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讲课讲稿.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816706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讲课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讲课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讲课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讲课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讲课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精品资料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一、背景资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举行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三峡工程立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亨顺仍清楚地记得,相关部门出具的几个专题研究报告中,防洪发

2、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均为“利大于弊”,唯独环境报告是“弊大于利”。最后,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

3、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早期的不同意见多偏重于经济和技术因素,普遍认为经济上无法支撑,技术上也无法也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并且移民的难度极大。到了1980

4、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中国国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更加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移民、环境、文物、旅游等各个方面。三峡工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究竟要投入多少资金,资金从何筹集,如何调拨,如何使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贪腐?再如,建设质量如何保证,出现过多少裂缝和其他事故、隐患?迄今公众没有看到过相关报告,他们只是从官员们在“胜利取得什么什么进展”的宣布中偶然透露的片言只语里隐约知道曾经有过裂缝或其它。在大坝建成前,某相关官员说,即便三峡工程完全建成也不能完全解决长江的超额洪量问题。如遇1954年型大洪水时,即使三峡工程完全竣工、发挥最终防洪效益,长江中下游仍有三百多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需

5、靠分洪解决。这种说法再一次重创公众的期待。原来三峡工程并不能彻底解除长江中下游的水患。我们可以表示理解并且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无论一个水库多么巨大和先进,也未必能彻底解决广袤地区的水患。但是,是什么理由妨碍了官方将事实早一点告知公众呢?是什么理由使得官方不愿意把三峡工程的利弊大大方方讲出来呢?是什么理由要让公众在工程完工以后才能知道工程的利弊呢?是什么理由不能让公众参与讨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呢?最后,关于三峡工程,还有多少资讯公众仍不知晓?在环保方面,在清淤方面,在移民方面,在设计方面,在监理方面,在安全方面公众迄今只知道主建派的说辞,方方面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问题严重性如何?解决方案是

6、否可行?有何缺漏?如何弥补?公众有权提出疑虑,同时有权知道如何解除这些疑虑。如果不知道,疑虑就无法消除,这就产生巨大的风险。 建设三峡工程是全民大事,它的代价是由全民来承担,那么,当全民对工程所知寥寥或者只能得到片面信息之时,他们对工程的信心也就非常脆弱,对工程的风险也就缺乏足够的承受力。如果公众蒙在鼓里,只能靠零零星星的资讯来拼凑真相,他们就永远不会相信掌握了真相,事实与盲目的信心期待之落差就会越来越大,从而酝酿出越来越大的风险。一旦信心被颠覆,就将是巨大的危险。 由于长江属于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河流,尽管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大于伊泰普水电站,但其发电量却少于后者。在三峡建设的早期,曾经有人认为三

7、峡建成后,其强大的发电能力将会造成电力供大于求。但现在看来,即使三峡水电站全部建成,其装机容量也仅及到那时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并不会对整个国家的电力供需形势产生多大影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煤炭价格飙升,三峡机组适逢其时开始发电,在它运行的头两年里,发电量均超过了预定计划,供不应求。三峡库区是一个生态脆弱区,人口密度大,地质地貌复杂,其自然资源与土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大坝安全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区生态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又依赖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8、必须把解决库区现实问题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转变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重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二、三峡工程的不良影响(1)自然灾害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而工程支持者只考虑了地质的静态状况,没有考虑蓄水后可能带来的地质条件质变。 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比较突出,地震活动仍维持在低强度水平。暴雨洪涝:2007年49月,库区及其邻近地区降水表现

9、出前多后少的特征,过程频繁,强度大,总量多,造成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4月1日和21日、6月29日、8月12日,9月2728日,库区出现4次局地暴雨,5月2324日、5月306月1日、6月1623日、7月812日,7月1620日,7月2830日,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引发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5月2324日库区出现的大范围强降水,造成重庆市彭水、奉节、涪陵、丰都等20个县(区)和湖北省团风、宜都、利川和神农架林区等4县(市、区)289.1万人受灾,死亡1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73亿元。7月17日重庆市铜梁、璧山、沙坪坝日降水量分别达到179.5

