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
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
2
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
3
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
4
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区域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归纳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
及时间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2012年夏,山东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生活用电急剧上升,拉闸限电的举措被省内许多城市采用,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问题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能源问题将制约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由生活事例引入新授内容
1分钟
思考原因,发表
自己的见解。
拓展
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不具优势.根据教材P48活动2点拨:资料揭示的内容有:(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西电东送” 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分额进一步减少;(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有: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可能持续发展.
承转
为了山西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
新授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理解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的特点
2分钟
阅读相关教材,认识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结构及带来的问题
承转
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新授
(2)单一结构变多元化,产业结构升级
小组合作学习
图3.7,思考:
1. 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点拨: 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
2. 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点拨: 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3. 主导产业有何变化?
点拨:结构多元,产业升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8分钟
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回答
小结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活动探究
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
点拨: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媒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媒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
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点拨: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
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对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有何影响?
点拨: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
学以致用
由山西煤炭开发为例,能拓展到其他不同的地区
6分钟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承转
能源的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燃煤发电,洗煤和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同步。
新授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
洁净煤技术
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废物利用技术
技术改造和环境保护
建立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洁净能源生产体系
减少环境污染
(2)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重化工为主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调整
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
(3)“三废"的治理
废气
固体废弃物
煤矸石
煤泥
干燥再利用
做好消烟除尘工作
营造防风林带
废水:
沉淀净化
6分钟
阅读教材思考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读图思考
山西省总结出了许多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即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图3.10) 说一说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
点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4)“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5)灌木、乔木:在草方格的后面是灌木.这是在草本植物成活的基础上栽种的,灌木比较矮小,需水量较少,容易成活;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这个过程就像草、灌、乔组成三个梯队与流动作战,草本植物在草方格的保护下冲在最前面,灌木、乔木组成二、三梯队,三个梯队互相保护、互相支持,共同与流沙作战。(6)在复垦区的周围,同样种植了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保护水土和防风
2.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点拨:(1)从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木(2)引水浇灌复垦区(3)在河漫滩植树种草等。
5分钟
读图思考
延伸拓展
要加强枣矿集团煤矿建设,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课后探究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能享受天赐资源所带来的增长,但也通常会由于过于依赖资源而拖累经济发展,这种困境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资源诅咒”.例如枣庄就很典型,现在已经被列为我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那么山西省如何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呢?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山西省能源基地为寻求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科技为先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同时保护与治理了生态环境,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板书设计】
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 2)市场广阔
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
2.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
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
⑵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⑵调整产业结构
⑶“三废”的治理
【教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重点突出,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和学生合作讨论学习中,难点迎刃而解,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练习反馈出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会用基础知识分析现实材料,综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有个别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当堂检测】
1、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
①山西铝土矿储量丰富 ②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山西炼铝工业社会协作条件好 ④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思路解析:炼铝工业是一种高能耗的工业,山西发展炼铝业是结合本区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的煤—电-铝的产业链,其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答案:D
2、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露天煤矿开采比较容易,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B.山西省以轻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C.山西应改变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品种、同一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D.山西应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答案:D 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能源基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3、下列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D.要解决山西省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答案:D 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山西能源基地对地理环境的治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B.山西省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C.山西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今后还须进一步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
D.山西省应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低附加值方向发展
答案:A 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山西省能源基本情况的把握。
读图“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图,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 (选择填空)。
A.青岛 B.天津 C.黄骅 D.秦皇岛
(2)产煤区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请回答图中
数字①、②所表示的运输通道分别沿哪条铁路线到达A、B
两港的?并分析图中煤炭运输终点省区的能源输入与该区经
济发展的关系.
(3)将山西能源输出的另一条途径是 .
(4)在晋、陕、内蒙古能源基地的建设中,面临有两大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二是运输问题,你认为这两大问题的具体表现
是什么?在解决这两大问题时,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1)D (2)①沿大秦铁路线(大秦线);②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或焦兖日线)
上述通道主要到达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就要大量从能源产区输入能源,才能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
(3)另一条能源外运途径是在矿区附近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换为电能输出,减轻铁路运输的负担。
(4)问题: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破坏;地面塌陷,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运力不足。
解决:矿区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在生产环节中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发展坑口电站,进行铁路和输气管道的改造和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