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考真题1-1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1363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考真题1-1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考真题1-1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考真题1-1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考真题1-1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考真题1-1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做真题 备考升华成功考生必做高考真题1(2022江苏化学)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答案:B解析:A.晶体硅用作半导体材料是利用其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性质,与其熔点、硬度无关。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碱式电离,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表现弱碱性。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其中Ca(ClO)2易与空气中的CO2、H2O反应而变质,但一般不用于漂白纸张,常用SO2来漂白纸张。D氧

2、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由于其颜色为红色且化学性质相对较稳定,常用于制作红色涂料。2(2022新课标)化学与社会、生活亲密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答案:C解析:烧碱指的是NaOH,油脂在NaOH溶液、加热条件下能水解,A项错误;漂白粉

3、中的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aCO3和HClO而变质,而CaCl2与CO2不反应,B项错误;K2CO3与NH4Cl混合,会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释放出NH3,会降低肥效,C项正确;FeCl3溶液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但FeCl3溶液不能将Cu2还原为Cu,D项错误。3(2022江苏化学)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物质组别甲乙丙AAlHClNaOHBNH3O2HNO3CSiO2NaOHHFDSO2Ca(OH)2NaHCO3答案:B解析:A.Al与HCl、NaOH溶液都能反应生成H2,HCl溶液与NaOH溶

4、液能发生中和反应。BNH3与O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O2与HNO3不能发生反应;NH3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CSiO2与NaOH溶液、HF溶液分别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SiO2 4HF=SiF42H2O;NaOH溶液与HF溶液发生中和反应。D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盐;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SO2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Ca(OH)2溶液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4(2021上海高考)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行能是

5、()选项XYASO2H2SBCl2CO2CNH3CO2DSO2Cl2答案:B解析:A选项,SO2不与BaCl2溶液反应,无沉淀,SO2与H2S生成单质硫沉淀;B选项,Cl2与CO2不反应,无沉淀;C选项,NH3与CO2反应生 成CO,CO与Ba2生成BaCO3沉淀;D选项,Cl2与SO2反应生成SO,SO与Ba2生成BaSO4沉淀。5(2022海南高考)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答案:A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HCl发生反应,所以除去HCl中的H2O可以通过浓硫酸进

6、行,A正确;B.H2和CO均能与CuO发生反应(H2CuOCuH2O、COCuOCuCO2),B错误;C.N2和O2均能与镁粉发生反应(3MgN2Mg3N2、MgO22MgO),C错误;D.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用水来除去CO中的CO2。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6(2022海南高考)下列关于物质应用和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P2O5可用于干燥Cl2和NH3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C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DSi和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BC解析:A.P2O5属于酸性干燥剂,

7、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NH3,A错误;B.“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自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所以“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B正确;C.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四氯化碳在下方,水在上方;萃取时,上层液体是水,溴被萃取至下方四氯化碳中,所以上层无色,下层橙色;将碘水与四氯化碳混合,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混合后溶液分层上层是水下层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此下层为紫红色,所以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C正确;D.SiO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Si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D正

8、确。7(2022上海高考)氯气和氯乙烯都是格外重要的化工产品,年产量均在107 t左右。氯气的试验室制备和氯乙烯的工业生产都有多种不同方法。完成下列填空:(1)试验室制取纯洁的氯气,除了二氧化锰、浓盐酸和浓硫酸,还需要_、_(填写试剂或溶液名称)。(2)试验室用2.00 mol/L盐酸和漂粉精成分为Ca(ClO)2、CaCl2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钙和水,若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氯气,发生反应的盐酸_ mL。(3)试验室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设计一个简洁试验,验证所收集氯气中是否含有空气。_。(4)工业上用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反应如下:CaO3CCaC2COCaC22H2OHCCHC

9、a(OH)2HCCHHClCH2=CHCl电石乙炔法的优点是流程简洁,产品纯度高,而且不依靠于石油资源。电石乙炔法的缺点是_、_。(5)乙烷和氯气反应可制得ClCH2CH2Cl,ClCH2CH2Cl加热分解得到氯乙烯和氯化氢。设计一种以乙烯和氯气为原料制取氯乙烯的方案(其他原料自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必注明反应条件)要求:反应产生的氯化氢必需用于氯乙烯的制备;不产生其他废液。答案:(1)饱和食盐水烧碱溶液(2)100(3)将集气瓶倒置于有足量烧碱溶液的水槽里,若气体不能布满集气瓶,液面上有无色气体,则有空气;若布满,则无空气(4)反应温度高,能耗大使用的催化剂毒性大(5)CH2=CH2Cl

