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选修内容汇总.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12852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选修内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选修内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扣六 选修内容汇总 一、热学(选修3-3) [核心学问判] 说明:以下物理概念、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阿伏加德罗常数反映了一条重要规律:任何一摩尔的物质所含的微粒数都相同,都是6.02×1023个,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 2.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 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4.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微观上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 5.晶体、非晶体分子结构不同,表现出物理性质不同,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  ) 6.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这是由于在液体内部分子引力和斥力可认为相等,而在表面层里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距离大于r0),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的原因.(  ) 7.在肯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肯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肯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 8.相对湿度: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气的压强与同温度下饱和汽压的比,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 即:相对湿度=,也即B=×100%.(  ) 9.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温度肯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温度上升,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即遵守统计规律. (  ) 10.玻意耳定律 (1)内容:肯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状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公式:pV=C或p1V1=p2V2. (3)图象:如图所示,t1<t2.(  ) 11.查理定律 (1)内容:肯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状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公式:=C或=. (3)图象:p­t图中等容线在t轴上的截距是-273 ℃,如图甲、乙所示,V1<V2.(  ) 12.盖-吕萨克定律 (1)内容:肯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状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公式:=C或=. (3)图象:如图所示,p1<p2.(  ) 13.抱负气体状态方程:=C或=.(  ) 14.热力学第肯定律:表达式ΔU=Q+W,ΔU>0表示内能增加,ΔU<0表示内能削减;Q>0表示系统吸热,Q<0表示系统放热;W>0表示外界对物体做功,W<0表示物体对外界做功.(  ) 15.热力学其次定律反映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表明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宣告了其次类永动机是不行能制成的.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揭示了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行逆的.有两种表述: (1)不行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 (2)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 答案:1.√ 2.×(订正: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颗粒不停地做无规章的运动,叫布朗运动) 3.√ 4.√ 5.×(订正: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 (2)×(订正:不行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思考点拓展] 说明:下列问题的解答中有两个是错误的,请找出,说明错因并改正. 想一想——易混的问题 1.在热学中,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物理量分别指那些量?怎样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它们联系起来? 答:(1)宏观物理量:物质的质量M,体积V,密度ρ,摩尔质量MA,摩尔体积VA. (2)微观物理量:分子的质量m0,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①分子的质量:m0==; ②分子的体积:V0==; ③分子的大小:球体模型的直径d=,立方体模型的边长d=; ④物质所含的分子数:N=nNA=NA=NA. 2.分子力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答:(1)在任何状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则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变化,但变化状况不同,如图所示,其中,虚线分别表示引力和斥力随距离的变化,实线表示它们的合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 3.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的打算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由温度T打算.分子势能:分子间由相互作用力和相对位置打算的能量,与体积V有关.物体内能: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T、V和分子数n有关. 4.气体分子运动有什么特点? 答:(1)分子沿各个方向的机会不相等. (2)分子速率随温度均匀分布. 5.晶体(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是什么? 答:晶体(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特殊提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议一议——易错的问题 6.应用三个气体试验定律及气态方程解决气体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何? 答:(1)选对象——依据题意,选出所争辩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需保持肯定. (2)找参量——找出作为争辩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p、V、T数值或表达式,压强的确定往往是个关键,常需结合力学学问(如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 (3)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认清变化过程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 (4)列方程——选用气态方程或某一试验定律,代入具体数值,最终分析争辩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物理意义. 7.在一般状况下,假如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取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U,即ΔU=W+Q.利用该规律争辩问题时肯定要把握的三个量的符号法则是什么? 答: 做功W 热量Q 内能的改 变ΔU 取正值 物体对外界做功 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物体的内能削减 取负值 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从外界吸取热量 物体的内能增加 错误题号 错  因 改  正 答案: 错误题号 错  因 改  正 4 不知道气体分子运动遵守统计规律 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在肯定状态下气体大多数分子的速率都在某个数值四周,速率远离这个数值越远的分子数就越少,即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 7 记忆错误 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取正,物体克服外力做功时W取负;当物体从外界吸热时Q取正,物体向外界放热时Q取负;ΔU为正表示物体内能增加,ΔU为负表示物体内能减小 二、振动与波、光学(选修3-4) [核心学问判] 说明:以下物理概念、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振动与波 1.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动力学特征:F=-kx.图象:正弦(或余弦)曲线.(  ) 2.