三条轴线,四个旅游区”。1、一个中心滁城:市域旅游服务中心和主要景区。2、三条轴线:(1)西线:滁凤线,以滁城为起点,凤阳县为终点,依托104国道和311、101省道,连接明光、定远等地景点,形成滁州西部旅游发展环线。(2)南线:滁全线,以滁城为起点的南线旅游发展轴,通往全椒境内主要旅游景点,311、206、226等省道是南线旅游发展轴形成的主要支撑。(3)北线:滁天线,由312省道沿线城镇及景区组成的滁州北线旅游发展,以滁州市区为起点,沿线经过来安县城、舜山景区、半塔景点,通往天长市区、高邮湖景区等地。3、四个旅游区:山水城市核心旅游区;西部明文化旅游区;全椒文化山水旅游区;北部山水生

30、态旅游区。第六节 综合交通规划第37条 突出滁城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加强公路建设,为高速铁路建设作好服务。使全市对外交通快捷化、多样化、高级化,内部交通通畅化、网络化、均衡化。中心城市与市域各城市、县城的通行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各县城之间的通行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各县城与本县各城镇的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第38条 市域交通综合规划1、铁路: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经全椒),为京沪高速公路建设作好配套服务。2、公路网规划:公路网络以建设与市域内高速公路相沟通的道路连接线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完善市域中心城市、县城、城镇之间的联系。建设城镇与高速公路的联络线。强化、完善市域

31、内部网状道路网,提升部分公路等级,改造或新建一般公路。3、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加强站场建设,规划在各重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中心,使市域内各城镇都能通过公共交通相互连通。第七节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第39条 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用水定额指标表项目年份城镇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升/人天)农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升/人天)万元产值用水指标(立方米)2010年250170702020年28019030注:农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中含牲畜用水量,万元产值用水指标含电厂。中心城区以及各县城区供水量、污水量预测表名称人口规模(万人)最高日用水量(万m3/d)平均日污水量(万m3/d)备注滁城805040给水厂4座,污水处理厂

32、3座来安城区181210给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1座全椒城区221512给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2座天长城区302016给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2座定远城区181210给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1座凤阳城区221512给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2座明光城区251815给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2座第40条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目标:完善供水设施,2010年前,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逐步完善农村供水设施,自来水普及率2010年达到90%,2020年达到100%。第41条 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近期建设结合两湖一河治理工程实施,滁城建设1座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工程,达到清流河污水零排入;配合淮河治理工程

33、在凤阳、定远、明光、天长相应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染物排放量削减85%以上。定远、全椒应加快水源建设和水质保护工作,保证城市供水要求。其他镇、乡以及农村供水水源选择应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并根据水源、距离以及协作条件等情况,共同建设区域自来水厂;结合纳污河道分布和污染综合治理情况,建设区域污水处理厂;供水排水应统一考虑,防止水源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量开采。第42条 水资源保护规划1、地表水资源保护(1)保护区:将向城市输水的线路和沿线湖、库划定为保护区。一级区划中规划保护区共有10个水域:女山湖调水保护区、花园湖调水保护区、高邮湖调水保护区、高塘湖调水保护区、池河调水保护区、清流河调水保护区、黄

34、栗树水库保护区、城西水库保护区、沙河水库保护区、凤阳山水库保护区。保护区水质目标近中期为类,远期为类。(2)缓冲区:在省、市际河流淮河分界处规划缓冲区。一级区划中规划缓冲区1个:淮河方邱湖缓冲区。水质目标为类。(3)保留区:一级区划中规划淮河保留区、滁河保留区、马厂河保留区、女山湖保留区等4个保留区,保留区水质目标为类。(4)开发利用区:濠河、板桥河、白塔河、襄河开发利用区,花园湖、女山湖渔业用水区,凤阳山水库开发利用区,共计7个。2、地下水水功能区划(1)第承压水警示区:漏斗区规划为警示区,滁州市域主要是天长城区。管理目标:禁止增加新井,压缩开采量,对混层开采且非饮用水源的地下水井逐步封闭禁

35、采,并要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2)第承压水安全区:第承压水除上述警示区外,其他区域为开采安全区。3、水污染防治(1)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使水环境状况基本上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逐步实现流经城市的主要河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级标准;城市地下水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湖泊、水库按功能要求分别达到规定的灌溉用水、渔业和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城市、国营企业或外商向乡镇企业转让的生产技术,应同时转让废水处理技术或负责废水处理技术指导。城乡经营的生产项目,由双方共同负责水污染防治。乡镇企业不得使用城市淘汰下来的技术落后、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生

36、产设备。城市、国营企业不得将水处理技术不过关、污染严重的项目转移到没有治理能力的乡镇企业去生产。(2)与两湖一河工程联动实施:滁州中心城区应建设治、截、导、用、整五位一体的污水治理体系。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工程,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清流河排入滁河达长江或回用。近期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招商引资奠定基础。与淮河中、上游地区污染综合治理相协调,促进淮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彻底改变。(3)污水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增加投入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开发、引进先进的治污技术与设备使废水资源化,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改善或淘汰耗水严重的设备。(4)加强对水质的保护,减少水污染。

