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7_T 1658-202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164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0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7_T 1658-202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7_T 1658-202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7_T 1658-202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7_T 1658-202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7_T 1658-202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582020 代替 DB37/T 1658201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ecurity and high quality for Grifola frondosa production 2020-02-25 发布 2020-03-25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7/T 16582010无公害食品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与DB37/T 1658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

2、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删除了无公害食品灰树花的定义,增加了质量要求内容(见 3 和 2010 年版的 3.1);修改了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见 4);修改了灰树花栽培季节和基质配方以及菌包制作、发菌管理、袋式出菇、采后处理等技术内容,增加了接种、催蕾环节要求,修改了其它生产技术要求(见 5);修改了病虫害防控技术,删除了化学防治内容(见 6 和 2010 年版的 6.3.4);修改了质量安全管理要求(见 7);删除了原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修改了附录 C 的名称。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

3、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威海鑫宝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常生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稷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任海霞、黄春燕、谢红艳、孙德光、杨鹏、李瑾、李晓博、常猛、孙明堂、赵敬聪。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7/T 16582010。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质量要求、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灰树花的安全优质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4、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2 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

5、则 NY/T 446 灰树花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 质量要求 3.1 感官要求 菇体外观质量符合NY/T 446的要求。3.2 理化指标要求 应符合GB 7096和NY/T 749的要求。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栽培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土质和水源清洁。远离工矿业的“三废”污染源;栽培棚周围500 m内无污

6、染河塘、各种污水、污染物及畜禽养殖场、废品垃圾粪便场等,并与医院、生活区、公路及原料饲料粮食仓库隔离。5 生产技术 5.1 栽培设施 采用冬暖式塑料大棚、简易荫棚、林地弓棚、日光温室、工厂化菇房、控温菇棚等多种设施栽培。栽培设施应具备控温、保湿、通风、见光和消毒防虫等调控条件,所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灰树花产品造成污染。5.2 栽培季节 山东省采用林下拱棚或大棚设施栽培,春季宜于23月份制菌包,保温发菌,46月份出菇,或34月份制菌包,6月份覆土越夏,秋季出菇;秋季宜于8月底9月下旬制菌包,控温发菌,10月中下旬12月份保温出菇,或菌包越冬后至翌年春季出菇。若采取工厂

7、化菇房或控温菇棚栽培,则可周年生产。5.3 品种选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5.3.1 品种选择 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菇及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灰树花品种,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株型和色泽的灰树花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5.3.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菌种质量符合NY/T 1742的要求。菌丝粗壮、致密、洁白,气生菌丝少,无杂菌污染。5.4 生产材料 5.4.1 主辅原料 应符合NY/T 1935的要求。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粉、壤土或林下腐殖土等。栽培基质中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5.4.2

8、 生产用水 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除按配方外,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其它药剂、肥料等化学成分。5.4.3 覆土材料 应符合NY/T 1935的要求。覆土材料要求土质疏松,孔隙度大,持水性强,通气性好,土粒直径以0.5 cm1 cm为宜,pH 7.0pH 7.5。5.4.4 肥料及添加剂 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基质中可适量加入红糖、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营养剂,不得使用生长激素类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5.5 培养料配方 宜选用以下配方:a)配方 1:阔叶树木屑 42%,棉籽壳 33%,麦麸 12%,玉米粉 10%,红糖 1%,过磷酸钙 1%,石膏粉 1%;b)配方

9、2:阔叶树木屑 35%,棉籽壳 30%,麦麸 13%,壤土 10%,玉米粉 10%,红糖 1%,石膏粉 1%;c)配方 3:板栗树木屑 45%,棉籽壳 35%,麦麸 10%,玉米粉 8%,红糖 1%,石膏粉 1%;d)配方 4:板栗树木屑 40%,棉籽壳 21%,麦麸 15%,壤土 10%,玉米粉 12%,红糖 1%,石膏粉 1%。5.6 菌包制作 灰树花采用熟料袋栽。按配方均匀拌料后,培养料pH均调至6.57.0,含水量为65%左右,用冲压装袋机装袋。采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筒膜,规格为36 cm18 cm0.005 cm,每袋装湿料重1.2 kg1.3 kg,菌包料长19 cm,料面中央打