10、毫米、258.0毫米和262.8毫米,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其中沙坪坝日降水量为1892年以来的最大值。特大暴雨导致山城重庆著名的红色旅游烈士墓景区“渣滓洞”围墙倒塌,牢房冲毁,景区遭遇到建国以来的最大暴雨灾害。地质灾害:专家称,三峡水库建成后,逐步淹没了大量地势低洼的山体,包括城市、集镇和村庄,长期浸泡使被淹的山体等发生松软并冲入了低洼的采矿采空区,这都会导致库岸坍塌、山体滑坡等。此外,三峡水库每逢冬季蓄水、每逢夏季(汛期)放水,水库水位的周期性涨落,也对沿库地区造成压力,会诱发多种地质灾害。2007年47月,强降雨过程致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区多次、持续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灾

11、死亡1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4月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重庆市彭水县、奉节县;5月发生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和水布垭镇、宜昌市兴山县高阳镇、高桥乡和水月寺镇,恩施州建始县景阳段,重庆市彭水县汉葭镇,巴东县官渡口镇水布垭;6月发生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巴东县清太坪镇、重庆市潼南县、彭水县、万州区等;7月发生在重庆市梁平县、潼南县。6月22日仅几小时内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就发生较大规模滑坡118处。雷击事件:2007年48月,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特别是重庆地区多次发生雷击事件,共造成21人死亡,灾害损失较往年偏重。其中,4月1日重庆市垫江、綦江雷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

12、村小学雷击事件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重伤19人,轻伤25人。大风、冰雹:2007年,库区及其邻近地区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点多面广,时间跨度大,从春到夏接连发生,造成的灾害损失重于上年。据统计,共50多个县次先后遭受了大风、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袭击,造成3人死亡,230多万人受灾,房屋损毁8.3万多间,因灾经济损失超过3.8亿元。大雾:2006/2007年冬季及深秋,库区西部大部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使高速公路、铁路、民航、河运等交通运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给人们春节出行造成了不便,同时引发了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2月7日,湖北恩施州鹤峰县路段因阴雨和大雾发生一起1

13、6人死亡、16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11月9日,大雾封锁重庆机场,仅1小时就造成30个进出港航班延误,4个航班被迫取消,4000名旅客滞留机场;成渝高速、渝宜高速等8条高速路先后实施交通管制;水运朝天门三渡轮航线禁航4小时。干旱:2007年,库区干旱总体较轻。2006/2007年冬季,受上年夏季川渝特大高温干旱的后续影响,重庆市水库蓄水和稻田蓄水明显偏少、江河水位普遍在水位低值区徘徊、地下水急剧下降,重庆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到历史同期应蓄水量的50%,全市有150万人、9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11.6万公顷,库区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出现困难。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

14、年来罕见干旱,让人们的聚焦点再次投注在三峡工程上。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9年就已开始启动编制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2)移民问题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其他省份居住,

15、目前已经有大约14万名库区移民迁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库区外)、湖南、广东、重庆(库区外)、四川等省市生活。 三峡工程实行“开发性移民”模式,即在移民的同时,也伴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根本目的是要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其经费除了由三峡建设基金拨付外,三峡总公司在电站投产后的若干年内每年也要支付给地方政府一笔资金用于移民安置。此外,国家还要求全国的二十一个省市,每个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一个县。但目前的现状是,虽然移民城镇的基础建设较快,但是工业发展较差,大批搬迁的企业破产倒闭,库区整体呈现出一种产业空心化的状态,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并引发一系列社

16、会问题,如导致数万人包围政府机关的“万州事件”。 (3)泥沙淤积和水位由于有三门峡水电站的前车之鉴,因此泥沙问题始终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重。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危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 。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工程的反对者如黄万里等认为,长江上游河流所携裹的除了泥沙,还有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在三峡大坝筑起后将极难排出,会造成堵塞,并向上游延伸,进而影响重庆。此后在2002

17、年10月,国务院批准由三峡总公司承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四座巨型水电站,其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担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减缓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速度,这也再度引起某些人们对三峡泥沙问题的担忧。 与泥沙淤积问题同样极具争议的,还有水位问题。在三峡蓄水至135米后,有人发现从大坝到库尾之间的水位落差多达34.7米,远远超过了工程论证报告认为的0.4米,因此担忧重庆可能会在三峡完全蓄水后被淹没。(4)名胜和文物影响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

18、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由于旅游机构在1990年代广泛宣传了“告别三峡游”,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来,三峡的旅游业便一落千丈。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地方政府还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对原本的三面临水的白帝城实施原址保护,使之成为一座江中岛,而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搬迁保护的就只能永埋水底了。(5)生态环境影响三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