37、第43条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1、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提高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规范农村农业用水。2、合理调水,解决缺水问题:建设从高邮湖、高塘湖、淮河等处引水提升泵站,合理调水,解决缺水问题。3、兴建城市供水水源并完善供排水设施,挖潜、改造和配套已有供水系统。巩固和提高现有水源工程和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建立供、排结合的完善体系。第八节 电力工程规划第44条 近期结合滁州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进行局部电网完善,解决南部3县的主网问题;加强220/110千伏电网结构,增加变电容量;加强配电网络的建设,使输、配电网协调发展;城网基本实现自动化。实现电力系统市县乡的联网,

38、完成电力信息网的建设,全面实现系统内电子化信息交换。20102020年全网实现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现代化网络结构,具备充足的电力供应能力,且有一定的超前性,力争达到一乡一变,全网实现自动化。第45条 地区电力平衡: 在朱龙镇建500KV变电站,建220KV滁东变电站;在来安建220KV变电站,凤阳所缺电量可通过110KV线解决;在天长新建第二个220KV变电站,新建220KV全椒变、大王变、南谯变,扩建220KV来安变、凤阳变。第46条 电网规划:形成以市区为主体的220千伏电网,保证110千伏及以上主网达到安全可靠、调度灵活、经济运行。远期规划:至规划期末,市域将建成由11座220千伏变电

39、站组成的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主电网架,220千伏变电站主变18台,容量达252万千伏安,年供电量120亿千瓦时。2020年220千伏变电站的分布是:市区4座(滁县变、滁东变、大王变、南谯变),天长2座(天长变、天长二变),其余县市各1座。第47条 近期规划:完成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完成500KV洛河-滁州输变电工程、500KV滁州变介入系统220KV开断线,完成220KV滁州滁东输变电工程、220KV滁州变介入系统110KV开断线。110KV十二里半输变电工程、天长仁和输变电工程、临淮变增容、乔田变增容工程。至2010年,新建220KV来安变,完成220KV滁州来安输变电工程、220KV

40、滁州变介入系统110KV开断线。新建110KV明光古沛变、凤阳总铺变、定远池河变、南谯乌衣变、来安半塔变、天长市区变及相关配套工程。第九节 电信工程规划第48条 电信网:加快宽带骨干网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交换速度和网络速度,积极培育宽带用户。“十五”期间建设重点一是扩大主干网传输能力,二是优化网络布局,三是提高交换能力和网络速度,四是发展网络用户。第49条 移动通信网:加快移动无逢覆盖和微蜂窝的建设,提高网络连接质量,积极开发无线网上增值业务。加快基站建设,扩大载频和信道容量。第50条 有线电视网:加快建设县乡网络,扩大用户群,全面提升网络传输质量,积极发展综合数字服务业务。近期重点完成全市县乡

41、光缆传输网络建设,形成市、县、乡三级光缆网。第51条 传输网的相互融合:统筹兼顾,合理分工,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在传输线路建设与节目源供应的分工协作。共同发展宽带用户,统一进行用户接入试点,减少重复建设。加强本地区移动接入网与电信网的合作,有计划地发展移动接入网,提高电信网络的利用率。在城市建设中应注意控制微波通道,保证通信畅通。第52条 邮政:近期以邮件处理中心基地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以邮递业务为核心以实物传递类、金融服务类、集邮类、电子邮政类业务为主体,多种业务互为补充,整体规模较大的邮政综合业务体系。远期规划重点进行邮件处理中心各种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建成完美的营销投递网、

42、实物传递网、邮政计算机网,基本满足邮政业务发展需要。第十节 燃气工程规划第53条 规划气源:以陕甘宁天然气“西气东输”为气源。规划期末,使滁州中心城区及各县城居民用户、公建用户、工业用户、电厂用户及各种机动车辆全部用上这种清洁能源。第54条 2010年,滁城要基本具备全部使用天然气的条件,天然气气化率达到80%,并延伸供气,向来安、全椒县城逐步供气。到2020年,滁州中心城区和县城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5%。市域内各乡、村由于区位原因,无法实现管道天然气,也应积极淘汰旧有低品位能源,发展秸杆气化站,管道输送沼气。第十一节 防洪工程规划第55条 淮河1防洪标准:设计防洪标准应为100年一遇,设计水位

43、21.45米;校核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校核水位21.95米。2防洪目标:2005年,淮河设计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远期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淮河设计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3排涝标准:近期凤阳、明光段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远期提高到20年一遇。4淮河分洪情况:淮河在凤阳县境内设有5个行洪门口,在明光市境内设有3个行洪门口,与花园湖、方邱湖、女山湖等承担滞洪任务。第56条 滁河1防洪标准:设计防洪标准应为50年一遇,干流设计洪水位为:襄河口闸上13.45米;汊河集闸上12.0米。各河段设计流量:驷马山分洪道940m3/s,襄河口-汊河集510 m3/s,汊河集小头李(马汊河入口

44、)1580 m3/s,朱家山分洪道100 m3/s ,马汊河分洪道1400 m3/s,小头李六合510 m3/s,六合大河口870 m3/s。2防洪目标:2005年滁河设计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远期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3排涝标准:近期来安、全椒段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远期提高到20年一遇。4滁河分洪情况:滁河在滁州市境内设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蒿子圩、汪波东荡为分蓄洪区承担滞洪任务。第57条 清流河1防洪标准:设计防洪标准应为50年一遇,清流河大桥处设计水位15.20米;校核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水位15.70米。2防洪目标:2005年清流河设计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远期2020年清流河设计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3排涝标准区:近期滁州市排涝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