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2年9月,福建省组织专家分析第16号超强台风“三巴”的进展趋势,全面部署防备工作,把灾难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2.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出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总结和进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
A.阴阳二气布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制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3.马克思曾提出“半截子唯物主义”的概念,即持有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一种思想。“半截子唯物主义”指的是 ( )
A.唯心主义
B.古代朴实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东晋时期的诗人、画家,心灵极为丰富、敏感,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旷古愁思,咏叹生与死的无常。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思维再现存在 D.存在打算思维
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物质观
6.罗马教皇第十六世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认真思考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觉浅显的道理:造物的才智和上帝的无穷制造力。”这一观点属于
( )
①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
②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制造宇宙也可以生疏宇宙
③客观唯心主义,否认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④辩证法,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才智的产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下列四个选项均是黑格尔的名言,其中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属于一类的是 ( )
A.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查找答案
B.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C.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D.确定的光明,犹如确定的黑暗
8.(2021·南京模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实行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 ( )
A.只是一种贵重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
B.认为物质依靠于意识,是唯心主义观点
C.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D.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9.下列观点与“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 )
A.天地合而万物生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0.(2021·淮北模拟)“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两为天”与“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到底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 )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11.“人的生疏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在感觉之外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是一种 (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行知论 D.可知论
12.(2021·惠州模拟)有人说“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在那里,实实在在存在”;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这两个观点分别属于 ( )
A.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行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连结在一起,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整,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
结合所学哲学道理,说明中医五行学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4.(26分)某村患病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谈论纷纷。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处,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只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灾难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方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难。”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世界观。(13分)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难的态度。(1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其次方面内容。对自然灾难进行猜想,说明人能够生疏事物、思维能够反映存在,D符合题意。A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C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分析,不选。材料未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B不选。
2.【解析】选A。A项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B、C两项是唯心主义思想,D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故选A项。
【学问拓展】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中国朴实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主见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他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争辩,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在哲学上他总结并进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3.【解析】选C。“半截子唯物主义”也就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形象地说明白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在历史观上却陷入了唯心主义。故选C项。
4.【解析】选D。“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与“潜在的心绪”、“旷古愁思”与“咏叹”的关系,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A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B观点错误。题目强调存在诱发思维,而非思维“再现”存在,C不符合题意。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同学提取信息的力气。题目中的两个观点都将世界本原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水,这是唯物主义观点,A不选。但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物质观只是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不是科学的物质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解析】选C。题中观点属于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①入选。认为上帝造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③入选。②④排解。
7.【解析】选B。“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明显是唯心主义观点,故选B。A强调的是哲学的指导作用;C说明的是纪律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D说明的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统一关系,C、D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8.【解析】选B。我们的心灵是主观思想,事物和状态属于四周的客观世界;“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实行的一种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只有B符合题意。
9.【解析】选C。“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否认了闲言不以主观生疏为转移,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与C中观点全都。A是唯物论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强调主观能动性,但没夸大。
【变式备选】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的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这表明,王守仁的观点属于 (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实唯物主义
【解析】选C。依据王守仁的观点“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强调个人意志、愿望是打算性的东西,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相全都,故选C项。
10.【解析】选D。前一观点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观点;后一观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符合题意。
11.【解析】选C。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依据,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思维不能反映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属于不行知论,只有C项符合题意。
12.【解析】选C。“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在那里,实实在在存在”说明白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
13.【解析】本题以中医五行学说为素材考查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特点。回答时应留意金、木、水、火、土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与唯心主义观点相反,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但也过于简洁化,需要辩证分析。
答案: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是正确的;它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体现了朴实的辩证法思想;中医五行学说的观点只是一种贵重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
14.【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分析与归纳力气,答案要具体归结到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哪种形态;第(2)问,主要考查同学分析和评价问题的力气,作答时要留意把理论与材料统一起来。
答案:(1)村民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神灵主宰一切;村民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地对待灾难,自认倒霉;村民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①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错误的世界观。农业进展、农村工作要反对迷信、提倡科学,故甲的态度不正确。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打算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乐观地生疏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也不乐观主动。
③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客观条件动身,又有意识、有目的、制造性地生疏和改造世界,故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