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822482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 一、练高考 1.(202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怜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方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犹如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终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抱负。(4分) 【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解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诗,在答题时们确定要结合诗句,联系李白的身世和志向,把鲁仲连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3.(2021•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赏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恳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终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202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其次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5.(202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二、练模拟 1.(15届天津市蓟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仆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⑴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呈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在音节上也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颈联两句写入望的远景。“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一径入云斜”和“千峰随雨暗”相对比,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始终通向烟云深处。这两句改用协调的音节,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变化,一方面也是和写远景的阔大相适应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⑵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2.(15届广东海珠等四区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浈阳峡 [唐]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⑴诗中描述了浈阳峡的哪些特点?请逐一列出。(4分)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分) 3.(15届四川省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①沙棠舟, 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藩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木兰之枻,辛夷木做成的船桨。木兰跟后面沙棠一样都是贵重的木材。 ⑴本诗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⑵“兴酣落笔摇五岳”一句中“摇”字用得很好,请赏析。(4分) 4.(14届吉林试验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意 苏 舜 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⑴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5分) ⑵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 5.(14届浙江温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7分)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⑴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评分标准:共3分。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满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解析。 考点:鉴赏表达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⑵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三、练原创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词中的“使君”)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此人与苏轼共事多年,协调全都。 (1)请概括词中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2)诗歌的最终一句“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为人称道,请从手法的角度对此句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一:此句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1分)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亮,(1分)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1分)的夜景。(1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九日寄秦觏① 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②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注】①此诗系诗人还乡(徐州)赴任道中所写,好友秦觏(gòu)此时仍旅寓京师。②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③无地落乌纱:喻指写出好文章。 ⑴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5分) ⑵这首诗的情感比较简洁,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词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边愁”? 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4分) (2)这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4分) 阮 郎 归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1)试简析开头两句是怎样把景与情有机地融在一起的。(2分) (2)“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5.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 清•陆嵩 崔巍稚堞尚前朝,形胜东南第一标。 惊见羽书传昨夜,忽闻和议出崇朝。 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旌旗空寂寥。 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哽咽独江潮。 [注] 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宣告鸦片战斗结束。《南京条约》签订三年之后,作者路过南京,有感而发,写下此诗。②崇朝:从天亮到早饭之间,喻时间短促。 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两句以设问的方式,拟人化的手法,写奔腾不息的江潮也发出哽咽之声,将个人为国担忧的情感升华为国人忧患国事的共同心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⑵颈联“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旌旗空寂寥”有何特色,试作赏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