19、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

20、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

21、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三峡工程开建以来,澎溪河多次发生“浮萍和水葫芦疯长”的水污染事件。秭归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总工程师彭书林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型水库建成后对周围库区的环境和生态会造成影响,通常认为这一影响会持续到20年左右才会稳定下来。据此推断,未来10年,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仍不能掉以轻心。据中国三峡工程报报道,在2002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另外,4月份降水量为236

22、.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 三峡工程自一九九二年开工以来,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投资近四百亿元人民币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进行防治。产生消落带消落带,或称消落区,是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指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至防洪限制水位以上区域,因水库调度用于防洪而产生的临时性出露于水面的陆地。三峡工程在完全建成后,冬季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接近400平方公里。消落带对于三峡水库生态

23、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周维说,其一由于没有植被覆盖,当夏季这部分土地裸露出来时会给人“似荒漠化”的感观影响;其二冬天被水浸泡后沉淀的污泥和垃圾在夏季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和寄生虫,对水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三由于这部分土地无植被覆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面源污染处理能力降低。珍稀生物日前在位于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记者看到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幸福地“生活”着。有关专家介绍,三峡工程建设会对当地陆生动植物和水生动植物有一些影响,库区陆生脊椎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22种。受三峡水库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较多,涉及120科358属550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其合编的水坝与生

24、态系统的未来报告中提到,水坝建设威胁淡水生态系统,全球有21条河流及其流域生态严重退化,中国长江流域排名第一。长久以来,长江是陆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中心,拥有322种鱼类和169种两栖动物。由于水坝的影响,包括中华鳄、中华鲟、江豚、白鹤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动物处境都非常危险。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研究所教授陆健健透露,1980年代中期,长江口能观测到的水生底栖动物共有126种,到2002年,能观测到的只剩下52种。大量有机物被带入东海,使得近年来中国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大面积的赤潮频繁暴发。 三、三峡工程就生态农业方面的影响从农业资源方面看:库区具有4000多种植物资源和500多种动物资源

25、,形成了以桐油、生漆、柑桔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农林特产品。桐油生态经济已基本破坏,但是,库区耕地面积少且坡耕地居多,1998年库区人均耕地0.81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2亩,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 95.3%,库区26条主要长江支流在建坝后将形成若干偏离主航道较远的库湾,其流速将小于主航道,泥沙淤积,污染物自净能力更低,易造成局部水质恶化,同时,库区水位上升将造成环境稳定性降低,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有可能加剧。长江流速减缓将导致库区泥沙淤积与日俱增,水库容量减少,防洪能力降低,并严重威胁三峡大坝的安全。1、天城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天城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幅

26、员面积1030.65km2,总人口56.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25万人,土地总面积158.64万亩,统计农耕地33.75万亩。土地资源的垦殖指数为34.87%,后备宜农荒地不多,耕地面积仅为国土面积的21.8%,人均耕地只有0.74亩,比全国人均水平少47.1%。随人增地减,农作物多熟制的大面积推行,耕地复种指数已高达259%,特别是连续布局耗地作物的耕作制的实施,对地力消耗大,土壤瘠化问题将会对农业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建设的发展,耕地减少和人口的增加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地矛盾将十分突出,这是天城生态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约因素。1.2坡地多、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

27、严重天城辖区旱地面积占45.7%,而坡耕旱地占旱地面积的71.8%,小于7度坡耕地占6.5%;7-15度的坡耕地占21.7%;15-25度的坡耕地占33.4%;大于度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占38.4%。由于垦殖指数较高,加之一些地方植被稀少,这些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境内水土流失面积726.34km2,占幅员面积的70.5%,年均土壤侵蚀量511.34万吨,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040吨km2。轻度流失167.29km2,占流失面积的23.03%;强度流失212.69km2,占流失面积的29.28%;极强度流失108.25km2,占流失面积的14.91%。90%以上的强度流失都发生在坡耕地