单摆在偏角很小(θ<10°)的状况下做简谐运动.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公式中L为单摆的等效摆长,是指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  ) 3.物体在驱动力(物体所受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0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 4.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在波动中质点沿波传播的方向发生迁移.(  ) 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1)周期和频率:波的周期和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  ) (2)波速: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与波的频率、振幅无关.(  ) (3)波长:波在一个周期里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波长λ由波速v和周期T打算.(  )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λf=.(  ) 6.波可以绕过障碍物连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  ) 7.波源与观看者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观看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 8.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1)每一个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谐运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波传播的只是运动(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3)简谐波的图象为一正(余)弦函数曲线.(  ) 9.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保持各自的状态连续传播而互不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  ) 光  学 10.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确定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即n=,且n=,c为光在真空中的光速,v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11.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逝,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即i≥C=arcsin .(  ) 12.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消灭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 13.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阴影区域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 14.光的偏振: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的光叫自然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只剩下沿某一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  ) 15.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16.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常数,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 17.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  ) 答案:1.√ 2.√ 3.√ 4.×(订正:在波动中质点沿波传播的方向并不发生迁移) 5.(1)√ (2)√ (3)√ (4)√ 6.×(订正:波绕过障碍物连续传播叫波的衍射,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叫波的干涉)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订正:Δx=λ) [思考点拓展] 说明:下列问题的解答中有两个是错误的,请找出,说明错因并改正. 振动与波 想一想——易混的问题 1.简谐运动有什么特点? 答:(1)回复力与位移满足关系式F=-kx(k是比例常数). (2)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3)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位移、加速度、回复力等大反向,动能大小相等,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相等的距离上的运动时间相同.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sin (ωt+φ). 2.利用振动图象可猎取哪些信息?如何应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答:(1)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及各时刻的位移x及各时刻振动速度方向. (2)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 (3)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状况. (4)计算某段时间内振子的路程. 3.如何理解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T=2π? 答:(1)公式成立的条件是摆角很小(不超过10°). (2)单摆的振动周期在振幅较小的条件下,与单摆的振幅无关,与摆球的质量也无关. (3)周期公式中摆长为L:摆长L是指摇摆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而不等于摆线的长. (4)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只受重力和绳拉力,且悬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单摆,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不同位置g的取值不同,不同星球表面g值也不相同. (5)由T=2π可得g= 只要测出摆长L、周期T,就可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 4.物体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什么? 答:驱动力的频率小于或大于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 议一议——易错的问题 5.如何理解机械波?怎样描述简谐波的规律? 答:(1)对机械波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①介质依存性:机械波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②能量信息性: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能量和信息. ③传播不移性:在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四周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④时空重复性: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不断地重复着振源的振动形式. ⑤周期、频率同源性: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均等于振源的振动周期且在传播中保持不变. ⑥起振同向性:各质点开头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头振动方向相同. ⑦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λf,f由波源打算,v由介质打算. (2)在中学阶段用波的图象描述波动规律,简谐波的图象为正(余)弦函数曲线,依据波动图象可获得波的下列信息: ①波长、振幅;②任意质点在此时刻的位移;③任意质点在此时刻的加速度方向;④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 6.问题: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缘由有哪些? 答:波的传播过程中具有的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缘由.若题目加上肯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解或唯一解.具体表现有: (1)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有两种可能解; (2)波形移动的距离x与波长λ的关系不确定,有系列解,若x与λ有肯定的约束关系,可使系列解转化有限解或唯一解; (3)波形变化的时间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确定,有系列解,若Δt与T有肯定的约束关系,可使系列解转化为有限解或唯一解; (4)两质点间波形不确定形成多解. 7.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比较. 