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宋明理学 1.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A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3.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A推崇儒家仁义学
2、说 B抨击清代考据学派C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4.宋明时期,儒学进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颢是有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见相符的是()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人的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
3、学的哲学化6.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7.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肯定之规”,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守仁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对社会进展的影响是消极的C能推动社会进展的进步D
4、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9.女主主政,古而有之。唐代的武则天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盛世,为大唐的经济、文化进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一些宋代理学家却“吹毛求疵”,胡说什么“女主乱政”。说明这些理学家存在着()A性别卑视思想 B男女公平思想C仁政德治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0.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缘由是王阳明()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明天理,去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1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
5、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B充分确定了人的主体性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12.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信任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怀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肯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全部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究世界本源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
6、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行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欧阳修本论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行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
7、则尽超群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朱熹答陈卫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大事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第2讲宋明理学 1D。魏晋时期,儒学进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训练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B、C项无从反映。2B。留意材料信息“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
8、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结合所学学问,贵族以外的主要是平民,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进展,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如宋代风俗画、宋词、话本、戏曲、瓦子等,B项正确,A、C、D项错误。3C。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实学”“儒家之清议”“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等可知萧公权是批判理学、心学空谈误国,而不是推崇儒家仁义学说,考据学派与题干关系不大,经世致用思想是顾炎武提出的,C正确,A、B、D项错误。4D。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体现了陆王心学,B项主见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
9、于陆王心学的观点,A、B、C项错误;D项主见“格物致知”,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符合程朱理学的主见,D项正确。5C。抓住材料关键句“理学原则进入人的生活世界”“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表明朱熹重视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符合材料关键句的意思,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A项错误;材料强调理学的生活化而非政治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学的哲学化,D项错误。6B。A项是老子的辩证思想,错误;B项是程朱理学的思想,正确;C项是王阳明心学的思想,错误;D项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见,错误。7C。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关键信息:
10、集大成、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A、B、C、D项都是儒学代表人物,从“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判定是朱熹,C项正确。8D。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这是理学鼓舞气节等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清人戴震则认为这是“儒以礼杀人”,就是封建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选择D项。鼓舞气节对社会的进展是乐观的,排解B项,但封建伦理道德则会阻碍社会进步,排解C项;材料主要是涉及封建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为涉及统治阶级的问题,排解A项。9A。题干反映了唐代武则天的文治武功与宋代理学家对她的否定的反差说明白古代中国男女不公平的性别卑视思想,A项正确,B项排解。题干反映的性别卑视思想,未涉及仁政德治思想,明显也不是人文
11、主义思想,C、D项错误。10C。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为后来追求公平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进展,C为正确选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排解A项;仍旧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明天理,去人欲”,排解B项;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并不包含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排解D项。11D。依据材料信息“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可知王阳明主见“心外无物”,其思想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不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D项符合题目设问;“心外无物”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项说法正确,不符
12、合题意;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强调通过内心反省修养去把握理,这既充分确定了人的主体性,又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B、C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2B。“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怀的范围之内”体现了其有肯定封闭性。13(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进展,冲击儒学地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消灭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取儒学,也讲“仁义道德”。(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取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