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单元检测卷(六)-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82626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2M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单元检测卷(六)-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单元检测卷(六)-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卷(六)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怀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民族、民权、民生”,其中与关注百姓生活和人民利益相关的为民生主义。 2.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中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组成,请分析推断竹叶所示的主义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 雄鸡一唱天下白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竹叶之下是“雄鸡独立”,意指在民族(竹)主义的旗帜下,争取民族独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进展制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D 解析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由君主专制到主权在民,体现了《临时约法》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4.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  ) 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B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见,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进展,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也没有增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是其一贯的主见,不是增加的内容,故A、C、D三项错误。 5.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阅历,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需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公平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以下哪一主见相全都(  )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其体现的重要原则是“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公平待我之民族”,这与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见是全都的,故选D。 6.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的,毛泽东正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渐渐转变成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 7.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革命》半月刊第4期上发表理论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中国革命指明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夫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 C.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需分两步走的思想 D.丰富和进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预备 答案 B 解析 A项思想产生于1927年以后;C项思想产生于抗日战斗时期;D项产生于解放战斗时期。 8.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抵制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究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答案 C 解析 从图片看,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是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头。故选C。 9.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夫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方案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夫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取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见 D.精确     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 D 解析 毛泽东深刻的生疏了中国的国情: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社会经济进展的落后性,农夫阶级数量占据主导地位。结合国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10.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工农武装依据”理论 B.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答案 C 解析 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白前途和方向,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 11.毛泽东曾撰文指出:“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安排给无地或少地的农夫,在此基础上进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该言论(  ) A.发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揭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特征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D.阐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进展方向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通过认真阅读材料,尤其是“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这个关键信息推断出,这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2.1980年4月20日,邓小平在接受卢森堡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制度的性质打算了我们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下列对此理解最精确     的是(  ) A.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打算因素 B.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C.要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形象 D.邓小平强调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国家性质打算着我们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再结合题干时间可知,邓小平强调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肯定要以和平外交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制造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故答案为C。 13.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究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A.实行改革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设小康社会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 B 解析 1978年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阅历可供借鉴,是“摸着石头过河”。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必需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14.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 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进展生产力 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已经退役的老船长”“方向摇摆不定”,这正是南方谈话的背景。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辩,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进展生产力。 15.漫画(下图)“某些‘小吏’”寓意深刻。某些基层干部的这一行为严峻违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项原则(  ) A.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进展要求 B.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最宽敞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的进展方向 答案 C 解析 漫画讽刺了某些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刁难群众,以权谋利,明显与C项原则有冲突。 二、非选择题(16题22分,17题18分,共40分) 16.“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进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行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牢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斗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加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进展的关怀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幻想》 现代——“幻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心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生疏到,要依据实际状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进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进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抗日战斗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幻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生疏。(4分) 答案 (1)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 (2)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成功的反侵略战斗;增加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3)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的先进阅历。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个人不行太过自由……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从反侵略的结果、民族意识的提高及民族的复兴等角度回答;第(3)问,从思想、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第(4)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回答时要紧扣主题,言之成理。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TIME)》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下图)。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毛泽东、邓小平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缘由分别是什么?(6分) (2)以毛泽东、邓小平两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各有何现实意义?(6分) 材料二 应当看到,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既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很多有利因素,同时使党的建设面临很多新状况、新问题、新挑战。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展的新时期,在新的国内外条件下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个格外重大的政治课题,也是一项格外困难的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布满挑战和期望的21世纪,我们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为我们党在新世纪供应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胡锦涛《依据“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代序)》(2001年3月19日) (3)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哪些国际国内方面的“新形势、新状况、新问题、新挑战”?(6分) 答案 (1)缘由: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宏大成功,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 ②邓小平:在其指导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消灭在世界上。 (2)意义 ①第一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成功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②其次次:邓小平理论,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旗帜,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之一。 (3)面临 ①国际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深化进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任意答出其中2点即可) ②国内方面:在社会方面,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安排方式日益多样化。(任意答出其中1点即可)在中国共产党方面,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作风建设等。(任意答出其中1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