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 争辩对象 一振动质点 全部质点 争辩内容 一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各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图象 物理 意义 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同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象 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象将沿着横坐标轴的方向延长,但原有的图象不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波的图象将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且每经一个周期,图象又恢复原来的外形 一完整 曲线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光 学 想一想——易混的问题 8.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遵守什么规律? 答: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恒定,即=n(常数). 9.求解光的折射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答:解决有关折射问题时,应抓住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式,画好光路图,留意光路的可逆性;找准入射角,用全反射条件确定是否会发生全反射,然后利用几何关系图求解. 10.光在什么状况下,会发生全反射? 答:任何折射的状况都能发生全反射. 议一议——易错的问题 11.在双缝干涉试验中光屏上消灭明暗干涉条纹的条件是什么? 答: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试验时,若双缝处两列光的振动状况完全相同,则在光屏上距双缝的路程差为光波波长整数倍的地方光被加强,将消灭明条纹;光屏上距双缝的路程差为光波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光被减弱,将消灭暗条纹. 12.在双缝干涉试验中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实行哪些措施? 答:由公式Δx=λ知,要增大Δx,可增大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L,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d,改用波长较大的单色光. 13.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试验原理和留意事项是什么? 答:(1)试验原理 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跟入射光线相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依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 (2)留意事项 ①试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2与O点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②入射角α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角度测量误差,但入射角也不宜太大; ③在操作时,手不要触摸玻璃砖的光滑面,更不能将玻璃砖界面当做直尺画分界线; ④在试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转变; ⑤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14.偏振光的产生方式有哪几种? 答:(1)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看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为偏振光,叫起偏器,其次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 其实,偏振片并非刻有狭缝,而是具有一种特性,即存在一个偏振方向,只让平行于该方向振动的光通过,其他振动方向的光被吸取了. (2)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假如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 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错误题号 错  因 改  正 答案: 错误题号 错  因 改  正 4 记忆错误 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 10 不理解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入射角i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即i≥C 公式sin C=只适用于光由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计算,即C为介质对真空(或空气)的临界角 三、动量守恒定律、原子和原子核(选修3-5) [核心学问判] 说明:以下物理概念、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定义为动量,动量为矢量,即p=mv.(  ) 2.假如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假如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 3.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假如不受外力作用,或者它们受到的合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①Δp=0,其意义为相互作用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变化Δp为零. ②Δp1=-Δp2,其意义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p=p′,即m1v1+m2v2=m1v′1+m2v′2,其意义为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作用前后总动量相等. (3)动量守恒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②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系统所受合外力远小于系统的内力.③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或这一方向上外力远小于内力.(  ) 原子和原子核 4.光电效应的试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 (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放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 (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放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 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2=hν-W,Ek=hν-W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 6.原子的可能状态和各状态对应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状态叫做激发态.(  ) 7.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自然 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 8.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 9.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  ) 10.核力是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合力.(  ) 11.结合能:原子核是由核子依靠核力结合的整体,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的结合能.结合能不是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而具有的能量,而是为把核子分开需要的能量.(  ) 1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 13.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裂变反应;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叫做聚变.(  ) 14.玻尔的三条假设(量子化) ①轨道量子化:rn=n2r1,r1=0.53×10-10 m; ②能量量子化,En=,E1=-13.6 eV; ③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取光子的能量hν=Em-En.(  ) 15.原子核衰变规律(  ) 类 型 衰变方程 规 律 α衰变 X→Y+He 新核 β衰变 X→Y+e 新核 16.10个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肯定剩余5个.(  ) 17.核能的计算公式 凡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能量,物体能量与质量的关系:E=mc2.若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则释放核能ΔE=Δmc2.(  ) 答案:1.√ 2.√ 3.√ 4.(1)×(订正: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需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 (3)√ (4)√ 5.√ 6.√ 7.√ 8.√ 9.√ 10.×(订正:核力是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11.√ 12.√ 13.√ 14.√ 15.√ 16.