10、直径2 cm2.5 cm的接种穴,用自动套盖机在袋口套盖直径分别为3 cm的套环和4 cm的盖子,用自动装筐机将料袋排放在专用塑料筐内,并及时将菌包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4 保持150 min,或采用100 常压蒸汽灭菌10 h。拌料、装袋、灭菌应在当天内连续完成。5.7 接种 灭菌结束后将菌包移入洁净度为万级的冷却室内冷却,至料温降至24 左右时接种。接种室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机间歇消毒4 h。接种室要求安装空气自净器,维持接种室正压的新风应经高效过滤。接种作业区域的通风换气单元采用百级层流罩,空气净化度达到百级。接种人员穿戴干净、消毒的洁净服、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接种

11、前,双手带一次性灭菌乳胶手套,用75%乙醇擦洗消毒。接种枪用75%乙醇擦拭,并用瓦斯枪高温火焰灭菌。每袋接种液体菌种35 m左右,接入接种穴内,也可采用固体菌种接种。接种后随传送带将菌包整筐移入培养室发菌。5.8 发菌管理 培养室要求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22 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CO2浓度控制在0.25%以下,避光发菌。接种3 d后,每天检查菌包1次,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培养15 d后增加散射光照,加强通风,若采用双层膜菌包,脱去外层膜增加通气。接种25 d30 d菌丝可长满菌包,再后熟10 d15 d,表面形成菌皮,并逐渐隆起,颜色变为灰白

12、色至深灰色,形成原基,转入出菇室。5.9 催蕾 在菌包上用消毒的解剖刀划割“”形口12处,边长1.5 cm2 cm。割口处的塑料袋膜揭开再放下,增加通氧同时又覆盖保湿。出菇房(棚)温度控制在19 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CO2浓度控制在0.2%以下,白天给予300 lx500 lx的光照。5 d7 d割口处开始出现原基。5.10 出菇方式与管理 5.10.1 袋式出菇 将形成原基的菌包排放于出菇房(棚)地面或层架上,温度控制在18 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CO2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强度保持在500 lx1 000 lx之间。出菇管理中期,菇体生长较快,要加大

13、通风、增湿,保持光照,促使菇体充分生长。至生长后期,温度降至18 20,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85%。经15 d20 d的管理,即可采收。5.10.2 覆土出菇 5.10.2.1 沿菇棚方向挖宽 70 cm90 cm、深 25 cm 的地畦,畦间距 80 cm,中间设排水沟。排袋前在畦内先灌浇一次大水,待水渗干后,在畦底和畦边撒一层石灰粉,再用地表层 15 cm 下的壤土铺平畦底。当菌包料面原基出现皱褶、伴有黄色水珠分泌时,脱去塑料袋,将原基朝上横向整齐排列在畦内,菌棒间留有 3 cm5 cm 的空隙,填充覆土,畦表土层厚约 2 cm,然后向畦内灌水,使土落实,撒一薄层草木灰,再补充覆土,菌床

14、土层厚 2.5 cm 左右,保持床面平整,使用直径为 1 cm2 cm 不规则的石子单层覆压,最后用塑料薄膜将菌畦四周边缘包严。5.10.2.2 覆土后,控制棚内温度 16 22 为宜,每天喷水一次,高温季节需往草帘和畦外空地洒水,降温增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0%90%,喷水时注意避开原基,每天早晚各通风 1 h2 h,高温和阴雨时需多通风,低温和大风天气少通风,保持散射光,避免强直射光。经 15 d 左右培养,灰树花子实体可长出覆土层,再经 15 d20 d 的分化发育,可成熟采收。灰树花采收后 3 d 内,不宜向畦面喷浇水,再经 20 d25 d 正常管理出下潮菇。5.11 采收及采后处

15、理 5.11.1 采收 当灰树花扇形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由白变深,颜色呈灰黑色,整朵菇形如盛开的莲花状,菌盖下面形成管孔,菇体至七成熟左右时即可采摘。采收时,用小刀将整丛菇体贴近根部整齐割下。5.11.2 加工、包装与贮运 采收后,及时去杂整理分级、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包装容器内。灰树花加工主要以干制为主。外包装应牢固、整洁、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无毒,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等,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包装容器及所用物品应符合GB 4806.1、GB 4806.7和GB 4806.8的要求;成型包装品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鲜菇适宜贮藏运输保鲜的温度

