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第六章其次讲 一、选择题1(2021南京模拟)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转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隔离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转变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2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AA(%)Aa(%)aa(%)第一年304030其次年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诞生物的
2、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简洁发生基因突变解析:依据表格中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是50%;其次年A的基因频率仍是50%,a的基因频率也是50%,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诞生物的进化。答案:B3(202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争辩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转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竞争是一种相互选择,属于共同进化的一种类型;化石有助于争辩生物进化的过程;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削减甚至灭亡,从而转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突变可为生物
3、进化供应原材料。答案:D4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打算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转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转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转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转变;种群基因频率转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的。答案:C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
4、,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确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转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答案:C6(2021温州五校联考)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愿定毁灭新的物种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转变物种的形成必需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B
5、C D解析:依据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转变,即基因频率转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愿定毁灭新的物种。物种的形成有异地和同地之分,同地的物种形成如多倍体并不愿定需要地理隔离。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B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转变的唯一缘由B各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C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达到产生生殖隔离的程度才会形成新物种D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析:人工选择也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转变;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供应原材料;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如自然界中
6、一些多倍体的形成就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答案:C8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把握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转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转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Q点时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把握的性状更加适
7、应环境。答案:A9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争辩中心细心选择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估量,数年后,这些野马将进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依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A项中,分清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频率,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等有关。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不能猜想基因突变频率如何变化。B项中,野外的
8、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不同,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不属于一个种群。C项中,自然选择定向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答案:C二、非选择题10某中同学物争辩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试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试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五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全部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9、d依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假如依据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2)假如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3)请推断该试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你的理由是:_。(4)若让你对此试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_;_;(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解析:F2中BBBb12,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Bb21,故F3中bb为,即F3中长翅果蝇占,其中的纯合子为BB,占长翅总数的。若不去除残翅果蝇,则F2中BB
10、Bbbb121,F2产生的配子Bb11,F3中BBBbbb,故长翅中的纯合子比例为:。要争辩人工选择作用是否对种群基因频率产生影响,需要以人工选择作用作为单一的变量,通过由人工选择作用的种群和自然繁殖的种群繁殖若干代后进行对比得出试验结论。答案:(1)(2)(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比(没有对比试验)(4)将子一代果蝇随机分成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当子六代全部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依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
11、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11(2021中山模拟)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集中趋势,每年估量有超过9万人严峻感染这一病菌。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作用,使细菌的_发生定向转变。(3)请设计一个试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育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一般金黄色葡萄球
12、菌。将试验完善:试验步骤:步骤1:取培育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一般细菌培育基;取培育皿B若干(B1、B2、B3)加入_的细菌培育基。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育液涂在培育皿A1的培育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育一段时间,培育基表面会毁灭一些细菌菌落。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确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育一段时间后,B1中确定部位毁灭了少量菌落。步骤4:依据B1中菌落毁灭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育一段时间后,培育基表面又会毁灭很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终,全部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本试验的原理: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解析:(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其变异方式只有基因突变这一种。(2)抗生素属于环境选择因素,具有定向性,其实质是转变种群的基因频率。(3)设置一组含有青霉素的对比组,试验证明先变异,后选择。答案:(1)原核基因突变(2)选择基因频率(3)含有青霉素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