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检查复习精品文档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案(一)生字注音:汜( )南 佚( )之狐夜缒( )而出 亡郑以陪( )邻共( )其乏困 阙( )秦 秦伯说( ) 逢( )孙 (二)本文的通假字焉用亡郑以陪邻?共其乏困何厌之有?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三)本文的词类活用军函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邻之厚,君之薄也越国以鄙远 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夜縋而出且贰于楚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与郑人盟共其乏困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四)本文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 ;今义: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 ;今义: ;亦去之(去,古义:
2、离开;今义:往,到) 五、一词多义 1.若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曾不若孀妻弱子?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 说备使抚表众 秦伯说,与郑人盟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近者奉辞伐罪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动以朝廷为辞 今者出,未辞也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4.鄙蜀之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越国以鄙远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六、掌握下列虚词:、以()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而()今急而求子
3、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4)觉今是而昨非 (5)门虽设而常关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吾尝跂而望矣 (8)时矫首而遐观 (9)吾尝终日而思矣 (10)风飘飘而吹衣 (11)泉涓涓而始流 (12)鸟倦飞而知还 (1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盘盘焉,囷囷焉4、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失其所与,不知(4)吾其还也(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其李将军之谓也 实迷途其未远(7)其可怪也欤5.之
4、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唯君图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巩固训练1/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感吾生之行休 悟以往之不谏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古之学者必有师6/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也。翻译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2、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八、素材开发【
5、适用话题】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运用示例】 烛之武1.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2.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 4.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
6、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5.“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 6.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亦敌不过一张嘴。 古有烛之武凭嘴退秦师,后有孔明舌战群儒,实例甚多,然则口舌之争不可小觑。只靠一张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天下权。
7、我喜欢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是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而去,郑国转危为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在那个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年代,有一群辩士,他们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以卓越的辩才和超人的胆识,游说于各国之中,他们或语携风雷,慷慨陈词,或欲擒故纵,委婉机智,常常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轻轻松松地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真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啊!在这众多的游说者中,我最欣赏的是一位不计前嫌,
8、临危受命,只身赴险,说退秦师的英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是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而去,郑国转危为安。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直入敌营,无所畏惧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外交家。他是一个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能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在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下,最终他决心从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
9、士。他是一个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晋的势力,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的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和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外交才能。烛之武到了七十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提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了人生的最后的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乃成大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