10、2CH2ClCH2ClCH2ClCH2ClCH2=CHClHCl2HClH2Cl2CH2=CH2H2CH3CH3CH3CH3Cl2CH2ClCH2Cl解析:(1)气体的制取一般需要经过发生装置、净化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除杂用饱和食盐水吸取氯化氢杂质,尾气处理装置用烧碱溶液吸取氯气(2)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CaCl22Cl22H2O,依据产生2.24L(标准状况)氯气,可求动身生反应的盐酸为100 mL。(3)利用氯气能完全被烧碱溶液吸取,而空气不能被吸取,所以将集气瓶倒置于有足量烧碱溶液的水槽里,若气体不能布满集气瓶,液面上有无色气体,则有空气;若布满,则无空气

11、。(4)依据反应CaO3CCaC2CO的条件可知反应温度高,能耗大。依据反应HCCHHClCH2=CHCl的条件需要HgCl2催化剂毒性大。(5)利用乙烯的加成反应可写出CH2=CH2Cl2CH2ClCH2Cl,再利用题中信息ClCH2CH2Cl加热分解得到氯乙烯和氯化氢CH2ClCH2ClCH2=CHClHCl,依据要求:反应产生的氯化氢必需用于氯乙烯的制备,不产生其他废液,不添加其他试剂,直接电解HCl,2HClH2Cl2,H2用于CH2=CH2H2CH3CH3,Cl2可循环利用。8(2021北京理综)某同学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试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

12、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液面上方消灭白雾;.稍后,消灭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_。(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看到白雾。推想现象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试验:a用潮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试验a的目的是_。由试验a、b不能推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4)现象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缘由:随溶液酸性的增加,漂粉精的有效成

13、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试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试验方案是_。(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黄绿色褪去的缘由:_。答案:(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碱性、漂白性(3)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解Cl2干扰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看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5)CaSO4SO2Cl22H2O=SO2Cl4H解析:(2)由pH试纸变蓝(pH约

14、为12)可推知漂粉精溶液呈碱性,由pH试纸褪色可推知漂粉精溶液有漂白性。(3)由试验a可确定白雾中没有Cl2,排解Cl2的干扰;酸化的AgNO3溶液可与H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也可与SO2反应生成Ag2SO4白色沉淀,故通过试验a、b无法推断白雾中含有HCl。(4)SO2在试验过程中会被氧化成H2SO4,由题干信息知可能会发生反应ClClO2H=Cl2H2O。要确认试验过程中发生了这个反应,设计试验时可向漂粉精溶液中加入H2SO4,观看是否产生Cl2。(5)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SO2被氧化生成H2SO4,CaSO4微溶于水,BaSO4难溶于水,综合考虑即可得

15、出答案。试验过程中持续通入SO2,黄绿色褪去应当是SO2与Cl2发生了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正确写出Cl2、SO2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9(2022海南高考)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做分析试剂及鞣革的还原剂,它受热、遇酸易分解。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试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c中试剂为_。(2)反应开头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是_。(3)d中的试剂为_。(4)试验中要把握SO2生成速率,可实行的措施有_(写出两条)。(5)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

16、的产量,试验中通入SO2不能过量,缘由是_。答案:(1)SO2H=SO2H2O或HSOH=SO2H2O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2)硫(3)NaOH溶液 (4)把握反应温度、调整酸的滴加速度 (或调整酸的浓度)(5)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解析:依据装置图可知,最左侧装置是制备SO2、中间装置用来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右侧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吸取SO2)。(1)b用来制备SO2,试验室常用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H=SO2H2O或HSOH=SO2H2O;依据制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方程式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可知c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2)由于SO2具有氧化性,溶液中存在S2,所以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3)d是尾气处理装置(吸取SO2),所以d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4)把握SO2生成速率,可以实行把握反应温度、调整酸的滴加速度(或调整酸的浓度)的方法;(5)硫代硫酸钠(Na2S2O3)属于强碱弱酸盐,与酸简洁发生反应(S2O2H=SSO2H2O),如若SO2过量,则溶液显酸性,硫代硫酸钠(Na2S2O3)就发生反应导致产品质量削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