16、为1 4,空气相对湿度90%95%。可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或速冻加工保鲜。保鲜及加工所用的材料应按照GB 2760和NY/T 392的规定执行。6 病虫害防控 6.1 防控原则 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控措施。栽培期间不得向子实体喷洒任何化学药剂。6.2 防控对象 主要杂菌有木霉菌、青霉菌、毛霉菌、黄粘菌、脉孢霉菌、细菌等;主要害虫有菌蚊、菌蝇、菌螨等;主要生理性病害有灰树花畸形菇、不出菇等。6.3 防控措施 6.3.1 发菌期预防 预防措施如下:a)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定期复壮或轮换使用菌种,保证生产用菌种质量,培育适龄、健壮的出菇菌包;不使用老化及

17、有杂菌污染的菌种;b)发菌场所保持整洁干净、空气流通,降低空气湿度,定期消毒处理;c)发菌期袋内料温控制在 26 以下,避光培养,及时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剔除,集中处理;d)菌包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挤压和颠簸,防止菌包破损和扎孔;e)在菌包移入出菇场所前,对出菇场所全面消毒,包括空间、地面、草帘、覆土材料等。6.3.2 覆土期防控 防控措施如下:a)覆土后发生绿霉斑,可将感染部位的覆土和菌包挖掉,并撒施石灰粉,补覆湿润新土,整平畦面,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 5%草木灰水或石灰水浇畦面一次;b)覆土层发生黄粘菌污染,及时清除染菌的覆土及菌包,喷洒石灰水或漂白粉液。加强出菇棚的通风换气,除

18、去菌畦上的积水,在操作道上铺一层细砂和撒石灰粉。6.3.3 出菇期防控 防控措施如下:a)子实体上出现霉斑,可加强通风降湿,降低棚内温度,并将有霉斑的部位去除;可选择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杀菌杀虫药物,在无菇期或避菇使用;b)双翅目害虫的幼虫在子实体上蛀食、钻洞(多在菇柄基部),要搞好出菇棚周围的环境卫生,菇棚的门口及通风口设置 60 目防虫纱网或缓冲间,在菇房(棚)内悬挂粘虫板(30 cm20 cm)、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 W)、黑光灯(20 W)或捕鼠器,或放置毒饵等,诱杀害虫成虫;c)出菇期定期对棚内外环境进行消毒灭虫,采收时将料面清理干净,将病虫菇、污染料彻底挖除,及时处理;废菌料和废

19、菇体应清运至离生产区 300 m 以外的地方;d)协调好出菇棚内生长发育因子,预防和控制灰树花原基不分化、不生长、小散菇、鹿角菇、高脚菇、黄肿菇、白化菇、焦化菇、薄肉菇及培养基塌陷等子实体畸形病害现象的发生。7 质量安全管理 7.1 农药安全使用 按照NY/T 393的规定执行。不得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重金属制剂、杀鼠剂及对生产操作人员危害大的药物;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种类;出菇阶段于无菇期或避菇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喷洒地面环境,不得在灰树花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对灰树花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

20、施进行详细记录。记录项目参见附录A。生产记录档案保留3年以上。7.2 生物制剂使用 不得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和非农用抗生素制剂。采用生物药剂与化学农药合理搭配,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7.3 采后质量安全管理 采后从事灰树花贮藏加工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推行无公害灰树花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溯源体系。8 生产档案 8.1 应建立安全优质灰树花生产档案。8.2 对灰树花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记录项目参见附录 A。生产记录档案保留 3 年以上。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安全优质灰树花生产档案记录事项 A.1 产地环境条件 A.1.1 空气质量。A.1.2 水源质量。A.1.3 菇棚土壤环境质量。A.1.4 菇棚设施材料、结构及配套设备、器具。A.2 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 A.2.1 名称。A.2.2 来源。A.2.3 用法、用量。A.2.4 使用、停用的日期。A.3 灰树花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 A.3.1 栽培料消毒杀虫。A.3.2 菇棚进菌包前后消毒杀虫。A.3.3 发菌期间消毒杀虫。A.3.4 覆土材料消毒杀虫。A.3.5 出菇期间消毒杀虫。A.4 采收日期、采收数量、灰树花商品等级 生产场所名称、栽培数量、记录人、入档日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园艺/花卉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