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科:地理专题:工业地域形成及特点主讲老师:田佩淮 清华附中地理特级老师题1:20世纪80年月,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月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渐渐转变。如今经济进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1)20世纪80年月,香港大量_型产业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争辩开发中心和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结合所学,简述图示地区产业进展与转移的趋势。(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
2、势?当地应实行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进展?(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缘由。题2:下图为印度有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中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作为一个形成较晚的传统重工业区,为了避开消灭德国鲁尔区曾经消灭过的衰落现象,应当实行哪些主要措施?(答出三点即可。)(3)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进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实行了哪些解决措施。题3: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将来的世界竞争,很大程度上将
3、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从产业联系看,在“纺织业集群地”布局可能性最小的是()A化纤厂 B织布厂 C印染厂 D造船厂题4:分析图2-2-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造纸厂由搬迁到,MN段铁路由改线到 B造纸厂由搬迁到,MN段铁路仍保留在的位置 C、分别规划为商业区、科研文教区和纺织工业区 D、分别规划为工业区、科研文教区和商业区 题5: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进展起来的、争辩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肯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
4、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经济重心亦然。(1)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推断依据。(2)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题6: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题7:下图为一幅雷达式统计图,该图反映某国从1959年至1985年影响制造业生产四要素(学问、资源、劳动力和资金)占工业产值份额的变化状况。有关该国制造业进展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从进展水平看,该国属于进展中国家B 该国制造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源密集型为主导的转变 C 该国主要
5、通过进展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促成制造业升级和结构调整D 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等区位因素的影响题8:图1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 A B C D (2)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进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措施: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
6、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答出两项即可)。(4)布局特点: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理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 形成缘由:准时交货、削减运费;便于沟通协作与技术创新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主题,依据问题探究的思路,逐步给出信息,层层深化,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试题源于教材(工业分散、工业转移)而又高于教材,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要求;接受案例分析的形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取材经典而又赐予时代气息,劳动力与土地价格差异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产业的转出必定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除土地、劳动力的优势外,还要营造硬环境(基础
7、设施)、软环境(劳动力素养、政策)、防止工业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汽车产业以集群方式布局。题2:答案:(1)相同点: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运输格外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分,自然条件优越。不同点: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2)进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进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进展科技,富强经济;消退污染,美化环境。(答出三点即可) (3)通过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扩建秦山核电站、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资源等措施,缓解沪宁杭工业区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力进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
8、术产业等等);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通过图中的两个工业区的对比就会找到相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回答第2题,对于鲁尔区而说,措施的是格外明显的。 题3: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产业集群是某类或在生产工序上有关联的中小企业的集聚,造船厂与纺织业既不是同类产业也无生产工序上的关联,故不大可能消灭在纺织业集群地。题4:答案:A解析:在A、B两个选项中,铁路运输为陆地运输的动脉,但是对城市居民生活来说则是一种较强的噪声污染,故在城市的改造中,将铁路线由城市中心迁移出去是正确的。 在C、D两个选项中,山前的、位于居民点边缘的区,是规划为商业区,还是规划为科研文教区也较清楚。题5:答案:(1)基本特征:我
9、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推断依据: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2)区位条件: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任答两点即可)解析:(1)依据左图中的经纬度可以推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虽有变化,但变化幅度很小,主要分布在北纬31、东经116四周的东部地区。(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是由于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科技水平较高,人才众多,海陆交通便捷,对外联系便利,环境较好等,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题6:答案:科技发达;环境洁净;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解析:即要求分析新加坡进展电子工业的区
10、位条件。解题过程:先写出硅谷崛起的区位条件,然后对比推出新加坡进展电子工业的区位条件。(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环境美丽位置优越;环境洁净;(笔者注:扼马六甲海峡,重要的港口城市,有名的花园城市,绿地面积大);气候宜人-无;(笔者注: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宜人,风光宜人);有高等院校(科技力气雄厚)科技发达;便捷的交通交通便利(注:海陆空交通发达);军事订货无(注:海外市场宽敞)题7:答案:解析:该雷达统计图由四个坐标轴组成,四个坐标轴的原点均为0,反映了影响制造业生产四要素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及变化状况。工业产值在四个坐标轴上的百 分比之和为100。该图能够形象地说明某国工业产
11、值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进展变化状况,考查了同学雷达统计 图的阅读分析力量。图中1959年,该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占50,资金密集型占25,资源密集型占15,学问密集型只占10;而进展到1985年,学问密集型占到了40,资金 密集型占23,资源密集型占23,劳动密集型只有14。由此可以得出,该国应为发达国家,其制造业的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了学问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促成了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题8: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在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中,基地包括了辽宁辽河、华北大港、山东成功油田基地,故具有资源优势,同时面对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而且具有宽敞的市场区位优势。基地市场优势不如明显,、基地缺少资源优势。第(2)题,基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该基地具有自然良港的优势,所以基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该区域内的港口建设,便利货物的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