×(订正: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只适用大量原子核) 17.√ [思考点拓展] 说明:下列问题的解答中有三个是错误的,请找出,说明错因并改正. 动量守恒定律 想一想——易混的问题 1.怎样求解动量的变化量? 答:动量的变化是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所以求解动量的变化要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假如初、末动量在一条直线上,则需规定正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为正值,相反的为负值.这样,求解物体动量的变化就转化为代数运算. 2.如何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系统性? 答:(1)动量守恒定律的争辩对象是物体系统,即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系统的动量守恒时,系统内某一物体的动量可以不守恒,系统内全部物体动量的确定值之和也可以不守恒,所以说“动量守恒”是指系统内全部物体动量的矢量和是守恒的. 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还是标量表达式? 答:标量表达式. 议一议——易错的问题 4.当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不为零时,哪些状况也可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答:(1)若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在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则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譬如,对碰撞或爆炸过程,由于碰撞或爆炸均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互作用力先急剧增大后急剧减小,平均作用力很大,外力通常远小于系统的内力,可以忽视不计,所以认为碰撞或爆炸过程中动量是守恒的. (2)若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则在这个方向上动量守恒.譬如,人竖直的跳到光滑水平面上的车上时,由于人和车之间竖直方向的冲击作用,此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于人和车的重力,对人、车系统合外力不为零,总动量不守恒.但此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满足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5.如何推断物体的碰撞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答:弹性碰撞是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遵循的规律是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精确     地说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不变.非弹性碰撞有机械能损失,只遵循动量守恒. ①题目中明确告知物体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的. ②题目中告知是弹性小球,光滑钢球,以及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碰撞的,都是弹性碰撞. 6.应用动量守恒的观点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答:(1)分析题意,明确争辩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争辩的物体总称为系统,要明确所争辩的系统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 (2)对系统内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楚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即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即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动量守恒的条件,推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3)明确所争辩的相互作用过程,再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值或表达式. (4)建立动量守恒方程,代入已知量,解出待求量.计算结果假如是正的,说明该量的方向和正方向相同;假如是负的,则和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5)结合功能关系和牛顿运动定律联立求解综合问题. 原子和原子核 想一想——易混的问题 7.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有何关系? 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的强度增加而增大,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8.请回顾近代关于原子的典型模型及代表物理学家. 答:枣糕模型——汤姆逊;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玻尔. 9.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遵循什么规律?如何计算辐射光子的种类? 答:遵循的规律是:①氢原子处于激发态时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跃迁,辐射出光子(能量),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Em-En. ②这种向低能级跃迁具有随机性和等概率性. ③若是一群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辐射出的光子种类(或光谱线条数)为N=C=;若是一个处于量子数为n(n>1)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只能辐射出(n-1)种光子. 10.如何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包括使原子电离)? 答:原子的跃迁条件hν=Em-En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状况,下述两种状况则不受此条件限制: (1)当光子与原子作用而使氢原子电离,产生离子和自由电子时,原子结构被破坏,因而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只要大于或等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取而使其发生电离,氢原子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减去电离能; (2)实物粒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或电离,是通过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来实现的.在碰撞过程中,实物粒子的动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取,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个能级差值,就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原子在某能级的电离能时,也可以使原子电离. 11.如何确定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最终衰变的次数? 答:依据质能方程. 议一议——易错的问题 12.怎样正确写出核反应方程? 答: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把握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二是要生疏和把握教材中消灭的重要核反应方程式,并知道其意义;三是要熟记常见的基本粒子的符号,如质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正电子、氘核、氚核等.另外,还要留意在写核反应方程时,不能无中生有,必需是的确存在、有试验基础的核反应.还须留意,核反应通常是不行逆的,方程中只能用箭头“→”连接并指示反应方向,而不是用等号“=”连接. 13.常见的核反应有哪些类型? 答:核反应依据其特点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衰变、人工转变、轻核聚变、重核裂变. 14.如何计算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答:依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Δm)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光速的二次方,即ΔE=Δmc2. 也可以依据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能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5 MeV,即ΔE=Δm×931.5 MeV. 错误题号 错  因 改  正 答案: 错误题号 错  因 改  正 3 不理解动量的矢量性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矢量表达式,处理直线上动量守恒问题时,要选定正方向 7 不理解光电效应的实质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为:Ek=hν-W 11 不理解衰变的规律和核反应方程 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表示核反应的方程为X→Y+nHe+me. 依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 Z=Z′+2n-m 两式联立得n=,m=+Z′-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