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称谓精品文档我国古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称谓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4龆龀(tioch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
2、,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9及笄:女子十五岁。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
3、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18耋(di):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19耄(m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