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3题。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光热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其次年春季溶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需要2.下列属于甲地优势农产品的有()水稻小麦大豆棉花A. B.C.D.3.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进展()A.水稻种植业B.旱地耕作业C.草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解析:第1题,东北
2、三省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要;雨热同期,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也可种植;冬季积雪,春季溶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第2题,甲地为松嫩平原,棉花种植很少。第3题,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东部,主要为草原畜牧业。答案:1.D2.A3.C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表,完成第46题。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 9165 8725 8707 0446 2076 1754 8854.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
3、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5.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A.上海B.黑龙江C.江苏D.浙江6.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缘由有()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投入较低复种指数低A.B.C.D.解析:第4题,分析表中数字涵义可知:人均谷物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较可知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黑龙江。第5题,表中上海市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最高,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第6题,东北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4.B5.A6.D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第78题。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
4、合理的主要缘由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进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进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进展立体农业解析:第7题,左图中的陡坡占较大比重,而右图反映出该地种植业比重很大,说明该地存在陡坡开荒、过度农垦现象。第8题,该地地形简单,陡坡、缓坡、平原、水面都具备,从农业可持续进展的角度看,适宜进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答案:7.A8.D9.有关东北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爱护的具体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B.加强自然爱护区的建设,严格把握,坚持只育不采,
5、使其疗养生息C.乐观营造人工林D.促进贵重树种的更新解析:东北地区林业生产要从原来以原木生产为重心转移到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心的方向上来,坚持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答案:B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10.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用玉米芯做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A.有利于爱护森林资源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11.该地进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
6、源B.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D.支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解析:第10题,我国用玉米芯做原料制取木糖醇,有利于爱护森林资源,爱护生态环境,节省资源。第11题,该地进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夫收入;有利于支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答案:10.A11.C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第1213题。1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进展中国家D.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7、13.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A.B.C.D.解析:第12题,该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发达国家;阶段该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第13题,阶段该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答案:12.D13.D1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其次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其次阶段B.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进展的主导产业D.经济快速进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
8、势渐渐丢失解析:1990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其次阶段,原有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渐渐丢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工业化的进一步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D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曾经独领风骚多年,加工贸易额一度占全国的40%以上。我们平常穿的衣服、鞋子,用的电子产品,还有小孩玩的玩具等,不管品牌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地在广东。然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加工制造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结合“广东省产业转移图”,完成第1517题。15.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创业之地,远走他乡,其缘由不正确的是()A.土地、劳动力、能
9、源等价格大幅上涨B.企业规模过小C.人民币升值和一些国家实施贸易爱护D.这些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16.对于珠江三角洲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如要在此持续、健康地进展,将来的唯一出路是()A.加大技术研发B.国家政策扶持C.提高工资水平D.开拓国际市场17.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受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被迫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比较低廉的周边及内地转移。而对于留在珠江三角洲的企业来说,必需加
10、大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才能立足于市场。答案:15.B16.A17.C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阅读下表,完成第1820题。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其次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其次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长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大东北12.849.737.512.550.437.118.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
11、升,其次、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其次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其次、三产业比重上升19.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缘由是()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其次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养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20.为了实现可持续进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下降的是()A.劳动密集型工业B.资金密集型工业C.技术密集型工业D.市场指向型工业解析:第18题,依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第19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单位GDP能耗较低,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
12、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0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进展初期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而随着经济的进展,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源也日趋短缺,应渐渐降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大力进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区域可持续进展。答案:18.C19.B20.A二、综合题(共50分)21.(12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进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4分)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乙 (2)举例说明图中A、B区域农业进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
