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疱液抽取术操作并发症精品文档疱液抽取术操作并发症一、 感染(一) 发生原因1.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时环境不符合无菌操作条件。操作时没有戴无菌手套。器械、敷料消毒不严格或外包装破损致使污染等。2. 未执行操作流程:未根据水疱情况选择消毒液,消毒顺序不对或消毒面积未大于皮损,抽疱后未按要求给予溶液湿敷,操作结束后未视病情给予局部暴露或用无菌纱布覆盖。对于直径小于1cm的水疱未清除疱壁或直径大于1cm的水疱未保留疱壁。皮损部位有毛发未剪除。3. 疱液抽取术后未按要求护理:对于水疱较多、皮损面积较大的患者未安排单独病室或安排同一病种人员较少的房间。未按要求限制探视和陪护。未给予房间空气消毒。未
2、根据情况给予无菌被服或未及时更换。(二) 临床表现1. 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创面或疱壁下出现浑浊或脓性分泌物,甚至有脓液流出。分泌物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2. 全身症状可出现寒战、高热、甚至出现败血症。(三) 预防及处理1. 疱液抽取术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环境应符合无菌操作条件,操作时戴无菌手套,操作前按要求认真检查器械、敷料有无灭菌,外包装有无破损等。2. 认真执行操作流程,抽疱前按要求消毒,皮损部位有毛发,可先浸湿后剪除,抽疱后按要求湿敷,水疱壁的处理及疱液抽取术后的处理应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3. 按要求给予疱液抽取术后的护理,对于水疱较多、皮损面积较大的患者,应安排单独病室或安排同
3、一病种人员较少的房间。按要求限制探视和陪护,每日给予房间空气消毒。根据情况给予无菌被服,被服污染及时更换。二、 疱液未排净(一) 发生原因对于直径大于1cm的水疱,操作时未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刺破低位疱壁或未用镊子夹无菌干棉球自高位向低处挤压疱壁。(二) 临床表现局部水疱疱液残留于水疱壁内。(三) 预防及处理按疱液抽取术操作流程,对于直径大于1cm的水疱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刺破低位疱壁,用镊子夹无菌干棉球自高位向低处挤压疱壁,使疱液流尽。三、 着凉感冒(一) 发生原因1. 操作时未关闭门窗或环境温度不适宜。2. 操作时未给皮损以外的暴露部位保。3. 水疱较多,面积较大的患者一人进行操作。(二) 临床表
4、现患者自诉周身发冷,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流涕、咳嗽、咳痰、畏寒、寒战、发热等。(三) 预防及处理操作前关闭门窗,调节室温。操作时注意给皮损以外的暴露部位保暖。水疱较多,面积较大的患者应二人以上进行操作,以减少暴露时间。四、 疼痛(一) 发生原因1. 操作时动作粗暴,不轻柔。2. 针头刺破水疱时刺入过深,刺入皮下组织。3. 针头刺破水疱位置偏差,刺伤周围皮肤。(二) 临床表现操作时患者自诉锐痛或针刺样疼痛,面色苍白,周身冷汗,肌肉紧张,高血压升高等。(三) 预防及处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针刺水疱时定位准确,用力不宜过猛,刺入不可过深。五、 损伤周围组织(一) 发生原因1. 针头刺破水疱时刺入过深
5、,刺入皮下或更深部位组织。2. 针头刺破水疱位置偏差,刺伤周围皮肤。3. 对于小儿及躁动、有精神疾病和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执行操作时无助手协助固定。(二) 临床表现患者自诉针刺样疼痛。被刺破的皮肤或组织破损,出血。(三) 预防及处理针刺水疱时定位准确,用力不宜过猛,刺入不可过深。对于小儿及躁动、有精神疾病、和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执行操作时应由助手协助固定。六、 药物过敏(一) 发生原因1. 患者为过敏性体质。2. 操作前未详细询问过敏史。(二) 临床表现局部出现瘙痒,红肿、丘疹等。(三) 预防及处理操作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操作时和操作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过敏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