28、上。天城辖区耕地土壤层薄,质地较差,缺磷十分突出,中低产田面积25.1万亩,占72.2%,辖区一级肥力的高产耕地占总面积的6.48%,二、三级肥力的占52.31%,四、五级的占41.21%。山地面积大,平坡地仅占5.9%,丘陵台地面积占27.5%,山地面积占50.0%;在山地面积中,低山占43.5%,中高山占56.5%。天城境内森林覆盖率为12.1%,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3.92%的平均水平;保持水土较差,也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3资源利用率低,经济不发达天城境内风景秀丽,自然景观有大垭口森林公园,刘家沟溶洞、歇凤山、凤凰山、贝壳山等。有天生城、唐附马坟等文物景观。矿产资源主要

29、有煤炭,石灰岩、石英岩、磷铁矿、岩盐等。目前由于受资金、人材、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多数没有全面开发,即是开发的,其技术含量也较低、层次不高,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199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5683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1742元。2、三峡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兴建三峡工程,可以减少新建火力发电厂等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库区冬季气温的升高,使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对喜温的经济作物如柑桔、油桐等有利。夏季极端气温降低及风速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低高程河谷的高温危害,伏旱程度有所减轻,对农业生产有利。与此同时,三峡工程兴建后,对天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也将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

30、几个方面。2.1库区移民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压力三峡工程完工库区水库形成后,将直接淹没天城境内农田3444.4亩,且土质较肥沃,生产条件相对优越,粮食产量高,同时也是本辖区柑桔、榨菜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淹没区大部分移民就地后靠安置,需要建房,还要占用农田,更加大了人地矛盾,需要能源,需要新垦耕地,这容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恶化库区生态环境。同时,城镇搬迁很有可能使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将污染转嫁给农村。新垦耕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施用的农药、化肥容易流失,使非点污染有加重的趋势。2.2农业资源将受影响首先是淹没了一些耕地资源。这些耕地的淹没,粮食减少,为弥补粮食缺口,农村移民可能通过新垦耕地,增加

31、耕地的化肥投入。这必然会增加农业成本,加重水土流失和化肥、农药的污染。其次是长江柑桔带受到不利影响。柑桔园淹没后,种植线上移,高海拔气候的变迁,高山土壤条件变劣,将对柑桔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2.3农作物病虫害将有加重的趋势三峡库区建成后,库区的温度、湿度将有一定的变化。据预测,库区极端最高气温将下降3,极端最低气温将升高4左右。冬季气温的上升,有利于病虫害越冬,夏季气温的下降、湿度增加,将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从而加大对作物病虫防治的投入,扩大农业的面源污染。2007年,库区农作物病虫害面积大幅增加,损失有所加重,但没有发生某种农作物病虫害暴发流行和重大危害,没有发现新的农作物

32、病虫害。病虫害总发生面积为5442.27百公顷次,比上年增加41.0%。其中,虫害发生面积3270.40百公顷次,病害发生面积2171.87百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增加30.8%和59.8%。农业问题解决方案从三峡库区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

33、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确定库区农业主导产业如自给型粮食种植业、优势果蔬业、生态经济型(含果、茶、桑、药等)林业、效益型畜牧业、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型农业;恢复以桐油、生漆、柑桔为代表的经济林,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桐油不仅可合成许多化工产品,而且作为迟早会枯竭的石油能源的替代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柴油原料,通过基因培殖等高科技生物技术,还可获得高产。三峡库区26条主要长江支流是我国油桐的天然自然生长带,它对三峡地区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有积极意义。根据三峡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还其本来面貌,编制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库区长江及其支流两岸划拨出来退耕还林,统一管理,植以油桐等生态经济植物为主。既有

34、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特别是以桐花为媒,开发新的景点,举办三峡国际桐花节,建设油桐生态经济园区。2、加强农业科技园建设加强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建设,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3、重点研究速生丰产林与优质高产人工饲草基地的培育和建设技术优良速生树种引种与选育,实施农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实施退田、退耕还林地生态建设;优良树种、草种和林木新品种的育种、引种研究,尤其是转基因育种技术在林木种苗中的应用;荒山荒地植被恢复与森林改造技术,通过森林培育、林分改造和配套工程解决库区林相单一、抗性弱和防护效益低下的生态林现状;森林与植被保护技术,森林病虫害、火灾和经济林疫病的预防、预报和治理技术;大规模飞播造林、快繁林木和生态草种工程的技术手段;建设连片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区,库区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示范保护区,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种群关系;水域生态体系与水生物种关系。4、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农民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民盲目跟从市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有必要的,这也将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