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限时检测30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37433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48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限时检测30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限时检测30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限时检测(三十)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资源状态       资源状态 图a         图b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假如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解的危急,图b中物种3有被排解的危急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解析】 从图可看出,d是指两个物种间的距离,w是种内的,所以可以确定d影响种间关系,w影响种内关系,进一步分析发觉:d值越小,两物种间共有资源越多,即竞争越激烈;w值越小,说明种内资源越少,那么种内斗争越激烈。故A正确。C项无论图a或图b,因物种2处于竞争中的资源较多,所以2有被排解的危急;D错误,图b竞争较激烈。 【答案】 A 2.关于群落的描述不精确     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简单 D.沙丘上造林说明白人类活动可转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 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马尾松形成树林也是一个群落。 【答案】 B 3.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状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群落的结构渐渐简单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渐渐消逝 【解析】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状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群落养分结构由简洁→简单,物种丰富度由小→大,优势种会随着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由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转变为乔木优势物种,食物链也越来越交叉简单,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 【答案】 A 4.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结合图示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 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 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 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猛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量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掩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毁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图中曲线甲表示的是初生演替;A~E中,B、D点物种变化幅度较大,不属顶极群落;图中C点是个拐点,说明环境因素发生了猛烈变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物种多样性降低。 【答案】 B 5.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要正确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特点、信息传递的功能和群落演替的特点等。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作用,A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本养分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的比值,不会因害虫的死亡而转变,B项错误;人的作用会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所以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C项正确;利用性外激素诱捕卷叶螟成虫,会使其个体数削减,拟水狼蛛会以更多的褐飞虱为食,造成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项正确。 【答案】 B 6.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争辩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育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天数 数量(104/mL)     组别 开头时 第一天 其次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异湾藻——孔石莼 10 12.4 3.2 1.1 0 异湾藻——缘管浒苔 10 26.0 25.6 22.4 12.4 异湾藻——鸭毛藻 10 26.3 40.1 45.3 59.6 对比组 10 26.7 51.4 59.6 72.4 A.对比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育 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解析】 从表格可知,三种大型藻类分别和异湾藻混合培育,则对比组应当是异湾藻单独培育,三种大型海藻和异湾藻之间都是竞争关系,只是前两种大型海藻生存力量更强,排斥了异湾藻,所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少,而鸭毛藻在和异湾藻竞争中失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多。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若分开则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故C错误。 【答案】 C 7.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等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量法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D.在白化病家族中,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 【解析】 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而调查其遗传方式时,应在白化病家族中依据遗传规律调查。 【答案】 D 8.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肯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解析】 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物种数目的多少;靠近热带地区,环境条件相对较优越,物种的丰富度较高;若发育时间短或条件发生变化,物种的丰富度不肯定高;一般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实行记名计算法即数出各种群的数目,对于数量较多的一般用目测估算法;某区域的物种丰富度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则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就越强。 【答案】 C 9.某争辩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中的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争辩,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 B.区域⑥的溶解氧可能最少 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 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是温度 【解析】 藻类是光合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由于水体富养分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以及大量好氧菌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氧气缺乏;在区域⑥,a数量最多,为优势种;影响藻类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而不是温度。 【答案】 D 10.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争辩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鱼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觉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左右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D.自然选择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种群数量保持在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可供应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又不影响渔业资源的再生,由此推断A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8分)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争辩。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依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留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状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诞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力量增加。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推断此生物群落进展到了顶级群落。 【解析】 (1)该地区森林从1953年到1996年间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森林群落的丰富度变化趋势是渐渐增加的。丰富度是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因此,测定植物丰富度的方法就是识别植物并列出名录。 (2)生产者的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 (3)从表格中可总结光能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4)顶级群落是指群落演替到最终阶段所形成的群落。 【答案】 (1)次生 渐渐增加 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 (2) (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上升 自我调整 (4)长时间地在肯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 12.(15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实行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削减,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的种群数量快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逝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消逝的主要缘由是缺少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逝,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清楚三个优势种群的养分关系,并写出食物链,即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肥料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因此施肥会使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增加。野杂鱼中有很多是次级消费者,与鳙鱼属于同一养分级,在食物、溶解氧、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2)从养分关系上看,大量捕捞鳙鱼会使浮游动物A的天敌削减,浮游动物A种群数量增加,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B,导致短时间内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下降。(3)施肥过量,肥料中的有机物会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中溶解氧量下降,浮游植物A和鳙鱼因缺氧而死亡,它们的尸体又会造成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变黑发臭。 【答案】 (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气(或溶解氧) (2)浮游植物B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 13.(17分)阅读供应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很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草坪不但需要大量浇灌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会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材料二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有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渐渐削减,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月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物种的生存空间。 (1)材料一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__________。 假如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缘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这会导致当地____________丢失。在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爆发严峻的虫害,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解析】 由于人类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生物多样性降低,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其稳定性。自然演替的方向与之不同,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养分关系越来越简单,自动调整力量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刺槐能无节制繁殖,说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格外适宜,并且没有天敌。设计城市绿化的时候尽量选用当地物种,由于当地物种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等环境,要留意物种的多样性,合理设计群落的结构,提高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力量,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洁到简单;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次生演替 (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分的生存空间,并且没有天敌 生物多样性 由于植物单一,把握害虫的天敌很少 (3)依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支配草本、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支配生物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