13、题及解决措施。(2分)(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进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分)(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进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3分)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图为背景,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等。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两区域,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乙为东北地区,然后再依据各自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环境问题:湖泊面积萎缩(强调湿地破坏严峻)。解决措施: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等。(必需是问题与措施对应,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3)制约因素:低温冷
14、害(热量条件较差)。解决方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实行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精耕细作。22.(12分)读“某区域图”和“该区域19602010年气温变化、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及其单产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试依据图中信息,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水稻种植选择图中的地而没有选择三地的缘由。(3分)(2)简要分析图中沼泽形成的自然条件。(2分)(3)该区域1960年以后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变化总趋势的共同特点是。该区域在19961997年对水稻种植面积的调整是否适应气候的变化?并分析这种调整造成的影响。(4分)(4)
15、加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是该区域平原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之一,依据相关学问,简述其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向。(3分)解析:第(1)题,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即不同地形的土地应进展不同的农业类型。一般山地宜进展林业,如图中的;降水较多的平原宜进展耕作业,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再加上雨热同期的气候,可以进展水稻种植,如;降水较少的平原可以进展畜牧业,如;是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湿地,不宜开垦为耕地。第(2)题,沼泽一般形成在地势低平、水分不能通过各种途径散失的地方,包括流不出去、蒸发较少、下渗较少等,具体分析某地沼泽的形成因素,可以从地形、地势、气温与蒸发的关系、水下渗弱等方面回答。第(3)题,认真分
16、析图中三条曲线的关系可回答。第(4)题,东北平原是我国地广人稀之地,格外适合进展种植业,是我国商品粮的重要基地,今后要充分发挥种植业的优势,加大其次、三产业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另外,要留意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进展大农业;在进展过程中也要加大土地资源的爱护力度,促进可持续进展。答案:(1)地为山地,适宜进展林业;地为平原,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间,较丰富,可以作为耕地,进展种植业;地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宜进展畜牧业;地为沼泽,在调整气候、爱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不宜作为耕地。(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多,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存在,地表水不易下渗。(3)
17、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不适应。影响:19961997年气温下降,造成水稻单产下降,因调整失误,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4)发挥种植业的优势;大力进展其次、三产业或农产品加工业;进展大农业;留意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爱护。23.(13分)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心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始终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
18、地区隐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自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1)说明喀什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3分)(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进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3分)喀什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基塘农业农业进展的限制性条件(3)试分别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3分)(4)结合喀什地区的实际,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可持续进展的方向。(4分)解析:第(1)题,喀什地区城市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因这些地区水源充分,绿洲广布,农业发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多沿海和沿河分
19、布,河流供应水源和航运功能。第(2)题,新疆地区特色农业是绿洲农业,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即可分析其限制性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进展占用耕地,导致耕地日益削减。第(3)题,联系深圳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结合材料中提到的喀什的位置、历史及资源等因素分析。第(4)题,从政策、位置、旅游、资源开发、农业、工业等方面分析。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不同点:喀什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2)绿洲农业水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是我国有名侨乡等。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
20、我国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等。(4)充分利用与多国接壤的地理位置,进展边疆贸易;借助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特区的优势,吸引外资、外企的进入,大力进展工业;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进展旅游业;依靠气候资源优势进展特色农业;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进展加工工业等。24.(13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动,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学问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工业部门(1)(多选)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缘由有()(2分)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进展快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1、(2)进入20世纪90年月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逆境,很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缘由。(6分)(3)据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进展的问题?为此应实行什么措施?(5分)解析:第(1)题,赤潮是水体富养分化的表现,主要是生产、生活污水过量排放造成的。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进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进展重工业和机械制
22、造业。答案:(1)BDE(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峻;经济腹地范围较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宽敞;水陆交通发达。(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进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附加题(1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歌曲家在东北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1
23、)歌词中体现了东北地区的哪些自然地理条件?(2分)(2)歌词中的“大豆高粱”位于东北的哪个农业生产区,该区域农业的进展方向和重点分别是什么?(4分)(3)歌词中的“大白杨”是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吗?东北的主要树种是什么?主要林区在哪里?(4分)解析:本题以考查相关的地理学问,从歌词的描述可知其体现了东北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地理学问,歌词中的大豆和高粱是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等耕作农业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今后的进展中应重点进展优质、专用的品种,并适当地延长产业链条,进展绿色农业。歌词中的“大白杨”并不是东北的主要树种,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的主要树种是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答案:(1)地形和水文。(2)耕作农业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进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进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3)不是。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